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29分)
-
1. 默写古诗文。
(1)关关雎鸠, , , 君子好逑。(《关雎》)
(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蒹葭》)
(3) ,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衿》)
(4)八月湖水平,。 ,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两句表明了诗人与友人离别,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就像在身边一样的乐观精神。
2. 默写古诗时,“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中的“青鸟”常被写成“青乌”,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青鸟”。知识卡片
《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又西二百二十里,日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后以青鸟象征着信使和幸福,在西方还代表快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明远流长,名家语出,佳作如林,影响深远。先秦的《诗经》就表达了对爱情求而不得的chànɡ wǎnɡ;唐朝的柳宗元在失意时写下了《小石潭记》;到了现代,诗的精神不仅在文人雅士的笔下流淌,也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回荡,古镇夜色里jiǎo jié的月光是诗的色彩,安塞小伙儿腰间鼓声的pánɡ bó气势是诗的韵律。诗能言志,能咏怀,也能抒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chànɡ wǎnɡ ②jiǎo jié ③pánɡ b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样看来,花香鸟语 , 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B、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是大非!(刘成章《安塞腰鼓》) C、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利奥波德《大雁归来》) D、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阿西莫夫《恐龙无处不有)》(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B、有没有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作家进行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C、云浮的夏天是个充满活力的季节。 D、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增强了学习古典文化知识的兴趣。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自钟嵘推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做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也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景仰的忠心无二的那种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节选自朱光潜《诗论》,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
(2)仿照材料中画波浪线句子,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渊明是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1)选择性阅读是阅读《经典常谈》的好方法,请你根据目录和自己的阅读体验向以下同学提出自己的推荐意见。
①小明对太极八卦有疑问,不妨去读一读________。
②小胜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很感兴趣,可以推荐他去读________。
③小兰对先秦帝王将相非常感兴趣,不妨去读一读_________。
(2)《经典常谈》内容涉及面较广,可根据兴趣进行组合阅读。《〈诗经〉第四》可以与目录中的哪篇联读呢?请从中选择一篇,说说理由。
我选择________,理由:__________。
二、阅读(41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 , 忽卷掣折②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③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 , 思亦变幻。
【注释】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掣折:转折。③欹:斜靠。
(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记》)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水尤清冽
(2)日光下澈
(3)悄怆幽邃(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心悸
(2)山行之极观也
(3)所目既奇(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瀑 行 青 壁 间 撼 山 掉 谷 喷 雪 直 下 怒 石 横 激 如 虹
(5)、【甲】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乙】文描绘瀑布的壮景。请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三、(1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机器视觉是工业制造的“眼睛”。在国内,不少汽车生产厂家使用的机器视觉设备都来自浙江杭州滨江的“隐形冠军”企业——易思维科技。“我们的传感器,相当于给工业机器人装上‘眼睛’和具备视觉判断能力的‘大脑’。”易思维科技创始人郭寅说。
