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2025年江苏省高考真题 生物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6-17 类型:高考真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  关于蛋白质、磷脂和淀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组成元素都有C、H、O、N B、蛋白质和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C、蛋白质和淀粉都是细胞内的主要储能物质 D、磷脂和淀粉都是生物大分子
  • 2. 关于人体细胞和酵母细胞呼吸作用的比较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场所不同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都有O2和H2O参与 C、呼吸作用都能产生[H]和ATP D、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有 CO2
  • 3. 关于“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设计统计表格时应将物种数和个体数纳入其中 B、可用采集罐采集土壤动物 C、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土壤动物 D、记名计数法适用于体型小且数量极多的土壤动物
  • 4. 图示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周期,①~③表示相应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和有丝分裂 B、过程②经细胞的再分化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C、过程②③所用培养基的成分、浓度相同 D、培养基中糖类既能作为碳源,又与维持渗透压有关
  • 5. 江苏某地运用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将废弃矿区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湿地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先从非生物因素入手,改善地貌条件、治理水体污染、修建引水工程 B、构建适合本地、结构良好的植被体系,提高生产者的生物量 C、生态修复工程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建设合理景观,综合提高其经济、生态等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6. 某同学利用红叶李果实制作果醋,图示其操作的简易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果醋发酵所需菌种的细胞结构相同 B、过程①中添加适量果胶酶,有利于提高出汁率 C、过程②中,为使菌种充分吸收营养物质,需每日多次开盖搅拌 D、过程③发酵时会产生大量气泡,需拧松瓶盖放气
  • 7. 梅花鹿和马鹿杂交后代生命力强、茸质好,但自然杂交很难完成,人工授精能解决此难题。胚胎工程技术的应用,可提高繁殖率,增加鹿场经济效益。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采集的精液无需固定、稀释,即可用血细胞计数板检测精子密度 B、人工授精时,采集的精液经获能处理后才能输入雌性生殖道 C、超数排卵处理时,常用含促性腺激素的促排卵剂 D、母体子宫对胚胎的免疫耐受性低下是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 8. 为探究淀粉酶是否具有专一性,有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主要步骤如表。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步骤

