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6-23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一5每小题1分,6一10每小题2分,共15分)

  • 1. 博物馆馆藏的下列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青铜面具 B、龙风玉佩 C、立人陶俑 D、青花瓷瓶
  • 2. “含氣牙膏”中的“氣”指的是(   )
    A、离子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 3. 2025年3月1日是赣州东江源向香港供水65周年纪念日。下列保护东江源水资源的做法错误的是(   )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B、利用滴灌技术灌溉园林 C、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 D、工业废水随意排入河流
  • 4. 国家卫健委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加强体育锻炼 B、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 C、大量服用减肥药物 D、适量摄入含糖类的食物
  • 5. 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氣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 B、倾倒 C、读数 D、溶解
  • 6. 我国科学家居呦呦因肯高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对青蒿素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受热易分解 B、无色晶体 C、熔点为156 ℃ D、难溶于水
  • 7. 化学促进了文字记录载体的演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骨:甲骨中含有钙元素,钙属于非金属元素 B、竹简:竹子削成竹片,竹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纸张:造纸常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俗称小苏打 D、芯片: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硅属于氧化物
  • 8. 跨学科实践活动中部分学生的观点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践活动

    学生观点

    A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可用氯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B

    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低碳行动的目的是不排放二氧化碳

    C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

    液化石油气加压装入钢瓶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

    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

    铁制易拉罐不属于可回收垃圾

    A、A B、B C、C D、D
  • 9. 我国科研人员用含氮气和二氣化碳的烟气商效合成了尿素,该反应的物质种类变化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甲由3个原子构成 B、物质丁在农业生产中用作复合肥料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乙和丙分子个数比为1:3
  • 10. 向各盛20mL等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加水和稀盐酸,利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与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X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 B、a点对应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C、b点农示氢氣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究全反应 D、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氣化钠和氢氧化钠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 11. 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 氧气

    C.氮气

    D.____

  • 12. 从盐卤水(含硫酸钠、氯化钠等)中提取的硫酸钠可用于制中药西瓜霜,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48.8g

    B.t℃时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可用降温结品的方法从盐卤水中提取硫酸钠晶体

    D.将t℃饱和硫酸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13. 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试剂

    A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隔绝空气加强热

    B

    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取样,加水,测温度

    C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碳元素

    点燃,将下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A.A

    B.B

    C.C

    D.D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 14.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1)、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中用到的迫击炮由钢材制成,钢的硬

    度比纯铁更 , 用油擦拭迫击炮可防锈,其原理是

    (2)、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南昌是人民军队“军旗介起的地方”,军旗由棉布制

    成,棉纤维属于(选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3)、共和国的摇篮——瑞金。毛主席带领军民挖水井,在井底铺沙石、垫木炭,用木炭除去水中的异味,利用了木炭的性。
    (4)、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路矿工人在煤油灯旁学习,煤油中含有十二烷(CI2H26),十二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15. 奔赴星辰大海,化学赋能未来。

    (1)、“天和”驻空:天和核心舱内“人造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航天员的食物有牛肉、蔬菜、米饭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2)、“奋斗者”探海:“奋斗者”号使用了钛合金和锂电池,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钛原子的质子数是:工业上制锂的一种方法是:2Al+3Li2O__6Li+X,X 的化学式是
    (3)、“梦想”号入地:“梦想”号的钻探能力堪称全球顶尖。碳化硅(SiC)钻头可用于深海钻探,SiC中碳元素为-4价,则硅的化合价是价。
  • 16. 兴趣小组为了解调控化学反应的方法,进行了下列实验。
    (1)、实验一:在空气中点燃木炭,再伸入充满氣气的集气瓶中,木炭燃烧更剧烈,说明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2)、实验二:图1木条不复燃,图3中的现象为由此可知MnO2可加快H2O2分解的速半。若反应前后MnO2和化学性质不变,则MnO2是H2O分解的催化剂。为寻找该反应的新催化剂,兴趣小组分别用5mL10%HO2溶液和不同催化剂进行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催化效果最好的物质是

    试验编号

    催化剂

    收集气体体积

    收集气体所用时间

    2g氧化铁

    7.0 mL

    560 s

    2g土豆

    7.0 mL

    180 s

    2g生姜

    5.1 mL

    180 s

    (3)、调控化学反应的方法还有很多,下列事例中调控方法相同的是____(序号)。
    A、食品在冰箱中保存不易变质 B、燃煤发电时,把煤块粉碎 C、汽车发动机把汽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 17. 碳酸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以工业废渣(含MgCO3、MgO、SiO2)为原料制备MgCO3的主要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MgCO3能与酸反应:SiO2不溶于水且流程中不参与反应

    (1)、滤渣的成分是
    (2)、工业废渣中的氣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碗酸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都是不能省去操作1的理由是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 18.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氣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填序号).
    (3)、与装置B相比,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
    (4)、将制得的气体用于图二所示实验:

    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然后往烧杯中倒入80C的热水:

    I.再通入氧气,U形管左边的棉花不燃烧,右边的白磷先燃烧,棉花后燃烧:

    I.最后通入二氧化碳,燃着的白磷和棉花都熄灭。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双选)。

    a.步骤1:可观察到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步骤Ⅱ:对比U形管两边棉花的燃烧情况,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步骤1Ⅱ:右边的白磷比棉花先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棉花低

    d.步骤Ⅲ:燃着的白磷和棉花都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19. 化学社团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实验。
    (1)、用砂纸打磨铁片的目的是
    (2)、铁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
    (3)、【查阅资料】室温下,氯化银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粉木状的银为黑色

    【提出问题】在水中,铁能与溶于水的硝酸银反应,是否也能与难溶于水的氯化银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能反应

    猜想ⅡI:不能反应

    【实验预测】若猪想1正确,则可观察到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为

    (4)、【进行实验】取少量氮化银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再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搅拌,静置后液体颜色无明显变化。甲同学据此认为猜想1I正确,乙同学认为影响液体颜色变化的因素很多,液体颜色无明显变化不能说明反应没有发生,于是他们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继续实验。请完成表格中①~③处填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滤液中含有氣化亚铁,滤渣的成分为②猜想ㄧ正确

    b.取滤渣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共中加入足量③

    产生气泡,烧杯内有黑色固体剩余

    【反思提升】科学探究中,我们要敢丁质疑、收集证据、修正错误观点,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 20. 实践小组为测定某品牌纯破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实验(杂质不参与反应)。

    (1)、实验室取用纯碱粉末需用到的仪器为 , 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2)、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是g.
    (3)、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该实验测得样品中NACO,的质量分数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