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荣成市16校联盟(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3-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深宵(xiāo) 震悚(sǒng) 阖眼(hé) 忍俊不禁(jìng) B、捆扎(zā) 校补(jiào) 挚痛(zhì) 锲而不舍(qiè) C、殷红(yín) 修茸(qì) 苍劲(jìn) 妇孺皆知(rú) D、卓越(zhuó) 呜咽(yàn) 侮辱(wǔ) 气冲斗牛(chōng)2. 下面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烦燥 取缔 辫子 自言自语 B、守寡 高梁 污秽 酣然入梦 C、头颅 土匪 埋葬 慷慨淋漓 D、调羹 灌输 丰饶 微不足到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批批遨游太空的航天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B、夏季来临,每个学校都要重视防溺水安全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C、小明处事风格锋芒毕露 , 许多同学并不接受。 D、他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重点高中。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随中国人民志愿军采访后写的一篇小说,一经发表,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B、“最重要”的“最”是形容词,“嗡嗡”是拟声词。 C、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D、古人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陈康肃公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中的“公”“翁”是对男子的谦称。5. 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小文同学在进行古诗文专栏整理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忙解决。
相应诗句
主要情感
“① , ②。”(《木兰诗》)
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
③。
“④ , ⑤。”(《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包含深刻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不可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⑥ , ⑦。”(《陋室铭》)
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
“出淤泥而不染,⑧。”(《爱莲说》)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端庄自重。
6. 初一年级开展了“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以下资料,完成任务。【资料一】
最近,关于接种新冠疫苗的标语“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成功“出圈”,火爆网络。据疾控专家介绍,形成群体免疫,疫苗接种率要达到70%——80%,即约9亿至10亿人。截止4月25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比例约12%,距离国内形成群体免疫还有相当距离。再者,各国开放是大势所趋,因为疫情影响而出现的“关闭”是暂时的。开放之后,人员自由流动、货物快速流通将重现昔日繁盛景象。我们只有建立起免疫屏障,占领“免疫高地”,才能更从容地拥抱世界。
【资料二】
全球新冠疫情仍不稳定,新冠病毒的变异也时常出现。传播的不确定性、病毒的不稳定性,让新冠肺炎疫情变得较为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让疫苗尽早地、更广地覆盖更多群众,就能有效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病毒传播。近来,在全球疫苗供给紧缺的情况下,中国已经向近69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新冠疫苗,为全球抗疫带来一股春风。
【资料三】
诗文小窗口:
①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请从资料一、二中列出两条关于接种新冠疫苗的原因。(2)、在看到中国向其他国家免费提供新冠疫苗的新闻后,邻居张爷爷感到不解,认为要把疫苗留给自己国家。请你引用资料三中一则诗文为他解惑。你会怎样说呢?二、名著阅读,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人选一题作答(4分)。
-
7. 假设祥子有微信,下面两个人物,谁最有可能出现在他的朋友圈?为什么?请结合小说《骆驼祥子》的内容简要分析。
人物:刘四爷 曹先生
8. 阅读名著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名著人物大家谈”活动中,同学们跃发言。下面是两名同学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这句话展开的讨论。你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张华: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逐到野兽里去的。
王军: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逐到野兽里去的。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画面。(2)、意象传情,“明月来相照”中,“明月”这一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三、文言文阅读(11分)
-
10.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袒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①。既灭烛,闻主人媪②隅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遗,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选自《国史补》)
(注释)①逆旅:旅店。②媪(áo):老妇,指下文“妇”的婆婆。妇:指儿媳。③伏局:认输。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宿于逆旅 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自谓天下无敌。 D、良宵难遣康肃笑而遗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妆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②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3)、用“/”给下面句乎断句(断两处)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4)、从甲文“( )”一句和乙文“( )”一句中可以看出陈康肃公与王积薪都产生了( )的情绪。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弄堂口的皮匠摊
陈建兴
①儿时的弄堂口都有一只皮匠摊,或靠路边,或占一角,位置固定也不挡道。弄堂里许多人不知道修鞋人姓啥叫啥,对年纪大一点的就叫他老皮匠、年纪轻一点的叫他小皮匠。在我们弄堂口的,大家都叫他老皮匠。