②汽车生产线上,许多装有“眼睛”的机械手臂正在待命,一辆刚刚结束喷漆操作的汽车驶入车间。检测、打磨、抛光……在机械臂来回伸缩摆动之间,漆身变得越加光滑亮泽——这一切都在程序的设定下自动完成。
③发现漆身缺陷,过去依赖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通过眼看手摸做出标记。如今机械臂上的漆面视觉检测传感器,可检测比头发丝更细微的缺陷,既精准又高效。
(摘编自《用机器视觉助力汽车“智造”》,《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汽车变“聪明”离不开多项技术协同发力,自动驾驶开辟智能出行赛道。
②自动驾驶涉及的技术非常多,包括感知、决策、控制等多个系统,其发展是人工智能、5G通信、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多项技术协同发力的结果,任何一个环节“瘸腿”都跑不好。
③以感知为例。感知能力提升,既依赖高性能的元器件,还离不开智能算法和数据分析。近年来,激光雷达的感知距离从150米增加到500米,让自动驾驶车辆“看”得更远。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则对物体的识别更精确,让自动驾驶车辆“看”得更准。
④自动驾驶加速推进,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主要驱动力。百度自动驾驶安全与政策负责人吴琼告诉记者,近年来,智能算法模型不断完善,特别是知识增强大模型的出现,让自动驾驶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更强。
⑤“自动驾驶兴起还与5G技术密切相关。”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表示,更快、更稳定的传输,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等连接和信息交互成为可能,这是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重要支撑。
⑥安全是自动驾驶落地的关键。“百度科研人员为无人驾驶构建了三层安全体系:单车智能、监控冗余、平行驾驶。”吴琼进一步解释,单车智能主要体现在无人驾驶系统的反应速度高于人类驾驶员,仅为250毫秒。监控冗余系统则好比有两个司机,如果一个司机开小差,另外一个司机能够马上补位。平行驾驶指的是5G云代驾,远程保障无人驾驶系统的安全顺畅运行。
⑦据专家介绍,根据车辆涵盖的功能范围,从L0级到L5级,由低到高,国际上将自动驾驶分为人工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6个级别。L4级及以上称为无人驾驶,L3级及以下则为智能辅助驾驶。
⑧今天,借助最新的人工智能、雷达、地理信息等技术,汽车变“聪明”了:不仅能“看”,还没有盲区;有了“智商”,懂得变道和转弯、加速和刹车。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助推L4级别及以上的自动驾驶落地成为可能。
(摘编自《人工智能、5G通信、激光雷达等新技术密切协同,给汽车装上“大脑”迈上自动驾驶“智高点”》《人民日报》)
【材料三】
①“太方便了,这大大解决了小区电动车充电难问题。小区引进的‘共享充电’系统既方便了居民,也节约了社会资源。”日前,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枫荟雅苑小区地下停车场,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投运后,小区居民纷纷点赞。
②在现场看到,从共享充电服务区顶部,一条长约60米的银白色导轨串联贯穿了该区域44个车位,一台精致的机器人在导轨上穿行,每一个车位上方都已安装好电源插座。车主只需登录微信小程序,填写停车位号码后,即可向轨道机器人发出充电指令。收到指令的机器人抓取一台空闲充电枪,移动到电动汽车后方,自动放下充电枪,车主插上充电枪就能为电动汽车充电。
③据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吕斌介绍,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充电桩一“桩”难求的烦恼日益凸显。为破解难题,苏州供电公司率先推出了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共享充电模式。该系统把充电设施从地面转向头顶,在车库顶部部署轨道,由电源插座、充电枪和移动机器人3部分组成,通过机器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与调度算法等精准控制充电枪移动到指定车位,协助车主快速充电,实现从“车找桩”到“桩找车”的转变,大幅提高充电桩的利用效率。
(摘编自《实现从“车找桩”到“桩找车”机器人助力“共享充电”》《人民日报》)
【材料四】
①人工智能(英语: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可以表现出智能的机器。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该词也指出研究这样的智能系统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如何实现。人工智能的研究是高度技术性和专业的,各分支领域都是深入且各不相通的,因而涉及范围极广。
②AI的核心问题包括建构能够跟人类似甚至超卓的推理、知识、规划、学习、交流、感知、移物、使用工具和操控机械的能力等。当前有大量的工具应用了人工智能,其中包括搜索和数学优化、逻辑推演。而基于仿生学、认知心理学,以及基于概率论和经济学的算法等等也在逐步探索当中。思维来源于大脑,而思维控制行为,行为需要意志去实现,而思维又是对所有数据采集的整理,相当于数据库,所以人工智能最后可能会演变为机器替换人类。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摘编自《人工智能百科》互联网)
(1)、下列选项中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机器视觉是工业制造的“眼睛”,它集成了人工智能机械感知的能力。 B、人工智能、雷达、地理信息等技术,让汽车变“聪明”了:不仅能“看”,还没有盲区;有了“智商”,懂得变道和转弯、加速和刹车。 C、“车找桩”破解了充电桩一“桩”难求的难题。 D、人工智能包括了建构能够跟人类似甚至超卓的推理、知识、规划、学习、交流、感知、移物、使用工具和操控机械的能力等。(2)、根据选文材料,分条简单概括人工智能的优势特点。(3)、有人说,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一切,你觉得老师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想法。四、(14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及小语同学做的批注,完成下面小题。
