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走进室实验》B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2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2. 1.76×106μm,可能是( )A、一本书的长度 B、一个人的高度 C、一座山的高度 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3. 下列有关误差与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错误一定是可以避免的 C、误差与错误没有什么区别 D、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可避免误差产生4. 小聪五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为17.50cm、17.51cm、17.52cm、16.57cm、17.52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次的测量数据都是正确的 B、小聪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C、数据17.50cm中最后一位“0”无意义,应去掉 D、最终的测量结果为17.5125cm5. 我们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尽量选用分度值小的测量工具 C、尽量减小物体的长度 D、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6. 如图所示,用有一定厚度的不透明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A、
B、
C、
D、
7. 使用一个刚从太阳下暴晒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8. 为了测量学校教室的课桌有多高,应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准确( )A、量程0~15cm,分度值0.5mm B、量程0~30cm,分度值1mm C、量程0~3m,分度值1dm D、量程0~2m,分度值1mm9.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表达正确的是( )A、5h=560min=300 B、54km/h=543.6=15m/s C、3.4dm=3.4dm0.1m=0.34m D、10. 在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后,小华同学想测量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宽度,他一共测了5次, 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2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错误就是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B、5次测量的结果不同是因为所选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 C、根据小华的测量数据,物理书的宽度大约为18.45cm D、即使小华认真操作,误差也不可以避免11. 如图所示的长度测量中不合理的是( )A、图甲中测出轮子的周长L,再让轮子沿操场滚一周,记录车轮滚动的圈数n,则操场周长为nL B、图乙中用一根棉线重合地图上的路线,测出重合的棉线长度,再乘以比例尺得到实际线路长度 C、图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测出纪念币的直径,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D、图丁中把金属丝密绕N圈在铅笔上,测出线圈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12. 日前,中美贸易战已广受关注。欧美封锁,并不能阻我强国之路!中芯国际宣布:2019年上半年将大规模量产14纳米芯片!如图,包括手机在内的许多智能设施,从此有了“中国芯”集成电路!对于“14纳米”,下列正确的是( )A、14nm=1.4×10-2mm B、14nm=1.4×10-3mm C、14nm=1.4×10-4mm D、14nm=1.4×10-5mm13.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
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1cm C、
如图中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
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
1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出荀子《劝学》。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跬”的距离最接近( )A、 B、 C、 D、15. 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 ,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 . 由此,他( )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二、填空题
-
16. 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17. 下图秒表的读数为:s,物体的长度为:cm。18. 小聚用毫米刻度尺测得课本的长度为18.60cm,合nm,若刻度尺是木质的,受潮后膨胀,则测量值将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这是一种(选填“错误”或“误差”)。19. 实验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少。减小误差方法很多,例如:①选用;②改进;③求平均值减少误差等。小聪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一个长方体的长,先后测量五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cm、13.44cm、13.43cm、13.62cm、13.45cm,在以上测量值中,该物体的长度应该为cm。20. (1)小红采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定圆盘的直径,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测得这个圆盘的直径是cm。(2)如图所示乙、丙是两种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如果我们想测量一集电视剧的时间,应该用。(选填“乙”或“丙”)。乙中指针指示的时间是s。
21. 完成下面单位换算:m,6400km=m。22.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试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试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站在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有好到差的顺序为。
23. 选择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如何正确测量你需要的尺码,如图表所示,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 = 。
三、实验探究题
-
24. 网上传说,坦桑尼亚一个名叫姆佩巴的学生急于上课,将热牛奶放进了冰箱,令他惊奇的是,这杯热牛奶比同时放入冰箱中的冷牛奶先结冰.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姆佩巴效应”.你认为传说中的“姆佩巴效应”是真的吗?请你设计一个方案,验证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25. 一个小球固定在弹性细杆的末端,弹性细杆竖直安置在一个平台上,小球静止时在平衡位置O,当小球被拨离平衡位置到A处后释放,小球将和杆一起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来回振动.若将小球从A出发再次回到A确定为振动1次,可以数出一段时间内小球来回振动的次数(取整数).
