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6-11 类型:高考真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列关于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B、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均可发挥作用 C、当模板DNA和脱氧核苷酸存在时即可催化反应 D、为维持较高活性,适宜在70℃~75℃下保存
  • 2.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可遗传变异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某些物种经过地理隔离后出现生殖隔离会产生新物种 D、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 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受体被破坏,可引起血糖升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时,可引起尿量减少 C、醛固酮分泌过多,可引起血钠含量上升 D、血液中Ca2+浓度过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 4. 科研人员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出高耐受且降解金霉素(C22H23 ClN2 O8 )能力强的菌株,旨在解决金霉素过 量使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以金霉素为唯一碳源可制备选择培养基 B、逐步提高培养基中金霉素的浓度有助于获得高耐受的菌株 C、配制选择培养基时,需确保pH满足实验要求 D、用接种环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 5. 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B、野猪数量下降时,虎对豹的排斥加剧 C、图中的食物网共由6条食物链组成 D、树木同化的能量约有10%~20%流入到野猪
  • 6. 为修复矿藏开采对土壤、植被等造成的毁坏,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对矿区开展生态修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修复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改良,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 B、修复应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因地制宜配置物种 C、修复后,植物多样性提升,丰富了动物栖息环境,促进了群落演替 D、修复后,生物群落能实现自我更新和维持,体现了生态工程整体原理
  • 7. 红藻兼具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海蟑螂依赖红藻躲避天敌,并取食红藻表面附生的硅藻,在此过程中携带 了红藻的雄配子,使红藻有性生殖成功率提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海蟑螂与红藻存在互惠关系,二者协同进化 B、海蟑螂数量减少不利于红藻形成多样的变异 C、硅藻附生于红藻,因此二者存在寄生关系 D、海蟑螂与红藻的关系类似传粉昆虫与虫媒花
  • 8.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红豆杉试管苗,有助于解决紫杉醇药源短缺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 B、培养基先分装到锥形瓶,封口后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C、芽原基细胞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不能用作外植体 D、紫杉醇不能通过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来获取,植物组织培养优势明显
  • 9. 研究显示,约70%的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未能成功发育至囊胚期,且仅有约2%的胚胎移植到代孕母鼠后 可正常发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细胞核进入去核的MⅡ期卵母细胞形成重构胚 B、移植前胚胎发育率低,可能是植入的体细胞核不能完全恢复分化前的功能状态 C、胚胎移植到代孕母鼠后成活率低,可能是早期胚胎未能及时从滋养层内孵化 D、为提高胚胎成活率,可用胚胎细胞核移植代替体细胞核移植
  • 10. 黑暗条件下,叶绿体内膜的载体蛋白NTT顺浓度梯度运输ATP、ADP和Pi的过程示意图如下。其他条件均 适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ADP 和Pi通过NTT时,无需与NTT结合 B、NTT 转运ATP、ADP和Pi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图中进入叶绿体基质的ATP均由线粒体产生 D、光照充足,NTT运出ADP的数量会减少甚至停止
  • 11.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需先用低倍镜找到叶绿体再换用高倍镜 B、用斐林试剂检测梨汁中的还原糖时,需要加热后才能呈现砖红色 C、将染色后的洋葱根尖置于载玻片上,滴清水并盖上盖玻片即可观察染色体 D、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时,因层析液有挥发性,需在通风好的条件下进行
  • 12. 黄毛鼠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独居或聚群时的耗氧量(代表产热量)测定值见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20℃相比,10℃时,黄毛鼠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B、10℃时,聚群个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比独居的多 C、10℃时,聚群个体下丘脑合成和分泌TRH比独居的少 D、聚群是黄毛鼠在低温环境下减少能量消耗的生理性调节
  • 13. 光照、植物激素EBR、脱落酸和赤霉素均参与调节拟南芥种子的萌发,部分作用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敏色素是一类含有色素的脂质化合物 B、图中激素①是赤霉素,激素②是脱落酸 C、EBR 和赤霉素是相抗衡的关系 D、红光和EBR均能诱导拟南芥种子萌发
  • 14. 下列关于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同 B、转录时通过RNA聚合酶打开DNA双链 C、某些DNA甲基化可通过抑制基因转录影响生物表型 D、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1个tRNA结合位点
  • 15. 某二倍体(2n)植物的三体(2n+1)变异株可正常生长。该变异株减数分裂得到的配子为“n”型和“n+1” 型两种,其中“n+1”型的花粉只有约50%的受精率,而卵子不受影响。该变异株自交,假设四体(2n+2)细 胞无法存活,预期子一代中三体变异株的比例约为( ) 
    A、3/5 B、3/4 C、2/3 D、1/2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 16. 下图为植物细胞呼吸的部分反应过程示意图,图中NADH可储存能量,①、②和③表示不同反应阶段。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②和③发生在线粒体 B、③中NADH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参与了水的形成 C、无氧条件下,③不能进行,①和②能正常进行 D、无氧条件下,①产生的NADH中的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
  • 17. T 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识别肿瘤抗原,为研究TCR与抗原结合的亲和力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将高、 低两种亲和力的特异性T细胞输入至肿瘤模型小鼠,检测肿瘤生长情况(图1)及评估T细胞耗竭程度(图2)。 T 细胞耗竭指T细胞功能下降和增殖能力减弱,表达耗竭标志物的T细胞比例与其耗竭程度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 B、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参与 C、低亲和力T细胞能够抑制肿瘤生长 D、高亲和力T细胞更易耗竭且能抑制小鼠的免疫
  • 18. 某山体公园自然条件下猕猴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840只。1986年后,游客的投喂和以保护为目的的固 定投食,致使猕猴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引发了人猴冲突。为减少冲突事件的发生,研究人员做了相关调查,结 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期间猕猴种群的λ>1,若现有条件不变,种群数量会持续增长 B、2013 年人猴冲突事件减少,是因为猕猴种群数量接近自然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 C、2016 年后,猕猴种群数量超过自然条件下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投食 D、为保护猕猴和减少人猴冲突,应适时迁出部分猕猴族群达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 19. 下图是制备抗白细胞介素-6(IL-6)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①给小鼠注射IL-6后,应从脾中分离筛选T淋巴细胞 B、步骤②在脾组织中加入胃蛋白酶,制成单细胞悬液 C、步骤③加入灭活病毒或PEG诱导细胞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步骤④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出了杂交瘤细胞
  • 20. 中国养蚕制丝历史悠久。蚕卵的红色、黄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将外源绿色蛋白基 因(G)导入到纯合的黄卵(rr)、结白茧雌蚕的Z染色体上,获得结绿茧的亲本1,与纯合的红卵、结白茧 雄蚕(亲本2)杂交选育红卵、结绿茧的纯合品系。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1 雌蚕均表现出红卵、结绿茧表型 B、F1 雄蚕次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能有RRGG、rr等类型 C、F1 随机交配得到的F2 中,红卵、结绿茧的个体比例是3/8 D、F2 中红卵、结绿茧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目的个体的比例是2/9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 21. Rubisco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关键酶。科研人员将Rubisco基因转入某作物的野生型(WT)获得该酶含量增加的转基因品系(S),并做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改良提高了该作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和产量潜力。回答下列问题。

