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杭州市公益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4-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活动一:阅读精彩语段,体会家国情怀】(共8分)

  • 1. 下面是同学找到的关于家国情怀的段落,请你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同心,不仅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我们传承中华文明的基本保障。家国情怀gèn古不变地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饱尝艰辛而不屈不(  )、历久(  )新,植根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

    读《邓稼先》,我们感受到(  )的邓稼先为国献身的情怀;读《说和做》,我们感受到闻一多先生(  )的钻研精神;读《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  )的英雄气魄;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感受到志愿军战士(  )的意志。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闪耀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延不绝。从历史到现实,这份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在民族危亡之际力挽狂lán,让中华民族生机盎然。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怀揣家国情怀,以青春之我,筑强国之梦,为祖国挥洒自己的热血和汗水。

    (1)、联系上下文,在下列括号中填入汉字或拼音
    gèn古 不屈不 历久 力挽狂lán
    (2)、依次填入文本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锲而不舍  坚韧刚强  鲜为人知  伟大坚强 B、鲜为人知  伟大坚强  坚韧刚强  锲而不舍 C、鲜为人知  锲而不舍  伟大坚强  坚韧刚强 D、锲而不舍  伟大坚强  坚韧刚强  鲜为人知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写出改正的方法。

二、【活动二:吟诵诗文名句,传承文化基因】(共10分)

  • 2. 小语对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诗文非常感兴趣,搜集了许多有关家国情怀的诗歌,请你帮小语补全内容。

    主题

    意象

    想象情境

    相关诗句

    家国情怀

    一场春风

    夜晚的春风带着悠扬的笛声,落满全城,思念家园啊! 

    ,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本以为帝王召见,倾身侧耳只为国计民生,哪曾想昏聩若此,唉! 

    (李商隐《贾生》)

    一首欢歌

    国事衰微,江对面却依然传来歌女的欢唱,歌女不知,权贵们也无知吗!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一场战争

    在无数残酷、漫长的战争中,将士们浴血奋战,九死一生,最终胜利归来,令人敬佩啊!

    , 壮士十年归。(乐府民歌《木兰诗》)

    , ⑨

三、【活动三:走近璀璨人物,感知榜样力量】(共27分)

  • 3. 阅读

    百年风霜

    ——革命老人沈知影小传

    一少年求学官传革命

    ①沈知影原名沈建新,出生在浙江省新昌县大市聚镇。沈知影出生的时候,父亲沈章甫正用心经营着自家的恒兴商行。10岁那年开春,在父亲的陪同下,沈知影跨进梁氏宗祠的大门,在这里上学读书。早在1917年,革命先驱梁柏台曾经求学于此,并于此立下“以身许国”的凌云壮志。“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入侵中华大地,学校里有两位音乐老师时常带着学生唱抗战歌曲,少年沈知影很快就学会了《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歌曲,并沿街传唱,向民众宣传抗日救亡思想。

    二目睹暴行

    ②1942年5月17日,是新昌县大市聚镇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对沈知影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天他在手稿中这样写道:“5月17日那天,日军流窜到大市聚镇,先是抢掠街店,然后是放火烧房屋。大火,从下街烧到上街,从中街烧到横街,百余间商铺和周边的民房被烧成一片废墟。那天夜里,沈家的煤油灯一直亮着。沈家因一道高高的石墙,幸免遭遇火灾。

    ③沈知影目睹了日寇的凶残暴行之后,革命的火苗被彻底点燃。沈知影的心中涌动着一种强烈的愿望:A.我决不做“亡国奴”,决不苟且偷生,我要参加革命,拿起枪杆子,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批注1 ____;)沈知影看到一些同学朋友已无家可归,统统把他们请到家里。这些年轻人惺相惜,互相安慰,彻夜长谈,发誓要报仇雪恨,要去抗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沈家成了“避难所”也成了宣传抗战思想的阵地。

    三奔向四明

    ④距离大市聚不足一百公里的四明山上,有一支抗日武装——浙东游击队三五支队,新

    昌县内不新昌县内不少热血青年赶往四明山,参加了抗日队伍。

    ⑤1943年4月的一天,沈知影和几位青年一起,在父母的目送下,踏上了去四明山的征程沈知影在四明山的时间不足2个月。在这50多天的时间里,沈知影受到了关于革命知识的教育,经历了革命意志的磨炼,拥有了成为游击队员的基本素质,他完全可以像其他战士那样,穿梭丛林,英勇歼敌。可是,组织意愿要求沈知影返回大市聚镇,以恒兴商行为据点,以采购销售农副产品为掩护,去宣传党的政策、传播抗日思想,动员更多的青年加入战斗。

    四秘密战线更改名字

    ⑥1943年下半年,沈知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正式转入地下工作。沈知影察言观色的能力很强。

    ⑦非常适合这份地下工作。如果有纸条、信件、重要文件,一旦被敌人搜到,那是难逃一劫的。当沈知影接到送信任务时B.他总是把纸条捏成一小块,放在麻袋的最低端,挑着麻袋,捏着杆秤,戴上草帽,穿上草鞋,以收购茶叶、烟叶作掩护,把信件纸条--送出去。(批注2:____ )

    ⑧这时期,他决定将自己“沈建新”的名字改为“沈知影”。“知”,含有知识、知道之意,要知道自己怎样做事:“影”,即影子,要做党的影子,党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影”与“隐”谐音,又有隐蔽、隐藏的意思。

    五C.身陷囹圄

    (批注3:这部分写沈知影逃跑和被捕是否有损其英雄形象呢?)

