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5-15 类型:中考模拟

一、人形机器

  • 1. “小五”是面向人居环境设计的第五代类人型机器人,如图是“小五”推轮椅上的老人外出活动的情景。“小五”站立时的高度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

    A、160m B、1.6dm C、16cm D、1600mm
  • 2. “小五”是面向人居环境设计的第五代类人型机器人,如图是“小五”推轮椅上的老人外出活动的情景。“小五”支持多轮流畅对话,若语音模式从“深沉大叔”切换为“清亮女声”,音量保持不变。语音输出无需改变的物理量是(  )

    A、频率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 3. “小五”是面向人居环境设计的第五代类人型机器人,如图是“小五”推轮椅上的老人外出活动的情景。“小五”需要同时为RGB-D相机、语音模块和驱动电机独立供电。下列电路设计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 4. “小五”是面向人居环境设计的第五代类人型机器人,如图是“小五”推轮椅上的老人外出活动的情景。“小五”的RGB-D相机在靠近障碍物过程中,相机所成的像会(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当识别前方路面湿滑时,会规避此路线防止滑倒。湿滑路面容易滑倒的原因:

  • 5. “小五”是面向人居环境设计的第五代类人型机器人,如图甲是“小五”推轮椅上的老人外出活动的情景。“小五”采用锂电池供电,图乙是锂电池内部的工作原理图,供电时,Li+LiCoO2脱嵌,通过薄膜移动到非晶硅,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方向相反,此时电池内部电流的方向(选填“从a极到b极”或“从b极到a极”)。

  • 6. “小五”是面向人居环境设计的第五代类人型机器人,如图甲是“小五”推轮椅上的老人外出活动的情景。图乙是“小五”的RGB-D相机中激光测距系统的简化图,发射的激光在障碍物表面(可近似看作平面镜)反射到感光元件上,请通过作图找到感光元件应安装在MN虚线的大致位置。

二、天工开物

  • 7. 《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它系统记载的农工技艺,为后世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大鹏所城周边发现明清晒盐遗址,其工艺与《天工开物》中描述的“海卤煎炼”高度吻合:将海水引入盐田,利用煎锅制盐。此过程中主要涉及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升华
  • 8. 《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它系统记载的农工技艺,为后世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天工开物·乃粒》记载了古人用“耒耜”耕地的场景,如下图所示。为了更容易开垦硬土壤,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A、给耒耜安装更宽大的脚踏板 B、将耒耜的手柄加长 C、在耒耜上加绑更多的物体 D、把耒耜的刃口磨得更锋利
  • 9. 材料一:《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人的汲水工具“桔槔”,是一种杠杆,某版本的书籍配图如图所示;

    材料二:诸暨赵家镇有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桔槔井,时至今日,农民依然利用它汲水,轻松实现“日日三百桶”,每桶水约20kg,以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

    (1)、对比材料一和二,提出你想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是:
    (3)、设计实验探究方案验证猜想(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述步骤)。
  • 10. 如图是《天工开物·漕舫》中记载的大型运粮船“漕舫”,船只满载时的吃水深度可达2m,ρ =1×103kg/m3g10N/kg

    (1)、当“漕舫”满载时船底所受的液体压强;
    (2)、码头工人将总质量为1t的粮食搬运到3m高的甲板上,求工人对粮食做的有用功;
    (3)、随着科技的发展,若用功率为5kW的起重机完成第(2)问中的任务,仅需10s,求该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三、食品工业

  • 11. 中国食品加工行业凭借严格的卫生标准、先进的技术工艺和高效的仓储管理体系,实现了高质量发展。食品工厂规定使用高压水枪清洗食材时,必须避开工作人员防止误伤,这是因为高速水流具有较大的(  )
    A、密度 B、动能 C、重力势能 D、惯性
  • 12. 如图所示,工人将一个圆柱形油桶推上台阶,其中O为圆心,请你帮他找到最省力的作用点A,同时画出推力F的示意图。(保留作图痕迹)

  • 13. 某食品加工厂需烤制一批鸡翅,现有两款设备可供选择:

    【电烤箱】额定功率30kW , 每小时共可烤制鸡翅100kg

    【电烘箱】额定功率20kW , 每小时共可烤制鸡翅50kg

    两款设备工作时均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鸡翅的内能。若工厂需烤制600kg鸡翅,从节能的角度,应选择的设备是(选填“电烤箱”或“电烘箱”),该设备完成整个任务需用度电。

  • 14. 小明家老旧的食品封口机出现封口不严或封口时间延长等问题。小明猜想这是由于电热丝的阻值变化导致。该封口机的铭牌如表所示,小明将电热丝拆出后,利用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等器材,进行如下探究:

    XX牌食品封口机

    电源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800W

    热封时间

    0.2-2s

    (1)、按照图乙所示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无示数,小亮指出这是因为有一条导线连接错误,请在图乙中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选填“A”或“B”)端;
    (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丁所示,其中电压表的读数为V,测得该电热丝的阻值为Ω。结合铭牌可以判断,用久的电热丝阻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导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电热丝

    A.变短       

    B.局部变细

    C.局部变粗

  • 15. 食品运输时需要车厢内保持低温环境,科技小组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温控电路,其中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恒为24V , 定值电阻R0=15Ω , 电磁铁线圈的阻值忽略不计,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运输过程中,当车厢温度达到5时,制冷系统自动启动。则