    (1)、Rubisco 在叶绿体的中催化与CO2 结合。部分产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CH2O),这一 过程中能量转换是
    (2)、据图分析,当胞间CO2浓度高于B点时,曲线②与③重合是由于不足。A点之前曲线①和②重合 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胞间CO2 浓度为300μmol·mol-1时,曲线①比②的光合速率高的具体原因是
    (3)、研究发现,在饱和光照和适宜CO2浓度条件下,S植株固定CO2生成C3的速率比WT更快。使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设计实验直接加以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22. 躯干四肢疼痛信息需依次经脊髓背根神经节、脊髓、丘脑三级神经元,传递至大脑躯体感觉皮 层产生痛觉(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局部组织损伤时,会释放致痛物质(缓激肽等),使感受器产生电信号。该信号沿图1所示通路传至大 脑躯体感觉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填“是”或“不是”)反射;该信号传递至下一级神经元时,需经过的信号转换;该信号也可以从传入神经纤维分叉处传向另一末梢分支,引起P物质等的释放,加 强感受器活动,通过(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造成持续疼痛。 
    (2)、电针疗法是用带微弱电流的针灸针刺激特定穴位的镇痛疗法。背根神经节中表达的P2X蛋白在痛觉信号 传入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电针疗法的镇痛效果及其机制,进行的动物实验处理(表)及结果(图2)如下:

    动物模型

    分组

    治疗处理

    对照组:在正常大鼠足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A

    不治疗

    疼痛模型组:在正常大鼠足掌皮下注射等体积致痛物质诱导剂

    B

    不治疗

    C

    电针治疗

    设置A组作为对照组的具体目的是。疼痛阈值与痛觉敏感性呈负相关,由结果推测电针疗 法可能通过抑制P2X的表达发挥一定的镇痛作用,依据是

    (3)、镇痛药物通常分为麻醉性(长期或超量使用易成瘾)和非麻醉性。从痛觉传入通路的角度分析,药物镇 痛可能的作用机理有和抑制突触信息传递。若某人患有反复发作的中轻度颈肩痛,以上镇 痛疗法,不宜选择。 
  • 23. 粪甲虫是一类嗜粪昆虫的总称,其中金龟科和蜉金龟科粪甲虫以粪便为食,隐翅虫科则主要捕 食粪便中滋生的某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大环内酯类兽药(ML)可以有效治疗畜禽的呼吸道疾病,但其在粪便中 的残留会显著影响一些粪甲虫的存活和后代孵化。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粪甲虫种类繁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金龟科和蜉金龟科粪甲虫能够快速分 解草场中的粪便,促进土壤养分循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用箭头连接下列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因子,完成碳循环模型

    (3)、对使用ML前后同一草场的粪甲虫进行调查,通常采用陷阱法取样,陷阱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原则;陷阱中新鲜牛粪的气味吸引粪甲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4)、分类统计诱捕到的粪甲虫,结果见下表。由表可知,ML使用后粪甲虫数量明显 , 优势科变为了(填科名),这种变化将会使草场牛粪的清除速度下降,影响草场的生态功能.

