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怡海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08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 1. 亘古至今,我们的历史从漫长的岁月里缓缓走来,处处彰显着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家的坚守、对于国的热爱【甲】从《礼记》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到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霍去病的“句奴未灭,何以家为”,到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乙】从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到于谦的”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家国情怀深植于中国人心田,岁月深长,情感深邃。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激荡着国家情怀的行动,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闻一多怒斥特务,气冲斗牛,声震天地;鲁迅先生展读书信至深xiāo,关爱青年,;邓稼先隐姓埋名扎根戈壁,鞠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他们把小爱升华为大爱 , 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用殷红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构建了自己的信仰与追求。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方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

    (1)、下面各项中对文段中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冲斗牛”中“斗”的意思是“二十八宿之一”,应读作“dòu”。 B、“殷红”中“殷”的意思是“赤黑色”,应读作“yīn”。 C、“深xiāo”中“xiāo”的意思是“夜”,“xiāo”应写作“宵”。 D、“鞠躬尽cuì”中“cuì”的意思是“劳累、疾病”,“cuì”应写作“悴”。
    (2)、下面各项中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合正确一项是(     )
    A、【甲】破折号【乙】分号 B、【甲】冒号【乙】分号 C、【甲】破折号【乙】逗号 D、【甲】冒号【乙】逗号
    (3)、请根据语境,在横线①、②两处填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慷慨淋漓     ②呕心沥血 B、①酣畅淋漓     ②呕心沥血 C、①慷慨淋漓     ②处心积虑 D、①酣畅淋漓     ②处心积虑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有误,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个人”与“家庭”调换前后顺序 B、“殷红的鲜血”和“宝贵的生命”调换前后顺序 C、将“构建”改为“渲染” D、将“构建”改为“践行”
  • 2. 请把下面的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1)人生要学会选择和坚守,诸葛亮为了报答先帝三顾之恩,在危急时刻勇担大任,“”,体现了他的选择和坚守。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到相信只要自己站得足够高就可以看得足够远,眼前的困难不能成为自己实现远大理想的阻碍,“”体现了他的选择和坚守。

二、综合性学习。(8分)

  • 3. 毕业之际,学校九年级某班为纪念三年的初中生活,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分工合作,制作一本班史,为难忘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请你积极参加编写。
    (1)、【确定栏目,拟好名称】假如你是主编,准备在班史纪念册里编写哪些栏目呢?

    例如:栏目一   班级留彩

    栏目二

    栏目三

    (2)、【编辑加工,装帧制作】下面是同学们为毕业纪念册封面设计的两幅图片,请你选择其中一幅并说明原因。

    图一                              图二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注释】①冯云骧,字讷生,代州(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人。②“飞蓬”原指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这里暗喻行踪漂泊的戍边将士。

    (1)、下列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词牌名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菩萨蛮”,“塞上秋望”则是题目,意指望到的塞上秋天的景物。 B、词的上阙写景,通过“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等意象体现了边塞特有的自然风光;而“猎骑、大将旗”等凸现了边塞将士特有的生活。 C、在抒情方式上,词的下阙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对征战边疆将士的深切同情。 D、全词通过意象的描写,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2)、请你简要赏析本诗中“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的妙处。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大林寺序

    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护峰宿大林寺 ,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筒、李补阙勃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座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有删改)

    【注释】①开头出现的人名都是白居易的朋友。此文乃是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后,于元和十二年(817)游大林寺时所写。

    (1)、下列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寺多清流苍石”中“环”与“环滁皆山也”的“环”,都是“围绕”的意思。 B、“山桃始华”“华”同“花”,在句中此作动词,开花。 C、“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的“造”有制造、创造、拜访等义项,在这里是“制造”的意思。 D、“因口号绝句”中的“口号”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今义是口头呼碱的句子,这里译作“随口吟诵”。
    (2)、下列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B、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C、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D、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

    (4)、请结合下列两个句子,简要分析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1)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四、非文学作品阅读(6分)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年来,City Walk在中国年轻人群体中悄然兴起,并成为一股新的潮流。City Walk业这个词来源于英语,它是由“city”(城市)和“walk”(步行)两个单词组合而成的合成词。它指的是:参与者行走在独特的城市路线上,用双脚探索,深入城市的肌理,贴近城市的呼吸,感受城市的气质。这一潮流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常见,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City Walk。通过参与City Walk,你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格,与城市产生深度联结,感受热气腾腾的烟火人生。

    ②作为悄然兴起的旅游形式,City Walk可谓是颇具“人气”,2023年4月,DT财经和DT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旅游调研报告》显示,在几种新型旅游方式中,人们想尝试City Walk的意愿最为强烈,占比高达82%。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并愿意尝试City Walk,“主要是因为其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要。”10月上旬,财经评论员郭宇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ity Walk业不同于走马观花式的‘快节奏’旅游,其更强调旅游的品质与深度,而非景点的数量与广度。放慢节奏,形成自己对于城市文化的个性化思考,是City Walk的核心意义所在,”用“行走”的方式,走街串巷,深入城市的隐秘角落,往往能让人们倾听到打卡攻略上找不到的故事,知晓城市文化,丰富旅行体验,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③在《我们为什么要行走》一书中,神经科学家沙恩·奥马拉表明,行走是体验心流的首要方式,它能够促进意识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产生创造性认知,能让我们体验到特别愉悦的无意识。人类本是自然界最熟练、内行、有造诣的行者,却因文明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不再行走”。大都市的扩张、交通工具的普及、工业化带来的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现代人很难享受行走的乐趣。而也恰是在此时,City Walk的流行再次提醒我们要重新开始行走,让灵魂与肉身同步,在漫步中重新获得力量。