②皮匠摊的全部家当是一根扁担,两只矮木箱,一只箱子里放着修鞋工具,铁榔头、木榔头、鞋楦、鞋撑、弯刀、胶水等等,另一只箱子里塞满了自行车的旧轮胎。长年累月室外生活,老皮匠的皮肤晒得黝黑黝黑的,凛冽的寒风吹得十指生满了冻疮。老皮匠干活时戴着一副老光眼镜,嘴上叼着一根香烟,一直坐在一只小矮凳上,背也有些驼了。他时常一边将鞋撑敲得“咚咚”响,一边操着一口的苏北话与人“茄山河”,还不时与进出弄堂的熟人打招呼。看得出,老皮匠与左邻右舍的关系蛮好的,他时常拿着一只搪瓷杯到邻居家要水喝,去趟厕所会叫邻居帮他看个摊头。谁家煮馄饨、包粽子、烧排骨面,总不忘端一碗送到皮匠摊上。
③那些年,弄堂人家都是修修补补过日子的,不少人家做好的新鞋子都会拿到皮匠摊上去钉“掌子”,楦鞋子。
④一个冬日,母亲让我将父亲的一双老棉鞋送给老皮匠去钉掌子。我坐在皮匠摊的小矮凳上,看他干活。只见他把棉鞋放在一块自行车外胎皮上,用红笔画上一圈,选择了前掌和后跟两块要用的车胎皮,用弯刀划了几刀,再放到鞋撑上用铁榔头猛敲十余下,弄平车胎皮,将棉鞋扣在鞋撑上,用一枚枚鞋钉沿着胎皮将鞋底牢牢地钉住,四周多余的胎皮,用一柄弯刀削去。最后,他将手伸进鞋内,发现钉子扎手,又将鞋子套回鞋撑,沿着一排钉子猛敲几下,直到把钉子鼔平不扎手了才给我。
⑤我的一双“元宝”套鞋(雨聚)穿得久了,经常会有裂缝,拎着去找老皮匠。他用贴在方木上的锉皮把要补的地方锉了几下,又剪了一块自行车内胎皮,同样又是锉上几下,特别是四周,锉得又轻又细心,吹掉碎屑后,打开一只小铁皮盒,用小刷子蘸上些许刺鼻的胶水涂到胎皮上,又放到一边,约摸过了二三分钟,拿起胎皮贴到要补的地方,用木梆头轻轻敲上几下,就补好了。他还特地关照我:“半小时内不要穿哦。”老皮匠见我是个学生,补一处仅收三分钱。这个活看上去不算难,后来,我在南京路中央商场买了一块铁皮锉和一小瓶胶水,从此,家里人的坏套鞋都由我来补了。
⑥夏日,弄堂里不少孩子都穿着海绵拖鞋嬉戏。有一次,我的拖鞋搭襗断了,就用一根细铁丝将搭襻串在鞋底并缠上一块布条。但走起路来磨脚,我一瘸一瘸的样子让老皮匠看到了,硬把我叫到摊头上,让我脱下拖鞋,说是帮我修一下。我说:“我没钞票呃。”老皮匠说:“谁要你钱啦。”说罢,就将一把缠着布条的宽锯条插进煤球炉里,用烧红的锯条将拖鞋的搭襻与鞋底烫牢,用力拉了拉,对我说:“好了,穿上去玩吧。”傍晚,母亲下班回家,我讨了五分钱去给老皮匠,他死活不肯收,还说:“小把戏,把钱还给你妈妈去。”
⑦春节前,老皮匠生意火爆,都是弄堂人家为老人小孩做的新棉鞋,有的要纳鞋,有的要钉掌子,有的要楦鞋……老皮匠起早摸黑忙个不停,收取的费用与平时一样。年初一早上,大家都穿上新鞋,那一刻,老皮匠才卷着铺盖,踏上回老家的路。
⑧打我记事起,老皮匠就在我家的弄堂口了;直到我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仍然在弄堂口。上世纪90年代初,弄堂里旧区改造开始了,老皮匠不断地从这个弄堂口搬到另外一个弄堂口。有一天,整个里弄都拆平了,老皮匠也不见了踪影。
⑨皮匠摊曾是弄堂里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上海这个城市记忆的一个部分。今天,非常偶然才会在路边小区门口看到这样的摊头,每到此时,我都会驻足,看上一会儿。
(节选自《弄堂轶事》)
(1)、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弄堂口老皮匠的生活点滴,重点叙述了与“我”相关的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事件内容。(2)、选文第②段的画线句子,除了交代老皮匠的日常生活,还有什么作用?(3)、《弄堂轶事》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在《弄堂轶事》中我读到了弄堂里的人和事,也读到了善良和感动⋯⋯”请结合下面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并以批注的形式写下来。选文
批注
最后,他将手伸进鞋内,发现钉子扎手,又将鞋子套回鞋撑,沿着一排钉子猛敲几下,直到把钉子敲平不扎手了才给我。
①
老皮匠起早摸黑忙个不停,收取的费用与平时一样。年初一早上,大家都穿上新鞋,那一刻,老皮匠才卷着铺盖,踏上回老家的路。
②
(4)、文章结尾写道:“皮匠摊曾是弄堂里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上海这个城市记忆的一个部分。今天,非常偶然才会在路边小区门口看到这样的摊头,每到此时,我都会驻足,看上一会儿。”联系全文,说说这个结尾蕴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5)、小语建议同学们把这篇文章与教材第三单元的《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文章放在一起、做一次题为“凡人微光”的主题式阅读。根据你对这些文章的理解,你认为小语的建议是否合理?为什么?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透早①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③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④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
⑤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⑥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⑦我喜欢爬上枣子树,一边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得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⑧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⑨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⑩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A]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⑪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⑫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⑬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B]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了,整天憨呆憨呆。”
⑭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注】①透早:闽南方言,指清晨。
(1)、文章围绕“裁缝车”描写了很多事情,请补全思维导图。思考1:我发现回忆性散文往往会以一个具体的“物”作为叙事和抒情的载体。
(2)、本文细节丰富,请从A、B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朗读设计并陈述理由。A.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B.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了,整天憨呆憨呆。”
①我选 , 朗读设计及理由:。
②思考2:。
(3)、本文叙述视角变换交织,请根据要求完成表格,完成后记录你的思考发现。摘录
“我”的情感态度(结合摘录内容分析)
我喜欢爬上枣子树,一边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
①
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
②
思考3:我发现回忆性散文具有双重视角。
五、写作(50分)
-
13. 董宇辉亮相北京电影节,演讲《笑声的力量》赢得雷鸣掌声!他说:“笑从来不是生活胜利者的特权,笑是生活亲历者的奖章。”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在场的人的心。
请以“笑声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③书写规范、美观、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