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市2017年秋季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2-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quán)曲    呜(yè)      澎(pài)     气势(páng)礴 B、(yùn)怒     (qī)跷      (cà)异      (liàng)踉跄跄 C、(cāi)使     蹒(shān)    (chuò)学    故弄(xuàn)虚 D、(jiù)     (xīng)忪    (piè)见     风烛(càn)年
  • 2.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绝璧   逶迤   失魂落魄   万籁俱寂 B、琐屑   颓唐   酣然入梦   剧理力争 C、狼藉   祖籍   节衣缩食   辗转反侧 D、眷恋   红署   如数奉还   热泪盈眶
  • 3.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五年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宏观经济年均增速7.3%,脱贫人口年均超过1000万,改革举措出台1500多项,中国高铁在世界范围  ①   , 中国倡议为全球治理  ②  出东方智慧……发展成就的确是一次可喜的“能量爆发”,每天都在 ③  打动世界、激动人心的中国故事,每天都在  ④  奔腾的发展浪花,以此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事业不断向前、向前。

    A、①飞奔;②彰显;③编制;④荡漾 B、①提速;②贡献;③上演;④泛起 C、①飞驰;②贡献;③彰显;④荡漾 D、①提速;②贡献;③演出;④翻滚
  • 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讲得娓娓动听 , 妹仔细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B、你们都是青年,应该艰苦勤奋地工作,怎么可以挑精拣肥,任劳任怨 C、他坐在那里,身上有着某种不能自已的风度,与众不同。 D、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脍炙人口的单调、空虚之感。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人、一村、一市的面貌变化,都印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迈进。 B、通过精准扶贫,把党员干部的形象在百姓心里扶了起来。 C、近半个世纪前,陕北窑洞,一盏墨水瓶做的煤油灯见证了一名青年的成长。 D、习近平主席创造了一个敢于实践的“天才团队”,一个改革家团队和一个领导者团队
  • 6.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高尚的施助犹如春风化雨,于润物无声中传递真善美,不断为社会添火加柴。②与经济收益不同,纯粹的爱心与善行不求回报,而是在每个受助者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以期生根发芽。③有时候,爱与善虽深藏于心底,但总能汩汩流淌、传递温度。④他回国后寄支票表示感谢,结果胡适回信说:“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⑤学者陈之藩早年留美时,曾接受胡适400美元的资助。

    A、①③②⑤④ B、③②⑤④① C、③⑤④②① D、①③⑤④②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本诗叙述了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B、“水、果”是象形字,“上、下”指事字,“明、林”是会意字。 C、“克难进取”、“战胜疾病”、“涌向河滩”都是动宾短语。 D、《最后一课》写都德上了最后一节法语课,使他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的感情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默写

  • 8. 古诗词默写填空。            
    (1)、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2)、 ,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已亥杂诗》中的一句,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4)、“。”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一句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三、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总有人为弱者转身》,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总有人为弱者转身

    马德

           ①窗外,乌云布满了天空,天气变得闷闷的。办公室里也昏暗了起来

           ②陶安说,我爸爸说了,他不来。

           ③陶安的父亲是个酒鬼,陶安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一家狗肉馆喝酒,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嘴里骂骂咧咧的,说,别说是你们老师,就是市长见我,我也不见。陶安有爹有娘,却比孤儿还孤单。他上学,一直是姐姐在供着,姐姐一个人漂在北京,很不容易。

           ④崔老师泡了两袋方便面,汤水足足地,端到陶安面前说:“赶紧吃了,你饿了吧!”陶安端起泡面的缸子,还是不敢看老师,蹲下来,吸溜着吃了起来。吃着吃着,两颗很大的眼泪落在了缸子里。

           ⑤下午,宿舍里,一个学生丢了钱。满宿舍的人,都认为是陶安偷的。原因是,下午就他一个人回过宿舍。陶安说,我没拿,我真的没拿过钱。其中一个不由分说,一下子扑上去打了陶安,还说,不是你偷的,谁会偷?你说还会有谁偷?陶安站在那里,一下手也没还,任由那个学生拳打脚踢了半天,只是不停地说,这钱不是我拿的,这钱不是我拿的。

           ⑥拿,拿,拿,你连个偷都不想说。另一个学生恶狠狠地一脚飞踹过来,陶安“咕咚”一下子就被踹倒了。倒了的陶安,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但没有站起来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

