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3-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 少年·踏上逐梦之旅

  • 1. 阅读“少年·成长”徽章设计稿,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在这枚徽章中,我们精心勾(lè) ____了一幅少年成长的画卷。徽章的中心,一本书悠然铺展。书是智慧的源泉,(zī)____养着少年求知若渴的心田。书页上方,一只蝴蝶振翅欲飞,就像少年汲取知识后即将展翅翔,拥抱广阔天地。徽章背景中,浪花翻滚,象征着____。整个设计简洁而有深意,展现了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求知与探索、坚韧与勇气。这枚徽章,是对少年成长之旅的致敬,也是对少年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请在波浪线上补充徽章背景的设计意图。

        徽章背景中,浪花翻滚,象征着

  • 2. 教室布置需要对联,请为下面这副对联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

    上联:少年当立凌云志 下联:    ▲    

    A、学子求知探奥秘 B、笔耕不辍绘未来 C、青春不负揽月心 D、尽书豪情于笔端
  • 3. 少年在阅读中成长,小说中鲜活的人物、诗歌里鲜明的意象,乃至作者自身,都能成为少年成长的精神财富。请在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获得的成长启示。

    A.《水浒传》 B.《世说新语》 C.《艾青诗选》

二、少年·直面时代困惑

  • 4. 文学作品阅读

    流量制造

    张甫军

    夜幕降临,城边的跳蚤市场依然热闹。

    “你这个老头……”一个突兀的声音在人群中炸开。人们停下来,纷纷向声音望去,有些已经凑了过去。“你为啥要在我车的引擎盖上吃饭?”说话的是个年轻女人,绿色头发,浓妆艳抹,一身豹纹紧身短裙。她正在一辆小轿车前数落一个驼背的老汉。

        老汉賠着笑,没有吭声,只是用手擦了擦嘴,把引擎盖上的饭盒端起来,用袖子擦拭着引擎盖。

        A“干吗?毁灭证据啊?”绿头发女人并不买账,“赔钱!

    此时,围观的人群已经形成了半圆的人墙,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指指点点,有的摇头鄙夷。看到老汉知所措的样子,人群里一个妇女发话了:“小姑娘,你说话别这么难听,这个大叔只是在上面吃了个饭,.没……”

        “喊,多管闲事!”绿头发女人不容妇女说下去,翻着白眼,又催老汉,“两百块,我要洗车!”那个妇女被得立在原地,不知说什么好。

        “你这人咋说话这么冲?”这时又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伙子,他端着手机,一边录着视频一边说,“得;人处且饶人……”

        “啧,又来一个狗拿耗子的。”绿头发女人一脸不屑,瞧见小伙子拿手机录视频,正色道,“瞎拍啥?你再拍我就报警。”

    小伙子“哼”了一声,便将手机放了下来,不过那手机的镜头却悄悄对着绿头发女人,视频还在录制,说:“你这样对待一个老年人不好。”

        “这跟你有一毛钱关系?”绿头发女人白了小伙子一眼,继续向老汉发难,“赔钱,快点,别磨叽!”“咋没关系?天下事天下人管,你欺负老年人我就得管。”听小伙子这么一说,围观的人群有了反应,边倒地说:“就是,就是。”

        “你管?冒充大尾巴狼是吧?那好,两百块你替他赔。”

    “不就两百嘛,我还以为一万两万呢。”

    绿头发女人冷笑:“呵呵,那你拿钱啊。”

        “钱肯定赔的,但事情咱们得捋捋。”小伙子说着,走到老汉面前问:“大爷,你咋在她的车盖上吃饭啊?”

    老汉啊啊啊地说了一长串,看来是个聋哑人。小伙子听不懂,犯起难来,问围观的人群:“大家有会手语的吗?”

    围观的人群都摇头。

    老汉看小伙子听不懂,便将小伙子拉到绿头发女人车的另一侧,用手指了指车窗。那车窗开着,老汉‘手伸进去,又拿出来,如此比画了一番。

    小伙子明白了,老汉是看到车窗没关,怕有人偷车里的东西,才一边吃饭一边守着。围观的人群也明白了,七嘴八舌地说,“真是好心当作驴肝肺….....”

