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5届高三语文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4-25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 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非遗博物馆,顾名思义,是收藏、展示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非遗知识、非遗教育和欣赏非遗的场所。

    ②收藏是它首要的工作。收藏即保存,就是要收集与保护各地区珍贵的非遗,以见证历史,赓续文明。然而,非遗不同于其他类别的遗产,它是地方性的文化;是一个个地方独有的文化存在,一个个文化个体。对于每一个非遗个体,非遗博物馆都要整体保存。博物馆要充分地收集信息,完整地保存信息,而且要科学地展示和呈现信息。所谓科学,就是要严格符合非遗的特点与规律。这是非遗博物馆必须做到的。

    ③非遗的性质决定了非遗博物馆的藏品与传统的博物馆有所不同,它的藏品分两部分,既有非物质性的部分,如口传内容、习俗、演艺、技能、知识等,这是非遗的主体;也有物质性(物态)的部分,如相关工具、器物、工艺作品、文化场所等,这是非遗的载体,具有见证意义。对于博物馆来说,两部分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同等重要,不可偏倚。

    ④非遗博物馆物质性藏品的收藏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比如:藏品必须有一定的年代感,必须有历史记忆,有地域特点,有该非遗项目独有的特征,有代表性,而且不能是仿制品。藏品的古老直接体现非遗历史的久远。博物馆的藏品不以材质论价值,主要看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高低,倘是极其珍罕,甚至世上唯一,即是“镇馆之宝”。

    ⑤非遗是一种地域文化,地域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地域特点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优势。因而,非遗被它的产生地视作自己文化的代表、象征,甚至是一种标志。世界上非遗博物馆大多建在非遗的所在地,以彰显自己独有的文化。

    ⑥一个地方——小到一个村落、一个乡镇,大到一个城市、地区、国家和民族,都有一些不同类别的非遗:或是民俗,或是民艺,抑或是地方戏,也可以是带着乡音的民歌,或者以自己的乡土材料和家传技艺制作的生活器物……它们最能体现这块土地独有的精神个性、人文气质和审美偏爱。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往往不表现在精英文化上,而表现在民间文化中。比如绍兴文化的特色并不直接表现在鲁迅身上,而鲜明地表现在绍剧、梁祝传说、黄酒和水乡社戏上。如果一个地方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得不好,大多消失了,就会使这个地方的文化形象变得模糊。所以非遗博物馆不但要保存好非遗,还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地域特点。

    ⑦非遗是一种活态的遗产,一旦停止活态,非遗便会消亡。活态包括两点:一是这种非遗还在应用着,二是技艺还在传承着。活态是非遗的核心,更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必然也是非遗博物馆展示的重要内容。

    ⑧技艺包括演艺技能和工艺技术,显示着传承人的才华与功力,是非遗的独特性、创造性与文化价值的主要体现。故而,在非遗博物馆里,必须突出展示非遗代代相传的技艺、全套和有序的流程、传统的仪规和法式,以及本真的器物与工具材料。展示内容必须严格、完整和真实。

    ⑨一般认为博物馆所展现的都是过去,非遗博物馆则不然,它还要表现非遗的现在;非遗博物馆不只是告诉人们非遗的过去,还必须展示非遗的今天,这是非遗博物馆又一个重要的特性。所谓今天,除去活态传承和传承人,还有非遗的现实状态、存在方式、时代性的转变,以及它与当代社会和当代人生活的关系。此外,非遗传承的新渠道、受众的新群体、创新的新表现,还有非遗保护的新方式等,也是要展示的内容。也就是说,要用进行时的视角观察非遗的现状,以显示传统的魅力、活力和生命力。

    (摘编自冯骥才《非遗博物馆的特性》,有删改)

    材料二:

    ①博物馆数字叙事的第二个表现就是虚拟展示空间的营造,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各类跨越地域和时间的数字博物馆正在悄然兴起,成为实体博物馆的衍生和重要补充,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一览博物馆的全貌。

    ②在宁波博物馆的网页上建设有一个“数字三维漫游馆”。这个数字博物馆以3D展示的方式,依据博物馆实景打造了一个虚拟展示空间。游客只需根据箭头指示点击相关按键,图像就会随之移动,如同真实行走在博物馆中一样。同时,游客还可以通过放大、缩小、旋转等指令,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展品进行欣赏。运用这种方式不仅突破了在实体博物馆中游客无法近距离接触展品的局限,更给游客带来了更为细致的参观体验。

