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 1. 2005年5月,埃法(埃及和法国)水下科学考察队在地中海海底打捞出不同时期的各种雕像、器皿、浮雕、钱币等珍贵文物,该硬币(   )

    公元前2世纪刻有亚历山大灯塔的硬币

    A、可以佐证亚历山大灯塔的存在 B、完全还原了亚历山大灯塔 C、是佐证亚历山大东征的唯一史料 D、是亚历山大大帝铸造的硬币
  • 2. 西欧中世纪大学从教皇或国王那里获得了包含种种特权的“特许状”,其中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是最核心的内容,即大学享有自主决定和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是具有一定自由度或独立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机构。材料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大学(   )
    A、受到了教权和王权的控制 B、具有较大的自治权 C、是教权和王权妥协的产物 D、是城市发展的产物
  • 3.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等法律文献,承认奴隶制的存在。材料反映他编纂法律文献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B、完善国家的政治制度 C、恢复罗马帝国的繁荣 D、加紧东罗马对外扩张
  • 4. 文艺复兴使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精神的束缚,达到了高度的个人发展,于是他们的思想就转向于外部世界的发现。富有进取精神的意大利人开始了广泛的航海事业和世界活动。材料反映(   )
    A、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B、意大利人走在探寻新航路的最前列 C、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推动欧洲步入近代
  • 5. 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材料(   )
    A、客观评价了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 B、侧重评价了拿破仑战争对欧洲的侵略性 C、重视拿破仑战争对欧洲的积极意义 D、强调拿破仑战争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 6.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和飞机的发动机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电动机
  • 7.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提到:“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个公约又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公约”指的是(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
  • 8. 下面表格是某同学对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研究性学习资料。从表中信息可知,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地区

    主要事件

    亚洲

    印度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非洲

    扎格鲁尔领导埃及华夫脱运动,通过和平示威、武装起义等形式反抗英国殖民者。

    拉丁美洲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为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A、体现斗争形式多样 B、都实现了民族独立 C、体现非暴力的特点 D、都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 9.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一个喷嚏,……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材料中“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B、资本主义国家股票投机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资本主义国家盲目竞争
  • 10. 1944年6月8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第二战场开辟了》,指出:“我们在第二战场开辟的时候,要以胜利迎胜利,......使东西捷报能相互辉映”。材料反映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11. 下列图片反映了一个共同主题,最恰当的是(   )

                   

    ①欧洲共同体成员示意图

                 ②欧盟旗帜

                   ③100欧元纸币

    A、欧洲国家统治政策的调整 B、欧洲一体化进程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欧洲文化的多元性
  • 12. 有学者评论戈尔巴乔夫改革:“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评论中“整个房子烧了”指的是(   )
    A、苏联模式僵化 B、东欧剧变 C、八一九事件 D、苏联解体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3题10分,14、15、16题每题14分,共52分)

  • 13. 中外历史上许多经济政策的调整,都是对包含所有制形式、经营管理方式及分配方式在内的生产关系进行探索,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俄的探索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苏联的探索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下卷

    美国的探索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

    中国的探索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据以上材料,请从“经济政策的调整要符合现实需要”和“经济政策的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 14. 光,无形无迹,却能在每个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请你参与。

    【探寻遗址,追溯文明之光】

    材料:

                 ①金字塔

                   ②雅典卫城

                   

    ③摩亨佐•达罗遗址

    【查阅专著,感悟理性之光】

    材料二:18世纪法国主要启蒙思想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思想

    思想家

    代表著作

    主要思想主张

    伏尔泰

    《哲学通信》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倡导自由、平等的权利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提倡A             的原则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人民主权,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

    【制作名片,追寻真理之光】

    材料三:

                               

    人物:马克思

    身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创者

    主要事迹: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1)、请你从材料一中呈现的三个文明遗址中任选一例,阐述其所承载的历史价值。材料一展示的文明成果反映出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A处的原则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得到成功实践,结合所学,将A处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二,概括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共同“闪光点”。
    (3)、理论指导实践,思想引领行动。请根据材料三中人物名片,结合史实说明马克思主义分别对俄国和中国革命实践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探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文明成果?
  • 15. 经济发展是政治变革的基础,政治变革又影响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俄国和美国在行进的航路上都遇到了风浪和险阻,让历史进步的航船能够乘风破浪,畅通无阻,成为这两个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赶上并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结合19世纪40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俄国和美国分别通过什么事件“排除这些风险”?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同时期的日本如何实现本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一轮技术革命推动了哪一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并列举该时期两个典型的“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 16. 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回望20世纪,体会战争与和平中不断变化的大国关系。阅读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在危机中打响。……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究变成了历史的转折点:战争转变成“人民的战争”,人民战胜了强权,正义战胜了邪恶。这次大战和上一次不同,善和恶的阵营都壁垒分明。

    ——摘编自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

    材料三:

                      

    杜鲁门(1884-1972)

    ——图片源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

    ……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民族维护他们的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对抗把极权政制强加于他们的那些侵略行动,否则我们将无从实现我们的各项目标。

    ——1947年3月12日《国情咨文》

    (1)、材料一认为“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形成了哪一新的国际秩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二战中形成的“善的阵营”的名称。
    (3)、请提取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进行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