    B见此情景,小伙子赶紧调整手机,用镜头将人群的反应录下来,录了一圈,又将镜头对准绿头发女人。绿头发女人一脸尴尬,却依然嘴硬:“帮我看车?哼,我才不信他有这么好心呢。要是我车里少了东)……..”说着,她便上了车。

    围观的人群都以为绿头发女人要检查车里是不是少了什么东西,却不知,绿头发女人迅速启动车子,摁喇叭,一踩油门,跑了。

    这一切都被小伙子录了下来,他冲狼狈逃跑的车子喊:“喂,开慢点,别翻沟里去了!哈哈……”人群,跟着发出海啸一样的笑声,并向小伙子投去佩服的目光。

    一件小事就这样画上了句号,围观的人群作鸟兽散。小伙子得意地从跳蚤市场出来。他走过一条街,在一个僻巷站住了。他拿出手机,将在跳蚤市场拍的视频发到网上,还取了个吸睛的标题:《街头暗拍,现代版《农夫与蛇〉》

    视频刚一发出,就获得大量的转发和评论。

        “嘿,爽!”小伙子正高兴,一辆轿车停在了他身边,他看了看驾车的人,满面春风地坐进副驾驶室。开车的不是别人,正是绿头发女人。她一把将头上的假发扯下来,说:“哼,要不是老娘跑得快,刚才就被场上的人吃了。”

    “辛苦辛苦,”小伙子赔着笑说,“这不是为了流量吗?别生气,回头再策划一个视频,你演好人……”绿头发女人将车靠边停下,刚想说什么,这时,车后排坐进一个人,是之前那个驼背哑老汉,他一边放掉后背用来伪装的抱枕,一边兴奋地问小伙子:“这次点击量咋样?”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8期)

    (1)、【小说·聚焦情节】

    根据小说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2)、【小说·品味语言】

    这篇小说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根据相关提示,赏析画线句子。(任选一句)

    A.“干吗?毁灭证据啊?”绿头发女人并不买账,“赔钱!”(关注句式的表达效果)

    B.见此情景,小伙子赶紧调整手机,用镜头将人群的反应录下来,承了一围,又将镜头对准绿头发女人。(关注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小说·剖析人物】

    绿头发女人、驼背老汉和小伙子三个人物形象鲜明,他们身上存在着共性,请指出他们代表了社会中哪类人?

    (4)、【小说·赏析手法】

    作者在小说中设计了两次情节反转,有人认为,单次反转已足够震撼人心:有人认为,第二次反转的加入更是神来之笔。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

  • 5. 网红现象探究

    材料一:

        近日,“小英一家”“东北雨姐”等田园生活类头部博主相继被质疑人设造假,自导自演。他们记录乡村生活的视频作品,曾引发千万网友关注并“追更”,现在却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表演”而非真实生活。一句“这个互联网到底还有多少是真的”,一时间引发众多网友共鸣,也带给我们对短视频“去伪存真”的思考。

        对于把日常生活“搬”进视频、直播的创作者,粉丝关注他们,是源于对“真实”的好感和信任。从情感意义上看,创作者的人设反转,会让“走心”的观众倍觉受伤。很多人都从乡村生活视频中体会过获得感和慰藉感:“小英”以记录云南农村生活艰辛而打动人心,众多网友都曾为这个身处困境仍坚韧乐观的女孩送上鼓励;“雨姐”的视频以东北乡村为背景,通过干农活、做农家菜等展现远离城市喧嚣的田园生活,很多观众表示,一听到那标志性的背景音乐就“浑身充满了干劲”。但当发现自己的真情实意被当作了“流量密码”,观众很容易觉得真心被辜负。而从商业角度来说,这类短视频往往从初期就有着明确的商业目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剧本,带货诉求明确,牵动观众情绪,吸引人们为其点赞、打赏、购买商品,有的甚至涉嫌虚假带货、引流传销。当真实性成为可被随意操控的变量,最终目的是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如何不让观众懊恼“小丑竟是我自己”。

