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1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寻找“上春山”之美好
-
1. 材料一:
春晚里的《上春山》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màn màn),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春色闹人不得眠,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春花儿开遍呢喃的燕,春风得意正少年,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今天原是平常一天,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与你相约一生春天,灿烂的笑啊似今年。
材料二:
朝气济南“上春山”
A春和景明 , 万物勃发。泉城大地,一派“上春山”的火热景象。①人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饱含着对新开始、新起点的无限期许。
春风日暖,正值新一年的植树热、踏青热。②集“山泉湖河城”于一身,济南的生态资源禀赋独具优势。碧空如洗的晴好天气,引得市民游客共赴“上春山”的邀约:“我上春山约你来见”。“上春山”,济南的选择可太多了。B首当其冲的是我们身边的山,比如,千佛山、佛慧山、鹊山、华山,每一座都极具特色;市政府因地(zhì)宜开展了系列赏花活动,五龙潭樱花节、红叶谷郁金香节、长清油菜花节,看山赏花C相得益彰 , 每一个都值得大家游览。③当绿芽露出脑袋,登山赏花成为一景,济南的春天就变成了一座“春天里的城市”。
④春天的“活力”在释放,春天的“机遇”也在增多。在满满春意中展望春日,D不负韶华的济南定能收获累累硕果。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màn màn)”意思是青草到处都是,(màn màn)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到处都是;满;遍”,应写为“草蔓蔓”。 B、“涨满”在文段中指春水水位升高,“涨”应读作“zhǎng”。 C、“因地(zhì)宜”在文段中解释为“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应写作“因地制宜”。 D、“累累硕果”中“累累”形容连接成串的样子,不应读作“lěi lěi”,应读作“léi léi”。(2)、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和景明 B、首当其冲 C、相得益彰 D、不负韶华(3)、材料中四处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二、好客山东欢迎你
-
2. 山东文旅为让更多的学生领略山东春天的美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好客山东已经给全国的学生发出邀请,请你给下面的新闻拟标题。(字数20字以内)
又是一年好春光,好客山东面向全国学生发出盛情邀约!自3月30日起至4月30日,山东文旅景区集团旗下的九家景区对全国学生实行免票优惠。
实行免票优惠活动的九家景区为天蒙山景区、新甫山景区、沂山景区、石门坊景区、老龙湾景区、灵岩寺景区、云蒙明珠生态文化旅游区、红叶柿岩旅游区、五莲山风景区,其中红叶柿岩旅游区、五莲山风景区活动日期为4月16日—4月30日。
三、我为济南代言
-
3. 小青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我为济南代言”活动,下面是他的开场白,为了语言简洁有力,请将语段中划线句改成排比句。(不改变句子意思)
能为家乡代言让我非常骄傲和自豪,山东济南是座美丽的城市,既是闻名天下的泉城,还是名贯古今的舜城。济南有山泉湖河城的美丽风景,作为文化名城,诗词歌曲赋展现她的风骨,经济快速发展,大强美富通是她的最美风范。好客山东,济南有礼,欢迎朋友们来济南做客,我代表济南这厢有礼了!
