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检测卷(提升)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19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皮肤上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感知多种信息的刺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皮肤感觉主要有四种,即触压觉、痛觉、冷觉和热觉 B、皮肤可感觉外界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冷热等多种信息 C、皮肤上的感受器的多少决定皮肤感觉的灵敏性 D、全身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是相同的2. 感觉与其感受器、神经中枢一一对应的是( )A、味觉—味蕾——舌 B、嗅觉—嗅上皮——鼻 C、视觉—瞳孔—视觉中枢 D、听觉—耳蜗中的听觉细胞—听觉中枢3. 如图为盲人在“阅读”盲文。关于盲人感受外界信息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盲人“阅读”盲文时,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皮肤 B、盲人无法形成视觉的原因可能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有缺陷 C、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D、盲人“阅读”盲文时,是利用听觉4. 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飞机起降前,乘客咀嚼口香糖可保持④两侧的气压平衡 B、鼻咽喉感染病菌后,病菌可通过⑤到达中耳,引发中耳炎 C、生活中一些人晕车、晕船,这是由于②和③过于敏感造成的 D、遇到巨响时,如果处理不当,最容易损伤耳的结构①5. 某中学有一个150m×70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6. 手机具有录音和显示波形的功能。将一乒乓球从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利用手机记录下乒乓球碰撞桌面发出的声音,其波形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分析 ( )A、每次发声的时间间隔相等 B、声音是桌面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是在耳蜗处形成听觉 D、听到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大7. 如图所示,在一个透明玻璃钟罩内放一个会闪光的音乐贺卡,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在贺卡闪光并播放音乐时( )A、看不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B、看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C、看不到闪光,听到音乐 D、看到闪光,听到音乐8.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9. 宋代诗人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噌吆如钟鼓不绝”,下列对“钟鼓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游人根据音色区分钟声和鼓声 B、钟声是由钟内部空气振动产生的 C、“钟鼓不绝”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钟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0. 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反光镜,它利用凹面镜的发散作用能扩大视野 B、图乙是小孔成像,它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是虚像 C、图丙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成的是一个倒立、等大的像 D、图丁是海市蜃楼的景象,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11.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关于“看不见”和“又看见了”两种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①“看不见”是由于硬币没有反射光
②“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
③“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反射到达眼睛
④“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折射到达眼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 如图表示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的色散实验,图中①②分别表示红外线和紫外线所在区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B、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小于红光 C、①区域的光具有热效应 D、②区域的光无法用肉眼观察13. 小科用家里长为30厘米的纸盒自制手机投影仪(如图所示),调整投影仪到墙面距离可在墙上看到手机画面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选择焦距小于15厘米的凸透镜 B、该自制投影仪所成像的性质与放大镜成像性质相同 C、当用手遮挡住凸透镜一部分时,墙上的像会变暗但依然完整 D、若要使白墙上投影得到的清晰物像稍小一些,只需将投影仪靠近墙壁即可14. 亚洲第一座兆瓦级规模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位于北京,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如图所示),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即平面镜),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装置控制,能绕O点转动,以便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高处的接收器上。现有一束太阳光最初沿图中的AO方向照射到定日镜M上,反射光沿OB方向射到接收器上,一段时间后,这束太阳光在纸面内沿逆时针方向转过20°后照射到定日镜M上的O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定日镜都是平行摆放的 B、定日镜与地面的夹角会随太阳光的强弱变化而变化 C、定日镜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0°,仍能将光反射到接收器上 D、该装置聚焦太阳光使用的光学原理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同15. 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它们的初位置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 . 下列操作不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 )A、仅将蜡烛移至刻度线的左侧某处 B、将透镜右移 , 且光屏移至刻度线右侧某处 C、仅将光屏移至刻度线的右侧某处 D、仅将凸透镜向左移至刻度处二、填空题
-
16. 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追赶刘备途中,遇张飞于长坂桥上阻拦。张飞早已设下“树上开花”的计谋,并大吼一声:“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吓退曹兵。
(1)张飞“大吼一声”,提高了声音的 , 大大增强了吓退曹兵的气势(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行军打仗途中,古人除了会用“树上开花”的计谋外,还会在远处通过耳朵紧贴地面的方式,能更快更清晰地听出敌军行进的声音。这是由于:①声音传播相同的距离,在大地中比在空气中能量损失小;②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 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玻璃杯前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装水部分“黑白颠倒”的现象,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透镜,此时所成的像为(填“实像”或“虚像”)。小科拿起这张黑白卡片,教室内每个方向的同学都可以清晰看到,这是因为光在该卡片上发生了(填反射类型)。18. 如图甲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它们的唯一不同就是长度不一样,小科同学发现:从左往右依次口吹这三个笔套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请回答下列问题;(1)吹笔套时发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2)小科在课余时间利用相同的科学原理制作了一个竹笛如图乙,在竹管开口①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可以改变笛声的音调,则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低的位置是(选填“a”、“b”或“c”)。
19. 请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填“深”或“浅”)。(2)、图乙是光线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点是入射点,介质是空气和玻璃。折射角的度数为 , 反射角的度数为。20. 如图甲所示,医生在为患有近视眼的小红同学检查视力,小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她离视力表像的距离应是m,同时小红看到她的电子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为乙图,它的实际时间是 . 当小红检查完视力后慢慢靠近平面镜,她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 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悤户,甲图窗户可在直线轨道上左右平移,乙图窗户可绕固定轴转动。如果你站在窗户前,能通过玻璃看到你的像,若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则你在P窗户中的像将(选填"随"或"不随")P窗平移;你若将乙图Q窗门从关闭状态向外打开到 , 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窗中所成像之间的距离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时A点的像移动轨迹是。
A、折线;
B、圆心角为圆弧线;
