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常德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3-04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曲折,但前赴后继,发愤图强,终于凤凰涅槃,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在经济现象的背后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历史实践证明,一个民族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面对怎样的困境,人文精神始终是战胜困难、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古代没有独立的科学精神,“格物致知”的求知过程其实与人生修养紧密相关。在《礼记·大学》中是这样界定“格物致知”与人生修养的关系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此论述中,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修齐的人生修养希望达到的理想境界,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其具体方法和步骤。其中,“格物”与“致知”是儒家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修齐的基础。在这里,“物”和“知”实际上指的是义理,是要靠“悟”来认识的“道”。所谓“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即是此意。所以,在修齐的人生修养的激励下,古代的士阶层积极投身到对真理的求证之中,如墨家坚持“兼爱”和“非攻”的社会理想,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与战争的技术水平。中国古代这种对科学认知与人格修养相统一的理想信念形成一种文化内驱力,推动士大夫阶层努力发展科技,使中国在3~13世纪之间的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并以“四大发明”为标志,在宋朝达到了顶峰。直到16世纪以后,中国的科技实力才由强转弱。而这个转折也与中国古代的科技观相关,因为中国传统的以“格物致知”为代表的科技观是依附于道德伦理的“由知进德”的一种意识存在,强调内省的思维方式,因而知识的客观求证过程受主观伦理道德和主现认识的影响很大。如儒家强调“内圣外王”的道德修为,不重视向外探求,将科技看作奇技淫巧的雕虫小技。所以,当儒家思想上升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后,科技的发展就缺少了推动力。可见,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无论是辉煌还是衰落,均与传统科技观的道德属性有关。
科技与人文是两个相时独立的领域,却又彼此成就。所以,现代科学的发展既要有独立的发展空间,又不能失去应有的人文关怀。现代工业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从而引发了生态破坏、人类异化等诸多的科技伦理问题。当代人应该反思,重新认识“格物致知”的当代价值,以一种传承、扬弃、创新的态度审视中国传统的科技人文精神,既要避免西方现代科技过度技术化所造成的对科技伦理与人文关怀的轻视,也要克服中国传统科技人文精神中过度道德化的弊端。
(摘编自任丽梅《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伴随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现代中国在多个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B、中国古代重视人生修养,注重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但无科学精神。 C、中国古代科技实力的强弱与士阶层对科学的认知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密切相关的。 D、我们应在选择中传承中国传统科技人文精神,取其精华,并结合时代不断进行创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指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古代中国科技发展加以论述。 B、文章第二段对“格物致知”的分析,厘清了中国古代科技与人生修养之间的关系。 C、文章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方法进行论证,论述有力。 D、文章最后一段指出了当今科技发展造成的生态、人文问题,并提供了解决的方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达到修齐人生修养的理想境界,儒家通过“格物”与“致知”途径获取知识。 B、墨家“兼爱”“非攻”思想对促进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意义重大,而儒家无法做到。 C、中国古代科技观强调内省的思维方式,这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造成了阻碍。 D、如果能重新认识“格物致知”的价值;现今诸多的科技伦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文本一:
最美是百合
于德北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最不知深浅的要算妻子肚子里的宝宝了,他已茁壮地长到了八个月,在我们的日子最缺少色彩的时候,他强大的胎音使我们义无反顾地握紧了生活的画笔。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的进驻 , 使我们的小家增添了许多笑声。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了商店。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
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
文本二:
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的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 , 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 , 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选自《百合花》)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小说选材精巧恰当,篇幅紧凑短小,结构严谨,主题突出,讲述了一对夫妻和一位假期打工女生短暂相遇的故事。 B、本篇小说情节简单,但是主题非常鲜明,通过对生活的真实刻画,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共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篇小说,从开书店、为阿纯发工钱、去商店看花布却舍不得买等情节看出小说的主人公妻子是一个勤劳、节俭、善良的人。 D、本篇小说中的阿纯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乐观开朗、心地善良又美好的女生,她的形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下列与文本中加点词句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为了解除生活上的困窘,“我”和妻子千方百计谋求出路,“义无反顾”强调了当时的“我们”直面生活的坚定态度。 B、文本一中“进驻”指军队开进某一地区驻扎下来,文中大词小用,突出了阿纯的到来对“我们”家不同寻常的意义。 C、文本二中对“布片”的描写,表现了小战士天真质朴的心理及回部队时的乐观情绪,推动后文情节发展。 D、文本二中“多了一只野菊花”使小通讯员形象更饱满鲜活,残酷的战争没有泯灭他对美的追求。(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4)、文本一没有以具体事物“百合花布”为题,而是直接用“最美是百合”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二、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①
