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制)(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序章《走进物理》A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2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根据上述实验,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编钟发出声音的频率与其质量、被敲击的位置有关 B、若敲击Q处,编钟每秒振动的次数与敲N处时相同 C、若敲击Q处,编钟的振幅一定比敲N处时大 D、若敲击Q处,编钟的响度一定比敲N处时小
  • 2. 炎热的夏天,小伟发现穿黑色的衣服走在阳光下很热,而穿白色的衣服却较凉爽一些。思考后他认为:不同颜色吸收太阳光热量的能力不同。则小伟的“认为”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C、猜想与假设 D、分析与论证
  • 3.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然后拿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对“拿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D、设计实验、制定方案
  • 4. 小明同学用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分别制作了完全相同的四个隔音盒子,他把同一闹钟依次放入四个隔音盒子,然后测得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盒子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

    泡沫塑料板

    玻璃

    木板

    硬纸板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m)

    0.3

    0.6

    0.4

    0.5

    由上表所列数据,可以知道,按隔音效果由好到坏依次排列( )

    A、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 B、泡沫塑料板、木板、硬纸板、玻璃 C、玻璃、硬纸板、木板、泡沫塑料板 D、木板、泡沫塑料板、玻璃、硬纸板
  • 5. 小平同学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所示的“烧金鱼”实验时,发现烧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金鱼却安然无恙。于是,他就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果然下方烧瓶壁很凉爽、而上方却很热。小平终于知道了金鱼安然无恙的原因。上述画线部分探究主要经历的过程分别是(  )

    A、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 B、猜想与假设、得出结论 C、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D、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 6. 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欢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欢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发现和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或假设 C、通过观察、实验获取证据 D、交流合作
  • 7.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的 ( )
    A、假设 B、论证 C、实验 D、结论
  • 8.  在研究单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需要测量单摆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下图中表示单摆摆动一次的是(  )
    A、 B、 C、 D、
  • 9. 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小徐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根据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
    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B、把直径相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 10. 小明头晕且浑身疼痛,觉得自己发烧了,于是他用体温计测量体温。“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属于科学探究的____环节。( )
    A、制订计划 B、收集证据 C、提出问题 D、猜想与假设
  • 11. 在探究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后,同学们提出放入回形针的数量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的猜想,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
    A、在形状不同的两个杯子中装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B、在材料不同的两个杯子中装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C、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温度不同其他都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D、只要水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无所谓,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 12.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1)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2)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3)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4)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上述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
    A、(1)与(2) B、(3)与(4) C、(1)与(4) D、(2)与(3)
  • 13. 物理问题与科学探究方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 B、用光线描述光——模型法 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研究反射规律——控制变量法 D、研究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
  • 14. 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打开后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他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很“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猜想与假设 C、提出问题 D、交流与合作
  • 15.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一款新药要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实际的操作。所以大批研究人员计划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这个试验的过程属于下列科学探究的要素是(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并进行实验 D、分析并得出结论
  • 16. 关于“猜想”,下列给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 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 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 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 17. 进行科学探究,一般的步骤应该是(   )

    1提出问题    2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4猜想与假设    5评估    6分析与论证

    A、1-3-2-4-6-5 B、1-4-2-3-5-6 C、1-4-2-3-6-5 D、1-2-4-3-6-5
  • 18.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一款新药要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10年以上。研发新药经常是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所以大批研究人员计划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这个试验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并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 19.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由铁制成的。在讨论过程中,有同学提出:“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就“用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作出结论
  • 20. 下面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
    A、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 B、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过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 C、下雨时,先出现闪电后听到雷声 D、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

二、填空题

  • 21. 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一天晚上,小明正在学习,突然电灯熄灭了,“可能是灯丝断了”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
  • 22. 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的近代科学,他曾在比萨斜塔上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观察两个铅球落地情况,这一操作属于以下科学探究7个步骤中的(填写序号)。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 23. 小明看见妈妈在厨房用电热水壶煮开水,给电热水壶通电后不久,小明就看见壶口冒“白气”,并听到了“哗哗哗”的响声,小明想到刚学习的物理知识,“通电”属于 现象,壶口冒“白气”属于 现象,听到了“哗哗哗”的响声属于 现象(以上三空均选填“声”、“光”、“热”、“力”或“电”)。
  • 24. 物理学是研究、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 25. 夜幕降临后,千家万户陆续打开了灯,电灯只有通电后才会工作,这属于学现象;小区内随之逐渐变的安静,这属于学现象。人站在路灯下,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属于学现象(均选填“力”、“热”、“声”、“光”、“电”)。

三、实验探究题

  • 26. 小明想探究“不同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小明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小明边听声音,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及数据如表所示: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m

    1.2

    0.8

    0.5

    响度

    较响

    较响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27. 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1.02

    C

    100

    0.76

    D

    尼龙

    100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表中应该填上所缺的数据是。实验中选用不同的琴弦,改变了琴弦振动的 , 从而改变了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
  • 28. 探究篮球反弹性能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与篮球的材质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篮球的有关;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在探究猜想一时,我们只选择材质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的篮球,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其他条件都相同,用力向下拍不同的篮球,观察比较它们反弹后的高度;

    方案二: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不同的篮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比较它们反弹后的高度;

    方案三:其他条件都相同,使不同的篮球反弹到相同的高度,观察比较它们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

    【评估与交流】

    ⑴按照方案一探究,其不足之处是;

    ⑵按照方案二探究,篮球反弹后的高度越高,反弹性能就越;像这种用反弹的高度来表示篮球反弹性能强弱的方法,在物理学上,我们把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

    ⑶按照方案三探究,篮球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越高,反弹性能就越

  • 29. 小山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①泡沫塑料和②卫生纸两种保温材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热开水,做了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装置,其中一个装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在相同环境的房间里同时开始做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图乙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实验过程中室温基本不变。

    (1)、在上述实验中你认为小明在操作时,应控制不变(一条即可);
    (2)、根据水温随时间变化的①曲线图像可知,开水在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最快的时间是(选填“0-30min”、“30-60min”或“60-90min”),降温的速度随时间增加而越来越(选填“快”或“慢”);
    (3)、根据图像分析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左右;
    (4)、保温性能较好的是材料(选填“①”或“②”)。
    (5)、举例生活中选用保温材料的例子

四、简答题

  • 30. 请解释飞机的外壳为什么要选用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制成。这些材料除了要具有低密度特性外,还需要具有哪些特性?请你写出一条。
  • 31. 物理推动社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划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