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丹巴县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5小题,共30分)

  • 1. 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课桌高度大约0.8m 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0m C、人的心脏跳一次大约2s D、一张纸的厚度约8mm
  • 2. 下列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太空中在预定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B、投篮时的篮球运动 C、正在进行百米比赛的苏炳添 D、正在乘自动扶梯上楼的晓丽
  • 3. 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 4. 下列有关误差与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错误一定是可以避免的 C、误差与错误没有什么区别 D、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可避免误差产生
  • 5.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 6.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越大,s越大 B、v越大,t越小 C、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D、v与s,t的大小无关
  • 7.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靠空气传播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D、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快
  • 8. 如图所示是临汾蒲剧院蒲剧团在梨园堂上演现代戏《红灯记》时的情景,观众在欣赏蒲剧时,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声速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 9. 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 B、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 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 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 10.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水中倒影 B、手影 C、小孔成像 D、树荫下的光斑
  • 11. 判断下列哪一组物体都是光源(  )
    A、萤火虫和烛焰 B、电池和萤火虫 C、月亮和烛焰 D、电池和月亮
  • 12. 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模型法,下面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 B、光和光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C、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D、光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 13.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B、光在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是90° D、我们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到物体上时发生了漫反射
  • 14. 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光只要在同种介质中就能沿直线传播 D、阳光下树荫下的光斑是树叶的像
  • 15.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v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v C、两物体在第6s末时,甲在乙前方20m处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 16.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cm。
    (2)、图乙中,汽车速度表的示数为km/h。该车以此速度行驶2小时,经过的路程是km。
  • 17.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72km/h=m/s ,45min=s ,0.5h=s ,500cm=m。
  • 18. 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择不同的判断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
  • 19. 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到的数据分别是5.79cm,5.77cm,5.78cm,5.59cm,则错误的数据是cm,该物体的长度是cm。
  • 20. 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步,依据他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做运动,运动过程中小刚在小明的面(选填“前”或“后”),小刚的平均速度是km/h。

  • 21. 声音是由物体的所产生的,但宇航员在太空中必须借助电子设备交流,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叫做次声波,人类(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次声波。次声波在自然灾害预警方面很有用处;比如:海洋中发生地震或海啸时,气象预报机构可以提前发布消息,这主要利用了次声波(选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
  • 22. 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4∶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 , 若两车经过时间之比为2∶3,且甲、乙两车的速度1∶2,则甲、乙两车的路程之比是
  • 23. 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一艘科考船静止在海面上,声呐向海底发出的声音经过6s后系统接收到了回声,则该地的海底深度为(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 24. 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由于发生了 , 黑板反光是由于发生了(均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漫反射(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25. 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入射角为 , 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当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
  • 26. 无声手枪是在减弱噪声;若从减弱噪声的角度说,则“掩耳盗铃”是在减弱噪声;植树造林可以在减弱噪声。(填写减弱噪声的途径)

三、作图题(共2分)

  • 27. 如图,入射光线AO斜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其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 28.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入射角

    30°

    40°

    60°

    反射角

    30°

    40°

    60°

    (1)、做实验时应该将纸板放置于平面镜,若将B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B板上(“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如果让光滑F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的;
    (3)、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沿ON前后转动板A B、沿ON前后转动板B C、改变光线OF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EO与ON的夹角

五、从而得到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为______。

  • 29.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日常学习中的塑料尺进行了探究活动。

    (1)、如图甲所示,用手掌将塑料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进行相关探究,本实验所研究的声源是(填“塑料尺”或“桌面”);
    (2)、先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再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分析比较两次实验现象可探究声音的与声源振动的有关;
    (3)、拨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由短变长,用仪器测得两次实验声音分别为1.3×102Hz1.2×102Hz;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观察到直尺的振动(填“变快”“变慢”或“不变”),发出声音的变低;
    (4)、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乙、丙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改变。

六、计算题(共2小题,共12分)

  • 30. 小明平常骑自行车上学,当他骑车的平均速度为4m/s时,从家里出发,300s就可以到达学校。求:
    (1)、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
    (2)、如果他走路上学,要花多长时间(步行的平均速度为1.5m/s)。
  • 31. 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8min才能到达地球(v=3×108m/s)。
    (1)、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2)、如果一辆赛车以1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跑完这段路需要多少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