    (1)、制冷系统自动启动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Ω;
    (2)、已知制冷系统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5A,求制冷系统的额定功率;
    (3)、当车厢温度降低至2℃时制冷系统要停止工作,若已知控制电路中通过电磁铁的电流I0.5A时会释放衔铁。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电路是否符合制冷需求。

四、大国工程

  • 16. 从千年都江堰到现代风电场,工程之力驱动时代前行,闪耀着华夏智慧与创新之光。都江堰水利工程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将岷江八成的泥沙排到外江,让更干净的水流入内江。同学们为解开“分沙之谜”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驱动问题】都江堰能自动分沙的奥秘在哪里?沙子沉底的原因是沙子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收集证据】项目组通过观察都江堰的实拍俯视图,如图甲所示,猜想可能是河道的形状影响了分沙。于是他们用密度、体积与沙子近似的塑胶球代替沙子在两种河道模型中开展探究;
    (2)、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将数量相同的塑胶球分别倒入直流河道和弯曲河道模型中,观察水流带动小球移动情况,记录小球淤积在河底不同区域的个数。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直流河道(选填“能”或“不能”)自动分沙,你的判断依据是

    (3)、【解释交流】同学们进一步查找资料得知,飞沙堰河道的剖面结构如图丁所示。在洪水期,当湍急的水流经过内江的弯道,冲刷凹岸(弯曲河道凹陷的一侧)后,底层的大量含沙水流冲向凸岸(弯曲河道凸出的一侧),泥沙在凸岸底部沉积,表层较清的水流则继续向前奔腾,循环往复,实现水沙分离。请问水沙分离和以下哪个现象的物理原理相同______。

    A、排水管的U形弯头能隔绝下水道异味 B、刮台风时屋内窗帘向窗外飞 C、汽车转弯时乘客身体会倾斜
  • 17. 当今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为此学校物理社团以“风能的开发与利用”为主题,开展“建造风力发电站”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任务1:风力发电站的原理】如图a是风力发电站,其机组主要由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组成,简化结构如题图b所示,叶片在风的作用下旋转,经过齿轮箱增速后,发电机转子高速旋转发电。

    (1)、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选填“电磁感应现象”或“电流的磁效应”);
    (2)、某时刻,发电机的叶片的形状和和风向如图c所示,叶片将会沿着(选填“顺”或“逆”)时针的方向旋转;

    (3)、2024年某地发电量结构占比如图d所示,在清洁且可再生能源发电中,风力发电排第名;
    (4)、【任务2:风力发电站的选址】某区域有丰富的风能,等高线地形图见图e,项目小组利用AI软件搜索了“建造风力发电站注意事项”,查询结果如图f所示。你认为风力发电站最佳选址应在图e中的(选填A、B、C、D字母)处;

    建造风力发电站的注意事项

    1.风能评估:确保风速稳定且达标(陆上≥6.5m/s,感觉有风)

    2.电网接入:优先选择距离电网20公里内的选址,降低输电损耗

    3.生态保护:避免鸟类撞击风机

    4.噪音控制:与居民区保持500米以上间距

    5.景观协调:风机布局要考虑视觉美观性,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5)、【任务3:风力发电模型的制作】选址后,项目小组思考风力发电模型应如何制作,才能提高风能利用率?查阅资料后得知,风能利用率= 。为此,他们进行了“风能利用率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并提出猜想,风能利用率大小可能与叶片形状、长度、个数有关。项目小组准备了自制风车、电风扇、停表等器材进行实验:

    ①如图g所示,实验过程中,将等质量但规格不同的叶片安装在风车上,将同一个风扇调至(选填“相同”或“不同”)档位,模拟自然风,正对风车叶片吹风,用停表记录风车1min内转动的圈数。此步骤还需要控制不变。

    ②进行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叶片形状

    叶片长度/cm

    叶片个数

    叶片转动圈数

    1

    翼型

    6

    3

    3

    2

    翼型

    10

    3

    7

    3

    翼型

    15

    3

    16

    4

    翼型

    15

    4

    11

    5

    翼型

    15

    5

    9

    6

    弯曲型

    10

    3

    9

    7

    弯曲型

    15

    3

    11

    8

    弯曲型

    15

    4

    8

    I、本实验是通过来反映风能利用率的大小;

    II、由实验数据可知,应选择实验序号的叶片作为风机模型的叶片;

    III、风力发电模型的底座应做得宽大厚重,目的是

    (6)、【任务4:风力发电站的评估】某发电站的输电功率恒定不变,从发电站到居民区的输电线总电阻为R 线 , 如图h所示。若要减少输电线路上电能的损耗,有效的做法是

    (7)、某个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长度为100m , 如图i所示每秒流经叶片的空气可近似看作一个“圆柱形风柱”,已知空气密度为1.2kg/m3。当风速是10m/s时,该“风柱”的质量为kg(为方便计算,π取近似值为3);

    (8)、若叶片每秒钟获得的机械能E与风速的三次方v3的关系如图j所示,当v3m/s时,风车无法发电;当5m/sv10m/s时,Ev3成正比。发电机及其传动系统的总效率为80%。某天的风速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k所示,若20∶00-22∶00输出电能是6∶00-8∶00的7倍。假设一个家庭每天消耗10kWh , 不计输电损失,该发电机当天产生的电能最多可供个家庭使用。(为方便计算,π取近似值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