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十二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温馨提示: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3分)

  • 1. 秋日的研学之旅,我们踏入了一片①静        的画卷。朗润的天空下,阳光温柔地②酝niànɡ          着秋日的韵味,与林间偶尔传来的鸟鸣③应        , 仿佛大自然也在低语。枫叶如火,一片片④zhù       蓄着季节的深情,飘然莅临人间,静静铺满了绿茵茵的小径,烘托出秋的秀气与娇媚。
    (1)、上面是研学团小语同学的旅游分享,请你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

    ①静       ②酝 niànɡ      ③应       ④zhù

    (2)、文段第二句中的“下”字是(A.动词 B.名词);最后一句中的“莅临”一词是(A.敬辞   B.谦辞)。
    (3)、上面语段中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比拟 C.引用)。
  • 2. 小文围绕“诗意如水”的主题,探究“水”在中国诗文中的意蕴,请把下面空缺处的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诗意如“水”

    水之态

    诗句梳理

    潺潺之水

    “枯藤老树昏鸦,(1) ,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动静之间,水更显环境的幽静;“峨眉山月半轮秋,(3)。”(《峨眉山月歌》),这缓缓流动的江水,是诗人不舍故乡的依恋。

    开阔之水

    “(4) , (5)。”(王湾《次北固山下》),以风平浪静之景言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之大景,将情思融于此美好景致之中。

    磅礴之水

    “(6) , (7)。”(曹操《观沧海》),突然涌起的滔天波澜,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不息之水

    子在川上曰:“(8) , (9)。”(《论语》),一刻不停息的河水,引发了孔子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喟。

二、名著阅读(7分)

  • 3. 小语运用联读的方法阅读《朝花夕拾》,请你一起完成专题“鲁迅之爱恨”自制阅读任务。

    人生阶段

    人物

    主要事件(原因)

    鲁迅的恨

    童年玩趣

                 《琐记》

    教唆“我”偷母亲首饰;

    散布谣言

    好。那么,走罢!

    少年时期

    庸医陈莲河

    《父亲的病》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

           

    日本“爱国青年”

    看同胞被枪杀而欢呼的中国人《藤野先生》

    匿名信事件

    幻灯片事件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发生变化了……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离开仙台。

    联读发现

    [A] “我”内心里的这么多恨,是源于“我”热切的爱。

    [B]                                                

    (1)、补全表格信息,完成①-③
    (2)、通过联读,你还有怎样的发现,请把你的发现写在[B]处。
    (3)、结合表格内容谈谈你对“联读发现”[A]句的理解。

三、文学作品阅读(19分)

  • 4. 葵花地   

    廖静仁

    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

    ②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祖母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她的一头青发,也被岁月的风雨洗刷成根根银丝,而一双被旧时代裹得变了形的小脚,蹭啊蹭的,一天中总要去葵花地里跑几个来回。祖母是在侍弄她的宝贝葵花苗。其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是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

    ③曾听大人们讲,我祖母出生在富贵人家,幼年时念过私塾,很在行的却是裁剪缝制的手艺活儿。她年轻时飞针走线绣出的花卉禽类,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稍一走神,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儿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然而,祖母的人生却无锦上添花那么美好。她28岁那年,我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煎熬。也是从那以后,我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类。拖儿带子,养家糊口,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开始干起陌生的农活。祖母从不对我们讲述自己的身世,至于她怎样拉扯着我的父辈走过那一段漫漫人生路,也不是幼小的我能够猜想得出来的。

    ④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

    ⑤葵花地就在老家门前的一片开阔地中间。那是被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浸润得十分肥沃的土地。每年开春,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放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浸泡,又一颗一颗地插入铺着白色柴灰的土钵中等待它们萌芽。然后,她便佝偻着身子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淫得紧实的葵花地。直到把那块葵花地整理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她才一边反手捶着背脊,一边溢着满脸的笑容,望一望当顶的太阳,舒一口长气。倏忽就想,倘若我那早逝的父母还在人世,年迈的祖母该不用亲自下地了吧。然而祖母却说:“真正累人的并不是这些农活哩! ”

    ⑥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钵里的葵花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这以后的每一天,祖母总要去葵花地跑几个来回,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月子里母亲奶婴儿般不厌其烦。

    ⑦几番风雨,几番日月,葵花苗渐渐长成了人那么高,展开了金色的葵瓣,结出了牙状的籽粒。其时,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

    ⑧有一回,祖母站在阶沿的麻石条上,指着阳光下耀眼的葵花,意味深长地说:“这葵花多么可爱啊!它们总是追随着太阳旋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觅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祖母说这番话时,哥哥和姐姐也在旁边,我见他们一脸沉思地点着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莫非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祖母话语中的含义?葵花的生命,是激情的,是奔放的,是火一般热烈的;而如同葵花的人生,是积极的、向上的,即使遭遇凄风苦雨,也永远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

