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3-18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崭新的创作素材,催生出文艺新手段和新形式,同时也要求我们更新文学组织方式、塑造文艺新格局,推动新时代文艺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孕育文艺新素材。与传统生产力一样,正在演进中的新质生产力也会对自然与社会进行新一轮的塑造,从而改变世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科学技术常常被比喻成社会变化的发动机,科技创新对现代日常生活进行了革命性的再造,并且这种革命性的再造有时明显、有时隐蔽地表现在文艺作品的内容之中。科技不断加速,改变的不只是肉眼可见的物质层面生活,还有相对隐秘的精神层面生活——世人的审美意识与感觉结构,他们与身边万事万物的关系,他们认识世界、自我与他人的方式等等。不管是日常生活中或大或小的繁多变革,还是甲乙丙丁对日常生活的新感觉与新体验,都为文艺创作供给了源源不绝的素材。文艺创作要熔铸这些新素材,以美学的方式生动展现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具有哪些优越性,新质生产力如何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新质生产力催生文艺新形式。悠久的中外文艺史清楚地显示,无论快慢,生产力的每一次巨大变革最终都会传导至文艺形式上面来。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关键特征是高科技,它首先将会通过互联网与新媒体等新技术,沿着文艺的形式、观念与生产过程等几个路径,继续影响文艺尤其是新媒介文艺的生产。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解放,与文艺新形式紧密相关的文艺生产新主体不断出现。长期以来,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人类一直都是技术的主体与掌控者。在文艺领域,这表现为技术只是创作的辅助工具,从未对人类的创作主体地位构成真正的威胁。最近几年.高科技对文艺的影响有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转折,即以人工智能为形式的技术个体闪亮登场,赫然成为相对独立的文艺创作者。人工智能与文艺的结合,开启了多种新的创作可能 , 并刷新了既有的文艺经验与文艺知识。对于这种势不可挡的技术变革,我们无法“置身事外”。
新质生产力塑造文艺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文艺事业与文化产业而言,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在于升级内容、提高品质,以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文艺的供给机制,实现文艺生产从多到好、由粗至精的范式转换。文艺既是党和人民的一项重要事业,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的重要一员。目前为止,文艺市场上仍然存在数量多精品少、快餐式消费等问题;一味追求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在于优化供给,在于催生更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艺作品,以良币淘汰劣币。衡量这种统一的标准有三个:一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二是经得起专家评判;三是经得起市场检验,进而达成思想、艺术与市场的有机统一。在这方面,《长安三万里》《永和九年》等一批优秀的国风国潮作品做出了表率。它们都在创新中传承并激活了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意境之美、文化之美与科技之美,不仅走红大江南北,而且风靡海外。
(摘编自王伟《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文艺新发展》)
材料二:
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的先进生产力,其突出特点是创新,是一个需要多方因素协力共建的系统工程。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文艺参与。文艺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可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社会文化素养,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创新思维,促进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以独有的方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动力。
