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邛崃市第一中学校2025年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3-18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随着时代前进,民族和国家发展建设面临的形势在变,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在变,但文化兴盛作为民族和国家强盛的支撑这一普遍规律不变,“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一主题不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希望大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对于创造新时代文化的启示,可以浓缩为“今用”和“出新”,即利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一切有益的成分,尤其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能够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文化。

    “今用”和“出新”是新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消亡,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一种辩证运动的客观规律。恩格斯在谈到理论发展时就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一种新的文化思想体系的产生总是要以继承其前人的文化思想为基础,同时又要根据自身最新的实际状况,对原有体系进行变革和取舍,在辩证否定中创新发展。回顾中华民族文化最近百年的发展史,的确经历过由论争、反思、翻身、改造到自信的曲折历程。我们党把握符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实际的文化发展规律,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贯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百花开放、百家争鸣”“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等方针。正在此意义上,“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铕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抽象地看,“今用”以“此在”为原点,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张开两个螺旋切面,延伸到古代和近代、历史与现实、中国和外国、东方和西方等多个方向,进行筛查、甄选、提取后吸收文化的有益因子,以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文化。“出新”必须扎根于“今用”的丰厚土壤,从中汲取生长壮大的养分,如果割裂历史般地凭空创造或不经甄别地胡乱嫁接,只会造就无源之水、无花之果。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履行这一文化使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今时代,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物质财富变得极其丰裕,为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在巩固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国家在由富向强的发展历程中,面对外部的纷扰和威胁,应不断深化强化文化的内涵、底蕴、精髓与定力,走好走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增自信的文化高质量发展之道,切实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面对全人类共同迈向未来高度文明的诉求,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做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样板,通过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标识、中国叙事体系和中国话语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文化的张力和影响力,以大国气度和大国担当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此,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中的核心元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马枫、姜延博《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核心理念、实践指向与时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B、中国革命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中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适用于中国社会的普遍真理。 C、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历史的产物,不同时代的理论思维的形式和内容是完全不同的。 D、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中的核心元素指导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我国都要不断深化强化文化的内涵,走好走实文化高质量发展之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待外国文化,“全盘西化”的主张是错误的,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B、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我们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 C、新文化建设中的“今用”既包括“古为今用”,还包括“西为中用”,“今用”主张建设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D、新文化建设中的“出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土壤,从中汲取养分,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对原有体系进行变革和取舍,在辩证否定中创新发展”观点的一项是(   )
    A、五四运动时期,我国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反思,经过批判式继承,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现代化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B、故宫文创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还极大地提升了故宫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C、文艺复兴运动对中世纪的文化艺术体系进行了变革,艺术家们重新发掘和弘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创造了许多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品。 D、面对观众老龄化等问题,一些京剧艺术家对京剧进行了创新发展,在保留京剧核心元素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京剧作品。
    (4)、材料一多处使用“决不能”“必须”等词语,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对于“新文化”,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雪落北方静悄悄

    查干

    前几天北京大雪,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下得很大,也很有气势,有点像白盔白马挥戈而来的古代兵士,在战地冲锋。推楼窗望将过去,整个北京城银装素裹,且闪着寒光,亭台楼阁,水岸绿道,一片雪白。而视野中的中国尊和景山万春亭,在雪光的反衬下,显得越发高耸起来。大街小巷,车行如狸,行人明显少了许多。只是在安定门大桥上,有一位红衣女子,打着红色雨伞,牵着她孩子的小手,匆匆而走,像雪地里摇曳的一朵长春花。这是生活之美,是白雪营造的佳作。

    雪,纷纷扬扬地在飘落,使人想起天女散花这一类画面。此时,这座古城,一片宁谧,听不见车声、人声和犬吠声。连风都压低了嗓门儿,唯恐显得不雅观,惊吓了他人。悠然而落的雪片,飘飘欲仙,使这一座古城,显得静静然,悄悄然,仿佛无人之境,使人想起空山鸟语这一境界。

    此刻,静静然,悄悄然的,何止是这一座古老都城,那些星罗棋布的村村庄庄,广大的田野和无边的大草地,都在雪飘的宁静氛围下安然入睡。①此刻的雪,是不是一曲慈母唱给她初生婴儿的摇篮曲?此刻的广袤北方,除了静,就是空。唐人柳宗元在他的五言绝句《江雪》里状写雪后景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何等空静,何等寂然?而诗人艾青借一位科尔沁诗人的口吻说:“北方是悲哀的。”其实,如今的北方,一点也不悲哀,它的辽远,它的豪阔,它的富有,一点也不输富饶的南国。目下显得空且静,是因为白雪在呵护着它。诗人毛泽东,对雪下北方的描摹真是绝笔,自古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它。你看,如斯豪阔的北方,是悲哀的吗?诗人所看到的,是空而静的表象下,藏匿着多么蓬勃的生命个体?有时,静的潜能,会超越动的暴发力。

