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3-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传统中国,从道家《庄子》起就十分重视美与丑的辩证关系,像《人间世》中的支离疏,《德充符》里的申徒嘉,这些丑的形象形貌粗陋怪异,但被庄子以“齐美丑”的思想赋予了独特的审美价值。的确,一方面,中国古代哲学以“道”“气”为核心的本体论视万物为一体,事物无论美丑皆“通天下一气耳”;另一方面,中国“天人合一”的诗性思维重视感性,多以直觉感悟的方式达到对宇宙人生的把握,对人的非理性精神要素有相当程度的重视。因而中国文化显现出美丑兼审的特点。所谓美丑是主观的情意和想象力赋予的对象。概括来说,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两个重要观念:
第一,以美为主、以丑衬美的审美意识。这种观念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如《宝玉挨打》,写宝玉得知金钏儿自尽,“五内摧伤”而“茫然不知何往”。宝钗到王夫人处道安慰,把金钏儿说成了“糊涂人”,并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这种冷冰冰的话,正反映出宝钗灵魂深处的冷酷无情。宝玉的悲痛、内疚、震撼对照薛宝钗的冷漠,辉映出了宝玉的心灵世界是多么美好而热烈。丑的特征因美的对照而更加显著,反之亦然。唐代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死寂病态的丑来衬托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和自然的壮美,这种以丑衬美的认识早于西方近千年。
第二,化丑为美,即把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这是中国美丑观的又一重要观念,其效果是通过对丑恶现象的艺术加工引起审美快感。因为艺术所展示的不是现实中原封不动的丑,而是被赋予了艺术想象的对象,它的内容会引起人们道德伦理的批判,而形式却给人以艺术享受,唤起审美快感。甚至很多人认为丑的形象比美的形象更具感染力和冲击力。这里的化丑为美又分两种,即由人物外表丑化为对象心灵美的和化人物丑为作家美的。
化外表丑为心灵美的,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有很多例子。《七品芝麻官》中的知县唐成,形象极丑,但他立下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做官宗旨;在审案时他与诰命夫人斗智斗勇,终将其绳之以法。观众透过其丑陋的外表,看到的是他的勤政、爱民、清廉、机智、不畏强权等美好本质,不由对其产生喜爱、尊敬、赞佩的情感,以至完全忽略了他的外表丑,甚至从中获得强烈的审美快感。
化对象丑为作家美的也很多。比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等,都是以善的标准批判丑,以审美的标准欣赏艺术形式,从而体现作者的崇高价值观。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一类化丑为美的作品始终向读者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即感官丑到升华的美。
(摘编自刘卿莉、徐冉《浅谈“丑的美学”》)
材料二:
书写极美是文学之当行本色,书写极丑则反映了追求谐谑的恶趣味。北京大学所藏西汉竹书中,有一篇名为《妄稽》的俗赋,可以证明极美、极丑的书写,可能在汉代相当流行。
赋中,容貌德行俱佳的名族少年周春,在父母的安排下娶妄稽为妻,而妄稽的丑恶触目惊心,令人不敢直视:“妄稽为人,臂夭八寸,指长二尺,目若别杏,蓬髪颇白……”即使想象力再充沛,恐怕也无法通过这大段的排比文字,在脑海中复原出妄稽的面貌。她几乎是一个全无人形的怪物。周春无法忍受与其一起生活,又纳虞士为妾,而虞士则是一位秀出人伦的美女:“色若春荣,赤唇白齿,长颈宜顾……”她让周春一见钟情,也得到了他的万千宠爱。妄稽不仅容貌丑陋,还既妒且悍。尽管虞士一再示好示弱,她还是对虞士大加迫害。妄稽之丑与虞士之美,赋中都一写再写,极力铺排。美、丑甚至有了相互催发的效果:妄稽越是丑拙暴虐,虞士就越发楚楚可怜。
这个看起来无法收场的故事,对于当时的读者或观众而言,从极美与极丑的反差中,从丑妇作怪的戏剧性情节里获得愉悦,才是赋作最主要的功能,此篇因此具有极其强烈的戏谑、调笑色彩。《妄稽》堪称早期文学中极美、极丑书写的集成之作。