营造氛围,激励创新。在激发劳动者的创新动力和潜力上,文艺大有可为。借助影视、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立体、广泛地宣扬新时代科学家和大国工匠的感人事迹,激励万众创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文艺作品,大力讴歌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事物新风尚,用高雅艺术陶冶劳动者情操、启润心智,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劳动者的创新动力和潜力。
融通科技,推动落地。在参与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性创新上,文艺可在两个典型领域助力新质生产力落地。其一,艺术技术化。艺术生产本身也是一种产业,有其自身的市场运作规律。
艺术从业者可借助数字技术等新质生产资料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打造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各种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形成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其二,技术艺术化。现代社会对技术的生产性应用越来越呈现出艺术化的趋势,表现之一便是工业产品越来越注重美学设计。文艺工作者可积极参与到相关领城中,提出自己的概念设计和艺术构思。为科技、产业发展赋能,给产品注入丰富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
艺术启迪,探索未来。在启发科技创新方向上,文艺工作者可从三方面发挥作用。其一,积极关注社会重大科技进展。深入体察和思考社会的变化趋势,用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语言和作品引起社会关注和思考。其二,关注民生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研和实践,主动走进村落和社区,发现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从艺术和科技的角度,为创新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其三,大力发展各种题材和形式的科幻文艺,共同参与探索未来社会可能性的事业。
(摘编自彭俊、左箫悦《让文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人活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创新对现代日常生活进行的革命性再造时显时隐地表现在文艺作品的内容之中。 B、文艺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动力,可以通过营造氛围融通科技、艺术启迪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C、衡量文艺作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标准 :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判、市场检验,其中第一条最重要。 D、在技术艺术化领域中,文艺工作者可以提出概念设计和艺术构思,赋能科技、产业发展,给产品注入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升级内容、提高品质,以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文艺的供给机制,实现文艺生产的市场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 B、新质生产力影响文艺创作的路径是文艺的形式、观念与生产过程等,凭借的工具是互联网与新媒体等新技术。 C、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文艺,文艺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活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又促进了作为副产品的文艺。 D、大力发展科幻文艺,共同探索未来社会可能性,是文艺工作者借助新质生产力推动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3)、下列选项中,不能论证材料二文艺“以独有的方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动力”这个论断的一项是( )A、通过关注社会重大科技进展,深入体察和思考社会的变化趋势,为科技创新方向提供思路。 B、通过文艺作品,营造创新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于创新浪潮之中。 C、通过人工智能对人类艺术创造力模拟探索,进而创作出诗歌、书法、绘画等文艺作品。 D、通过艺术熏陶培育劳动者的审美能力,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并激发创造力,赋能科技创新。(4)、请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一第四段的论证效果。(5)、材料一认为:“人工智能与文艺的结合,开启了多种新的创作可能”,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谈谈新质生产力和与文艺的关系。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 象