王安石
十月十日,谨再拜奉书运使学士阁下:某愚,不更事物之变,备官节下,以身得察于左右 , 事可施设,不敢因循苟简,以孤大君子推引之意,亦其职宜也。
鄞之地邑,跨负江海,水有所去,故人无水忧。而深山长谷之水,四面而出,沟渠浍川,十百相通。长老言:钱氏②时,置营田吏卒,岁浚治之,人无旱忧,恃以丰足。营田之废,六七十年,吏者因循,而民力不能自并 , 向之渠川,稍稍浅塞,山谷之水,转以入海而无所潴。幸而雨泽时至,田犹不足于水,方夏历旬不雨,则众川之涸,可立而须。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是皆人力不至,而非岁之咎也。
某为县于此,幸岁大穰 , 以为宜乘人之有馀,及其暇时,大浚治川渠,使有所潴,可以无不足之患。而无老壮稚少,亦皆惩旱之数,而幸今之有馀力,闻之翕然,皆劝趋之,无敢爱力。夫小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 , 诚有大利,犹将强之,况其所愿欲哉!窃以为此亦执事之所欲闻也。
伏惟执事,聪明辨智,天下之事,悉已讲而明之矣,而又导利去害,汲汲若不足。夫此最长民之吏当致意者 , 故辄具以闻州,州既具以闻执事矣。顾其厝事之详,尚不得彻,辄复条件其详以闻。唯执事少留聪明,有所未安,教而勿诛,幸甚。
【注释】①宋仁宗庆历(1047年)春,王安石调任鄞县知县。提出“浚治川渠”建议,本文是作者在呈送“开河”方案时写给上级杜学士的一封信。②钱氏:五代时的吴越王。
(1)、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愚,不更事物之变 更:经历 B、某为县于此,幸岁大穰 穰:丰收 C、亦皆惩旱之数 惩:惩戒 D、辄复条件其详以闻 条件:逐件条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孤大君子推引之意 故辄具以闻州 B、水有所去 有所未安 C、而非岁之咎也 而又导利去害 D、闻之翕然 窃以为此亦执事之所欲闻也(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备官节下,以身得察于左右(我)在学士部下充数,身在学士周围人的监察之下。
B、吏者因循,而民力不能自并当官的因循苟且,靠百姓自身的能力又不能自行解决。
C、夫小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小民可以共享成功后的快乐,却难以在最初一起谋事。
D、夫此最长民之吏当致意者兴修水利这是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最应该关心的事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信中深入剖析了鄞县致旱的原因和当地人民的心理、愿望,提出了组织人民兴修水利的建议。 B、信的第一段,作者不仅表示了对上级的谦恭和感激,更表明自己要尽其职宜,施设政事的为官态度。 C、信的第二段,通过鄞县今昔灾情的对比,得出了旱灾连年,其罪不在天公、地理,而在人力有所不施的结论。 D、文章的第三段作者不仅详陈了开河的有利条件,也提出需要强迫当地百姓支持开河的具体困难。(5)、结合文章第二、三段内容,简要概括王安石建议兴修水利的原因及有利条件。三、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柳
唐·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诗中的柳树独具一格,与其他诗家描绘的柔美婉约的特点有所不同。 B、陆诗写了柳的所处位置和衰落形态,全诗动静结合,画面鲜明而生动。 C、曾诗与陆诗都是写柳树的七言绝句,均巧妙地将状物与哲思融为一体。 D、曾诗和陆诗中都未直接描绘“我”的形象,又处处透出“我”的存在。(2)、两首诗均写到了“霜”,但其作用迥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
-
5. 填空题。(1)、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六国论》中,作者描绘诸侯先祖创业艰难的两句是: , 。(苏洵《六国论》)(3)、曾子曰:“ ,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4)、《陈情表》中,李密谈及家族中亲近的亲属较少的一句是: 。(李密《陈情表》)
五、语言文字运用
-
6. 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 ▲ 的答道:只要学起来!
②由于护路工人的精心管理,不论大雪封山还是山洪 ▲ , 这条运输线总是畅通无阻。
③那两本书,原是极平常的,一本散文,一本诗集,据德文译者说,这是他 ▲ 起来的,虽在匈牙利本国,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本子。
④两本书在我是一种宝贝,因为这是三十年前,正当我热爱彼得斐的时候,特地托丸善书店从德国去买来的……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只是 ▲ , 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
A、简洁 爆发 收集 情随事迁 B、简洁 暴发 搜集 情随事迁 C、简捷 暴发 搜集 时过境迁 D、简捷 爆发 收集 时过境迁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元青花在陶瓷界是个让人兴奋的话题,以价值而论,它曾长时间保持高不可攀的世界纪录。2005年夏天,一个画着传统谋士故事的元青花大罐,在佳士得的伦敦拍卖场上,拍卖价格至今仍____。当这样的高价____,元青花已超出了收藏界、陶瓷界、文物界的范畴,甚至吸引了许多与之无关的人的注意。
元青花从何而来?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中国陶瓷,凡一新品种诞生,其身份明确,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脉络清晰;但元青花没有幼年,没有童年,没有少年,当你看见它时,它____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让人甚至怀疑它的身份。
没人相信它诞生于元朝,在人们的印象中,蒙古人善武而不善文,所以如此精美的青花瓷出自蒙古人之手太____。再有,元青花出现之前,中华文明的传统色调鲜有蓝色的身影。唐三彩以黄绿白为主,偶见蓝色。近年,人们在南海打捞出的多套精美的蓝色青花瓷器,经考证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带入东南亚的明青花,其检测烧制年代多在元青花之前。这更让世人质疑元青花的身份。
(1)、依次填入在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令人咂舌 横空出世 已然 不可思议 B、令人咂舌 异军突起 已然 匪夷所思 C、令人咋舌 异军突起 俨然 匪夷所思 D、令人咋舌 横空出世 俨然 不可思议(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近年,在南海打捞出的多套精美的蓝色青花瓷器,经考证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带入东南亚的明青花,其检测烧制年代多在元青花之前。 B、近年,人们在南海打捞出的多套精美的蓝色青花瓷器,经考证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带入东南亚的明青花,其烧制年代检测多在元青花之前。 C、近年,在南海打捞出的多套精美的蓝色青花瓷器,经考证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带入东南亚的明青花,其烧制年代检测多在元青花之前。 D、近年,人们在南海打捞出的精美的蓝色青花瓷器多套,经考证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带入东南亚的明青花,其检测烧制年代多在元青花之前。(3)、请分条概括元青花身份受到质疑的三个原因,每一条不超过4个字。六、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庖丁解牛》中,我们学习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养生”就是“养身”。事实上,“养生”与“养身”一字之差,反映的思想认识、精神境界等大不相同。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