    步骤

    甲组

    乙组

    丙组

    加入2mL淀粉溶液

    加入2mL淀粉溶液

    加入2mL蔗糖溶液

    加入2mL淀粉酶溶液

    加入2mL蒸馏水

    60℃水浴加热,然后各加入2mL斐林试剂,再60℃水浴加热

    A、丙组步骤②应加入2mL蔗糖酶溶液 B、两次水浴加热的主要目的都是提高酶活性 C、根据乙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淀粉溶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D、甲、丙组的预期实验结果都出现砖红色沉淀
  • 9. 图示小肠上皮组织,a~c表示3类不同功能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类干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都继续分化成b类或c类细胞 B、压力应激引起a类干细胞质膜通透性改变,可促使干细胞衰老 C、c类细胞凋亡和坏死,对细胞外液的影响不同 D、3类不同功能的细胞都表达细胞骨架基因
  • 10. 脂肪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蛋白Leptin可使兴奋性递质5—羟色胺的合成和释放减少,阻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细胞通过释放 Leptin 使 5—羟色胺的合成减少属于体液调节 B、Leptin 直接影响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 C、Leptin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影响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D、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减少,导致Na+内流减少
  • 11.  从种植草莓的土壤中分离致病菌,简易流程如下:制备土壤悬液、分离、纯化、鉴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的培养基可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灭菌 B、将土样加入无菌水混匀,梯度稀释后取悬液加入平板并涂布 C、连续划线时,接上次划线的起始端开始划线 D、鉴定后的致病菌,可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并在室温下长期保存
  • 12. 用秋水仙素处理大花葱(2n=16),将其根尖制成有丝分裂装片,图示2个细胞分裂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解离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获得图甲所示的分裂相 B、取解离后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并压片 C、图乙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分裂相 D、由于秋水仙素的诱导,图甲和图乙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 13. 关于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 Na+浓度升高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抑制肾小管对 Na+的重吸收 B、血浆H+浓度升高时,HCO3-与H+结合,H2CO3分解成CO2和H2O,CO2排出体外 C、寒冷刺激时,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 D、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 14. 图示二倍体植物形成2n异常配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中发生过染色体交叉互换 B、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2n配子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的
  • 15. 甲基化读取蛋白Y识别甲基化修饰的mRNA,引起基因表达效应改变,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基化通过抑制转录过程调控基因表达 B、图中甲基化的碱基位于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上 C、蛋白Y可结合甲基化的mRNA并抑制表达 D、若图中DNA的碱基甲基化也可引起表观遗传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 16. 研究小组开展了Cl-胁迫下,添加脱落酸(ABA)对植物根系应激反应的实验,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Cl-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植物细胞 B、转运蛋白甲、乙的结构和功能相同 C、ABA进入细胞核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 D、细胞质膜发挥了物质运输、信息交流的功能
  • 17. 某岛屿上分布一种特有的爬行动物,以多种候鸟为食,候鸟主要栖息在灌丛和稀树草地。图示该爬行动物在不同生境下的年龄组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该爬行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稳定型 B、岛屿上植被和该爬行动物的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 C、岛屿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随候鸟的迁徙等途径流出 D、栖息在不同生境中的候鸟存在生态位分化
  • 18. 图示部分竹子的进化发展史,其中A~D和H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新热带木本竹与温带木本竹杂交,F1是六倍体 B、竹子的染色体数目变异是可遗传的 C、四种类群的竹子共同组成进化的基本单位 D、竹子化石为研究其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 19. 图示人体正常基因A突变为致病基因a及HindⅢ切割位点。AluI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为 ,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基因A突变为a是一种碱基增添的突变 B、用两种限制酶分别酶切A基因后,形成的末端类型不同 C、用两种限制酶分别酶切a基因后,产生的片段大小一致 D、产前诊断时,该致病基因可选用HindⅢ限制酶开展酶切鉴定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8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 20. 真核细胞进化出精细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图示部分调控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核中,DNA缠绕在组蛋白上形成。由于核膜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转录和在时空上的分隔。
    (2)、基因转录时,酶结合到DNA链上催化合成RNA。加工后转运到细胞质中的RNA,直接参与蛋白质肽链合成的有rRNA、mRNA和。分泌蛋白的肽链在完成合成后,还需转运到高尔基体进行加工。
    (3)、转录后加工产生的lncRNA、miRNA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据图分析,lncRNA调控基因表达的主要机制有

    miRNA与AGO 等蛋白结合形成沉默复合蛋白,引导降解与其配对结合的RNA。据图可知,miRNA 发挥的调控作用有

    (4)、外源 RNA 进人细胞后,经加工可形成 siRNA 引导的沉默复合蛋白,科研人员据此研究防治植物虫害的RNA 生物农药。根据 RNA 的特性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RNA 农药的优点有
  • 21. 科研人员从植物叶绿体中分离类囊体,构建含类囊体的人工细胞,并探究光照等因素对人工细胞功能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破碎后,在适宜温度下用低渗溶液处理,涨破膜,获得类囊体悬液。经离心分离获得类囊体,为保持其活性,需加入溶液重新悬浮,并保存备用。
    (2)、类囊体浓度用单位体积类囊体悬液中叶绿素的含量表示。吸取5 μL 类囊体悬液溶于 995 μL 的溶液中,混匀后,测定出叶绿素浓度为3 μg/mL,则类囊体的浓度为μg/mL。
    (3)、为检测类囊体活性,实验前需对类囊体进行多次洗涤,目的是消除类囊体悬液中原有光反应产物对后续实验结果的影响,这些产物主要有
    (4)、已知荧光素 PY 的强弱与pH大小正相关。图示具有光反应活性的人工细胞,在适宜光照下,荧光强度(填“变强”“不变”或“变弱”),说明类囊体膜具有的功能有
    (5)、在光反应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细胞开展类似碳反应生成糖类的实验研究,理论上还需要的物质有

  • 22. 人体具有自我防御能力,能抵御病原体的侵袭。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是人体免疫功能的关键参与者,细胞中 STING 转运到高尔基体后,可激活 STING 信号通路,促进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病毒入侵时,囊泡将STING 转运进人高尔基体,体现囊泡和高尔基体的膜具有性。到达高尔基体的STING 与蛋白激酶TBKI 结合形成蛋白复合物,水解直接提供能量,磷酸化激活干扰素调控因子 IRF3。
    (2)、激活的IRF3 进人细胞核,促进细胞表达干扰素,抑制病毒增殖,这种免疫类型为

    .