小组同学猜想小球在1分钟内的振动次数可能受下列因素影响.
甲.细杆长度;
乙.小球开始释放位置与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AO;
丙.小球质量
他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小球在1分钟内振动次数的因素.于是设计了实验记录表一,并将些有关的实验条件及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表一
实验序号
细杆长度(厘米)
AO间距(厘米)
小球质量(克)
1
50
4
49
2
50
3
25
3
50
6
25
①根据表一中的信息,你认为可以探究的相关因素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E甲和丙
F乙和丙 G.甲、乙、丙 H与甲、乙、丙无关的其它因素
请说明你选择该选项的依据:
②小组同学随后进行了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二中
表二
实验序号
细杆长度(厘米)
AO间距(厘米)
小球质量(克)
1分钟内振动的次数
1
50
4
49
27
2
50
3
25
38
3
50
6
25
38
根据表二中的信息,你认为影响小球1分钟内振动次数的因素是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E甲和丙
F乙和丙 G.甲、乙、丙 H与甲、乙、丙无关的其它因素
请说明你选择该选项的依据:
26. 用纸条自制卷尺。利用一段未标注刻度的纸条,借助必要的器材为其粗略标注刻度。(要求:量程1m,分度值1cm)(1)、选择的器材:。(2)、标注刻度的过程:。27. 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图1-4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和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和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和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 有关,与 、 无关。28. 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来比较下落的快慢.(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 .(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下落的时间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高度或换用锥角较(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4)、晓华的同学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轻重(即质量)有关,并打算用第(1)题中的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晓华认为不科学,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四、计算题
-
29. 给你同样三块长方形的实心砖,要求只用一把刻度尺测出砖的内部斜对角线的长度.请写出测量步骤并用字母标出需要测量的量,用字母写出结果表达式:30. 有五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分别为L1=18.82cm、L2=18.83cm、L3=18.28cm、L4=18.81cm、L5=18.82cm。请问:(1)、哪个测量的数据是错误的?其他测量数据的准确值为多少?(2)、这本作业本的长度应记为多少?31.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5.00cm,则细钢丝的直径是多少毫米(mm)?合多少微米(μm)?
五、简答与科普阅读题
-
32. 我们学习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我们知道牛奶和开水即使一样重,它们降温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发挥你的智慧:简要写出比较重量一样温度相同的热牛奶和热水降温速度的思路或办法.
33. 请阅读《刻漏》回答题。刻漏
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寒来暑往,花开花谢,从古至今,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变化,周而复始,而时间计量却是片刻不离地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刻漏,又称水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它是根据流水的量与流逝时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漏壶或箭壶中的水量变化来度量时间的。我国使用刻漏的时间非常早,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大约公元前2070年),到了汉武帝时期则发明了浮箭漏,图甲所示为单级浮箭漏示意图。浮箭漏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是播水壶,另一只是受水壶,因为壶内装有指示时刻的箭尺,所以通常称为箭壶,随着受水壶内水位的上升,安在箭舟上的箭尺随之上浮,所以称作浮箭漏。为提高计时精度,人们把单级刻漏发展成多级刻漏,多级刻漏主要由几个铜水壶组成,又叫“漏壶”,如图乙所示,从上往下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箭壶,上面的三个壶的底部都有一个小眼。箭壶的结构图如图丙所示,里面有一个由箭杆和木块组成的箭舟,随着箭壶内的水逐渐增多,箭舟也慢慢上浮,在箭杆上面刻有精确的刻度,根据箭杆露出的刻度,就可以准确的读出时间。每隔一天,向日壶中装满水,将箭壶里的水倒空。东汉以后,我国刻漏最好的日误差已经可以达到在20s左右。刻漏作为古代计时装置,在类型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精度到高精度的演变。而在现代,其原理仍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文化展示和创意设计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刻漏,请你再列举一个我国古代计时的仪器。(2)、若图甲的箭尺上标记的A点是中午11点,请你判断箭尺上的B点是中午11点之前还是之后的时间,并写出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