    ③而与此同时,手机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数字博物馆走向移动端,移动博物馆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形态。目前,宁波博物馆虽然还未建立正式的APP,但借助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已经向移动博物馆做出了一些尝试。在宁波博物馆的公众号上,特设了“参观”一栏,其中除了固定展览外还不定期更新特别展览,并通过图文、语音、数字展厅等多种形式予以介绍,使得游客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了解展览知识、参观博物馆。

    ④宁波博物馆民俗馆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文化展示,丰富了博物馆的叙事途径。数字叙事是物象叙事与行为叙事的重要补充,其叙事过程更强调人的主动参与,在人、物、设备的三者统一中,实现文化信息的双向流动,其必将在未来非遗博物馆的建设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摘编自林俊琦《民俗叙事与地方认同研究》,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遗博物馆必须充分收集信息,完整地保存信息,并且在展示和呈现信息时,严格符合非遗的特点与规律。 B、非遗博物馆的藏品分为非物质性部分和物质性部分,虽前者是非遗的主体,后者是载体,但地位同等重要。 C、若一个地方的非遗受到合理的保护和传承,鲜活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个地方的文化形象一定会变得鲜明。 D、数字叙事在叙事过程中更加强调人的主动参与,在未来非遗博物馆的建设中,它必将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域性是非遗的重要特征,因此在非遗所在地建馆,是非遗博物馆选址会考虑的因素。 B、要想知道绍兴独有的精神个性、人文气质和审美偏爱,前往鲁迅故居参观并没有意义。 C、非遗博物馆不仅要展现过去,还要表现现在,如非遗的现实状态、非遗受众的新群体。 D、“3D”博物馆、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能打破时空界限,为游客提供游馆的新途径。
    (3)、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下列选项不能入选“非遗博物馆物质性藏品”的一项是(     )
    A、绍剧传人早年表演用的服装 B、宁式糕点使用几十年的印模 C、漆扇体验区手工制作的漆扇 D、遗址中出土的瓜棱形朱漆碗
    (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5)、某地建造了一座以“螺钿”为主的非遗博物馆,现向广大群众征集陈列和布展意见,请结合材料给出三点建议。

    【知识卡片】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螺钿的“钿”字,据《辞海》中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背上的奥登

    海勒根那

    我叔叔奥登曾是阿鲁科尔沁最好的牧马人。

    一年春天,阿鲁科尔沁刮起白毛风,好多生产队的马群都被狂风暴雪席卷跑了。好多天过去,能活下来的马倌陆续赶着马群回到故乡,却不见查干敖包马群的身影。祖父嘴上不说,心里焦急,每日去村子南边的敖包山上,跪在高高的白石堆旁,不停地给长生天磕头。第九天傍晚,祖父远远地望到一群马儿震天动地般归来,夕阳都被纷乱的马蹄踏破了,涂得半个天空鲜红一片。再近些,只见马群浑身泥垢,挂满冰溜,紧跟在后面的就是我的少年叔叔,他斜跨海骝马,歪戴帽子敞着怀……

    据说,那次我家乡的马群一匹也没少。

    时代的车轮却比马群跑得快。祖父老了,牧人们就要推举奥登当牧业队队长,让人始料不及的事情却发生了——阿鲁科尔沁所有生产队一夜间解散,村落再不需要马倌。

    奥登用两匹马的名额换得了海骝马。它膘肥体壮,浑身雪白,像银子一样铮亮,四蹄和鬃尾却是黑色的,奔跑起来像风一样快。那段时间,不做马倌的奥登叔叔,每天照例去野外遛马,只管把尘土从东山掀到北山,再从北山掀到天边。

    有一天,叔叔奥登又有了任性之举。他和谁都没商量,把我家羊群赶到集市上,不分贵贱,换成了十几匹马。当他若无其事地带着高矮不等的马群回到家时,祖父的鼻子差点气歪了。

    从那以后,我叔叔奥登的屁股钉在了海骝马的马背上,和他的马群四处游逛。

    “奥登,你天天骑在马背上去喝西北风吗?”祖父不再坐视不管,“明天我就找老客去,把它们全都卖掉!”