    粪甲虫种类

    ML 使用前

    ML 使用后

    平均数量/(只/陷阱)

    个体占比

    平均数量/(只/陷阱)

    个体占比

    蜉金龟科

    121.7

    62.3%

    29.9

    44.4%

    金龟科

    73.7

    37.7%

    0.8

    1.2%

    隐翅虫科

    0

    0

    36.6

    54.4%

    (5)、为了维持草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兽药残留对当地粪甲虫的影响,可采用的方法包括____。 (多选) 
    A、研发低残留、易降解兽药 B、制定严格用药指南,避免过量使用兽药 C、引入新的粪甲虫种类 D、培育抗病力强的牲畜品种减少兽药使用
  • 24. 科学家系统解析了豌豆7对性状的遗传基础,以下为部分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控制花腋生和顶生性状的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F/f表示。在大多数腋生纯系与顶生纯系的杂 交中,F腋生:顶生约为3:1,符合孟德尔的定律。 
    (2)、然而,某顶生个体自交,子代个体中20%以上表现为腋生。此现象(填“能”或“不能”)用 基因突变来解释,原因是。 
    (3)、定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D/d可能与(2)中的现象有关。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用两种纯种豌豆杂交得 到F1 ,F1 自交产生的F2 表型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表格内“+”、“-”分别表示有、无相应基因型的个体。

    腋生表型

    顶生表型

    基因型

    FF

    Ff

    ff

    基因型

    FF

    Ff

    ff

    DD

    +

    +

    -

    DD

    -

    -

    +

    Dd

    +

    +

    -

    Dd

    -

    -

    +

    dd

    +

    +

    +

    dd

    -

    -

    -

    结果证实了上述假设,则F2 中腋生:顶生的理论比例为 , 并可推出(2)中顶生亲本的基因型是。 

    (4)、研究发现群体中控制黄色子叶的Y基因有两种突变形式y-1和y-2,基因结构示意图如下。Y突变为y-1 导致其表达的蛋白功能丧失,Y突变为y-2导致。y-1和y-2纯合突变体都表现为绿色子叶。

    在一次y-1纯合体与y-2纯合体杂交中,F1 全部为绿色子叶,F2 出现黄色子叶个体,这种现象可因减数分裂过 程中发生染色体互换引起。图中哪一个位点发生断裂并交换能解释上述现象?(填“①”或“②”或 “③”)。若此F1 个体的20个花粉母细胞(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各发生一次此类交换,在减数分裂完成 时会产生个具有正常功能Y基因的子细胞。 

  • 25. 香树脂醇具有抗炎等功效,从植物中提取难度大、产率低。通过在酵母菌中表达外源香树脂醇 合酶基因N,可高效生产香树脂醇。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从中查询基因N的编码序列,设计特定引物。如图1所示,a链为转录模板链,为保证基因N 与质粒pYL正确连接,需在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别引入限制酶识别序列。PCR扩增基 因N,特异性酶切后,利用连接DNA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大小约9.5kb(kb为千碱基对),假设构 建重组质粒前后,质粒pYL对应部分大小基本不变。

    (2)、进一步筛选构建的质粒,以1-4号菌株中提取的质粒为模板,使用引物1和引物2进行PCR扩增,电泳 PCR 产物,结果如图2。在第5组的PCR反应中,使用无菌水代替实验组的模板DNA,目的是检验PCR反应中 是否有的污染。初步判断实验组(从“1~4”中选填)的质粒中成功插入了基因N,理由是。 
    (3)、为提高香树脂醇合酶催化效率,将编码第240位脯氨酸或第243位苯丙氨酸的碱基序列替换为编码丙氨 酸的碱基序列,丙氨酸的密码子有GCA等。a是诱变第240位脯氨酸编码序列的引物(GCA为诱变序列),b、 c、d其中一条是诱变第243位苯丙氨酸的引物,其配对模板与a的配对模板相同。据此分析,丙氨酸的密码 子除GCA外,还有。 

    a:5'-…GCA/CCC/GAG/TTC/TGG/CTG/TTT/CCC/TCT/TTC/TTC…-3' 

    b:5'-…GAA/CTG/TGG/GAC/ACC/CTG/AAC/TAC/TTC/TCT/GAG…-3' 

    c:5'-…GCC/TGG/CTG/TTT/CCC/TCT/TTC/TTC/CCC/TAC/CAC…-3' 

    d:5'-…GAT/AAT/AAG/ATC/CGA/GAG/AAG/GCC/ATG/CGA/AAG…-3' 

    (4)、进一步检测转基因酵母菌发酵得到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可以选出最优的香树脂醇合酶基因的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