        (摘编自吴雨阳《靠“表演生活”賺流量走不远》,《新华日报》,2024年12月2日第3版)

    材料二:

        消失1217天之后,李子柒回归了,一出手便是“王炸”。她更新视频《雕漆隐花》,以给奶奶做的紫漆柜为题,隐喻“紫漆柜,子柒归”,5小时观看量破亿。网友感叹:“断更三年,李子柒将赛道拱手相让三年,但依然只有一个李子柒。”

        李子柒1990年出生,因父母婚姻破裂,自小跟随爷爷奶奶长大,在清贫的乡村生活中,她学会了种地、缝衣、竹编、浣洗、放牛……2004年李子柒进城打工,最初在餐厅当服务员,唾过公园长椅,寄居过桥洞,后拜师学打碟,当DJ,后来因奶奶生病需要照顾,决定回乡发展,开始学拍视频。2016年3月25日,李子柒发布第一个视频《桃花酒》,视频虽然是用手机拍摄的,剪辑手法也粗糙,但古色古韵的基调,吸引了一大批“粉丝”,点赞量很快突破5万。11月14日,李子柒发布短视频《兰州牛肉面》。为制作视频,她特意前往兰州拜师学艺一个月,反复拍摄200多个镜头,拍了整整3天。5分钟的视频,8000多万的播放量,李子柒的“粉丝”一夜暴涨100万, 每天都有广告商寻求合作。诞生于流量时代的她,却从未被流量裹挟,她不追求热点,不造梗,没有直播,也不带货,以月为维度更新视频,坚守自己的一方天地。“没有戏剧化的事情和纷争,只有文化和宁静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被竞争和效率充斥、不断加速的世界里,李子柒视频中展现的传统田园生活,为身陷现代生活困境的大众提供了一种出路、一个心向往之的乌托邦,帮助他们抵抗现代生活的焦虑。

        央视新闻曾如此评价李子柒:“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她的视频打开了一个精巧别致的窗口,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展现一个多元而美丽的当代中国,也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向更远的地方,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更多可能。

    (整合自2024年第12期《金融博览》和第33期《看天下》)

    材料三:

        网络乱象频发,没有人可以真正置身事外。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维护一个健康有益的网络环境,让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得以传播,让良好社会秩序得以维护。近年,国家网信办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顿“自媒体”乱象、网络水军操纵信息内容等问题。面对复杂的网络典论生态,主流媒体要敢于担当、敢于澄清谬误、激浊扬清,破除舆论场中嘈杂之音。自媒体更应认识到,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流量造假不仅涉及民事责任,甚至会演化为刑事责任;可以传播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成为制造混乱和误导的源头。而对于受众来说,也要坚持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谨慎“吃瓜”,拒绝“奶头乐”流量制造的信息茧房,理性地对待我们的每一次转赞评。

    (选自2024年4月13日《学习强国·封面新闻》,有删改)

    (1)、【揭秘网红造假】

    结合材料一,概括网络博主造假的原因及其危害。

    (2)、【制定正能量网红标准】

    李子柒是被央视认可的正能量网红,请结合材料二,完成下表。

    正能量网红标准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视频、直播等内容真实可信,具有创意和吸引力。

    个人品质

    ......

    ......

