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闯关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7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材料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政府财力的不足 C、军队战力的削弱 D、清朝统治的腐败2. 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他雷厉风行,沿途拜访有经验的士绅,了解和掌握鸦片贩子的活动情况。到达广州后,他与邓廷桢、关天培等研究和商讨有效的解决办法。这表明,林则徐禁烟时( )A、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B、英勇善战,知难而进 C、办事干练,善于合作 D、清正廉洁,成效卓著3. 1793年10月,英国特使马嘎尔尼在给和珅的照会中提出“英国商人在舟山或宁波港,以及在天津,像在广州一样经商;他们必须服从中国法律和习俗,并安分守规矩。”从材料可知( )A、英国已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英国当时和中国没有商业往来 C、英国当时想和中国自由通商 D、英国企图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4. 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民众是以“大清国子民”的立场抵抗英军的。事后,广西巡抚在奏议中说“这次广州未出大事,是借乡民之力”。这反映出( )A、外来侵略激发官、民的民族意识 B、政府官员和民众盲目排外 C、民众成为抗击外来侵略的主力 D、国内阶级矛盾趋于缓和5. 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广东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民众( )A、对清政府的失望 B、反抗侵略的决心 C、变法维新的思想 D、反帝救国的主张6. 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 新加坡因对一名外籍毒贩执行死刑,受到一些西方人士指责。新加坡官方网站回应指责:“我们也不相信,一个曾在19世纪为逼迫中国人接受鸦片而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有任何道德权利在毒品问题上教育亚洲人”。据此判断,新加坡官方网站所怼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8.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均有“修约”条款,由此引起后续交涉。最终导致了(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起义 C、义和团运动爆发 D、巴黎和会召开9. 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英法联军这一暴行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10. 下表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某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概况,该国是( )
时间
1858年
1860年
1864年
1881年
总计
面积(平方千米)
60多万
约40万
44万多
7万多
150多万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沙俄11. “东交民巷从 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大学士)徐桐居于东交民巷,并在自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与之相关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 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该“呼王”领导的军队( )A、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B、在西征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 C、被外国人率领的洋枪队镇压 D、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13.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 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14.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A、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C、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15. “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16. 太平军在金田崛起并北上进军后,各地掀起抗清高潮,如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广东、广西等地爆发天地会起义,山东、河南等地爆发捻军起义。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A、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D、激发广大人民的反清意识17.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迫使清政府投降,接受了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18.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根据所学内容,“内乱毁梦”应该是指:( )A、创立、宣传拜上帝教 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天京事变,由盛转衰19.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沙俄20. 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B、清朝军备落后
C、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D、清政府的军事组不当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英、法等急于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它们片面地认为,商品难以在中国打开销路是因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三国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由于此时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因此拒绝了“修约”的要求,英、法就决定用战争手段迫使清王朝屈服,达到重新“修约”、扩大侵略的目的。
材料三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时报》1860 年 10 月 9 日
(1)、材料一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法为什么要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用战争手段”指的是后来发生的哪一场侵略战争?(3)、材料三中的“那里”指的是什么地方? 参与这场洗劫的强盗是谁?(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材料中涉及的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1851年1月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摘编自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3)、材料三所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2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中国输出茶叶和生丝,生丝价值在一百万镑以上,没有生丝,我们这一门极重要的、迅速增长着的制造业便将大大地瘫痪了。(因此,备忘录提呈人)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我们认为)如果直接和中国最高政府接触,将会比通过广州那批低级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
—曼彻斯特商会上首相迈尔本与外交大臣巴麦尊备忘录(1836年)
【材料二】
鸦片战争海战 《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英国曼彻斯特商会对英国政府的建议及其理由。(2)、点燃材料二中所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南京条约》中中国割让了什么地方给英国?(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在政治、经济方面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