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模拟预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6-10 类型:小升初模拟

一、任务一:在积累理解中正确运用(31分)

  • 1. 默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下阙,要求书写工整正确,行款整齐。
  • 2. 结合语境,读拼音,写词语,并补充批注中的名句。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朋友”相伴左右。时光是朋友,它màn cháng而又短暂,如果觉察它的匆匆,也许就能把它留住;shū jí是朋友,它厚重而又温暖。jì mò并不可怕,学会顽强dǐ kàng , 不到wàn bù dé yǐ ,  绝不轻言放弃!

    读画线句子,我不禁感叹《长歌行》中的名句写得是如此励志:“”少年们,请珍惜时间。

  •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shì)鞄(chén)      依  偎 B、和(cān)        缈(piāo)        挪移   恐        俱 C、褛(jiàn)栏(zhà)        柒缸  徘徊 D、翠(fěi)        断(jiàn)        亲戚防御
  • 4.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毗邻明孝陵的莫愁村,青瓦白墙的古街道悬灯结彩,传统戏曲、民俗表演轮番上演 B、云南泼水节的盛况上了热搜,这让网友们哄堂大笑 C、如今的孩子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态度与前几代人截然不同 D、近年来,从淄博烧烤,到“尔滨”冰雪,再到天水麻辣烫,“泼天富贵”的流量之下是真金白银的文旅收入,这令很多地方跃跃欲试
  • 5. 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蕴含的道理相似的俗语是(   )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 6. 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一声炸雷,吓得我小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B、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C、遇到下班高峰期,地铁里拥挤得连一根针都插不进去 D、他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撒开双腿跑回家向妈妈报喜。
  • 7. 仿照例句,从下面任选一个字,发挥想象,仿写夸张句。

    例: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静        冷  美        笑

     

  • 8. 读到“秋天的深处”时,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 9. 日积月累。
    (1)、对待某件事,有时付出很多,却一败涂地,有时不刻意强求,反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
    (2)、节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尚书》中说:“ , 克俭于家”。
    (3)、与同学相处要坦诚相待,《论语》中提到:“与朋友交,”。
    (4)、诗中有四季。春天的诗,我会想到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夏天的诗,我会想到杨万里的“ , 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的诗,我会想到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冬天的诗,我会想到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
    (5)、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特殊语言形式,用于习作中,使得文章生动俏皮。如:竹篮打水———(一场空)

    小葱拌豆腐———

    请你再写一句歇后语:

    (6)、你经常帮助别人,却有人认为你别有居心,这时你会引用一句名言“路遥知马力,”来告诉他时间久了,自然就知道我的真心了。

二、任务二:在阅读实践中解决问题(31分)

  • 10. 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下面“之”在句子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是(     )。
    A、通国善弈者也。(非常) B、一人虽听。(奕秋的教导) C、思援弓缴而射。(天鹅) D、虽与俱学。(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2)、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①前一个人学习时的状态是:

    ②后一个人学习时的状态是:

    (3)、学习了《学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11. 阅读理解

    ____(节选)

    ①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②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我们____有缺点,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____行。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③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④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选文选自课文《》,是毛泽东同志1944年在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
    (2)、在文中的横线里填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3)、“精兵简政”这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精兵简政”的意思是:
    (4)、简要概括短文第2、第3自然段的意思。

    1段: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 2段:;3段:;4段: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

    (5)、写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意思。
    (6)、请默写一句毛泽东的诗句或名言。
  • 12. 阅读理解

    书香作伴

    ①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②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③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和香喷喷的各色糕点,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 , 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④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新借得的书,安静地待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⑤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jué shuò),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⑥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⑦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拊掌大叹:“妙啊!”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

    ⑧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

    ⑨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

    (1)、文中多次提到我喜欢租书或者借书,请仔细阅读,写写其中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暮色四合:

    势不可当:

    (3)、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我”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书香作伴”。年幼时,“我”攒钱到老街上租书看;读小学和高中时,“我”;而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 这样写的好处是
    (4)、文中多次写桐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我”看来,桐花与书都是美好的事物。 B、“桐花开得摇摇欲坠”表现了桐花即将凋落,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C、在“我”的心中,由于书籍的缘故,老师屋门前的桐花显得格外美丽。 D、老师在泡桐树下看书时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5)、请品读下面这个句子,结合加点的字词,写一写自己的读后体会。

    过去,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体验谈一谈。

三、任务三:在梳理探究中发表建议(5分)

  • 13. 梳理与探究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语文课程标准》向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感的是,很多学生连这些必读书目的书都没有,无从阅读,还有部分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这些经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学校准备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结论。
    (3)、请你在活动中提出两条关于改善材料二的读书问题的建议。

四、任务四:在真实情境中自由表达(33分)

  • 14. 口语交际。

    辩论:电脑时代需要练字!电脑时代不需要练字!学生中有正方和反方两种观点。请先陈述你的观点,再说明理由。(至少陈述2点理由)。

    观点:理由: 

  • 15. 习作。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我们都在慢慢地成长。有人懂得了欣赏,有人懂得了关爱,有人懂得了感恩……在时光的流里,你懂得了什么?什么让你感受到了成长的痕迹?请选择具体的事例,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叙述完整,采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⑶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