    (3)、【整治网络乱象】

    结合材料三,针对“新闻链接”中网红扎堆联合国“开会”乱象,思考国家、主流媒体、自媒体及受众分别可以做些什么。请任选其中两个角度作答。

    新闻链接

        近日,某社交媒体上,突然冒出不少在联合国总部“开会”的网红博主,拉满“成功人士”“青年精英”造型。然而随着媒体深挖,真相却令人啼笑皆非。其实联合国总部可以买门票进入参观,并不值得炒作,网红纯粹是利用信息差,拉大旗扯虎皮圈粉圆钱。

    (4)、【辩论网红梦想】

    班级里也有同学想要成为网红,针对此情况,班里组织一场辩论会。

    正方观点:“成为网红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反方观点:“成为网红并非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你支持哪一方观点?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根据你的立场准备150字左右的辩论稿。

三、少年·汲取先贤力量

  • 6. 重温经典名句

    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精神品质

    古诗文名句

    出处

    忠君爱国

    欲为圣明除弊事,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乐观旷达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与民同乐

    ,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心怀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坚定信念

      。

    李白《行路难》

    无私奉献

      。

    李商隐《无题》

  • 7. 古诗文联读

    【甲】

    刘禹锡集序(节选)

        禹锡,字梦得,中山人,贞元九年进士及第。工为文章,才力雄大,与柳宗元友善,齐名,时称“刘柳”。宗元善为文,禹锡尤精诗。既谪沅、湘间,为江山风物所荡,往往指事象形,托于讽咏,以谲谏时病,虽云谪居,而谈笑自若,不改其乐天易直之性。

        是集也,编次其诗文,得若干卷,而为之序曰:禹锡之诗,如高山之巅,峻拔壮丽,不可逼视;如长江之水,浩涉无涯,不可涯涘。其文则汪洋恣肆,变化无端,如风云之出没,不可捉摸。

    禹锡之为人,亦自有其不可及者。其志节之高,行谊之驾,足以励世而垂后。故其诗文之传于世者,亦足以见其为人之大概矣。后之学者,读其诗文,而想见其人,亦足以兴其志节,而勉其行谊也。

    呜呼!禹锡没已久,而其诗文犹传于世,亦足以慰其地下之灵矣。然吾辈读其诗文者,当知其人,而勉学其志节行谊,以继其遗风,庶几不负其诗文之所传也。

    【乙】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唐)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释】①谲(jué)谏:委婉地规谏。②涯涘:本意指水边或岸边,后引申为边际、尽头。③刘禹锡谪居朗州5年后,收到元積贈送的一根璧州竹鞭,写诗酬赠。④郢(yǐng)客:这里借指元。⑤缄封:这里指包裹。⑥敲镫吟:敲击马镫,边走边吟诗。

    (1)、【疏通文意,明大略】

    阅读【甲】文,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词句

    方法

    释义

    为文章

    联系成语:于心计

    既谪沅、湘间

    关联课内:滕子京守巴陵郡

    其志节之高,行谊之 , 足以励世而垂后

    结合语境

    亦足以其志节

    查阅词典:A.兴致:兴趣
    B.激发:振奋
    C.昌盛:旺盛
    D.发动;创办


    (填选项)

    (2)、【正确朗读,闻情思】

    请从语气、语调、重音等角度为【甲】文中画线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简述理由。

    句子:呜呼!禹锡没已久,而其诗文犹传于世,亦足以慰其地下之灵矣。

    朗读设计:                          

    (3)、【关联比较,知其人】

     “巴山”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我们可以从“巴山”中读到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夜雨涨秋池”时的孤独凄凉,进而感受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读【乙】诗,你又能从“巴山”这一意象中读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如果要选择一种颜色来代表刘禹锡,你会选什么颜色?请结合【甲】【乙】两则材料,阐述你的理由。

四、少年·抒发心之所感

  • 8. 活动结束,老师布置了以下写作任务,请从中选择一项,写一篇文章,完成表达交流任务。

    【任务一】结合个人经历或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围绕你成长过程中的某个关键节点或重要事件展开,讲述其对你的影响。

    【任务二】发挥联想与想象,创作一篇关于成长的小说。可以设定一个或多个角色,在虚构的情境中展现他们在面对生活困境、内心挣扎时的选择与成长。

    【任务三】提炼你对成长的独到见解,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文章需明确观点,围绕成长的意义、方法、影响因素等展开论述。可以结合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名人案例等。

    要求:任务自选,角度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