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
1. 阅读下列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正确汉字。
江河浩(hàn)奔腾,滋养八方水土,孕育璀璨文脉,镌刻锦绣中国。我们不能忘记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切白手起家,多少人(dān)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如今,我们的祖国天堑变通途,(cāng)海变桑田,路上行人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这一切,(zhāng)显出祖国之美,折射出祖国之兴。我们为生活在这样一片繁荣富强、宽广美丽的土地上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们由衷地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
2. 根据提示填空。以诗绘景,处处皆有诗。杭州西湖有“(1) ,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颍州西湖有“(2) , 不觉船移”(欧阳修《采桑子》);黄鹤楼上题有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3)”;东皋原野留下王绩的“树树皆秋色,(4)”。
以诗传情,句句皆含情。《庭中有奇树》中的“(5) , ”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晏殊的《浣溪沙》中,以“(6) , ”抒发对繁华易逝的无奈及旧识重逢的欣喜。
3. 八年级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①新华社武汉10月16日电 记者16日从202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中了解到,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将全面贯彻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法,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以高水平法治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②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说,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管理政策更加成熟,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更加重视粮食安全。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的粮食安全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把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原则、重要制度、重要体制机制固定下来,对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应急、节约作出了规定,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法律支撑。
【材料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他的卓越成就( )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全社会在追念其卓越功勋和伟大人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粮食安全对国家以及世界的重要意义,更有网友表示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亦是对袁老的最好缅怀。
(1)、请为材料一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0个字)(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括号里填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3)、班级将办一期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设计两个栏目。二、诗歌赏析。(4分)
-
4.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颈联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堪称千古绝句,体现出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2)、用自己的话描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的“千古壮观”。三、文言文阅读(12分)
-
5.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一百许里 (2)互相轩邈
(3)蝉则千转不穷 (4)疏条交映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①天下独绝 ②沿溯阻绝 B、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②自康乐以来 C、①经纶世务者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①辍耕之垄上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小语读了《三峡》后,为三峡美景拟写了一则宣传语,请你以此为例,根据本文内容,为富阳一带的山拟写一则宣传语。小语为“三峡”拟写的宣传语:奔流千里,木秀林密,三峡美景,天下无双!
我为“富阳一带的山”拟写的宣传语:
四、(17分)
-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的老师齐白石
李可染
①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提起长短不一、粗细各异的羊毫毛笔,“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④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⑥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⑦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⑧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儿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⑨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有删改)
(1)、读了本文,小文设计了“齐白石主题馆”陈列表,请通读全文帮他补全表格。“齐白石主题馆”的陈列表
典型情节
对应陈列物
A
羊毫毛笔
B
C
D
砚台
(2)、分别说说你对第①②段中两个加点词“凭空”的理解。(3)、试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
(4)、文末说:“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将“齐白石主题馆”命名为“一挥先生主题馆”好不好?请依据文章内容说说理由。(5)、1951年,八十九岁的齐白石老先生被周总理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对老人而言是极大的肯定,也激发了老人更大的创作热情。同年,老先生创作了《松鹰图》(见右图)。“齐白石主题馆”拟陈列白石先生的这幅画,请结合本文第⑤—⑧段鉴赏画作的方法为此画写一段鉴赏词。(50字左右)五、(15分)
-
7.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王铮
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并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一般来说,空间站大都在约4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运行,比如,我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目前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还有我们正在建造的中国空间站等。
②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③大家都知道,航天发射是非常昂贵的。空间站飞往更高的轨道需要消耗运载火箭更多的能量,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要把成吨的设备携带到较高的高度,成本过于高昂。
④太空实验的观测需求也是因素之一。空间站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特定观测需求情况下进行太空实验。大气是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变薄的,太空和地球大气层之间没有明确、清晣的边界。国际航空联合会将100公里的高度定义为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即“卡门线”,卡门线之外的部分称为太空。一般太空实验所需要的接近真空的环境、无云层遮挡的望远镜观测优势、近乎无重力的实验条件等,在400公里高度都可以满足。
⑤设置这个高度,还考虑了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
⑥在地球周围有一个名为“范艾伦辐射带”的空间区域,它大致分成1500~5000公里和13000~20000公里的高度范围,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还会向上、向下扩张。这一区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也非常大的带电粒子,对在其中飞行的飞行器伤害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地磁场本身不是对称的,在南大西洋上方的地磁场形态导致这里的辐射带高度比较低,在有扰动的时候可能只有1000公里高度左右,空间站飞高了就很容易进入辐射带,受到带电粒子的伤害。
⑦然而,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并不是永久固定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是一直处在变化之中的,当然不是朝着高处飞,而是向下坠。因此,如何保持空间站的稳定,保持其运行轨道是很重要的。太阳磁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会让空间站轨道的下降速度变快。以2004年时太阳磁暴对国际空间站的影响来看,从前下降的幅度大概是每天150米到200米,磁暴发生之后平均下降高度达到了300米。
⑧综上所述,空间站轨道高度的选择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科学家把空间站飞行的高度,设定在400公里附近的位置飞行算是比较合适的方案,虽然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保持空间站的稳定还是非常关键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选文原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逻辑顺序,解释了空间站只“飞”400公里高的原因。 B、太空和地球大气层之间没有明确、清晣的边界,国际航空联合会就定义了一条边界线——卡门线。 C、“范艾伦辐射带”是地球周围的一个空间区域,这个区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非常大的带电粒子,会伤害区域内的飞行器。 D、如果没有太阳磁暴,400公里的空间站轨道高度是能够永久固定的。(2)、以“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为题,有何妙处?(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⑴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比如,我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目前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还有我们正在建造的中国空间站等。
(4)、分析第⑷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空间站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特定观测需求情况下进行太空实验。
(5)、根据全文内容推测哪些情况下人类会建造不止400公里高的空间站?(6)、简要分析本文的说明思路。六、写作(50分)
-
8. 请以“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字数在6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个人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