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情景化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3-18 类型:单元试卷

一、主题任务:“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欢欢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以“争当传统节日风俗传承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同学们正在尽情地体验多姿多彩的节日风俗呢!活动一·民风民俗展示台(53分)

  • 1. 欢欢分享了自己的寒假生活,请你看拼音,写词语。

    zhǎ yǎn间,春节就到了。小fàn忙着bǎi tānr;孩子们闹着买zá bànr , rán fàngbiān pào;妇女们忙着用高cù泡là bā suàn  , 包jiǎo子 ,áolà bā zhōu……仿佛整个村子都fèi téng起来了!守岁的人们都是tōng xiāo不睡觉的。初二早上一起来,爸爸就带着我到 qīn qi家hè nián , 长辈们都会给bǐ cǐ的小孩儿压岁钱。

  • 2. 乐乐收集资料时,给加点字标注了读音,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弟弟吃饭只能用汤(shi),他还不会用(kuài)子。 B、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zhǒng)胀了吧。 C、每年(zhēng)月初一,是万象(gēng)新的日子。 D、他顾不得手(zāng),拿起鸡腿就狼吞虎(yàn)地吃了起来。
  • 3. 奇奇听不懂文中老舍那些“京味儿”词语,请你帮他翻译一下吧。
    (1)、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2)、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3)、从擦黑儿 , 鞭炮就响起来。
    (4)、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 4. 妙妙诵读了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成语、古诗,请和他一起完成。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灯结彩   而未决 B、舍本逐   残灯 C、蜂拥而   高无上 D、标新立   口同声
    (2)、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C、冷露/无声湿/桂花。 D、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3)、下列对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B、终日不成章(诗歌文辞的段落) C、纤纤擢素手(伸出) D、中庭地白树栖鸦(即庭中,庭院中)
  • 5. 妙妙分享的描写节日习俗的句子,其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B、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C、那龙舟,像一条大白鱼,载着一大群健儿在浪花里航行。 D、元宵节的花灯犹如点点明珠,镶嵌在黑夜中,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 6. 琪琪在书法展区看到与“不知秋思落谁家”思想感情相同的诗句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7. 元元想搜集有关春节习俗的诗词句,下列诗词句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D、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 8. 春节时,毛毛亲身体验到了许多传统风俗,下面是他参观民俗博物馆后写的日记片段。请你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内容填空。(填序号)

    A.吉祥如意    B.团团圆圆    C.岁岁平安    D.万事如意年年高    E.遍地是福   F.延年益寿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民俗博物馆。在这里,我见到了不同时代的石雕。通过导游介绍,我知道了在建筑上雕刻蝙蝠的寓意是 , 雕刻花瓶中插着两支稻穗的寓意是。导游还介绍了有关传统节日的习俗,过年时人们吃年糕,寓意;元宵节吃汤圆,寓意

  • 9. 读课文,同学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准备制作“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展板。下列展板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描写有误的是(    )
    A、《腊八粥》一文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 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 B、《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借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展现了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 C、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带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才结束。 D、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吃冷食和禁烟火,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表达了对汉代权贵骄奢淫逸的生活的批判和鄙弃之情。
  • 10. 民风民俗诗词大会开始了,请你根据积累的古诗填空。
    (1)、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
    (2)、 ,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3)、看着皎洁的明月,他不自觉地吟出了“ ,”(王建《十五夜望月》),以期待阖家团圆。
    (4)、老师经常用《长歌行》中的“ ,”两句,来劝勉我们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不要老来空悲叹。
  • 11. 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学们将学过的课文进行了积累,请你填一填。
    (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按照顺序,描写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其中“”“腊月二十三”“ ”“初一”“”这几天是作者重点描写的部分,这样的安排的作用是
    (2)、《腊八粥》主要写了“”和“”两部分内容,其中,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分为、分粥、、看粥四个部分。
    (3)、《藏戏》以连续的三个问句开篇,点出了藏戏“”””“”的特点。
  • 12. 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模仿老舍的表达,写一写你过春节时的见闻。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春节期间,北京各大景点迎来大批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 , 天坛公园 , 明十三陵里人们。(填写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 13. 请你选择一个传统节日的代表美食,从外观、材料、味道、 做法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讲解词。

    春节(年糕)    元宵节(元宵)      端午节(粽子)      中秋节(月饼)

二、活动二·畅游民俗大观园(20分)

  • 14.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当中国传统文化与新科技、新玩法相结合,会进发出怎样的光彩呢?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2024年7月6日,“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在法国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揭幕。本次展览在巴黎奥运会前夕举办,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观者展示中国非遗的生命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本次“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分区,对应花丝镶嵌、木作竹编、制茶酿酒、陶瓷、纺织刺绣等手工艺。

    本次展览大量采用视频、多媒体、全息舱、人工智能等形式,打破过去非遗和设计展以静态产品为主的展陈模式,以东方的审美意境,沉浸式、互动式的活态展览形式,让观众了解非遗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创作的过程和承载的情感。

    【材料二】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晚会的《唐宫夜宴》节目吸引了大量观众。因为这一台“唐宫春晚”,河南博物院门前游客络绎不绝,一大早就排起了200多米的长龙。整个春节期间,河南博物院的网络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00%以上。

    2022年初,由上海京剧院演员演绎的游戏戏曲唱段《神女劈观》在网络出圈。传统戏曲与虚拟世界“跨界混搭”,让观众大呼“惊艳”,平台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自己看还不过瘾,网友们纷纷开始激情“二创”,打造出粤剧版、黄梅戏版、唢呐版……

    (1)、状状参加了“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的布展工作,以下“非遗”应该分别归入哪个分区呢?请你帮他选择。(填序号)

    苏绣《蒙娜丽莎》——

    晋江木版年画——

    泉州名茶“铁观音”——

    明万历金丝翼善冠——

    A.“金”分区  B.“木”分区   C.“水”分区   D.“火”分区   E.“土”分区

    (2)、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在巴黎奥运会开幕之前举办。 B、河南卫视春晚的《唐宫夜宴》节目让河南博物院游客暴涨。 C、材料二中的加点词语“出圈”是指知名度降低。
    (3)、“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我们要懂得结合时代新发展新语境,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表现形式和生命活力。请选择上述材料中的一个例子,说一说它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 15. [文学性文本阅读]流光溢彩的元宵节里,绚丽的花灯最能烘托节日氛围,如六角形宫灯、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走马灯……快和同学们一起来赏花灯吧! 

    花灯(节选)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得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再怎么也得吃上一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在这个节日里,漂泊在外的游子最伤感,这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望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即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了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元宵节、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等。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②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灯上也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shú jie)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一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热闹。

    (本文作者萧乾,有删改)

    (1)、阅读选文第2自然段,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并填空。

    在以上这些节日中,作者认为最“雅”的节日是 , 最令游子们感到伤感的节日是

    (2)、有一种大型纸灯的名字很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纸灯的名字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波浪线在选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3)、读选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完成对比图。 

    (4)、作者详细介绍了哪个节日?为什么这样写?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三、活动三·大显身手写风俗(30分)

  • 16. 根据下面的要求,分享让你难忘的民风民俗。

    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风俗呢?请以“难忘的(节日风俗)”为题,写一种最令你难忘的风俗。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清楚风俗的特点和来历,重点描写活动场面及自身的感受:③500字左右。一本最喜欢的书进行介绍。介绍时注意写明推荐理由,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