杨志军
夜色分裂着,深浅不一的朦胧里,活跃着黑下去的绿色和亮起来的绿色。大姨走去的方向正好跟象群 相反,它一个人孤独地走啊走,中间两次回复了象群对它的低频呼唤,它说我没有死,也没有伤,完好无损,别忘了我们的宗旨:见人就跑。
五天以后,它用跺脚的方式主动联系了象群:在哪儿呢?我去找你们。它回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 在南腊河的岁月结束了。大家都问:为什么?大姨说:这里的人不是猎人,只是想驱赶。但是不一定永远不 会杀害我们,他们有枪,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开。这里已经没有林间空地了,所有的空地上都是人种的作物,我们只能冒着极大的风险去甘蔗林、玉米地、稻谷田里吃东西,结果会怎样大家已经经历了。
这是一个早晨,有雨,不大,有风。二十六头大象告别生于斯长于斯的南腊河,往北而去。来送行的除 了白鹏和雉鸡,还有一只印支虎。
半个月以后,缅桂花家族到达了犀鸟河。但它们只在这条不长也不宽的河流两岸生活了两年,就又开 始迁移,因为没有能喝能洗能玩的水了,水被人类搞脏了。一个象哥哥实在受不了干渴和炎热,强忍着恶心 喝了几鼻子,然后就生病了。 一只双角犀鸟飞过来对大姨说:往北走,有好水,那些水的名字叫罗梭江。
象群又开始北上了,不停地举起鼻子闻着,水近了,大家信心满满,却又万分不爽:减员了,象群成员变 成了二十五头。那头喝了脏水的象哥哥终于病得迈不动脚步,躺下不动了。大象的哭声响起在一个月白风 清的晚上,满天都是湿润,因为月亮和星星都在哭泣。大姨带着大家简单哀悼了一番,然后连夜出发,干渴折磨着象群。
双角犀鸟说得没错,罗梭江的水又多又好,清澈无染,还很香甜。那个夏天的凉爽和水赐的愉快可以说 是无与伦比的,天天都可以在浅水湾里沐浴和嬉戏。两岸的食物也充足得一塌糊涂,想吃什么有什么,光竹 子就有十几种,你可以吃一口牡竹,再吃一口泡竹,然后吃一口油筋竹,第二天再换着吃:苦竹、刺竹、灰竿竹,更有随处可见的滇竹,味道好极了。而且这还仅仅是雨季炎热期的食物, 一到旱季清凉期,象群就基本 不吃竹子了,专找成熟的果实吃,有树菠萝、木奶果、野荔枝、野蒲桃、橄榄果、山李子、野柿子、曼登果和各种 各样的榕果。
双角犀鸟也从不再名副其实的犀鸟河搬到了罗梭江流域。它经常会带着妻子和孩子来找大象。大象一见它们,就争先恐后地拉起屎来。它们飞到这飞到那,用金灿灿的大阔嘴挑选着被大象的肠胃泡软泡酥 泡出香味的种子,每次都能吃得心满意足。其实它们吃掉的种子只是象粪内种子量的十分之一,大部分种子会借着象粪的肥力,扎根发芽,长成小树,几年后就又会开花结果给大象和众鸟奉献食物了。
大象们优哉游哉,小象们茁壮成长,象群中好几头小母象都已经二十多岁了,进入了每年都会持续两三 周的产生爱情的时段,其间尿液的味道浓郁得都能让清透的空气变成白雾,顺风的话三十公里以外都能闻到,却没有引来一头别处的公象,因为在整个罗梭江流域,缅桂花家族说不定是唯一的象群,似乎它们时刻 期待着的未来的孩子它爸,遥远得不可企及。
就这样期待着并失望着的日子过去了八年,它们的大本营——美不可言的葫芦岛没有了。葫芦岛是罗梭江用流淌的曲线围起来的一个酷似它的名称的半岛,现在,葫芦岛被人占领了,又是平整土地,又是挖树 割草。一个湿雾朦胧的早晨,大姨说:象魂昨天晚上对我说啦,这里虽然有吃有喝,有玩有乐,但我们的象群 已经八九年不生小象啦,再不离开,断子绝孙就会跟着到来。大象为行路而生,不然腿怎么会那么粗呢?赶 紧走吧,不,跑吧,葫芦岛以及整个罗梭江流域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他们里头肯定有猎人和在河水中乱投毒 物的人,别忘了我们的同伴是怎么死的,大象的原则不能变,依然是见人就跑。
这是一次异常艰难的行走, 一路都是山,有些山陡得爬不上去,它们只能拐到另一头,再顺着山脊往上 走。这种时候,总是最有经验的象太太走在最前面,别的大象都走在小象们的后面,不时地用鼻子推揉着,用隆隆的低频音息鼓励着:使劲上啊,再使劲,真厉害,上去了。翻过了这座山,又遇到那座山,一座比一座 高,一座比一座难走,大象们都在埋怨:我们的大地怎么这么多山啊?作为头象的大姨和被它派作爬山引导的象太太却毫不动摇,坚定地认为:翻过更高的山,就能见到更大的水,这是经验告诉我们的。大象的经验 真是一个好东西啊,它们的艰难跋涉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澜沧江到了。
