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3-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
-
1. 把句子正确、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力求美观。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2. 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1)、老师经常dīng zhǔ我们;为人要诚实,不要说huǎng huà , 学习要勤奋,不要lǎn duò。(2)、秋天,银杏树陆续换上了金装,置身银杏林,仿佛进入了jīn bì huī huáng 的diàn táng。3. 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做题。完好无
衣足食
应接不
兵马乱
怒发冲
国民安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的太平盛世,但是不能忘记那些曾经浴血奋战的英雄们。(从上面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飞。 B、小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冷冰川是发育在地势高、气温低、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冰川。5.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镜匣 吩俯 冠军 侵略 B、报酬 铃珑 崩塌 纠正 C、冤枉 隐敝 爱慕 酷暑 D、繁殖 噪声 恩惠 夜幕6.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B、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歇:尽) C、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着急) D、九州生气恃风雷。(恃:依靠)7. 下列哪个句子属于静态描写?( )A、榕树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B、小鸟“嗖”的一下飞到芦苇叶上,苇叶立刻荡漾起来。 C、秋风阵阵,枝头上的树叶纷纷落下。 D、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8.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爱之舟》描写了“我”与父亲逛庙会的场景,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温情。 B、有时,作者浓厚的感情藏在字里行间,需要读者用心品味。 C、在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时,对于作者略写的场景,读者不需要认真阅读和体会。 D、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9. 按要求写句子。(1)、运用动态描写把下面的画面写具体。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
(2)、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书还能是什么?请你写一写。书是指路明灯,能。
书是 , 能。
(3)、根据“温暖”的不同意思写句子。①表示暖和,不冷不热。
②表示人在情感上被关心、照顾,内心有暖意。
(4)、仿照例句把下面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句子中不出现这个成语)。ㅤㅤ喋喋不休:妈妈一见到我看电视就在那里说个没完没了,一会儿说:“你作业做完了吗?”一会儿说:“错题改正过来了吗?”一会儿又说:“哎,你这个孩子,光知道看电视,不认真读书……”
兴高采烈:
(5)、仿照例句写句子。ㅤㅤ例: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ㅤㅤ熊猫憨厚可爱,它不像 , , 不像 , 。
10. 精彩回放。(1)、学习上不能不懂装懂,就像《论语》中告诫我们的那样:“ , , 是知也。”(2)、从诗句“ , ”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龚自珍对国家人才的重视和渴望;从诗句“ , ”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林升对朝廷奢靡之风的愤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3)、当同学读书三心二意时,我们可以用朱熹的名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来鼓励他读书、学习。(4)、每当我在吃、穿、用方面挑三拣四时,爸爸总会说:“居安思危,。”(5)、壮哉,我 , 与国!(课文《少年中国说》)二、阅读。
-
1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ㅤㅤ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选自书籍《经典和我们》周国平)
ㅤㅤ材料二:2017年我国成年人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摘自网络)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20.38分
12分
144分
ㅤㅤ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摘自报纸)
(1)、根据材料一,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为了实际的用途, , 。(2)、上面三则材料是五年级的小宇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有、、报纸。(3)、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 B、我国成年人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读报的时间。 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4)、结合三则材料,请你给那些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同学提一条建议,并说出理由。12. 阅读小小筷子不简单
ㅤㅤ①筷子是咱们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一种饮食工具了。筷子看上去十分普通,却能够利用五根手指完成对菜品的夹、挑、捞、搅等动作,堪称世界食具一绝。
ㅤㅤ②咱们国人使用的筷子一般都是圆柱形的,即头部圆形,尾部方形,有“天圆地方”之意,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2-24厘米左右。这和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咱们中国人吃饭是围桌的,亲朋好友们欢聚一堂,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十分的惬意,当有菜肴呈上来的时候,就会摆放在圆桌的中间,需要每个人用筷子去夹取。可有些菜肴距离较远,或者在桌面的正中央,坐着是够不到的,需要起身,碍于古代餐桌上的礼仪文化,大多数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因此筷子就被改良,延长了其长度,以便夹取的范围更广。
ㅤㅤ③筷子其中蕴含的寓意,可谓十分丰富。除了上面说到的“筷”同“快”,有快乐、快速、顺利的意思之外,筷子本身由于笔直坚硬,也被历代文人赋予了刚直、正派、正气凛然、宁死不屈等意义。
ㅤㅤ④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孩子从小使用筷子吃饭可以很好的促进大脑发育,还可以对手部的肌肉和穴位进行刺激,从而得到很好的锻炼。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筷子不仅仅是一种吃饭的工具,更是一种非常益智的玩具和教育工具。
(1)、快速默读选文,借助关键词句,我们很快发现短文②到④段分别介绍了筷子的、和。(2)、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①读了文章我知道,小小筷子不简单是因为制作工序复杂。
②普通筷子的长度和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③筷子笔直坚硬,所以被历代文人赋予了刚直、正派、正气凛然等意义。
(3)、第②自然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4)、小芬认为“调羹、叉子照样可以完成就餐,使用筷子太麻烦了,没必要学会。”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短文内容至少写出两点理由。三、习作。(30分)
-
13. 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你一定被他们鲜明的个性所吸引。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要求:①书写工整,语句流畅。②内容具体,重点突出,注意表达真情实感。③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