四、文言文阅读(共21分)
-
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嘉佑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①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②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节选自《宋史•赵尚宽传》)
【注释】①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②陂(bēi):池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沿溯阻绝”与“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中的两处“溯”都是“逆流而上”的意思。 B、甲文节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是地理学家郦道元,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C、甲文“哀转久绝”与“绝𪩘多生怪柏”中的两处“绝”都是动词“断”的意思。 D、乙文中“何废郡之有?”一句是宾语前置句式,与《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句式相同。(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则素湍绿潭 入则无法家拂士 C、治有异等之效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不以疾也 以考课第一知唐州(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首段极言三峡山的高峻连绵,为第二段写夏水的迅猛湍急蓄势,也解释了夏水这一特点的成因。 B、甲文运用大量对偶句式,语言精练,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给人美的享受。 C、乙文中赵尚宽“知唐州”五年,勤于农政,治理有方,取得显著成效。 D、乙文塑造赵尚宽这一人物形象仅仅运用了正面描写,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4)、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比三年A榛莽复B为膏腴C增户D积万余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
(2)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
(6)、“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古代文人在行文中往往饱含深厚的人文关怀,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两篇文章是如何关注民生疾苦的。五、诗歌阅读(共7分)
-
5.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送丰城王少府①
杨炯
愁结乱如麻,长天照落霞。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
左尉才何屈,东关望渐赊。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②
【注释】①少府:官名,唐代为县尉的通称。诗歌中的“左尉”即指王少府。②“行看”二句: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宿之间常有紫气照射,据说是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尚书张华派人寻找,果然在丰城掘出龙泉、太阿二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融入了复杂的情感及思想。 B、首联“愁”字点明诗人送别王少府时的愁苦心绪,“如麻”的比喻生动形象,表现力强。 C、颔联展现树掩离亭、水浸沙滩两幅画面,渲染凄清萧索的意境,烘托送别时的愁绪满怀。 D、诗人由“送王少府”一事,联想到了张华的典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2)、本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多元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六、诗文名句默写(共8分)
-
6. 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们一起走进“诗词里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领略古诗文的魅力。
时序匆匆交替,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正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所言:“ , 江春入旧年”;花开灿烂,争奇斗艳,正如韩愈《晚春》中所言“草树知春不久归,”;莺啼燕舞,生机勃勃,正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所言“ , 谁家新燕啄春泥”;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自比,不堕报国之志,“ , ”;苏轼春行遇雨,却能旷达乐观,于寻常处生奇景,正如他《定风波》中所写“ , 谁怕?”;欧阳修被贬滁州,却能发现山水之美,与民同乐,正如他在《醉翁亭记》中所言“ , 佳木秀而繁阴”。
七、(7分)
-
7. 有人发现名著中反复出现雨、雪、风等自然现象,因此,某学校进行了名著阅读“雪”的主题探究活动。(1)、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作者
作品
片段
A
《儒林外史》
到第三日,雪晴,郭孝子辞别了老和尚又行,找着山路,一步一滑,两边都是涧沟,那冰冻的支棱着,就和刀剑一般。
B
施耐庵
《水浒传》
朱贵道:“此是山寨里的号箭。少刻便又传来”……他道:“若得大官人如此周济,教小人安身立命。只不知投何处去?”柴进道:“是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中间是宛子城、寥儿洼……我今修一封书与兄长,去投那里入伙如何?”……且说林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早纷纷扬扬下着漫天大雪。
(根据小说前后内容给文段拟写回录:
朱贵水亭施号箭)
C
埃德加•斯诺
《》
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了陕北……红军在大渡河以西爬上了一万六千英尺高的大雪山,在空气稀薄的山顶向西望去,只见一片白雪皑皑的山顶——西藏。
D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筑路队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和同志们,他忘我地工作,连靴子都烂了。寒冬,人们仍然在冰天雪地里奋力劳动。工人发誓一定要按时建成这条铁路。
(2)、“冰雪襟怀映照人类命运。”“冰雪”寓意人生的苦难、挫折,请从上表中提及的人物里,任选一部名著中的人物,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人物是如何战胜冰雪命运的。八、(共12分)
-
8.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你是否曾经想过,当你站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门前时,其实正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数学公式之中?这座独特的建筑,仿佛悬浮在水中闪耀、夺目的巨大宝石,完美诠释了数学与建筑的融合。
②从任何角度欣赏,这座建筑都显得无比和谐且超凡脱俗。椭球形的外观在不同视角下呈现各异的曲线弧度,打破了正球体的对称性。据说,设计师在构思过程中,口袋里始终揣着一块石头,以捕捉自然的弧线。这一设计虽然简洁,却蕴含着丰富的多样性。通过精确计算得出的半椭球体边界,再经过精良的施工工艺,使建筑最终被完美呈现。同时,利用数学方程式计算出的最佳弧度,不仅为国家大剧院增添了美感,还充分展现了结构力学的合理性,确保了国家大剧院的屋顶既稳固又美观,是建筑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国家大剧院独特的椭球体外形,被金色的金属钛板覆盖,每一块金属钛板都经过精密的计算和数学模拟,以确保其拼缝自然、顺滑。
《椭球体的美妙—国家大剧院的数学奥秘》
材料二:
①五线谱是每个钢琴学习者的必经之路,熟练掌握五线谱,才能将看似无序的黑白琴键有序化,将无形的音乐实体化,将前人美妙的乐曲再现。
