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情景化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3-18 类型:单元试卷

一、【爱国知识我知道】小红同学在阅读爱国故事时,写了不少读书笔记。下面是他完成的读书笔记片段,请你帮他完成以下任务,完善读书笔记。

  • 1. 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美观的汉字。

    由司令员彭德怀nǐ ding的关于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发到毛主席手中时,一位慈祥的父亲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juàn liàn。想到之前送岸英到农村duàn liàn的情形如似在昨天,主席的手不禁chàn dǒu起来。

  • 2. 将画横线字的正确读音写出来。

    方志敏为革命四处奔波(chóu  shòu)集金钱,对自己却(jǐn  jīn)持不苟。面对敌人的恐(xià  hè),更坚定了他革命到底的决心,丝毫没有踌躇(chóu chú    shòu zhù)。

  • 3. 明明同学参加了班级开展的爱国诗歌闯关活动,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选择与填空题,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帮他闯关成功。
    (1)、与“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千仞”是形容山之高,“三万里”是形容河之长。 B、“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与现在的“妻子”意思相同。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跟现在的“青春”意思不一样。 D、“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玉门关,是一座军事要塞。
    (3)、回忆本单元第九课的三首古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从军行》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前两句都写景。 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表达诗人听闻朝廷收复失地后的喜悦心情。 C、三首古诗都是七言古诗,字里行间都抒发了爱国之情。 D、《从军行》是从戍边将士的角度抒发情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从普通百姓的角度表达感情。
    (4)、爱国是什么?是《从军行》中的豪壮誓言;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喜极而泣;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希望多次落空的感叹。

二、【伟人故事我来读】五年级3班1组和2组的同学读了伟人们的故事深受感动,想跟同学们交流赏析,请你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 4. 小红读了英雄故事,摘抄了三处让他印象深刻的语句,请和他一起交流。

    语句一:“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语句二: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语句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小红同学:语句一运用了(描写手法),当时毛主席内心已经决定。

    明明同学:语句二运用了(描写手法),表现了毛主席在做决定签字时,内心的

    小红同学:我从语句一和语句二可以看出毛主席的伟人胸怀。

    明明同学:语句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对英雄儿女的(情感)。

  • 5. 明明在记录治疗过程时,发现了一处对沃克医生的描写,请你和2组同学一起赏析。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小红同学: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以前面对手术,沃克医生的状态是

    (句中词语),但这次做手术时他的状态却是(句中词语),这些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体现出他内心的不平静,侧面表现出了刘伯承的

    明明同学:我们在平时写作时也可以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写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比如我可以这样写: , 一向 , 这次却

    明明同学:我还搜集了一些四字词语,请你帮我选出最符合《军神》中刘伯承的一项

    A.视死如归 南征北战 运筹帷幄   B.镇定自若 从容不迫 铁骨铮铮

    C.神机妙算 戎马一生 骁勇善战   D.威武不屈 顶天立地 勇往直前

三、【古今英雄我了解】阅读了先辈英雄的故事,五年级1班学生深受感动,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

  • 6. 下面是1组同学搜集到的材料,请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材料一:在本次主题班会中,老师对全班学生做了“小学生了解英雄人物情况”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数据统计信息。

     

    古代英雄

    革命英雄

    当代英雄

    动漫英雄

    了解

    82%

    88%

    33%

    82%

    不了解

    18%

    12%

    67%

    18%

    材料二:《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的解释如下: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材料三:川航机长刘传健,在万米高空客机驾驶舱玻璃脱落的危急情况下,驾驶飞机奇迹返航。他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源于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

    材料四:【颁奖词】程开甲——大业光寰宇: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1)、从材料一中得到的信息是
    (2)、川航机长刘传健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的原因是

    (3)、材料四提到的英雄是 , 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健者之一,被称为中国的“核司令”。在他的颁奖词中,

    写出了他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卓越的成就,

    写出了他的高尚爱国情怀。

    (4)、请你根据材料二中对“英雄”的解释,写出一个当代英雄,并简述他(她)的事迹。注: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为当代。
  • 7. 下面是2组同学分享的古文英雄小故事,请你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岳 飞

    岳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 , 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注释】①求访:寻找。②药饵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③营第:建造府邸。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去世) B、豪饮(年轻时) C、曰(告辞) D、问天下何时太平(有的人)
    (2)、请你梳理文章内容并完成下图。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四、【伟人精神我发扬】

  • 8. 学完本单元,五年级3班的同学们被方志敏为了革命甘守清贫的精神打动,于是开展学习方志敏的主题活动。迪迪要去参观方志敏的故居,想提前查阅资料增进了解,读到这样一篇文章,请你一起来阅读,按照要求帮迪迪同学完成相关准备工作。

    高贵的清贫

    徐贵祥

    油莱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江西省漆工镇的湖塘村。此处四面环山,一幢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这就是方志敏故居。

    回顾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都有殷实的家境。因为信仰,因为革命,他们放弃了高贵的物质生活,追求着精神上的高贵。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的身上,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

    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

    方志敏的故事对我映象十分深刻,例如,在他被俘之后,国民党屡次多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

    我看到过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那是在他率部北上抗日的前夕,在葛源的枫林村,那个高高举过头顶、直直指向天空的手势,沉稳、自信、决绝,释放出一个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那一瞬间,我对身边的朋友说,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

    贵族是什么?不是世代因袭的位,也不是显赫的权势,真正的贵族,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有一腔实现理想信仰的热血,有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当年才30多岁的方志敏,掌管着闰浙皖赣(gàn)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可谓一言九鼎,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在少数。可是,在“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政府内,节俭却蔚然成风,连铅山县委买了12元黄烟,都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挖苦为“好阔气的铅山县委”。

    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不,几十年后仍然“没有读懂”。放眼望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似乎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另一种风景。“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我仍然记得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作为革命者的牛虻-亚瑟被执行枪决的那个情节,亚瑟从一开始就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谈笑风生并且评头论足,唇枪舌剑拒绝忏仟悔。在士兵向他射击时,他一次次地嘲笑和矫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

    而在今天,行走在蒙蒙细雨的湖塘村,我清晰地看到了另一个更加伟大的“亚瑟”,因为他领导了更多的“亚瑟”,而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

    (1)、迪迪同学摘抄上面文章中的一段话时记错了三处,请你运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帮她改正。

    方志敏的故事对我映象十分深刻,例如,在他被俘之后,国民党屡次多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

    (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内容。

    方志敏故居

    ①所处位置:

    ②周围环境:

    ③外型特点:

    (3)、请你判断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家境都十分优越,所以才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 B、方志敏才三十多岁就已经手握大权了,但他依旧秉持着节俭的作风。 C、作者通过探访故居、观看照片、回想课文等方式对方志敏进行了解。 D、作者将方志敏和“亚瑟”相提并论,表现了作者对于方志敏的推崇。
    (4)、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可以体会人物的内心,请你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在士兵向他射击时,他一次次地嘲笑和矫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

    (5)、请你结合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谈谈你对“高贵的清贫”的认识。

五、【抒写生活小英雄】习作

  • 9. 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品质高尚的伙伴,他们或乐于助人、或拾金不味、或宽容大度……请你选择一个人写写他的事迹。不少于450字。

    要求:文通句顺,写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与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