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人教版(2024) 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机械运动》B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2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有关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 2.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2~4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第2s时甲、乙相距6m
  • 3.  如图为我国运一20加油机同时给A、B两舰载机加油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相对于两舰载机是静止的 B、A舰载机相对于B舰载机是运动的 C、运-20加油机相对于A舰载机是运动的 D、加油机和两舰载机相对于地面都是运动的
  • 4. 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 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 5. 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0.8m/s B、1.0m/s C、0.96m/s D、1.2m/s
  • 6. 用转动八面镜法可以测光速,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22所示。S为发光点,T为望远镜,平面镜0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M距反射系统的距离AB为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调整八面镜的位置直到通过望远镜能看到发光点S,然后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1秒内转过的圈数),当转速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得到光速c的表达式是( ) 。

    A、c=4Ln0 B、c=8Ln0 C、c=16Ln0 D、c=32Ln0
  • 7. AB是一条平直公路边上的两块路牌,一只小鸟和一辆小车同时分别由A、B两路牌相向运动,小鸟飞到小车正上方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折返飞回A并停留在路牌处;再过一段时间,小车也行驶到A。它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2=2t1。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鸟与汽车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从出发到相遇这段时间内,小鸟与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 C、小鸟到达A时,汽车到达AB中点 D、小鸟与汽车通过的总路程之比为3∶1
  • 8. 甲、乙两同学从跑道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全程时间中一半跑,另一半时间走;乙在全程的一半内跑,另一半路程内走。如果他们走和跑的速度分别都相等,则(  )
    A、甲先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同时到达终点 D、无法判断
  • 9. 物体A从M点一直运动到Q点,经过M点开始计时,每经过1秒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该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在(  )

    A、OP段的平均速度是3m/s B、OQ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C、MQ段的运动持续了6秒 D、MN段的平均速度大于OP段的
  • 10.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人,分别从大桥的南、北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人首次相遇处距大桥北端400m,相遇后,两人仍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走到对方桥头又立即返回,返回后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他们再次相遇处距大桥南端300m。根据计算可得到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 ( )
    A、4:3 B、3:4 C、5:4 D、4:5
  • 11.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B地,甲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为v1和v2 , 则( )
    A、甲先到达B地 B、乙先到达B地 C、两人同时到达B地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 12. 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二分之—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 , 则(    )
    A、乙车先到达 B、甲车先到达 C、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
  • 13. 远处一迎面而来的汽车接连两次鸣笛,鸣笛时间间隔为1s,汽车的车速为声速的 110 ,人接听到两次鸣笛声的时间间隔为(   )
    A、1011 s B、910 s C、111 s D、110 s

二、填空题

  • 14. 两艘潜艇相距s,以相同的速度v1成单纵队同向航行,后艇的超声定位器发出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水里传播的速度等于 v2 , 则后艇发出信号和收到回声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 15.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刹车之后,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下表是一个机警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v(m/s)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8

    4.8

    8

    16

    9.7

    32

    24

    14.6

    72

    32

    19.3

    128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保留一位小数)

    (2)分析题中所给数据表可知,汽车的行驶速度越大,制动距离 ;当速度增加为原来的2倍时,制动距离增加为原来的 倍;

    (3)当这辆汽车在路面上以24m/s的速度行驶时,该司机突然发现离车80m远的路中间有一很大的障碍物,立即作出刹车反应并操纵制动器,则该司机 (选填“能”或“不能”)安全停车;

    (4)此路况下,制动距离S2与行驶速度v的关系可以用图示坐标系中图线 (选填“a”或“b”或“c”)表示。

  • 16.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从同一地点同时驶向同一目的地,甲车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 v1 做匀速运动,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2做匀速运动(v1 ≠v2);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 v1做匀速运动,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2做匀速运动,则甲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且。(选填“甲车先到达”“乙车先到达”“同时到达”或“无法确定”)。
  • 17. 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O.由图片可知:

    (1)、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 , 其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
    (2)、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m/s.
  • 18. 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结果记录为:25.1 mm,25.2 mm,25.1 mm,26.2 mm,25.3 mm,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一次是mm,其他四组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填“误差”或“错误”),该次长度的测量结果应记为mm.

