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提升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8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及空气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氦气可以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 2. 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阳离子一定带有正电荷 B、带电荷的原子团一定是酸根 C、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 4.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 5. 2025年5 月,《自然》杂志发表了我国的一项重大突破,通过加压“看见”固体氢的结构。氢气加压的过程中发生的改变是(   )
    A、氢分子质量变小 B、氢分子间隔变小 C、氢分子停止运动 D、氢分子化学性质改变
  • 6.  “绿美广东,人人有份、人人有责。”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推广一次性餐具 B、节约使用纸张 C、组织义务植树 D、宣传爱绿护绿
  • 7. 国产洲际大飞机C929将采用50%以上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和15%的钛合金。其中钛合金属于
    A、混合物 B、纯净物 C、金属单质 D、化合物
  • 8. W、X、Y、Z为前18号元素,W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的常见化合价有-2 B、常温常压下,Z单质为气态 C、Y、W与氢元素形成物质的沸点:H2Y<WH4 D、X的一种单质在空气中能够自然
  • 9.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体温计中的水银柱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B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体积很小

    C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空气是混合物

    空气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分子

    A、A B、B C、C D、D
  • 10.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测得压强及氧气体 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应该在b 点打开止水夹 B、该实验中,若白磷不足,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会偏小 C、ab 段的变化说明:放热对压强的影响比消耗氧气更大 D、由图丙可知: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二、填空题

  • 11. 锻炼科学思维能力,你也可以像科学家一样认识和分析问题。
    (1)、感悟生活:雨、雪等自然现象证明空气中含有(填物质名称)。
    (2)、学会应用:街道上美轮美奂的霓虹灯中填充的是______(填序号)。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善于观察: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点燃红磷,观察到 , 放出热量;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吸入集气瓶,瓶内液面上升至刻度附近。红磷需足量,目的是

    (4)、敢于反思:法国化学家最先用加热汞的方法研究了空气成分。而现在可选用红磷燃烧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因可能是(写一条)。
  • 12. 如图是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试回答:

    (1)、一个水分子共有个原子核,个质子.
    (2)、一个Mg2+核外共有       个电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通过该图你能发现哪些规律?请写出其中一个:                          
  • 13.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共有种元素,①表示的微粒符号是
    (2)、图2中,X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它的元素符号是
    (3)、图2中,不能直接获取有关Na的信息是______(填选项)。
    A、元素名称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序数 D、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4)、图1中⑤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与图2中铝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5)、蚀刻芯片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甲、丙、丁均为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三、简答题

  • 14. 用分子观点解释:
    (1)、香水要密封保存。
    (2)、氧气在加压后可装入钢瓶中。
    (3)、蔗糖是甜的,而食醋却是酸的。
  • 15.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1)、图2中BC段压强瞬间增大的原因?
    (2)、图2中哪条曲线表示的是温度曲线,理由是?
    (3)、图2中DE段压强增大的操作是?

四、实验探究题

  • 16.

    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测定:

    实验一:用如图两套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图Ⅰ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连接好仪器,打开弹簧夹,将导管放入水中,接下来的操作是 , 若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红磷燃烧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图Ⅱ实验时,打开弹簧夹,然后对红磷加热使其燃烧,待试管冷却后,注射器活塞将停留在15mL刻度(填“左”或“右”)侧。

    (3)图Ⅱ装置和图Ⅰ装置对比,其优点是(写一条)。

    实验二:为了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图1实验中密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并以曲线形式显示出来,如图2.

    (4)图2中CD段气压减小的原因是

  •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1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据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红磷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该段时间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对应的变化情况。

    (1)、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2)、根据图2中压强变化曲线,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压强曲线对应的线段是(填字母)。

    A.bc                                      B.cd                            C.de                                 D.ef

    (3)、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4)、实验结束测得装置内氧气浓度为8.85%,后改用足量的白磷实验测得氧气浓度为3.21%。采用教材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改用白磷能使测定结果较准确的原因是
  • 18.

    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呢?某学习小组开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

    资料:1.红磷的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26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2.温度相同时,密闭体系内的压强与气体体积的关系有:P-PP=V-VV

    【史料研究】

    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测出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1)加热时,曲颈甑内液态汞表面产生红色粉末,玻璃钟罩内的现象是汞液面上升,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设计与实验】

    设计并利用图2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2)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填序号)。

    ①在燃烧匙内放入足量的红磷,用酒精灯加热

    ②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3)集气瓶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填“易”或“不易”)溶于水。

    【优化与实验】

    同学们利用图2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白磷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4、图5所示。

    (4)图4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

    (5)图5中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

    (6)计算白磷消耗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精确到0. 01%)。

    【反思与交流】

    上述实验中汞、白磷和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可选择合适的替换品。

  • 19. 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已知:浓氨水有刺激性气味,吸入过多损害人的呼吸道,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打开浓氨水的瓶塞,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浓氨水有(填物理性质)。
    (2)、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填字母)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设计C的目的是
    (3)、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图2)。在两个Y形管的左侧管和右侧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色酚酞溶液和浓氨水,同时进行甲、乙两个实验,最先出现明显现象的是(填“甲”或“乙”)。该实验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有关。
    (4)、图2实验明显优于图1实验,请写出一条优点:
    (5)、如图3所示,用两支气密性良好且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孔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更容易被压缩,原因是

五、计算题

  • 20.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657×10-26kg,而一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993×10-26kg,计算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如果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请画出该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