    有关雪后北方,我写下不少的文字,然而,有关雪后北方的静态,在这篇文字里要着重思考和描摹。因为它的大静,我才开始思考人类世界正在失去的冷静与深思的哲思意味。②我们不可以只赞美骏马在辽阔草原上的飞驰奔腾,而忽略一匹马对着北风孤独嘶鸣的内心独白。

    有一年,我在西苏尼特草原上独自欣赏雪落北方的壮阔场面。雪片,不声不响地飘然而落,轻轻然飘落,唯恐击疼地面上万千物体似的。大地开始换装,由土灰色变为白色,白色蒙古包很快与大地连成一片,不分彼此了。在包房前方的雪原上,有一群野羊,斜驰而过,它们的蹄印,即刻又被雪片掩没。马群于远方的丘陵地带,在静静地走,披一身雪披在走,此刻,没有一匹马会打破雪的宁静,而嘶鸣一声。羊群,也吞咽了它往日的咩咩声,安静地寻找所露不多的草尖。所望之中,像一片白云,在雪地上移动。而鹰,敛翅落于不远的山岗上,静静然凝视远方,像一尊雕塑。

    北方大地,安然一片。雪,使一切灵魂宁静。鞍马在包外站立,牧马人在包房里饮酒。唯套马杆横在包门外,似乎进入往日梦乡。雪,仍在落,厚度在加码。③天光,渐渐暗淡了下来,牛羊在归牧。从蒙古包的套那(天窗),飘出奶茶与手扒肉的香味。额吉走出包房,清扫门前雪和通向畜栏的道路。

    夜,悄然来临。一盏微弱的灯光和热气,从包门透出。那是茫茫雪原上,唯一的生存标志。广大的草地,夜幕四合,雪光使大地披一身神秘的青光。使我蓦然想起唐人刘长卿五律《龙门八咏》里那一句千古名句“千峰明一灯”来。我在庐山牯岭镇逗留两晚,夜里出来寻找那一盏明灯,却无收获,因为如今的庐山群峰,灯火灿若繁星,与唐时截然不同。④只是没了那个千峰明一灯的诗意境界。而眼下雪原上孤独的灯火,使我联想,也是一种诗意契合吧遂想起一件往事,几十年前我在杜尔伯特草原上一家牧人包房里,所看到的情景。也是一个雪夜,雪在下,很厚。那时的边防线不大安宁,边防战士日夜巡逻,马不停蹄。那天半夜,老额吉寂然起身,点燃风灯,升火,煮起一大锅奶茶,并拿出奶食和炒米、点心。我有些纳闷儿,问:额吉怎么大半夜熬起奶茶来?家里有牧马人吗?她长叹一声:这么大的雪,孩子们可受苦了,哎,霍热嘿(可怜)。额吉边说边推开包门,只见一小队边防战士走近包房,额吉迎了上去,拍打他们身上的雪,慈悲之态,让余动容。那个温馨的场面,至今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话归正传,还是说雪。雪落北方静悄悄,这是一种大境界,是母亲的大自然,赐福给北方人的大礼包,是圣洁的一帧祝词,也是殷殷嘱托。借问诸君,如今人类所迫切需要的,不就是一个圣洁的静字吗?你以为如何?

    (有删改)

    文本二: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写红衣女子打着红伞在雪天出行,用颜色的反差,凸显苍茫洁白的大雪背景,写法及效果与文本二上阕结尾三句相同。 B、文本一中反复用“静静然,悄悄然”来写大雪时的北方城乡,用词宛如梦语呢喃,表达出作者对当下安宁生活的赞美与陶醉。 C、作者不认同“北方是悲哀的”,不但因为北方“一点也不输富饶的南国”,也因为作者对北方的“空”“静”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D、文本一以轻灵笔调描写雪落北方的空静,文本二以豪壮之词写北方雪景的宏伟,二者风格不一,但都体现了作者的赤子情怀。
    (2)、对文本一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以“摇篮曲”比喻飘飞的雪,连通了听觉与视觉,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雪的独特感受。 B、句子②拿草原常见的场景来类比,形象地表达出思考与描摹雪后北方静态的意义,富有意味。 C、句子③描绘了一幅牛羊晚归图,其意境与陶渊明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颇为相似。 D、句子④中用“只是”表示弱转折,暗含了作者虽有遗憾,但更为庐山今日繁荣而欣喜的心情。
    (3)、文本一第 5 段与文本二上阕描写雪景,均给人以“壮阔”之感,这一描写效果各是如何取得的?请简要分析。
    (4)、文本一和文本二除写景外,还都融入了写人叙事的内容,这对于文本的写景、抒情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天。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选自欧阳修《伐树记》