    听了这话,那晚奥登和他的马群连家都没回,直到第二天、第三天……心无芥蒂的奥登叔叔先去了罕乌拉森林,在那儿呆了十几天。许是怕祖父跑来卖掉他的马群,我叔叔干脆连马背都不下,无论白天和夜晚,即便困觉他都要在马上,一有风吹草动,随时准备逃跑。

    自那以后,我叔叔奥登成了一个马背流浪者,再不回家。

    那段时日,祖母每天早起就往天空泼洒奶子,为小儿祈求平安,家人们也都为奥登担心,担心他一个人在野外风餐露宿,没吃没喝。

    葛根婶婶诞下一个男婴,祖母派我十六七岁的表哥去将喜讯告知奥登。待到天明,我表哥却灰溜溜地独自回来了,脸上挂满灰尘和沮丧。

    祖母急问,“奥登呢?”

    “他,他不回来……”

    一股失望的情绪像歪歪扭扭的炊烟罩在我家屋顶。祖母的泪水在眼圈里打转,好半天,问:“他知道自己有儿子了吗?”

    “我当然告诉了他,他笑了,和我说,要是一匹小马驹就好了。最后,奥登还为儿子取了名字——阿路思(蒙古语,意为远方),他以此祝福他的小马驹能越走越远。”

    奥登此举终于激怒了祖父。待到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受祖父指派,我父亲和几个身强力壮的后生偷偷摸到奥登的宿营地——一片巴掌大的盐碱草场,他的马群正躬身在小河边食草,远远望去仿佛大地的山脊,而海骝马的白在黑暗里好像一盏明灯。先前还有乌云遮蔽天空,风稀稀溜溜地刮了一阵子后,竟然云开雾散了,陡然出现的是满天繁星,挤满初夏的夜空。一弯新月也出来了,往地上左一瓢右一瓢地泼洒牛奶似的月光。此时草地静谧,唯听得马群食夜草时嚯嚯错齿的声音,隐隐约约,远远近近,像一首此起彼伏的牧曲。男人们很久没在夜晚放牧了,曾几何时,他们都是牧人,都曾守着地上的牲畜和天上的星月不寐不眠,此情此景勾起了多少过往的记忆和情感啊。

    下半夜,奥登的鼾声终于传来,随着父亲的一个手势,男人们像一群偷袭的狼似的一拥而上,将熟睡中的奥登从海骝马上拖曳下来。

    我叔叔在拴马桩上被捆了七天七夜。第七天夜晚,天边吹来乌云,下起了瓢泼大雨。祖母哀求祖父,“佛爷看着呢,你这是要把自己的儿子弄死吗?”祖父在黑暗里闷声不语,闪电照亮着他比天空还阴沉的脸。等下半夜暴雨稍息,祖父爬起身,夹着雨披来到院落,借着乌云里的半块月亮,他望到拴马桩那儿空空如也,但见地上的水坑里正躺着被割断的绳索,祖父又急慌慌地来到马厩,不出所料,叔叔的那匹海骝马已不知去向,一同消失的还有他的套马杆。

    转眼,冬天临近了。祖母病了,神志恍惚,不断地呼唤小儿子奥登的名字。我父亲决定去寻弟弟,祖父没有赞同也没表示反对。

    父亲和我对奥登叔叔的寻找就像大海捞针,几次出行都无果而终,可为了祖母,每次满身霜雪回来,都会告诉病床上的她——老嘎瘩奥登好的呢,他还骑着那匹海骝马,身上穿的是两层羊羔皮袍,头上戴的是貂皮帽子,还有,他天天有手把肉吃,有奶茶喝。

    祖母宁愿相信我和父亲的谎言,所以每次她都适可而止,并不深究。

    一个冬季很快过去了,寻找奥登叔叔的希望像冬雪一般融化掉了。

    祖母去世了,她终究没等到奥登归来。

    那年秋天,我带着妻儿,到南山根去寻祖父。远远地,就见一位老人弯腰弓背地牵马上山,我看清那是我的祖父,他正用马背驮运石头,衣袍磨得破破烂烂,银白的头发映衬着一张乌漆麻黑的脸。见到我,他表情麻木,任凭怎么讲——我是他的长孙胡日查,他都认不出我了,最后,我只有握住他枯树枝一般的布满硬茧和血泡的手,不解地问祖父,“您这是在做什么呢?”

