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齐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3-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与积累(24 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 ,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岑参《逢入京使》)(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5)、默写韩愈的《晚春》。, 。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闻一多先生 qiè ér bù shě( )地钻研古代典籍。
(2)、这部作品是他 jū gōng jìn cuì( )、死而后已的见证。
(3)、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kuì zuò( )。(4)、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 fù rú jiē zhī( ) 的人物了。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B、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C、他对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对技术精益求精。
D、语文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C、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 D、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把“不管”改成“尽管”)5. 仿照示例再写一个句子。示例: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 , 让人。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 各剧种因地域文化特征不同、审美趣味不同而各具特色。
上联:中华戏曲种类繁多下联:
二、阅读(46 分)
-
7. 课内文言文阅读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
①唯闻女叹息 唯:②愿为市鞍马 市:③赏赐百千强 强:(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因为她有儿女的心事,也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年老,家中又无长兄,木兰代父从军,心不甘情不愿,无可奈何。 C、木兰十来年的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她英勇善战,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给她很多的赏赐,但是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团聚。 D、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8. 课外文言文阅读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
①患记问不若人 患: ②众兄弟既成诵 既:③温公尝言 尝:(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独 下 帷 绝 编 迨 能 倍 诵 乃 止(3)、从司马光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9. 阅读杨振宁的《邓稼先》选段“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 1924 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 1945 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 年到 1950 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 年 10 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 年 8 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 28 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 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 年 8 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 3 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 年 5 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 月 29 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选段写了邓稼先哪几个方面的情况?请简要概括。(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3)、文章引用张爱萍将军的话作为结尾,有什么作用?10. 阅读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选段安塞腰鼓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 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 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3)、根据文意回答问题。①“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效果,表达了什么思想或感情?
②“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效果,表达了什么思想或感情?
(4)、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三、作文 (50 分)
-
11.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
请以“有▲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少于 5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