    材料二: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节选自庄子《庄子·内篇·逍遥游》

    (1)、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下之地 A 最壤腴 B 以杏 C 故 D 特 E 不得 F 蔬 G 是 H 亦 I 宜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指总计、总共,与《出师表》中“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的“凡”字词义相同。 B、“者”,指“……的人”,与《归去来兮辞》中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者”字用法相同。 C、“诚”,指确实、实在,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的“诚”字词义不同。 D、“善”,意动用法,指“认为……是对的”,与《师说》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字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为寓言性的哲理文章,在问答过程中层层递进,清晰地反映作者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B、材料一中守圃之人认为樗树、杏树根壮,妨碍其他植物生长,应砍除,欧阳修也赞成这一观点。 C、材料二通过匠石与其徒弟的对话,以小见大,以栎树被视为神树一事,揭示了“无用之用”的哲理。 D、材料二中匠石认为栎树得以保全,是因其无用,做成船会沉,做成棺材会腐朽,做器具会很快毁坏,做门户会流出污浆,做柱子会被蛀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②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

    (5)、在看待事物的“材与不材”时,欧阳修与庄子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梅花引

    王特起[]

    山之麓,河之曲,一湾秀色盘虚谷。水溶溶,雨濛濛。有人行李,萧萧落叶中。人家篱落炊烟湿,天外云峰迷淡碧。野云昏,失前村。溪桥路滑,平沙没旧痕。

    丹枫下,潇湘夜,横披省见王维画。画无声,惨经营。何如幻我,清寒此道行。马头风急催行色,疑是山灵嫌俗客。钓鱼矶,绿蓑衣。有人坐弄,沧浪犹未归。

    [注]王特起(生卒年不详),字正之,嵉县(今山西原平)人。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年)进士,调真定府录事参军,有惠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头三句从大处落笔,通过对山、河、空谷等景色的描绘,展现出宁静而幽深的意境。 B、“野云昏……平沙没旧痕”四句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写景,虽无“雨”字,但处处见雨。 C、下阕前三句写词人在红枫树下、潇湘夜雨中仿佛忽然看见了王维所作的这样一幅横披画卷。 D、“马头风急催行色,疑是山灵嫌俗客”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山川的清雅。
    (2)、这首词体现了“写景如画,画中有画,画外有意”的意境,请从这首词中选择两处分别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延安之旅中,房老师使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两句话,提醒大学生不要惧怕艰辛奋斗,不要过分沉迷享乐。
    (2)、小慧和家人傍晚漫步到江边,看到月光泼洒江面,流水环绕花从。她欣喜地对家人说:“这不就是古诗《春江花月夜》中写的‘’吗?”
    (3)、唐代诗人描摹乐声时,常常假托自然界中的声音,如“”就以飞禽之声写乐师演奏之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冰壶是一项技巧性运动,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战略思想,比赛时场上的局面①           , 不到最后一下,谁也不知道比赛的胜负,这也许就是冰壶的魅力所在。

    由于②           , 上面有一层特制的微小颗粒,这时候就该冰壶刷出场了。运动员可以用冰壶刷刷冰面以改变冰壶与冰面的摩擦力,是冰壶滑行更加顺畅。因此,因为扫冰者无法判断冰壶的路线,这就需要投掷冰壶的运动员通过叫喊来③           , 使冰壶的运行更加精准。这些呐喊声虽然语言不同,但运动员到最后都要张开“血盆大口”,发出一个长长的开口拖音。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随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活灵活现的剪纸到精妙绝伦的青瓷,从余音绕梁的古琴到笔走龙蛇的书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诉说着中华文明千百年来的灿烂与辉煌。如何让千百年来的艺术结晶超越时空浸润炎黄子孙的心灵如何让口传心授的生活智慧焕发时代生机造福千家万户近年来,非遗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赋能非遗数智转型,让非遗文化了起来。

    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备受欢迎,仿若从古画中走下来的舞者在虚拟影像与现实舞台交相呼应不展示了仕女从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演员们穿梭于妇好鸮尊、莲鹤方壶等国宝级文物影像之间,①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了 1000 多年前的唐朝,②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③《芙蓉池》再现了唐朝上元佳节的热闹有趣,④《只此青绿》一舞更是舞出了千年的文化底蕴。⑤唯有文化与技术的不断融合创新,⑥就能更好实现文明的传承。⑦无论是翩若惊鸿的《敦煌·飞天》,⑧还是灵动有趣的《唐宫夜宴》,⑨在这一次次火爆出圈的背后,⑩也是一次次非遗的崛起。

    (1)、在现代汉语的表达中,一些特别的句式能够表现出强调的作用,请结合画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三个较短的句子。可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短视频兴起,不少以“萌娃”为主题的账号备受追捧。部分家长为抓商机,虚构剧本为孩子打造互联网人设。同时,一些学生也想尝试,开始经营社交账号,把成为大网红当作自己的一个梦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