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3-12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
1. 阅读下面实用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A)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B)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文本二】
最苦与最乐(节选)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③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④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文本一”是怎样一步步论证“要乐业”的观点的?(2)、“文本一”段尾两次引用孔子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3)、比较两个文本中画横线的语句,分析这些“问句”对议论所起的作用。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创造宣言(节选)
陶行知
①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②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③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④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⑤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琪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⑥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⑦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再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⑧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⑨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可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⑩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⑪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⑫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
⑬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1)、本文有破有立,既摆出了对方的错误观点,又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主张。试梳理选文的论证思路。(2)、第④段中“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如何理解“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4)、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二、古诗文阅读(31分)
-
3.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黄生借书说(节选)
(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①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② , 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③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④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⑤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贤达执经叩问。
【注释】①随园主人,作者的号;②七略、四库,指皇宫藏书;③庋(guǐ):放置、保存;④通籍:出仕,做官;⑤素蟫(yín):指书里蠹虫。
(1)、对文中加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B、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C、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D、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而强假焉”与(乙)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的意思完全相同。 B、(甲)文“随园主人授以书”与(乙)文“计日以还”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C、由(乙)文中“无从致书以观”的意思推测“家贫难致”中“致”意思是“得到”。 D、“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中“祖父”解释为“祖辈和父辈”,“无论”理解为“更不用说”。(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用天子、富贵者、祖父辈藏书甚丰,而读书者很少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 B、(甲)第三自然段,用我借书之难而刻苦读书,同我做官之后大量购书而不爱读书形成对比,再次强调了借书者的用心专一。 C、(甲)(乙)两文作者都回忆了幼年好学而借书不得之事,意在告诉青年后生读书要勤奋刻苦,要珍惜少年时光。 D、两文都是功成名就的学者对青年后生的殷殷教诲,文章显得道理充足,言辞恳切,富有感染力。(4)、翻译下列句子。①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上文)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4.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新城道中(其一)
(宋)苏轼
东风①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②。
岭上晴云披絮帽③ , 树头初日挂铜钲④。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⑤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⑥春耕。
【注】①东风:春风。②吹断檐间积雨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③絮帽:棉帽。④钲(zhēng):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⑤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⑥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一句所展示的画面。(2)、联系全诗,分析尾联中“乐”的内涵。5. 古诗文默写。根据课文,用规范汉字正确补写相应句子。(1)、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2)、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4)、 ,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5)、《大道之行也》中,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三、名著阅读(7分)
-
6.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不,你得留下!我发誓你得留下——我会信守这个誓言。”
“告诉我你必须得走!”我反驳道,产生某种强烈的激情,“你以为我能留下来,而在你面前什么也不是吗?你以为我是一个机器人?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自己嘴里的一口面包被夺走,让自己的一滴生命之水从杯里溢出?你以为,我贫穷无名,相貌平平,地位低微,我就没有灵魂、缺乏感情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并不比你的差,我的感情并不比你的少!假如上帝赐予了我一些美貌和足够的财富,我就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此刻不是通过习俗和传统的东西和你谈话,甚至也不是通过人的肉体,而是通过我的灵魂在和你的灵魂说话。仿佛咱们两个都走过了墓穴,平等的站在上帝的脚边——因为咱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1)、文段出自英国作家 (人名) 的作品,文段中的“我”是指(人名),说这段话时“我”在 做家庭教师。(2)、结合情节,说说引起这次激烈争执的原因是什么?四、积累与运用(17分)
-
7.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及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迁徒(xǐ) 蛮横(hèng) 喃喃自语(lán) 强(qiǎng)词夺理 B、漩涡(xuán) 颠簸(bǒ) 纷至沓来(tà) 忍俊不禁(jīn) C、径自(jìn) 犀利(xī) 信手拈来(niān) 深恶(wù)痛决 D、狩猎(shòu) 拜遏(yè) 浮光掠影(lüè) 味同嚼(jiào)蜡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庄重的文化殿堂与红火的节日民俗不期而遇 , 带给人们别具一格的体验。 B、多些好高骛远的执着,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方能积小胜为大胜,达到既定目标。 C、他不仅在“写什么”上殚精竭虑地运筹,而且在“怎么写”上苦心孤诣地经营,这使他的散文作品别具韵致和气象。 D、实践充分证明,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 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B、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如果不能约束自己,沉溺其中,就会后患无穷。 C、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生存和凝聚的动力。 D、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谁也不能否认他们没有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0.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数据
学段
时间
不及格率
小学生
截止到2020年
约6.5%
初中生
截止到2019年
<10%
初中生
2020年(疫情影响)
14.5%
高中生
截止到2020年
约11.8%
【材料二】
运动者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他们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请想象一下,当这种压力转换成一种愉悦,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当运动者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会是怎样的情景……
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获胜的意志以及强身健体的乐趣,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呢?
【材料三】
①1941年元旦,毛泽东给延安保育院的小朋友题词:又学习,又玩耍。1941年秋,毛泽东为《解放日报》体育专刊题词: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
②蔡元培先生早有藏言: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种子,使他们成为健康快乐的一代,他们才会成长为祖国建设的坚实栋梁。
③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王宗平院长认为:孩子们的体育锻炼需要强度。如果体育课无难度、无强度、无对抗、不出汗,就无法磨炼学生意志品质。
④全国人大代表叶仁苏建议:各地学校要开齐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的衔接和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运动技能。
(1)、从“材料一”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数据中,写出你探究结论。(2)、有人说:“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哪有时间锻炼身体?”请你针对此错误言论,合理使用三则材料予以反驳。五、作文(40分)
-
11. 节奏有三个含义:①音乐中长短不一的音符组合。②喻指有一定规律的进程。③指有关礼仪的各种规定。音乐节奏的变化带来美的欣赏与感受,生活节奏的变化带来意外的惊喜与创造,礼节节奏的呈现带来庄重的仪式感……
请以“节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