    ⑨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举目再望葵花地时,我忽然发现那一张张金色的花盘,就像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在这开阔而热烈的秋季,正昂然拥抱着太阳的光焰。仿佛觉得,我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棵向日葵。

    ⑩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10日,有删改)

    (1)、梳理祖母种葵花的故事,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时间

    祖母

    每年开春

    取出葵花种子,放进木盆里浸泡,插入土钵中

    这以后的每一天

    总要去葵花地跑个来回

    几番风雨,几番日月

    有一回

    (2)、请从重音角度为文中划线句做朗读设计,并简述理由。

    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月子里母亲奶婴儿般不厌其烦。

    知识卡片:

    重音是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某些词或短语进行重读,加以强调。重音往往落在动词、表程度的副词、或者修饰动词的状语上。

    (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③段插叙祖母的身世,有何用意?
    (4)、作者在文末感慨:“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以下两首诗,皆吟咏植物。你觉得哪一首诗更贴近文中祖母的一生?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甲】

    记小圃花果二十首(其八·葵)

    宋   刘克庄

    生长古墙阴,园荒草树深。

    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阳心。

    【乙】

    向日葵

    清   蔡添福

    晓起娇姿正向东,黄昏转对夕阳红。

    倾心只解趋炎势,枉负滋深雨露功。

    我觉得诗更贴近祖母的一生。理由: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 5. 【材料一】

    文章里的阅读身影

    ①《忆读书》中“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读书一事被冰心戴上了快乐的冠冕,但对她来说,这不仅是一时一刻的快乐,而是整个人生的收获。

    ②《窃读记》中“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林海音学生时代,街上的书店一定是不允许读者随意翻阅图书的。她在放学后跑到书店里偷偷看书,怕被老板赶走,有时一本书甚至要跑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时光流转,当她回忆往事时,当年苦中作乐的读书生活成了一份美好的记忆。

    ③《上图书馆》中“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诗人、翻译家王佐良去图书馆成了他的习惯,因为偶遇一本书,也是生活的奇趣。

    (摘编自陈雪《课本里的阅读生活》)

    【材料二】

    图表中的阅读方式

    (摘自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数字阅读报告》)

    [材料三]

    数据中的阅读热度

    今年以来,书籍相关搜索已经超23亿次,日均超20000万人次。而多元阅读方式已成主流,电子书、有声书的相关搜索分别同比上升97%与82%。喜马拉雅(国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名音频分享平台)大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人均听书数量7.4本,同比增长了32.14%。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时间简史》《富爸爸穷爸爸》《资本论》《唐诗三百首》分列科普读物、投资理财、社科新知、文学等子榜单的第一。

    (摘自百度《2021全民读书搜索大数据》)

    (1)、【材料一】中的三段文字阐述的共同观点,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是自觉行动,需要浓厚兴趣和刻苦勤奋。 B、读书能改变人生,让人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C、无论是怎样的阅读经历,其实都是生活本身。 D、置身淡雅宜人的书香中,平凡也能铸就精彩。
    (2)、下列关于【材料二】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明五年来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及增长率的情况。 B、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C、将五年来用户规模进行比较,突出中国数字阅读用户的变化。 D、增长率的变化说明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正在缩小。
    (3)、小联是个小书虫,一直喜欢纸质阅读,可近视却越来越严重了。【材料三】给了你启发,请你推荐适合小联的阅读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

五、第三板块:“传承古典文化”品鉴活动

  • 6.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遏年少时,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丙】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丁】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注释】①谢遏:即谢玄,太傅谢安之侄,东晋名将。②紫罗香囊:为魏晋贵族男子喜好,体现阴柔之风。③谲:欺诈。④淮上:即淮水上,这里指战场上。⑤局:棋局。

    (1)、根据提示解释加点字。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字典查阅

    著:①显露,显著。②写文章,写书。③附着。④穿、戴。

    (1)好紫罗香囊: (写序号)

    成语推断

    患得患失

    (2)太傅之:

    课内迁移

    人不知而不愠

    (3)不欲伤其意:

    俄而雪骤

    (4)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4)、面对夫人“不见君教儿”的质疑,谢安的回答是“我常自教儿。”结合以上语段,分析谢安对子侄辈的教育是怎样体现的?

六、第四板块:“书写美丽风采”表达活动

  • 7. 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是由无数个瞬间组成的,瞬间的勇敢、瞬间的退缩、瞬间的感动、瞬间的自责、瞬间的坚强、瞬间的沉默、瞬间的放弃……这些发生在瞬间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回忆,也记录下我们的成长足迹。

    请以“瞬间的__________”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②说真话,抒真情,不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