寻道衡山湘水间
王芸
①夜色和灯光将眼前的长沙混沌为一条流动的河,诸多细节呈波漾之态,两岸高楼上流布的七彩灯影,江岸上流流沓沓的人,还有被风吹拂的发丝、裙袂、语声、歌声。一切之下,也有凝定之物,比如远方天际勾勒出的沉穆山影,那是我去过多次的岳麓山。
②今年我们在盛夏登山。岳麓山在变,上山与下山的步道更加整饬,新修的朱红色长廊随山形蜿蜒,便捷的代步车荡起飞旋的风;岳麓山又未变,那是矗立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巍然又笃定的一座山,可以接通一代代后学者的精神脉息,为之灌浆,促之坚挺、饱满如穗。
③八百余年前的初秋,三十八岁的朱熹从福建跨山越河到潭州(今长沙),时任岳麓山书院山长,三十五岁的张栻在书院等他。此后两个月的岳麓山光阴,将被两人充满智慧与激思的争辩之声充满。“二先生论《中庸》之义,三日夜而不能合”。四面八方的学人才子闻讯奔赴而来,一时间岳麓书院挤进了“学徒千余”。
④正是这场“朱张会讲”,让湖湘学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拥有了自身的辨识度,其“实事求是”的主张广泛影响后人。岳麓山逐渐在时光绵延中赋形塑神,成为一座具有精神意味与不俗气象的山,成为长沙这座城市的重要文化标识。
⑤八十多年前,1937年冬天,一群读书人从硝烟升腾的北方奔赴南地,聚集在岳麓山脚与湘江岸畔。他们来自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共同聚集在一个崭新的命名之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四个月后,这所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再八年,日本侵略者战败退出中国国土,三所大学从联大凝练饱满的形神中分娩而出,回归各自神魄,继续在中国大地上传播知识与精神的“种子”。
⑥那是一段在物质上极度困窘,却又在精神上高度饱满的时光。1600名师生被长沙这座同样面临战乱逼迫的城市尊重与善待,城内最好的学堂环境——圣经学院让给了临时大学本部。冬天多雨的长沙,潮湿搅裹着阴冷。屋顶漏雨,住在营房的男生将油布蒙在被子上,头上竖一把长沙特产的油纸竹骨伞,听着雨水敲击伞面的“滴答”声入眠。困苦的环境没有让他们的热血冷却,他们围着长沙特有的小火缸煮茶聊天,热气袅袅拂面,话语如水沸腾。他们报名参军奔赴前线,他们组织起“难民剧团”……日军的飞机自头顶轰鸣而过,心忧远方的老师们将满腔悲愤化作动力。冯友兰、金岳霖白天除了吃饭上课外,就各自展开自己的写作摊子;入夜后,闻一多在灯下勤读《诗经》《楚辞》,遇新见解,分撰成篇……越过近百年时光回望,方懂得那所形制简陋的联合大学,为我们民族、国家保全了至为珍贵的精神的“种子”。
⑦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当这支队伍跋山涉水时,远在武汉读小学一年级的男孩袁隆平,被老师领进了一个园艺场,枝头饱满的红桃,爬满藤架的紫红葡萄,让他感受到农业的魅力。此后他经历战乱和饥饿年月,萌生“禾下乘凉梦”,将自己的生命和一株稻嫁接在了一起。
⑧种子落土,阳光水土共同孕育,使之循序生长,袁隆平却以自己的田间躬耕“察识”突破常规旧知,让原本自花繁殖的水稻实现了杂交制种。从偶然发现的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出发,十余年间,他驻足衡山湘水间,又行走滇、琼、粤等地,用放大镜一株一株细查,从十多万株稻禾中找到六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他失败过,实验成熟的稻谷减产、稻草增产,被人讥讽;他受阻过,实验秧盆被砸烂,是妻子从碎片中翻出两株秧苗,两人连夜偷偷栽种在臭水沟里;他痛哭过,满田秧苗不知被谁趁夜拔光,好不容易在井里看见漂浮水面的五株秧苗,他不管不顾地跳了下去……为了加快育种,他将种子绑在身上,用体温催芽;即便八十高龄,他还是天天往田地里去……他以“刚毅坚卓”之态向前,终改写了稻的生长史,也改写了人类的命运。
⑨岳麓书院的讲堂内有一副对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生命的光华由内而外,察识与涵养并重,学问与人品同修,自然可与日月山川辉映……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08月26日,有删改)
【批注1】
第①段写得妙极!读来很有韵味。
【批注2】
“极度”“高度”用词精当巧妙!。
【批注3】
__________
【批注4】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人与事感人,情与理动人!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朱张会讲”赋予了岳麓山文化精神与不俗气象,使其在时光绵延中成为长沙这座城市的重要文化标识。 B、文中写冯友兰、金岳霖、闻一多等人在吃饭之余、入夜之后依然潜心钻研学术的事件,主要是为了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 C、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虽然只在长沙存续了四个月,但它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的高光,保存了民族、国家的精神“种子”。 D、本文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讲述古人对真理的追求、长沙临时大学师生探求民族解放之路、袁隆平的家国情怀几件事,表现了长沙人民生生不息的精神。(2)、阐释【批注1】。第一段写得极好,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其妙处。(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回应【批注2】。“极度”“高度”用词妙在何处,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那是一段在物质上极度困窘,却又在精神上高度饱满的时光。
(2)挑战【批注3】。请你自选角度,赏析划线句。
(4)、联合【批注4】。作者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选取本文某一部分内容,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五、作文(50分)
-
9. 大作文
飞流而下,涛声如雷,这是壶口瀑布,是大自然的美;热情如火,舞动似风,这是安塞腰鼓,是民俗的美;坚定如钢,昂扬而行,这是逆行的背影,是时代英雄的美……
联系引文,自选角度,请以“美的瞬间”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明确《诗歌除外》;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