C、圆心角为圆弧线;
D、圆心角为圆弧线、22. 小怡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若保持入射点O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 , 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B' , 应使水面(选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三、实验与探究题
-
23. 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照相机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学习原理、制作简易照相机、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如图所示。(1)、【学习】制作模型前,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知道物距(u)、像距(v)应该满足u>2f、f<v<2f,胶片上成的像的性质是。(2)、【制作】某小组同学利用A4卡纸、半透明纸和凸透镜制作出简易相机模型,进行测试时,发现拍摄不同距离的景物时会出现模糊的情况,该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是。(3)、【制作】评价量表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设计的量规,将表格补充完整。
自制照相机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功能完善
①能调节像距,成像清晰
②不能调节像距,成像清晰
③
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能成像
结构较完整,能成像
结构不完整,不能成像
外形美观
有固定的外形,且美观
有固定的外形,较美观
无固定的外形,不美观
(4)、【改进】小组同学根据“功能完善”评价指标,认为照相机模型存在功能上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24. 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次数
1
2
3
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
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
焦距/ cm
8.0
4.0
(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cm。(2)、由表中的1、2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得出结论:对同一凸透镜,光入射时焦距小些。(4)、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cm、13.0cm,与理论像距16.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由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25. 小敏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进行如下操作:(1)、如图甲所示,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先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立在纸上,用笔顺着玻璃板下沿画一条直线,目的是为了确定的位置。(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1点燃竖立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2,将蜡烛2竖立在玻璃板后并来回移动,直至蜡烛2与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得到像和物大小相等。以上运用了的科学方法。(3)、如图丙所示,记录了三次物和像的位置,用直线连接A与B,C与D,E与F。分析图线后可得出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还可得出的结论是。(4)、小敏将蜡烛换成F发光体继续实验是为了直观的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26. 在准备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过程中,小聪同学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如图甲所示。(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M面在纸上画一条直线 , 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1)、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拿另一支与蜡烛A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至某位置时,观察到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 此时蜡烛B的位置视作蜡烛A的像的位置;(2)、移动蜡烛A,多次实验,在白纸上标记下每次蜡烛A、B的位置,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的距离,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发现像与物的位置并没有关于平面镜对称。①该同学猜想是因为玻璃板较厚,蜡烛A在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分别成像,实验中每次确定像的位置时,错误的将蜡烛B与距离玻璃板(填“较远”或“较近”)的像重合,从而造成了“不对称”的结果;
②为了验证该想法是否正确,该同学在玻璃板M面上贴一层半透明薄膜,这样只能看到一个蜡烛A的清晰的像,重复实验,结果发现像与物仍“不对称”;
③该同学分析该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光的折射有关.请在图丙中补全该同学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B的光路,并标出看到的“蜡烛B”的位置:。
④综合上面的现象及分析过程,在实验中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由于光的折射,实际是完全重合,造成确定像的位置时出现偏差。
27. 小江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规律”时,用到的器材及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先探究了光由空气进入玻璃的情形,并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入射角i
0°
15°
30°
45°
60°
75°
90°
折射角r
★
9.8°
19.7°
28.3°
35.3°
40.6°
41.8°
(1)、表格中“★”处的数据是;(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调整玻璃砖与激光笔的位置,使光线由玻璃进入空气;当入射角为30°时,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分析可知此时折射角γ的大小大致在______;A、30°与45°之间 B、45°与60°之间 C、60°与75°之间(4)、小江实验时发现,当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且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他查阅资料得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现有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乙所示,则关于这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四、综合题
-
28. 作图题:(1)、在图中,为凸透镜焦点,为凹透镜焦点。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再由凹透镜射出的完整光路。(2)、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9. 按要求填空。(1)、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色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1所示(图中仅标出红光和紫光光路)。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写出一条即可)。(2)、图2画出了平行的紫光经凸透镜后的光路,请你在图上画出平行的红光经凸透镜后大致的光路。30. 夏天的一个傍晚,小郑站在池塘边看到了水中有一轮弯弯的月亮。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运用光学知识作图说明,小郑能看到水中月亮的原理.(以图中月亮中的黑点作为“点光源”,画出光学原理图,保留作图痕迹)
(2)小郑观察水中的月亮和空中的月亮,发现大小一样,且水中的月亮比空中的月亮更暗一些,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31. 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地形的仪器,一艘科考船在经过某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地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秒、0.16秒、0.30秒、0.14秒、0.30秒。则:(1)、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2)、超声波可以探测海底地形,说明声音可以传递。(3)、已知超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列式计算A位置海底的深度。32.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山崖附近,途中鸣了一声笛,3s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问:(1)、鸣笛处距离山崖多远?(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33. 学校logo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学校文化墙上需要一个直径为1米,图文均正立的logo,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需求,更换logo底片,现向同学征集投影方案,小正利用logo底片(直径2厘米)、纸板、打孔器和手电筒自制了“logo投影装置”,示意图如图甲:(1)第一次调试发现logo投影太小,在不增加器材的情况下,想要进一步放大logo,可以对带小孔的支架作何调整?
(2)小正进行了2.0版本的设计(如图乙),就是用凸透镜代替小孔,在调试位置的过程中为保证logo投影大小还能达到1米,应在(选填“A”“B”或“C”)位置固定凸透镜;
(3)小正在使用2.0版本的装置,想要让像成在白墙的中央,且在白墙上要看到正立的logo,则在安装投影装置时,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