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化学方程式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5-04-0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    )

    A、S+O2__SO2 B、2CO+O2__2CO2 C、2H2+O2__2H2O D、CH4+2O2__CO2+2H2O
  • 2.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水结冰体积变大,质量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5g蔗糖溶于95g水中,总质量为1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后质量保持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3.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待测a

    32

    待测b

    12

    A、b的取值范围:0≤b≤16 B、当a=15时,物质Z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该反应类型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D、当b=1时,反应中X、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5
  • 4. 硅是太阳能电池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工业上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金属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产硅,化学方程式如下:SiO2+2Mg__2X+Si。上述反应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MgO B、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硅属于金属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
  • 5. 运载火箭中推进剂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而数目变少 B、反应生成的氮气和水的质量比为3:4 C、N2O4NO2中氮元素化合价相同 D、一个N2O4分子含有一个氮气分子
  • 6. 硫在氧气中燃烧(如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宏观: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微观:硫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二氧化硫分子 C、模型:S+O2__SO2 D、能量: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
  • 7.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时,试管内的物质总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也能用该图表示的是( )

    A、MnO2的质量分数                B、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x
  • 8. 西班牙有一条酸河。酸河形成的原因是河床所含物质X在水和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02+2X+2H2O-2FeSO4+2H2SO4 , 则X的化学式为( )
    A、FeS2 B、Fe2S3 C、FeS D、FeO
  • 9.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是单质 B、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若消耗6g的乙,则生成34g的丙 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 10. “人造树叶”是一种新型材料。光照时,二氧化碳和水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氧气和乙醇(C2H6O),其微观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可分的 C、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图中生成物均是化合物
  • 11. 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化合物中(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 12. 已知反应:CH4+aM=CO2+bH2O,M中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2b B、反应中仅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M是O2 D、每生成44gCO2 , 就有36gH2O生成
  • 13. 某化学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做甲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乙实验中最后天平不平衡,此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C、丙实验的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仍成功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该反应不消耗气体也不产生气体 D、进行丁实验时,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玻璃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理论上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
  • 14. 在反应X+2Y=2Q+R中,1.6g X与足量的Y完全反应,生成4.4gR,则a:b等于(    )。

    物质

    X

    Y

    Q

    R

    相对分子质量

      

    18

    44

    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的质量/g

    1.6

    ab

    4.4

    A、23:9 B、46:9 C、32:9 D、16:9
  • 15. 中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其中一步重要反应的物质转化如图所示。已知参加反应a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1: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甲醛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C、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甲醇,反应b属于分解反应 D、为使甲醇持续转化为甲醛,反应b不需要补充H2O2
  • 16. 加热试管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使其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下列能正确反映该过程中各科学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 17. 火箭常用联氨(N2H4)作燃料,以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有两种:一种是氮气,而另一种则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请回答下列问题:
    (1)、N2H4N2O4中, , 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似。
    (2)、请写出联氨(N2H4)在四氧化二氮(N2O4)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8. 1774年10月,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做普利斯特利实验,确认加热分解氧化汞可获得“氧气”,由此,提出了燃烧学说。小嘉用模型法表示该化学反应的过程(如图),请你补充完整。该化学反应的类型为

       

  • 19. 小乐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能使石蕊溶液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按序填写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 20.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乙、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待测a

    32

    待测b

    12

    (1)、a的取值范围是
    (2)、当b=1时,该反应类型属于反应,反应中X、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A.1:5        B.1:10        C.3:5        D.以上皆有可能

  • 21.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为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选填“甲”、“乙”或“丙”)。
    (2)、若用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判断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22. 2023年4月,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彩绘的研究中发现了绝美“中国紫”。其原料有石英(二氧化硅)、石绿(一种铜锈)、硫酸钡(BaSO4)和一氧化铅(PbO)等。用化学用语填空。
    (1)、每个二氧化硅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氧原子
    (2)、请写出硫酸钡中的阴离子
    (3)、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 由此可以推断铜锈是铜和空气中的H2OO2共同作用的产物;
    (4)、一氧化铅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
  • 23. 微观示意图可形象地表示微粒发生的变化,如图是NH3在纯氧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反应的NH3和O2的分子个数比是

    (2)左边第一个方框中的物质属于 (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

    A.该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

    C.在该反应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三、实验探究题

  • 24. 小科为了测定某碳酸钙样品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

    (1)、仪器b的名称是
    (2)、为了完成该实验,可以选择 和E装置来进行测定(选填字母)。
    (3)、若E中液体为水,则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实验改进后,称取的样品质量为m1 , 经计算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m2 ,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为 (用字母表示)。
  • 25. 高锰酸钾是初中常用的一种试剂,它可以和很多物质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实验小组把加入过硫酸[H2SO4]的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H2C2O4]溶液混合,发现刚开始反应时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之后褪色速度突然加快.为了探究反应过程中褪色速度加快的原因,同学们查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1: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8__+10CO2

    资料2: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变大,反应加快;温度升高,反应加快.