    ⑨1945年5月,地下党组织因叛徒告密,遭到破坏,沈知影被列入通缉名单之中,他不得不逃离了老家。出逃在外,度日如年,他每时每刻都在担心他的家人和战友是否安全。

    ⑩一次他悄悄返回家中,却被暗哨盯上,被捕入狱。沈知影受尽折磨,面对敌人的蛊惑

    引诱、辱骂毒打他不低头、不畏惧、不妥协。他的嘴舌是坚的,他的脊梁是直的,他的骨头是硬的,他的意志是刚强的。沈知影回忆说:“在两次审讯中,我没有暴露党员身份和组织秘密,也无损害党的言行。”沈知影被抓后,他的父亲心急如焚,想尽办法,到处托人,才把沈知影保释出来。出来以后,沈知影又投入到了战斗中。

    六夕阳丹心百年不渝

    ⑪今年100岁的他,身体健朗,精神旻,每天读报看新闻,还一直做着捐款希望工程、

    帮助困难群众等社会公益。

    ⑫D. 沈老好比一坛陈年好酒,不能一干而尽,而要一口口品尝,才能品出味儿来:沈老好比一首经典古诗,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批注4:        )

    ⑬这就是沈知影先生的百年人生缩影。

    (选自2024年10月1日《钱江晚报》作者徐浩亮,有删改)

    (1)、【梳理结构】借助以下思维导图和小贴士,梳理沈知影的革命成长轨迹,补充小标题和时间点。

    小贴士:如何更好地拟定小标题?

    1合乎逻辑:小标题之间要有逻辑性,内涵上不能彼此包容或者相互交叉。

    2短小精悍:好的标题应该短小精悍,让人印象深刻。

    3匀称和谐:各个小标题在形式上可保持整齐匀称,讲究布局上的美感。

    (2)、【精读策略】请结合上下文,根据表格提示,回答各题。

    批注方式

    句子与批注

    表达方式

    体会式

    A.我决不做“亡国奴”,决不苟且偷生,我要参加革命,拿起枪杆子,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1)批注1:

    抒情

    赏析式

    B.他总是把纸条捏成一小块,放在麻袋的最低端,挑着麻袋,捏着杆秤,戴上草帽,穿上草鞋,以收购茶叶、烟叶作掩护,把信件纸条一一送出去。批注2:

    疑问式

    C.批注3:写沈知影逃跑和被捕是否有损其英雄形象呢?我认为:

    叙事

    理解式

    沈老好比一坛陈年好酒,不能一干而尽,而要一口口品尝,才能品出味儿来;沈老好比一首经典古诗,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批注4:。((结合人物事迹理解)

    描写+议论

    方法总结

    我发现做好批注有助于我们:

    关注不同的表达方式能帮助我们明确分析的角度

    拓展:名著阅读也可以采取不同策略。

    ①借助作者自述:老舍在书中说,要让祥子“活”起来,要“以他为主,以其他人物为宾”,借冷酷无情的车主 , 泼辣霸道的女子 , 对子进行烘托。(填写人物)

    ②借助作者评论:老舍在小说结尾评价祥子“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活动四:研读经典诗文,汲取精神养料】(共24分)

  • 4. 阅读

    吕蒙破皖城

    《资治通鉴》

    初,魏公操遣庐江太守朱光屯皖,大开稻田。吕蒙言于孙杈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增;宜早除之。”

    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

    权从之。蒙荐甘宁为升城督,宁手持练 , 身缘城,为士卒先;蒙以精锐继之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侵展进攻,食时破之,获朱光及男女数万口。既而张辽至央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注释:①此事发生在劝学之前。②遣:____。③屯:屯兵、驻扎。④欲:____。⑤至:____。⑥窃:私下,私自。⑦从:____。⑧练:白色熟绢。⑨缘:攀缘⑩枹(fú)鼓:谓以槌击鼓。桴同“桴”,鼓槌。⑪既而:不久。⑫张辽: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1)、完成注释。
    遣:。    欲:。    至:。    从: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蒙以精锐继之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
    (3)、以现代汉语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
    (4)、联系上下文回答以下两题。

    ①分析三处“不”、三处“必”的语气,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吕蒙?

    ②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要补充张辽退兵一事?