    祖父顶着瑟瑟秋风大声和我说:“我在堆敖包。”

    “我会跪在敖包前,给长生天磕头的,”祖父说,“那是查干敖包的路标,我把它垒得高高的,奥登、阿路思、胡日查他们回来,见到它,就能找到家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词富有地域特色,例如“长生天”“罕乌拉森林”“手把肉”“敖包”等,将读者带入真实的草原世界。 B、儿童视角讲述奥登叔叔的故事,既避免太多价值标准绑架,又可以产生“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C、奥登叔叔不来看儿子并为儿子取名“阿路思”,是因为比起儿子他更想要一匹小马驹,所以他希望儿子能远离他。 D、尽管祖母知道父亲关于奥登叔叔的讯息是假的,但她仍愿意相信,可见她十分牵挂奥登叔叔,希望他一切都好。
    (2)、对画波浪线处文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处使用比喻修辞,将马群、月光与草场交融,生动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B、海骝马的特写,既突出其毛色雪白,又帮助男人们确定了奥登叔叔的位置。 C、草场的静谧美好,为男人们抓奥登叔叔蓄势,张弛之间,使情节波澜起伏。 D、月下草场勾起了男人们的情思,正面解释了奥登叔叔离家是为了继续牧马。
    (3)、祖父对奥登叔叔的感情十分复杂,请加以梳理概括。
    (4)、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出走”的故事,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回归”的故事,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荀彧拒董昭九锡之议,为曹操所恨,饮药而卒,司马温公许之以忠,过矣。乃论者讥其为操谋篡,而以正论自诡,又岂持平之论哉?彧之智,算无遗策,而其知操也,尤习之已熟而深悉之;违其九锡之议,必为操所不容矣,姑托于正论以自解。冒虚名,蹈实祸,智者不为,愚者亦不为也,而彧何若是?夫九锡之议兴,而刘氏之宗社已沦。当斯时也,苟非良心之牿亡已尽者,未有不恻然者也。彧亦天良之未泯,发之不禁耳,故虽知死亡之在眉睫,而不能自已。于此亦可以征人性之善,虽牿亡而不丧,如之何深求而重抑之!

    彧之失,在身于操而多为之谋耳。虽然,初起而即委身于操,与华歆、王朗之为汉臣而改面戴操者,抑有异矣。杨彪世为公辅,而不能亡身以忧国;邴原以名节自命,而不能辞召以身。蜀汉之臣,惟武侯不可苛求焉,其他则皆幸先主为刘氏之胤,而非其果能与汉存亡者也。然则彧所愧者管宁耳。当纷纭之世,舍宁而无以自全,乃彧固以才智见,而非宁之流亚久矣。季路、冉有,聚敛则从,伐颛臾则为之谋,旅泰山则不救,而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至于大恶当前,而后天良之存者不昧,祸未成而荏苒以为之谋,圣人且信其不与于篡弑,善恶固有不相掩矣。

    且彧之为操谋也,莫著灭袁绍。绍之为汉贼也,不下于操,为操谋绍,犹为绍而谋操也。汉之贼灭其一而未尝不快则彧为操谋功与罪正相埒矣。若其称霸王之图以歆操,则怀才亟见,恐非是而不为操所用也,则彧之为操谋也,亦未可深罪也。试平情以论之,则彧者,操之谋臣也,操之谋臣,至于篡逆而心怵焉其不宁,左掣右曳以亡其身,其天良之不昧者也。并此而以为诡焉,则诬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有删改)

    材料二:

    汉末大乱,豪杰并起。荀文若,圣人之徒也,以为非曹操莫与定海内,故起而佐之。所以与操谋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岂教操反者哉?以仁义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将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及操谋九锡,则文若死之,故吾尝以文若为圣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张子房而道似伯夷也。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卷五)