           ⑦班主任崔老师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把陶安领到办公室,问他情况。“老师我没拿,我真的没拿别人的钱。”陶安深深地埋着头,不敢看崔老师的眼睛。崔老师“嗯”了一声,然后,轻轻为他拍去裤子上的脚印。

           ⑧“老师也知道你没拿,你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你也不是那样的孩子。”崔老师故意在最后一句话上加重语气。望着一脸无助的陶安,崔老师不由自主地“唉”了一声

           ⑨陶安突然抬起了头,盯着老师看。刚才老师的一叹,像针一样,扎在了他的心上。

           ⑩几天后,崔老师在班里开了个主题班会。主讲人是请来的,陶安看了一眼,心里就“咚咚”地跳,他知道这一定是崔老师故意安排的。同学们很兴奋,因为主讲人有在那所著名大学就读的资历,实在是让他们仰慕。那天,请来的人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学习方法,以及为人处世之道。最后,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⑪“我在学业之余,常在外面打零工。有一次,在一家餐馆帮忙,不知道是谁碰倒了一摞餐盘,碎了一地。收工的时候,老板问是谁打掉的,开始大家都说不知道,后来,却都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孤儿,一只眼睛先天弱视,仿佛他打碎餐盘,是天经地义的。谁知老板一笑,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外面被人打了,回家后还要被妈妈打一顿。然后,还要等着打我的孩子来,妈妈抱着我,让那个孩子打,打够了才走。这件事,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当人穷了,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有一种天理,叫蛮不讲理;有一种公道,叫惨无人道。而且,在这样的公道和天理面前,你还得装聋作哑。仿佛,所有这一切,都是你应该承受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弱者申辩理由。但我相信,这个尘世,一定会有人为弱者转身。因为,永不泯灭的良知,就像太阳一样在头顶照耀,也总有人会因为良知,而为弱者转身。’老板的话结束后,那个碰摔了盘子的人主动站了出来。果然,不是那个孤儿!”

           ⑫同学们中间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陶安也坐在下面鼓掌,黑黑瘦瘦的身子,颤抖着,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瞬间,他泪雨滂沱,哭成了泪人。看着主讲人,他嘴里不停地喃喃着两个字:姐姐……

                                                                                                                                                                                 (选自《今日文摘》,有改动)

    (1)、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文中第⑥段句子“陶安,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但没有站起来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阅读第⑧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描绘一下崔老师“唉”时的所思所想。
    (4)、文中的“弱者”具体指谁?题目“总有人为弱者转身”有何深刻含义?
    (5)、有读者认为陶安偷了钱,也有人认为他没偷。你怎样认为?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下列关于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②段设置了悬念,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B、崔老师是一位吃苦耐劳、善良有爱心,体贴、关爱学生,严格管理,富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C、第③段插叙介绍了陶安的家人和贫寒的家境,第⑤⑥段补叙补充了去老师办公室的缘由“偷钱”被打。 D、文章主要讲了贫寒学生“陶安”被同学们冤枉偷钱的事,通过这件事告诉读者人穷但志不能短。
  • 10.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⑪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⑫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⑬“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⑭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⑮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⑯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打马灯男人儿子的故事这一情节交待了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打马灯男人雨夜护送路人的原因。 B、⑵段划线句子是环境描写,交待云多雷响的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胆小害怕的心情,为下文能走出山林作铺垫
    (2)、请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①~③

    ④~⑥

    ⑦~15

    16

    主要内容

    A

    “我”与父亲摸黑赶路

    B

    “我”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划线词语在表达上的效果。

    ①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 , 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②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4)、“马灯”在这篇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晏子使楚》,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闻 , 之(代词:晏子);缚者为者也(曷通何,什么) B、(坐:犯罪);:到(指到长辈那里去) C、其实味不同(其实:它的果实);谓左右曰(左右:表方位) D、来(方:将要);何者也(为,干什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虽能认错,但精于狡辩。 C、晏子从容自如,绵里藏针,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环境影响成长。
    (4)、最后一句中的“圣人”指“才德极高的人”,晏子的“德”指什么?“才”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五、诗歌鉴赏

  • 12.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字将上任的地点与送别的地点“蜀川”联系起来了。 B、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抺眼泪。 C、这首五言律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王勃,他与骆宾王、卢照邻、杨炯并称初唐四杰。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颈联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加以赏析。

六、命题作文

  • 13.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记人的记叙文或小说。

           (一)                   的二三事。

           (二)你心中一定有敬重的人,请选取一个人突出你敬重的原因。

            要求:①选择题目(一)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目(二)的另拟作文题目。②内容具体,写出人物的个性,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