  • 5. 阅读

    从军行

    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释】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1)、小文想将这首诗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请你结合第一、二两句,帮他完成以下脚本的设计。

    诗句

    画面内容

    画面声音

    预期表达效果

    海畔风吹冻泥裂

    湖岸、寒风、冻裂的泥土

     

    描写了边塞的环境,衬托出行军将士的精神。

    梧桐叶落枝梢折

    枝梢断裂声

    (2)、在拍摄第三、四句时,有同学联想到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笛声,认为两者很相似,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五、【活动五:深入生活实际,探讨当下问题】(共11分)

  • 6. 学习了《木兰诗》,夏夏同学对女性力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针对该主题搜集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

    ①中国古代的住宅空间遵循着“辨内外”的原则:以中门为界,将住宅分隔成“内”与“外”的空间,将“女”“男”分别与“内”“外”相联系,设置“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的纲常规范。

    ②古代女性活动空间以“中门”为限,深居内闹,不可外出闯入男性的领地,否则便是违背妇道、不合礼制要求。未婚女性的闺房设计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和私密性,用来严格约束所住之人,以达到“养在深闽无人识”的目的。这些待字中的少女们终日被藏在闽房中,只能学习女红,看书,绘画,弹琴。

    《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有删改)

    【材料二】

    ①一部中华民族文明史,描绘着无数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动人故事。

    ②南北朝时期,就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以勇气唤醒世人“始知生女与男同”。

    ③觉醒年代,革命家秋瑾创办了《中国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

    ④中共成立初期,向警予、赵一曼等共产党员,从政治本色、理想信念等方面展示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光辉事迹。

    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带领团队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发现并成功提取的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⑥张桂梅扎根贫困山区50余年,带病忘我工作。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山区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

    ⑦2021年,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接受采访时她谈到缩小男女力量等差异的办法就是练,“男航天员坚持多久,我就坚持多久”。

    ⑧中国的女性,从来都是韧如蒲苇、灿若云霞。

    ——人民论坛网(有删改)

    【材料三】

    【新闻速递】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80后的苏琴、90后的庞倩如作为蓝天救援队派出的女性救援人员,赶赴土耳其实施国际救援。

    【队员心声】

    庞倩如: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产品经理,加入蓝天救援队,主要还是想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点贡献。在蓝天救援队,女性只占到约十分之一。一般情况下,男性队员对女性队员还是比较保护的,但是救援是非常严肃、非常紧急的,关键的时候不分男女,谁有更多的经验、谁更专业、谁更有能力,那谁就上。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力量确实比较薄弱,像破拆重型机械的使用、长期的背负等,对于女性队员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是,女性在心理救援、心理辅助、后勤协调、组织策划、抗压能力和耐力等方面,都是很有优势的。

    【网友评价】

    网友A:灾难救援现场应该是男性主导的场合,选择女性去参加灾难救援,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网友B:我觉得女性参加灾难救援是非常酷的一件事,当代花木兰,赞!

    (1)、下列选项中,与上述材料内容不符合的是(  )
    A、中国古代女性“正位于内”,极少有机会可以去“外面”看看。 B、中国现代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中国女性“高知”数量可观,在本硕博数量上占比都已经超过半数。 D、在蓝天救援队,女性只占到约十分之一。
    (2)、夏决定在推文中再介绍几位当代女性,但是不知道筛选的标准,请结合【材料二】帮助夏夏确定拥有“她力量”的女性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3)、【材料三】中女性参与救援队工作引起了社会热评,你更支持【网友评论】中哪位网友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三】发表你的见解。
    (4)、夏夏发送了“她力量”推文后,收到了不少读者的留言,有一条留言来自一位叫小梅的偏远山区女孩,她说:“我成绩优秀,但我的父亲让我读完初中就去打工赚钱,他说女孩子不用读这么多书,早点赚钱帮助家里,我不知道如何说服他。”请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生活经验,帮助女孩写一段文字劝说她的父亲。字数100字左右。

六、【活动六:学习优秀品质,书写心灵感悟】(共40分)

  • 7. 通过“家国情怀”的主题学习,你是否有了一定的感悟呢?请选择以下任一主题进行写作。

    写作主题

    写作要求

    写作提示

    我的家园,我的故乡

    在《黄河颂》里,光未然热情地歌颂了黄河的伟大;在《土地的誓言》里,端木蕻良向着美丽的家园发出坚定的誓言。你的家乡是怎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

    请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1关于家乡,有很多内容可以写:景色、物产、风俗……不必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

    2直接抒情应基于相关的记叙、描写,顺势而发。

    3间接抒情所写的内容要与表达的情感相协调,要把感情融入具体的记叙、描写之中。

    我的英雄,我的偶像

    课本里,我们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志虑忠纯的邓稼先,言行一致的闻一多,朝鲜战场上最可爱的人……他们丰富了我们的世界,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生活中,你是否曾注意过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在讲台上耕耘的老师、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救死扶伤的医务护人员、披星戴月的环卫工人…

    请选择你熟悉的某个人物或某一群体,写一篇作文,记述其感人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1描写人物时,可以抓住人物的相貌、表情、动作、语言等,既描绘外貌,又显示精神。

    2记述事迹时,要交代清楚,并注意详略得当。可以重点记述一两个典型的事例,以凸显人物的美好品质。

    3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细节描写,还要注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灵活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