在赋体文学中,摹写美人是一个经典题材,宋玉之后,曹植《洛神赋》最为知名。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丑妇书写在赋体中也代有所作,甚至不乏佳构。敦煌文献中保存了赵洽《丑妇赋》与《丑女缘起》等篇。必须承认,无论是书写美人还是丑妇,都有物化女性的嫌疑,但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这些书写既为文人提供了炫耀才华的契机,也给读者带来了开怀一笑的愉悦。
(摘编自刘书刚《早期中国文学中的极美与极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使读者对宝钗的心灵世界之丑产生了真切感知,进而对宝玉之美也就能体会得更为深刻。 B、《妄稽》从外在与内在两个角度对妄稽进行了描写,从外在说,她容貌丑陋,几乎是一个全无人形的怪物;从内在说,她则既妒且悍。 C、庄子特意创造支离疏、申徒嘉等粗陋怪异的形象,旨在强调对于美与丑,审美态度应该是兼审,尤其是对丑的事物,要使之升华为美。 D、无论是曹植摹写美人的《洛神赋》还是赵洽书写丑妇的《丑妇赋》,都是赋体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现出文人的才华,还给读者带来了愉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作品中丑的形象能引发人的审美快感,此时的丑不是现实丑,而已成为艺术美。 B、《燕歌行》以“美人帐下犹歌舞”贬斥主将恣意享乐,是化对象丑为作家美的作品。 C、汉代的文人们对通过书写极美与极丑的人物来创造谐趣、娱乐读者的写法情有独钟。 D、《小二黑结婚》中的“擦着粉,穿着花鞋”的老太婆三仙姑,同样呈现着艺术之美。(3)、下列对材料的论证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由《庄子》谈起,进而论及古代哲学,引出了对中国文化中美丑兼审特点的论述。 B、材料一第二段提及《宝玉挨打》和刘禹锡的诗句,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方法。 C、材料二把妄稽与虞士进行了外貌与品行两个方面的鲜明对比,使她们的丑与美更为突出。 D、材料二运用了“可能”“恐怕”“几乎”等表意不太肯定的词语,使语意的表达十分严谨。(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然中国传统文学有化丑为美的观念,那么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作家们必然都会致力于将各种丑的元素转化为美的艺术呈现。
B、因为《妄稽》在汉代有一定流行度且具有强烈的戏谑色彩,所以可以推断汉代所有文学作品都以追求谐谑娱乐读者为主要目的。
C、鉴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化丑为美观念的多样性,若有新的文学作品塑造外表丑但心灵美的人物形象,很可能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D、材料中提到丑妇书写在赋体中代有所作且不乏佳构,由此可推断后世文学创作中丑妇形象会成为一种主流创作题材。(5)、《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形象可以较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关于美与丑的重要观念,请联系材料一,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回答。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内奸
孙甘露
陈千里走进了马路对面的弄堂,找到了老方儿子的剃头铺。
接上头后,老方儿子拎着烧水壶,站到了店门外,门旁有个炉子专门烧热水。
“他好像有点不太乐意?”陈千里望着房门,门缝忽明忽暗。
“他想参加工作,想做大事。”老方小声说。
陈千里走到门边朝外观察了一下,回身拿起一条白围布套在自己身上,坐下来问:“那天四马路菜场开会你是紧急召集人,怎么迟到了?”
老方犹豫了一下:“我本来应该十点到的,但开会前一天晚上,上级派人通知我,让我早上六点先与浩瀚同志接头,但出了点意外。”
“你是什么时候通知大家开会的?”