在一个江面开阔、水流平缓的地方,象群第一次渡过了澜沧江。渡河是好玩的,更是危险的,它们可从 来没有在这么大的水里走动过。大象在下游,小象在紧挨着大象的上游,大姨和三姨的腿真正是中流砥柱啊,结实地拦堵着眼看就要顺流而下的它和别的小象。在那些必须游泳的地方,小象们学着大象把鼻子高 高举起,然后潜入水中,四条腿快速地划动着。眼看就要划不动了,它感觉大姨用脚把它蹬了一下,又蹬了 一下,就这样被大姨蹬着往前移动了好长一段距离,入水最深的后脚突然触到了石头上,它又可以直起腿来 走动了。它们拖带着浪沫走出了江水,来到一个直上直下的坡坎前。象太太忽地站起来,只用后腿支撑着 沉重的身体,像一只豹猫一样爬了上去。这样的示范是有用的,小象们学起来,却还是爬不上去,大象们就 在后面用鼻子和额头使劲往上顶。它也是被顶上去的,是大姨和三姨一起顶上去的。等所有的小象都上了岸,大象们才一个个爬上来。安全了,可以静静地休息片刻了。
一股能让象群流出哈喇子的香甜扑面而来。在近处,是花朵们汪洋恣肆的绽放,大乌泡是大红的,龙牙 花是紫红的,劲直刺桐是品红的,含羞草是粉红的,红雀珊瑚是桃红的,了哥王是金红的,更有凤仙花的妖媚 之红、紫花丹的放浪之红、唐菖蒲的羞涩之红、鸢萝松的昂奋之红。什么叫姹紫嫣红,这就是。大象们高兴地欢呼着,响亮的叫声引来了一只绯胸鹦鹉,它惊奇地叫起来;大象来啦,大象来啦。盘旋了几圈后飞远了。估计过不了多久,在绯胸鹦鹉的觅食范围内,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会知道:大象来啦。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姨是象群缅桂花家族的杰出领导者,它决定着在某地是去是留,在迁徙中带领象群跋山涉水、坚定象群的信念。 B、“月白风清的晚上”描慕了客观的自然环境,“满天都是湿润”摹写出象群的主观感受,二者共同营造出 象哥哥死去时凄美的氛围。 C、人类不断有意威胁着象群,迫使象群一次又一次迁徙,比如污染水源威胁大象生命安全,扩充耕地不 断压缩大象的生存空间等。 D、在罗梭江流域生活多年后,象群出现了繁衍危机,象群主动离开这个舒适区,体现了它们对于种族延续的强烈追求。(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大象们的动作、语言等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大象之间的情感和群体意识。 B、文中描写双角犀鸟和象群的关系,通过双角犀鸟的指引以及与象群在食物循环上的互动,增添了生态美感。 C、结尾写各种不同的红色,形成丰富的层次;不同的红色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热烈的氛围,使场景充满活力。 D、本文以象群“见人就跑”的特点为线索,描述了象群寻找不同栖息地的移动过程以及遭遇的挑战和变化。(3)、杨志军说“作品需有朴实的情感,作家应怀抱深沉的情……才能打动读者”。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4)、本文采用了“拟人化的大象视角”来叙述,这种叙述视角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武王曰:“善哉。”
(《六韬·龙韬·论将》)
材料二: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当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①所恶也。
(《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注】①桧:秦桧。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兵出 A 逾境 B 期 C 不十日 D 不有 E 亡 F 国 G 必有破军杀将(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自言冒昧的谦辞,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敢”意思相同。 B、忍人,容忍他人,与《孟子》中“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忍人”意思不同。 C、辞,文中指推辞不接受,与《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中的“辞”意思不同。 D、孤,文中指战争后将士的遗孤,与《登岳阳楼》“老病有孤舟”中的“孤”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公认为为将之道就在于“五材十过”,五材即指“于、智、仁、信、忠”,只有具备这五种素质,才能避免出现“十过”。 B、岳飞认为文官不爱钱财,武官不惜生命,天下就可以太平了。关于武官是否应该爱惜生命,太公的看法和岳飞有所不同。 C、岳飞心怀仁慈。他关爱部下,亲自为士兵调药,派妻子慰问远征将领们的家属,抚育将士遗孤,同时体恤百姓,为百姓减轻负担。 D、岳飞善用谋略,以少敌众,每次都是谋略确定之后再同敌交战,因此总是胜利而没有失败,即使有时与敌遭遇,也镇定自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
②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5)、岳飞用兵之术与太公“将有五材”仅一字之差,即以“严”区别“忠”。请结合文本谈谈岳飞“严”的表现。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干 戈