    【注】①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②九锡,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赐予的九种器物与待遇,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汉之贼A灭B其一C而未尝不快D则彧为操E谋F功与罪G正相埒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委,托付,与《庖丁解牛》“謋然已解,如土委地”的“委”意思不相同。 B、洁,使动用法,与《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的“鸣”用法相同。 C、“莫著于灭袁绍”与《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的“于”用法不相同。 D、神器,指帝位,与《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的“神器”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夫之认为一个人不管聪明还是愚蠢,不会为图谋所谓的虚名而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荀彧也不例外。 B、王夫之认为除诸葛亮无可指责外,荀彧、王朗、华歆等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不能与汉室共存亡。 C、子路、冉有虽然为季氏出谋划策,但孔子相信他们在主君有篡权弑君等大逆不道的行为时不会跟从。 D、荀彧作为曹操谋臣,冒死抵制曹操谋求天子九锡之礼,对此,王夫之、苏轼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违其九锡之议,必为操所不容矣,姑托于正论以自解。

    (2)所以与操谋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岂教操反者哉?

    (5)、王夫之、苏轼均从才、德两方面对荀彧给予了评价,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

    宋·吴文英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

    【注】①吴文英(约1212-约1272),宋代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该词写于其旅食越州,客居嗣荣王邸时,因瑶圃景观,有感而发。②东邻:本指美女,这里以美女喻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紧扣文题,描写了瑶圃中青梅树枝上尚有梅花,星星点点,洁白无暇。 B、“玉奴”两句写梅花故意最迟开放,以此避开梨花,从而结束她们的相约。 C、下片着意描绘梅花的香气袭人,冰清玉骨和娇怯姿容,抒发词人怜爱之情。 D、整首词视角独特,以晚开的梅花为抒情主体,借此寄寓词人人生失意之感。
    (2)、清代词家戈载称吴文英的词作“有灵气行乎其间,引人入胜”,请结合词作下片谈谈你的理解。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是通向成功的基石。正如《劝学》中“”两句,只有重视每一个小步,才能最终达到千里之外的目标。

    (2)李华回农村老家度假,每日读书泡茶,与亲友聊天听音乐,心情愉悦,毫无忧愁,他不禁吟出了《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3)诗人常用代表高洁、美好的白色形容鸟兽,例如:

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历史上二郎神的神话是“流动”的,历朝历代不断加入新设定。今天,就让我们来盘一盘二郎神的(        A       )。

    ②传说中二郎神老家在四川灌口,他也被称作“灌口二郎”“川主”,是四川的保护神。灌口也称灌江口,是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出山口,因都江堰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而得名。都江堰是战国时代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他在蜀地被奉若神明。

    ③相传李冰还有个儿子“二郎”,协助父亲治水劳苦功高。都江堰旁的玉垒山上,至今有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故学者认为融合了猎神信仰和治水传说的二郎神原型是年少斩蛟并助父治水的李二郎

    ④二郎神杨戬的形象深入人心:头上长着三只眼,身边跟着汪星人                

    ⑤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是晚期从其他神灵里移植而来的——很可能来自明朝时民间祟奉的“华光大帝”,俗称“马王爷”。马王爷是道教四大护法元帅之一,还是火神和戏曲之神,神像多为三只眼的年轻武将,额中天眼能(        B     ),辩别是非善恶。其传说被汇编成小说《南游记》,整部书以地狱救母为高潮。或许因形象类似,也都曾愤战救母,马王爷和二郎神常被弄浑,又或许二郎神的拥趸希望把厉害的装备技能都给偶像加上,                  

    ⑥二郎神身边的猎犬和手中的三尖两刃刀也有渊源。猎犬与二郎神的猎神形象有关。至于三尖两刃刀,则是北宋出现的新武器。尽管宋朝缺马,为对抗北方骑兵,军中流行长柄大刀,并涌现出具有众多样式的各种附加功能,三尖两刃刀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武器两侧开刃能左右挥击,“山字之制”的刀尖中锋能刺击,两边辅锋便于拒马并增加割划伤害。

    ⑦神话只要还在流传,就必定不断演变。今天情深义重的二郎神,就是我们当代人希望他成为的样子。

    (1)、请在文中A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在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充句子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将文中画划波浪线语句改为语意连贯的3个短句。
    (3)、文中加点的“汪星人”是网络用词,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4)、文中第⑤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并加以修改。
    (5)、文中第⑥段画横线处有两处表述不当,请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七、写作(6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卷阅读Ⅰ中,数字叙事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一览博物馆的全貌。“云游”的方式也越来越被大众接受,然而许多人还是在远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