“前一天下午开始,一个一个分别接头,跑了一下午才把十个人全部通知到,加上我,加上‘老开’一共十二个人,具体人选也让我决定,临时召集,只说是有重要任务,由‘老开’在会上布置。但会还没开始,敌人就冲上来,抓了六个,逃出来五个。”
老方想了想,郑重其事地说:“我愿意接受组织调查。”他从棉袄里掏出一封信,递给陈千里。
方兄如晤,老易与妹等情形,料兄悉知。我等既已入院,决与之抗争。内心甚为安宁,最坏情形也不过一死而已。天气严寒,望兄等珍重。并请转告父母大人,幸自摄卫。妹凌等。
陈千里翻过信纸,找到一段密写,字很小,而且写在正面那段文字背后,很难被发现。
所有同志决心已定。骰子事已暴露,有内奸。
“这是狱中同志凌汶和董慧文托人送出来的,我的交通员崔文泰今天早上取来的,在徐家汇邮局信箱隔板机关,那天围捕时他趁乱逃了出来。”
“骰子是什么?”
“接头的方式就是牌九和骰子。每个人都会带上几只骨牌,人到齐了就凑成一副牌九。正式开会时,‘老开’会拿出一对骰子。我也不认识‘老开’,所以就用这个办法。”
“说说那些参会的同志吧。”
“我负责地方党组织工作,这些人我都很熟悉,都受过严格考验。凌汶,是个女作家,参加过左联。她丈夫牺牲了,她说要继续丈夫未竟的事业。
“梁士超,参加过南昌起义,反‘围剿’时受了重伤只能送到上海,秦传安同志就是为他治伤的医生。
“卫达夫,组织上特地派他到房屋经租处工作,很多秘密联络点都是从他手里租下的,如果他出了问题,那地下组织早就暴露了。
“易君年同志,组织上把他调来上海,他在广州就一直做情报工作,秘密斗争工作经验丰富。
“田非,在菜场楼上那家图书馆工作,开会的地方就是他找的。我仔细想过,他会不会有问题,但我想不出有什么迹象。”
老方似乎激动起来,不停掐着手指关节:“他们都是可靠的同志,虽然职业不同,有些同志缺乏经验,但我没法怀疑他们对党的忠诚。”
“我们不是在怀疑,而是要考察他们。”陈千里纠正老方。
“我同意。他们愿意为党的事业牺牲一切。李汉的哥哥、凌汶的丈夫,都牺牲了。陈千元和董慧文是一对恋人,两个人都充满热情……”老方忽然抬头看了看陈千里,怀疑自己究竟有没有看见他的眼睛闪了一闪。“陈千元是你什么人?”
“是我弟弟。”陈千里脑海里闪过陈千元从前的样子。“所有这些人,包括陈千元,我更想了解的是他们之前的经历。历史——”他望着镜子中的老方,“人的面貌很难看清楚,那是用他们的历史一层层画出来的——”
“白区工作没法为同志建立档案。”老方觉得组织上派来的这位同志,目光锐利,考虑问题却有点教条繁琐,“这几年,国民党疯狂发展特务组织,地下工作不断遭受损失,上下级关系失联。按照纪律,在新的工作系统里,相互之间不应该提到过去。同志之间的忠诚和信任,才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老方忧虑地说道:“另外几位同志的铺保还没有落实,我正在设法安排,但这几天特务到处找我,租界铁门上贴着画像,我白天不能到处跑。为了确保组织安全,我切断了大部分工作关系,一直在等你。”
“一面交保释放,一面又在抓你,敌人这是想做什么?”
两个人都陷入了沉默。
有人推门,是老方的儿子,他把头伸进门里说:“有两个人在横弄堂晃来晃去。”说完又退了回去。老方也站起身来,一边朝门外张望,一边下意识地拿起旁边的剃刀,手指提着刀刃。
“我们得赶紧离开这里。”陈千里说。
“弄口来了好多人,”小方催促道,“你们先从后门出去。”老方摸出手枪,郑重地望着陈千里:“你从后门走,先找老易。”他一步跨出门外,又回头对着陈千里说:“带着我儿子!”