王中①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鹡鸰②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③ , 酩然直到太平时。
【注】①王中,南宋末诗人。②鹡鸰: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鸣叫起来,寻找同类。常用来比喻兄弟手足情深。③中山千日酒:传说中山有人造的酒,饮后能醉千日。泛指美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戈”作为古代的两种兵器,一般用来泛指战争,本诗以“干戈”为标题,暗合了当时的写作背景。 B、首联点题,“欲何之”暗示了战乱波及范围之广,“两鬓丝”写诗人无力改变局势而徒添白发的愁绪。 C、颔联诗人以王粲和杜甫自比,表明自己当前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二人相似,写出了自己的悲惨凄凉。 D、尾联中诗人想要觅得“中山千日酒”,一醉解愁,旨在表明自己只是想要在酒中解忧,寻求安宁的生活。(2)、诗家语曰:“诗贵含蓄意蕴深”,请结合诗歌后两联,具体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以“鸡犬相闻”描写桃花源农村的情景,与《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所写的情景非常相似。(2)、中国古人善于在小与大的思辨中获得启示。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意为言小旨大,韩愈《师说》,“”一句点明了“舍大择小”的现象。(3)、“青青”在古诗词中往往用来形容各种颜色,比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又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课桌是长条的,一排就是一张,一张坐五个人。桌子高低不平,坑坑洼洼,脚还会摇动。写字的时候,写着写着纸突然破了,那是笔尖不留神( ① )进了缝隙里。那些缝啊不能称为缝,可以叫作洞。那些洞就成了指头的伙伴,我们的小手指伸进伸出,桌下的伸进去,桌上( ② )出来。三角尺能从长缝里( ③ )上来,橡皮也能(④ )入圆洞,我们变魔术给自己看。
我们的魔术,以为许老师不知道,其实他都知道。他眼睛毒辣,且隐蔽。他的武器是粉笔头。有时,低头玩小动作,只听到嘣的一声,糟了,脑袋痛了,粉笔头穿越丛林般的头顶,准确地降临到某个头颅上。粉笔识人头,飞扬跋扈,已飞了若干年,有一定的准头,它攻击的都是男生,女生被豁免。许老师圆脸,戴顶无沿的大呢帽,冬天会反手焙进两个袖口里。他话不多,说着说着就会严厉,刮风下雨,我们的心就跟着一顿乱跳。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人认为前后矛盾,因为一个人的眼睛无法既“毒辣”又“隐蔽”。请你对此进行反驳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下列依次填入①②③④处的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掉 提 冒 钻 B、钻 冒 提 掉 C、钻 提 冒 掉 D、掉 冒 钻 提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嫦娥5号和嫦娥6号一共从月球带回来了约3666克月壤,但是如果拿来烧砖, A是不够用的。所以这个月壤砖( ① ),而是科学家通过研究月壤的成分模拟出来的材料。为什么要用月球上的土壤做砖块呢?这是因为( ② ),如果我们想要在月球上建造房子,从地球上运送砖块过去需要很多能量和时间。所以,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不在地球上烧制,而是直接在月球上B 然后烧制,这样既方便又节省资源。根据介绍,这种砖是在模拟月球真空环境下用24小时烧制而成,它与普通砖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强。而且这种月壤砖有抗紫外线、宇宙射线及温差变化等作用,这样才能满足( ③ )。有了砖谁上去盖?目前我们的想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机器人,用这些砖块盖成一座座房子。此前,中国航天也介绍过我们中国的机器人泥瓦匠,它就是与这种月壤砖配套使用的,未来在月球上盖房子主要靠它。而且我们科学家团队在设计这种月亮砖的时候,刻意用了中国传统的砌筑和榫卯连接方式。这样的话就不需要使用水泥之类的额外的黏合材料来进行连接。这种方式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工匠精神与智慧,也降低了搭建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
-
8.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持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薛飞 作)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