    (3)、STING 蛋白复合物还可以激活转录因子 NFkB,促进细胞表达抗原呈递相关蛋白,进而可将人侵病毒的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有利于T细胞通过识别到病毒抗原后活化,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这种免疫方式为
    (4)、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中 STING 信号通路异常。

    ①健康状态下,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血糖进人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促进 , 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共同维持血糖稳态。

    ②为探究胰岛B细胞中STING 缺失与胰岛B细胞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人员以正常小鼠和胰岛B细胞中STING 基因敲除的小鼠为研究对象,分别分离了胰岛B细胞,开展两组实验:一组检测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见图2;另一组用高糖溶液刺激,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结果见图3。根据图2、图3可得出结论:

    ③依据上述研究,研发治疗血糖异常相关的新药物,还需探明胰岛B细胞中STING信号通路作用的分子机制。为筛选出STING基因敲除小鼠胰岛B细胞中表达量显著变化的基因,研究人员用小鼠开展了实验研究。请选出3个关键步骤,并按照实验流程排序:(填字母)

    a. 提取正常组和 STING 基因敲除组小鼠胰岛B 细胞的 DNA

    b. 提取正常组和 STING 基因敲除组小鼠胰岛B 细胞的 RNA

    c. 逆转录成 cDNA 后,扩增、测序分析

    d.PCR 扩增,测序分析

    e.确定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验验证

  • 23. 川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物种,研究者开展了以下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川金丝猴警戒行为具有监测捕食者和同种个体的功能,这说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川金丝猴的警戒行为依赖于环境中获取的信息,信息类型有。川金丝猴根据这些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可以降低被捕食风险,另一方面为争夺获得更多机会。
    (2)、川金丝猴以植食为主,消化道中部分微生物直接参与高纤维食物的消化,这些微生物与川金丝猴构成关系。
    (3)、研究者为了进一步研究川金丝猴的食性,采集其粪便样本,进行 DNA 提取、扩增,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请完成下表:

    实验目的

    简要操作步骤

    释放 DNA

    在去杂后的样本中加入裂解液

    析出 DNA

    离心后取① , 加入乙醇

    在沉淀物中加入纯水

    扩增 DNA

    将③、引物、样本 DNA、含有 Mg2+缓冲液、超纯水等加入PCR 管中,进行 PCR

    (4)、为分析川金丝猴摄食的植物种类,研究者设计一对引物F和R,能同时扩增出不同种植物叶绿体中的rbcL基因片段,是因为引物F和R的碱基能与rbeL 基因的保守序列的碱基

    用引物F和R对4种植物样本甲~丁的叶绿体基因组 DNA 进行扩增测序,结果如图所示。若对4个样本的扩增产物进行 DNA 电泳条带分析,能检出的样本是。研究者用引物F和R对川金丝猴粪便DNA 进行扩增并测序,得到的序列有图中的3种序列,据此可确定川金丝猴摄食的植物有。若要更准确鉴定出川金丝猴摄食的植物,参照叶绿体基因库,还需选用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川金丝猴粪便 DNA 进行扩增、测序分析。

    注:“·”表示与植物甲对应位置上相同的威芒:“……”表示省略200个城基

    (5)、依据上述研究,保护川金丝猴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字母)(2分)。

    a. 建立川金丝猴生态廊道,促进种群间基因交流

    b.保护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和它喜食的植物

    c. 需用标记重捕法定期重捕,以精确监测种群数量

    d. 主要依赖迁地保护,扩大川金丝猴种群数量

  • 24. 某昆虫眼睛的颜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黄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基因A存在时,眼色表现为黑色,基因a不影响B和b的作用。现有3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别①F,黑眼个体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有:F2中黑眼个体基因型有种。
    (2)、组别②亲本的基因型为F2中黑眼个体随机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3)、组别③的亲本基因型组合可能有
    (4)、已知该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XX为雌性,XO为雄性。若X染色体上有一显性基因 H,抑制A 基因的作用。基因型为aaBBXhXh和 AAbbXHO 的亲本杂交,F1相互交配产生F2

    (i)F.中黑眼、黄眼、白眼表型的比例为F2中白眼个体基因型有种。

    (ii)F,白眼雌性个体中,用测交不能区分出的基因型有

    (iii)若要从F,群体中筛选出100 个纯合黑眼雌性个体,理论上F,的个体数量至少需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