老方走到弄堂里,抬手朝天开了一枪,便向弄堂深处跑去。陈千里从窗口看见老方刚跑到横弄口,突然停住,回转身想要往回跑,像是想起了什么事情要告诉他们,可就在这一瞬间,子弹射中了他的肩膀,他趔趄了几步,躲进了横弄堂。
后门也被堵住了。小方带着陈千里上了楼,从一条昏暗的窄梯爬上晒台,指着护墙外说:“你下去,顺着那道墙爬,翻过屋顶就是隔壁人家的晒台。”
弄堂里又响了两枪,接着是一阵乱枪声,然后安静下来。
陈千里上了护墙顶,回头叫:“跟紧我。”
枪声又响,小方朝他摇摇手:“我回去找老头。”陈千里逃出后又静静地绕回围观的人群中,只听见有人说:“年轻的一塌糊涂,脸上都是血。老的那个当场被打死了。”
事后几天,陈千里重回老方冲出剃头铺后到过的位置,直到在横弄堂的一个墙角,发现了一个老方用血写的字,一个未写完整的“山”。他想也许是老方忽然想起剃头铺这个秘密接头地点,崔文泰是唯一知道的人。(编选自《千里江山图》,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凌汶等人的狱中来信既表现了被捕同志对战友的革命情谊,又表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的小心谨慎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B、几位与会人员身份的介绍补缀出一幅人物群像图,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既给地下工作提供了便利,也增加了风险。 C、陈千里从老方的奇怪举动中断定老方一定会在弄堂里留下一些记号,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D、“一面交保释放,一面又在抓你,敌人这是想做什么?”这句话道出了敌人的狡猾。(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展开叙事,节奏紧张,冲突和转折不断,展示了地下工作者坚持斗争的勇敢、智慧和大无畏精神。 B、小说明暗双线交错:明线是陈千里找到老方甄别内奸,被国民党特务围捕;暗线是国民党特务利用内奸设计陷阱,围捕地下党。 C、小说采用了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如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老方这个久经情报场、斗争经验丰富的革命者形象。 D、小说对小方这一次要人物着墨不多,寥寥数语,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也进一步衬托了老方的形象。(3)、分析画线句“人的面貌很难看清楚,那是用他们的历史一层层画出来的”的含义。(4)、《千里江山图》获得2023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其颁奖词中有“是理想和英雄的风雅颂,革命者以信仰、纯真和勇气高举起冲破黑暗的火炬”这样的评价。请根据选文,结合“风雅颂”“火炬”两个关键词中的一个,阐述如此评价的理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季文子①饯之,私焉,曰:“大国制义 , 以为盟主 , 是以诸侯怀德畏讨 , 无有贰心。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今有二命,曰:‘归诸齐。’信以行义,义以成命,小国所望而怀也。信不可知,义无所立,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诗》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犹丧妃耦,而况霸主?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诗》曰:‘犹之未远,是用大简。’行父惧晋之不远犹而失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
(选自《左传·成公八年》)
材料二:
素履子曰:信之为大人所重焉。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故孔宣父云:大车无鲵,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谓人无信,不可行也。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治邦不可失信。昔周幽王西患犬戎,北患捡抗 , 王与诸侯立信约举烽击鼓则诸侯救至褒姒戏而举之诸侯皆至无寇乃是妃后戏耳。后犬戎逼王城,举烽火击鼓召诸侯。诸侯皆言妃后戏耳,遂不至。幽王乃为犬戎所杀,此戏而失信之故也。故齐桓不遗曹翩之盟,晋文捨原以示信,俱为霸主,诸侯皆从之。所以不乖竹马之期,不爽虞人之约,王者履信则神龟见矣。故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用智者之谋,勇者之断,仁者之施,足以成治矣。诈害民信,怒害民恩,贪害民财,三害乱之原也。是知可终身而守约,不可斯须而失信。《易》云:天所助者顺也,人所助者信也。君子仗忠信而为甲胄 , 履之无爽矣。
(选自张弧《素履子》)
【注】①季文子,即季孙行父。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谥“文”,史称“季文子”。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王与诸侯立信约A举烽击鼓B则诸侯救C至褒姒戏而举之D诸侯皆至E无寇F乃是妃后戏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饯,设酒食送行,为动用法,与《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鉴”用法不同。 B、乖,背离,违背,与成语“时乖命蹇”“违世乖俗”的“乖”意思不相同。 C、遗,舍弃,放弃,与《五代史·伶官传序》“此三者,吾遗恨也”的“遗”意思不相同。 D、诸,兼词,之于,与《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的“诸”字用法相同。(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文中“诸侯怀德畏讨”的“怀”指感念,与《谏太宗十思疏》“终苟免而不怀仁”的“怀”意思相同。 