    (1)、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写出资料1中的“?”处生成物的化学式
    (2)、根据这些资料,小棉提出了两个假设.

    假设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

    假设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

    同学们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

    (3)、小菲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增做如下实验:

    把加入过硫酸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AB两支相同试管中,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烧杯中水浴.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 , 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上述实验中,把两支试管置于同一烧杯中水浴的目的是 . 小菲做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6. 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某同学查阅到以下材料:

    (1)、波义耳实验中金属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从现在的视角分析这是因为
    (2)、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____(填序号)。
    A、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B、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C、实验的成功与否,只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3)、受科学家研究的启发,某同学参照教材中的实验继续深入探究。在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中(如图),气球的作用有(写一点即可)。

    (4)、该同学认为,蜡烛燃烧后剩下的固体质量比燃烧前少了,因此该现象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该同学得出该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 27.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是降低化石能源在消费能源中的比例,提高可再生、非化石能源比例。路径之二是捕集、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
    (1)、植树造林这一措施,实际是利用绿色植物的作用,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自然界中的淀粉一般也是通过绿色植物的该生理活动合成,请写出该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
    (2)、封存二氧化碳的技术之一,是将二氧化碳送入到海面以下3000米的深海里,进行二氧化碳海洋封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利用二氧化碳的技术之一,是利用二氧化碳制取甲醇(CH3OH) , 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上图反应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种。

    ②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是

  • 28. 小紫同学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 40mL 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 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右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紫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 刻度处推至 15mL 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 20mL 刻度处,则说明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观察到试管内。 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活塞前沿停在mL 刻度处。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活塞前沿停在mL 刻度处。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9. 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g/cm3)。

    实验序号

    1

    2


    m1MnO2/g

     

     

     


    m2KClO3/g

     

     

     

    m3 (试管) )/g

       

    m4 (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g

       

    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 V/cm3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V和ρ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分离出来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1步:2MnO2+2KClO3=2KMnO4+Cl2+O2(其中Cl2有刺激性气味)

    第2步:2KMnO4=K2MnO4+MnO2+O2

    第3步:K2MnO4+Cl2=2KCl+MnO2+O2

    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

四、综合题

  • 30. 2024年4月25日晚,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又迈出新的一步。运载火箭以偏二甲肼(C2H8N2)和X作推进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C2H8N2__3N2+4H2O+2CO2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X的化学式
    (2)、偏二甲肼(C2H8N2)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3)、若用6千克偏二甲肼作推进剂,则会产生多少二氧化碳?(请写出计算过程)
    (4)、一些新型运载火箭常采用液氢(H2)液氧(O2)作为火箭的推进剂,储存温度极低,分别为零下183和零下253摄氏度,请写出液氢液氧推进剂的优点和缺点
  • 31. 某学习小组同学用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制取氧气。
    (1)、下表是分解等量的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时选用不同催化剂所得到的实验数据:

    催化剂(质量均为0.3克)

    猪肝碾磨液

    CuCl2

    MnO2

    CuO

    收集1升氧气所需的时间(秒)

    42

    650

    18

    300

    从上述数据可得出一个结论:在该反应中的催化效果最好。

    (2)、根据下图中数据计算需要15%的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多少克?(假设溶质完全分解,精确到0.1)。

  • 32. 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33.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15.0g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t0~t1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
    (2)、t4时,制得氧气质量是克。
    (3)、t5MnO2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34. 为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的纯度,取一定量该样品进行加热,不同时刻固体质量数据如图所示。

    (1)t1时刻产生的氧气质量是

    (2)t3t4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

    (3)列式计算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

  • 35. 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明取3克大理石样品进行实验,测量的方法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 其余杂质不参加反应)

              甲                              乙

    (1)、将稀盐酸滴入样品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填实验现象),说明反应结束.
    (2)、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单位为ml),将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作为生成二氧化碳体积来计算,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2g/L).
    (3)、若考虑盐酸加入后烧瓶内物质所占体积的变化对测定数据产生的影响,则(2)中测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偏大,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