三、实验探究题

  • 19.  小明想探究足球滚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1)、小明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于是猜想: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
    (2)、 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处斜坡上进行实验.他测出足球在A处静止释放,滚动10m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8s;将足球用球针放掉一些气后,在B处从静止释放,测出足球滚动10m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14s.小明在实验时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
    (4)、小明实验中存在不足之处,请你指出一点:
  • 20. 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如图,让小球从A处沿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滚下,B为斜面的中点。实验数据如表,则小球经BC段的时间tBC=s,平均速度vBC=m/s;

    路程(m)

    时间(s)

    平均速度(m/s)

    sAB=0.6

    tAB=1.5

    vAB=0.4

    sAC=1.2

    tAC=2.0

    vAC=0.6

    sBC=0.6

    tBC=___

    vBC= _     

    (2)选择坡度较小的斜面,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小球从A处沿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运动1s时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处沿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

  • 21.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停表指针未超过一圈,每格1s)。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 (填“大”或“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 的误差。

    (3)该次实验中,测得SAC长为 cm,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

    (4)对于该实验,马虎同学提出了下列三条说法,其中错误的有 (填写序号)

    ①测AB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算出的速度值会偏小

    ②将小车拿到B点释放,测出小车从B到C点的时间,就是BC段运动时间

    ③AC段的平均速度等于AB段的平均速度与BC段的平均速度的和的一半

  • 22. 小硕利用如图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中使用的测量器材有
    (2)、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斜面应该保持比较的坡度,这样做的好处是
    (4)、小硕记录的表格如下,请把表格填完成。

    次数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1

    sAB=  cm

        tAB=2s

    vAB=  cm/s

        2

        sBC=25cm

    tBC=  s

    vBC=  cm/s

        3

        s=40cm

        t=4s

        v=10cm/s

    (5)、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在斜面上的全程运动是会否匀速?(选填“是”、“否”);你的理由是:
    (6)、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小车经过了A点以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将会;若小硕测出斜面的总长度作为小车运动的总路程,则所测得平均速度(以上两空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四、计算题

  • 23. 2020年10月18日,500余名运动高手在河北易县竞技京津冀“铁人三项”大赛。“铁人三项”的比赛程序是:运动员先同时下水游泳2km到第一换项点,在第一换项点更换服装后,接着骑自行车40km到第二换项点,再跑步10km到达终点。下表是男子组的两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绩(说明:游泳成绩即游泳所用时间,其它类推),求:

    运动员号码

    游泳成绩

    第一换项点

    停留时间

    自行车成绩

    第二换项点

    停留时间

    长跑成绩

    132

    1200s

    100s

    3200s

    50s

    1950s

    137

    950s

    100s

    4000s

    40s

    2020s

    (1)第132号运动员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结果保留2位小数)

    (2)第132号运动员完成“铁人三项”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3)如果运动员骑自行车都是匀速的,那么在骑自行车的途中,132号运动员能否追上137号运动员?如果能,那么追上时离第一换项点有多远?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 24. 从重庆到成都的某次动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时间

    重庆北

    合川

    遂宁

    成都东

    到站时间

    ……

    08∶05

    09∶00

    10∶10

    发车时间

    07∶40

    08∶07

    09∶02

    ……

    里程/km

    0

    140

    300

    (1)、动车由重庆北驶往成都东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动车由重庆北驶往合川全程的平均速度120km/h,则重庆北到合川的里程为多少km?
    (3)、途中动车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则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m?
  • 25. 如图,某小汽车经过一段长为15km的“区间测速”路段,通过该路段两个监控分别记录该车辆到达“测速起点”和“测速终点”的时间。

    (1)、该小汽车经过该路段所用时间为

    ①6h            ②6min            ③6s

    (2)、若该路段对小汽车限速120km/h,根据图1数据求出该小汽车通过该路段的平均速度。并判断该车辆是否超速;
    (3)、车速过快是发生追尾事故的一个原因,原因是从司机发现情况到他开始刹车需要一段反应时间,这段时间内汽车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若某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5s,他驾驶车辆以60km/h速度行驶,求司机此时的反应距离。
  • 26. 小彤家到学校有一条8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300s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求:
    (1)、小彤行走时通过的路程;
    (2)、小彤在雨中奔跑的时间;
    (3)、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