B、简,文中“是用大简”的“简”指谏诫,与《出师表》“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意思不同。 C、患,文中“西患犬戎”的“患”意为忧虑,与《孟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用法相同。 D、履,文中“王者履信则神龟见”的“履”指践行,与《诗经》“履我即兮”的“履”意思相同。(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韩穿奉晋王之命到鲁国,让鲁国将汶阳还给齐国。季文子认为晋国没有深谋远虑有可能因此失去诸侯的拥护。 B、材料一中,季文子引用《诗经·氓》中的诗句,原意为女方始终如一,男方三心二意。在此处以“女”比晋,以“士”比鲁,阐释道理。 C、材料二中,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认为粮食和军队都不如信义重要,因为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国家就无法立足。 D、材料二指出统治者应该以诚信为重,用人之长,去人之短,以实现国家的秩序井然、和谐稳定,强调诚信是得到人助的关键。(5)、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国制义,以为盟主,是以诸侯怀德畏讨,无有贰心。
②君子仗忠信而为甲胄,履之无爽矣。
4.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 , 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部属,部下。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苡,有人告发他私藏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被人诬蔑,蒙受冤屈。④於菟:老虎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青衫匹马万人呼”以简笔勾勒出部曲驰骋疆场的英姿,“急急符”侧面体现军情紧迫。
B、颔联“愧”字表明了诗人因自己的才能有限而深感愧疚的谦虚胸怀。
C、颈联“胆满躯”三字斩钉截铁,凸显诗人仗义执言的刚毅性格,暗示其因直谏遭谤的境遇。
D、尾联“风雨破吾庐”以豪放之语收束,体现诗人不计个人得失、唯愿对方前程万里的胸怀。(2)、叶嘉莹老师曾说:“辛弃疾是最为了不起和不可及者,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会更觉其词人合一,豪得可爱可敬。”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辛弃疾的“豪”体现在哪里?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分别用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的手法来描写音乐的激越清脆、婉转、悲伤、欢乐的两句是“ , ”。(2)、《诗经·氓》中女子回忆年少时和男子欢乐相处的两句:“ ,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古代,____①____,但像《离骚》这样的华丽的交响则太少。作为抒情诗,单从篇幅上讲,它就是空前绝后的,而其结构的繁复,主题的丰富,情感的深厚,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作为抒情诗,而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他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的缘由,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深入,逐层打开,深入到精神的深处,抵达到精神之原的开阔地带。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____②____,比起《诗经》的比兴这一艺术手法,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历史飞跃。“伟大的诗人”,须有绝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____③____。
(1)、请在文中三处横线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句中逗号的使用,使句子节奏明快,突出了祖父询问时的急切心情以及动作的干脆利落。 B、句中逗号将句子分成多个简短部分,意在强调每个问题之间的独立性,突出祖父对不同信息的分别关注。 C、句中逗号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表现出祖父询问时有条不紊、不紧不慢的状态。 D、句中逗号连接各个询问环节,表明这些问题是随意提出的,体现了对话的自然流畅性。(2)、下列选项中,和文中“仿佛”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面对被屠戮的学生,段政府散布无耻的流言,仿佛能掩饰其下劣凶残似的。 B、芦柴棒瘦弱的的身体仿佛芦棒梗一样。 C、他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突然停下了脚步。 D、她站在窗前,目光仿佛随着飘落的雪花一起飞舞,直到雪花落地,她的思绪才缓缓回到现实。8. 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①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②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③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① ② ③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有这么一个理论:“手里拿着锤子,眼中满世界都是钉子。”任何工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局限性。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