    (改编自网络)

    材料二:

    ①长沙大多数City Walk线路围绕城市老城区游览,整体节奏轻松,偏向怀旧及文化体验。

    ②近几个月来,“黄兴广场”搜索量同比增长近150%,“太平老街”等街道增长超50%,“湖南博物院”“茶颜悦色”“岳麓书院”等相关笔记攻略成为人气内容,其中“超级文和友”攻略笔记数同比增长120%。同时,随着City Walk队伍的不断壮大,不少城市漫游爱好者加入长沙街坊的行列,开始在湘剧等本土民间艺术中体会湖湘风情。根据大众点评数据,自今年3月以来,“潮宗街”相关攻略数同比增长近50%,搜索量增长近150%,到街道内的大戏台听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心头好。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区,“自然有味”气味墙、DIY插花艺术、黑色经典,茶颜悦色、甜老虎、星沙甄选、“才饮”长沙水……长沙传统小吃和新消费品牌闪亮登场,热力十足的乐队表演、原汁原味的花鼓戏及湘绣非遗展演,多重感官体验令人陶醉。“以橘子洲为散步起点,沿着湘江风光带,一览长沙人日常的生活光景,看老人们连公园、听花鼓戏、饮咖啡、食汤粉……”;在美团及大众点评,类似这样的攻略提示比比皆是,南门口—黄兴广场—坡子街—五一广场—IFS国金中心—潮宗街,五一广场一线成为城市漫游者钟爱的打卡点。

    ③在小红书上,本地博主阿欣更是以手绘的方式为同好画出了长沙City Walk的路线图。

    ④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味蕾游”作为“长沙漫步”的主题之一,也连带将路线充满烟火气的美食小店带火,在阿欣的City Walk的路线图上,就很贴心地为我们标记了超级文和友、扬帆夜市等美食打卡地,相关数据显示,这些店铺的餐饮订单量近几年均迎来显著增长。

    (来源《长沙晚报》,有删改)

    (1)、小雅同学在阅读以上材料时做了一些笔记,请问以下笔记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调查显示,现在人们大都愿意体验“City walk”(城市漫游)这一新型的旅行方式。 B、近几个月以来,“黄兴广场”“超级文和友”“茶颜悦色”的搜索量同比增长都在50%以上。 C、长沙“City walk”路线整体节奏轻松,注重怀旧及文化体验,大都集中在老城区。 D、杜甫江阁与岳麓山、岳麓书院的风采、河西大学城的美食品尝可成为一天游览的内容。
    (2)、假期结束,小雅想在自己的报告中梳理“City Walk”的意义,请你替她分点概括。

五、文学作品阅读(共18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字的老人

    邓建华

    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睛,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鹤雀楼》。大热天,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

    ④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字细看一番,“啧啧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溜一圈。

    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⑦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么?

    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

    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前行。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⑪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

    ⑫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⑬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

    ⑭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

    ⑮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

    ⑯我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

    ⑰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围绕“写字”展开叙写,写了老人写字、有人问“字”、老人“释字”等情节。 B、第③段中“韵味”一词,表现了老人飘逸洒脱的字给呆滞的广场所增添的文化味道。 C、第④段写散步的人的啧啧赞叹,从正面刻画了写字老人在广场上练字的认真、从容。 D、这篇小说从生活小事入手,语言朴实,耐人寻味,能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2)、第⑦段写到老人的“这点儿怪脾气”。老人的“怪脾气”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请按要求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从人物描写角度)

    (2)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日的轨迹上。(从修辞角度)

    (4)、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小明读完小说后认为,写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六、整本书阅读(8分)

  • 8. 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尼摩船长所写的那几个字令我振奋不已。我稀里糊涂地竟然来到了这个消失的大陆的一个山头上!我竟然能够用手去抚摸这十几万年前的地质时期的废墟!我甚至能够在先民曾经走过的地方行走!我脚上那沉重的铅靴踩碎了传说时代的动物的骸骨,而那些现已炭化了的树木,当年曾经为这些动物遮阳避雨!

    【材料二】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火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琐记》

    【材料三】林冲道:“都去了,老爷快活吃酒。”……剩了一半,提了枪,出门便走。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走不过一里路,被朔风一掉,随着那山涧边倒了,那里挣得起来。

    ——《水浒传》

    【材料四】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西游记》

    (1)、下列选项中关于材料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这段文字选自法国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的科幻作家凡尔纳所写的《海底两万里》,他们乘坐的是诺第留斯号。 B、材料二中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生”,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抗争出力。 C、材料三中林冲“踉跄”行走,是因为他杀了人逃到酒庄里喝醉了酒,再加上风大,所以走路不稳。 D、材料四的作者是清代的吴承恩,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石猴出生”,从中可以看出石猴活泼好动、机灵可爱的性格特点。
    (2)、孙悟空自从被三藏起了“行者”的混名后,便行走在了西天取经的路上。请结合孙悟空的行走经历,谈谈你对“行走与成长”的认识。

七、写作(5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会产生情绪,但并非人人都会管理情绪。过于情绪化,解决不了任何事。细想一下,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问题本身可能并不严重,但由于让情绪占了上风,才导致矛盾无限放大。

    请你写一篇文章,讲一讲你在情绪管理方面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想。

    写作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②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