②想要了解五线谱的秘密,首先要认识“中央C”。中央C是小字一组的第一个音,对应的Do位于五线谱上高音谱表的下加一线,也就是低音谱表的上加一线。从中央C划分,高音谱表中小字一组是从Do往上至Si,唱名为1到7,奇数在线上,偶数位于线间;相反,低音谱表中小字组从Do往下的Si,直至低音Do,唱名依次为7到1,奇数在线间,偶数在线上。也就是说,以这条线为中心,五线谱上的音符一字排开、上下对称,向上音阶上行、向下音阶下行。这样就将琴键上的每个位置有序编号,使得五线谱中的每个音符都可以在钢琴上找到对应的琴键。
③五线谱将钢琴琴键的位置与音高巧妙地表现在纸张上,并使用数字方法来定义,将无形的音调实体化,使得美妙的乐曲可以穿越时间、空间来到我们面前,甚至可以仅仅通过阅读五线谱来感受音乐的魅力。除此之外 , 五线谱所展现出来的矛盾与对称美也离不开数学。
《钢琴中的数学之谜》
材料三:
①打开紫色盒子,便能看到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中有4页纸签,第1页纸签上写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第2页纸签上写着“每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第3页纸签上写着“让玫瑰成为玫瑰,让松柏成为松柏”,抽出第4页纸签,一枚紫金色雪花徽章跃然眼前。
②1904年,瑞典数学家海里格•冯•科赫在论文中提出科赫曲线的构造方法。从正三角形到六芒星,再到雪花雏形,随着阶数N的无限递增,科赫雪花的面积增长微乎其微,而其周长的延伸趋于无穷。
③“今年录取通知书讲的是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南大2023录取仪式设计策划者、南大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助理王来兵介绍,录取通知书通过数学的规律来讲故事,首先是呈现数学的规律之美,也是基础科学之美。南京大学作为一所基础文理科见长的学校,数学、物理等学科都非常强大,是考生非常好的选择。“我们借此所要讲的就是有限生命,无限可能。”
《蕴藏数学之美 南京大学发布本科录取通知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划线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国家大剧院的外形特点,流露出自豪之感。 B、材料一问句开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并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材料二中“都”“仅仅”“除此之外”等词语,进行必要限定,语言严谨准确。 D、材料三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南大录取通知书4页纸签中所呈现出的内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大剧院椭球形对称性的设计,使它的外观在不同视角下呈现各异的曲线弧度,无比和谐且超凡脱俗。 B、奇数在线间,偶数在线上是指低音谱表中小字组从Do往下的Si,直至低音Do,唱名依次为7到1。 C、南大紫金色雪花徽章的设计体现了科赫曲线的构造方法,寓意南大学子“有限生命,无限可能”。 D、五线谱借助数学方法将无形的音调实体化,也展现出矛盾与对称美。(3)、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数学“至高之美”的具体体现九、(共19分)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绽放的梨花
李汀
①春风拂面,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授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蜜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
②我问:“老人家,辛苦吗?”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
③老陈是谁?干啥大家伙呢?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墙壁边,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嘛。”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在墙上比划。我担心地问:“您好大年纪了?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
④“八十了,还干这个呀?”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这我都干四十年了。”
⑤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我问:“这是画什么呢?”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选好日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就想着还是送他一幅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
⑥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抹刀在一堵墙上来回舞动,叮当作响。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
⑦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啥子特殊材料?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
⑧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一幅,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不重样。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大概四十年前,我所在的厂子获得省先进称号,厂长让我在大门上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想到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就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研究,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喜欢,跟我学上了呢。”
⑨第二件是啥?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
⑩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我有些惊讶:“村子里全是老房子?”
⑪老陈笑答:“识货。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
⑫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有些自豪地说:“这房子就是我家的,冬暖夏凉。”他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几棵老梨树下。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上百年的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
⑬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第一次进村的情景。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从开头的“好一派生机盎然”到结尾的“满眼是光”,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B、第⑧段运用倒叙的记叙顺序,回溯了四十年前,老陈由为厂子写水泥字,到后来琢磨研究,爱上水泥画的经历,交代老陈为村里人做水泥画的原因。 C、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在作者眼中老陈对做水泥画这项工作的投入和热爱。 D、文章在刻画老陈时多次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把一个耄耋老人干劲十足的精神面貌刻画得淋漓尽致。(2)、本文曾用“遇见”为题目,在发表时编者改为“绽放的梨花”,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改动的好处。(3)、结合语境,赏析文中⑫划线句子。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
(4)、文章在写到老陈时,多次出现了“笑”“笑眯眯”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背后的原因。十、(60分)
-
10. 按要求作文。
请以“因为遇见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