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7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如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序列第一的浮雕。这幅作品描绘了一箱又一箱的烟土被倾倒入销烟池中,在浓烟滚滚的混沌背景下是销烟志士们清晰而坚毅的神情。由此表明( )A、农民阶级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强烈 B、近代中国开启了近代化的探索之路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D、中华民族展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 下表是《广州茶叶输出量及占全国茶叶出口比重表》(单位:万担)。表中变化是因为中国( )
年份
1843
1844
1852
1863
1882
出口量
13.3
51.9
27
13
13.4
比重
几乎100%
98.4%
38.3%
23%
6.6%
A、民族工业逐渐崛起 B、通商口岸不断增加 C、茶叶出口日渐萎缩 D、自然经济遭到破坏3. 太平天国颁布的《太平礼制》规定天王洪秀全“得称为万岁”,凡“上言皆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其子“称幼主,……亦称万岁,但不三呼”。东王杨秀清“称九千岁,其属上言呼九千岁、千岁、千千岁!”作为论据,此材料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A、不符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制度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D、崇洋逐新的新趋向4. 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尼布楚条约》5. 中英《虎门条约》规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各货船上水手严行约束,该管事官亦即藉(借)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英国通过该条款获得了( )A、协定关税权 B、军舰在长江自由航行的特权 C、领事裁判权 D、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6. 1839年1月8日,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奉命从北京启程奔赴广东禁烟。他在谕令中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反映了他( )A、两袖清风,一心为民 B、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C、忠于职守,扶危济贫 D、不畏权贵,洁身自好7.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躲在避暑山庄的咸丰帝,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人驻北京“最为中国之害”。这说明咸丰皇帝( )A、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图强 B、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C、支持洋务运动抵抗西方侵略 D、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8. 我国把6月3日作为禁毒日是为了纪念历史上虎门销烟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的领导者是民族英雄(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邓世昌9.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连下“开捐输(将财物捐助缴纳给公家)”“裁浮费(不必要的开支)归公”等一大串的搜刮命令。这表明《南京条约》的签订( )A、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B、加重了清政府财政负担 C、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D、提高了清政府行政效率10. 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条约,涉及五口通商、割香港岛给英国等内容。该条约的影响是( )A、中国的领土主权完全丧失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1.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起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2. 材料所示内容出自(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3. 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涌入中国,逐渐取代土纱、土布,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织”“耕”不断分离。这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 )A、国家主权不断遭受破坏 B、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 C、列强开始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通过洋务运动抵制经济侵略14. 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两国叫嚷‘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最终在英法“武力强迫”下清政府( )A、被迫开放汉口等通商口岸 B、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5. 1853年,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指出:“天下为一家,既无差别之分,焉有主从之分。”1861年,太平天国官员蒙时雍驳斥并拒绝了“凡挂有英国旗的船只,得自由航行江上”的要求。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A、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B、具有成熟的近代外交理念 C、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意识 D、具有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16.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 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招募华工出国 D、开设工厂17.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文中的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 某同学绘制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坐标图。下列关于图中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金田起义,初步建立政权 B、②定都天京,颁布《资政新篇》 C、③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D、④攻破北京,清朝灭亡19.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九龙司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20. 2024年,中国农历甲辰龙年。据报道,国家一级文物、圆明园十二兽首的龙首(如图所示),已于2022年12月回归祖国,现已鉴定完毕,为原尊。龙首计划于2023年10月圆明园百年庆典回归原址原位,并将登陆202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国宝回家”节目的主角。这一文物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中流失的圆明园十二兽首的龙首(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二:6月3日……林则徐命人在海滩高处,围起栅栏……待石灰将池水煮沸后,投下鸦片,鸦片就渐渐销毁。
——摘自八年级教材
材料三:“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四: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我们如何评价这一事件?(3)、材料三中的“运动”“战争”指的是哪两个事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没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4)、从这场战争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22. 一艘船、一座城、一首歌都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一艘船】它是历史的见证者。
图一亚罗号 图二致远舰
【一座城】它是历史的亲历者。
材料:南京,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兴衰,1842年,英国军舰驶入长江,清政府被迫求和,中国的苦难接踵而来。
【一首歌】它是社会状况的缩影。
歌谣一:“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歌谣二:“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
(1)、请举例写出图一船只见证的战争中列强犯下的两大罪行。图二船只见证了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哪一次战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再次对中国发动的战争是?(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南京城发生的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的条款内容是什么?南京既是六朝古都,也见证了近代历史的风风雨雨,列举近代史上发生在南京的两件大事?(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领导人、并指出该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3.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地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1840—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可是他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1854年2月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四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激烈的禁烟运动”指哪一事件?这个事件是在谁的主持下完成?(2)、图中“A”区域是什么地方?被哪个国家侵占?(3)、依据材料三,说明英国对上述中英贸易状况是否满意?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英国采取了什么行动?(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三、综合问答题
-
2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哪一事件哪一派别的主张?(2)、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不同?(3)、甘愿为救国流血牺牲,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一警世名言后英勇就义的义士是谁?作为青年学生,你从这些仁人志士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品质?(4)、在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也曾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不懈的努力,请列举两次农民阶级的救国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