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2-28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那亚·金山岭位于北京密云与河北承德之间。其代表性建筑包括山谷音乐厅和金山岭上院。山谷音乐厅由两位知名建筑师主持完成,外形犹如一块巨大的天外飞石。登上屋顶,可以眺望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峦和烽火台,感受金山岭的历史古韵。山谷音乐厅曾举办多场精彩的音乐演出。此外,山谷音乐厅还是高端论坛、颁奖礼的举办地。在金山岭上院,从空院拾级而下,一连串的空间形成序列,安静清幽,吸引游客在此驻足停留。

    作为阿那亚精神属性最高的项目,阿那亚·金山岭会有怎样的成长路径?如何重新凝聚社群的力量,在金山岭共建理想社区?对此,我们采访了阿那亚创始人马寅,聊了聊他理想中的社区与生活,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者:前段时间,您说比起北戴河阿那亚,金山岭阿那亚可能更有机会实现阿那亚的社区理想。为什么?

    马寅:做社区是阿那亚的初心。一开始做阿那亚的时候,我们希望它能成为一个亲密友好的社区,把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一致的人聚合起来,大家彼此连接、交往,重建温暖的邻里关系,重回熟人社会。

    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命运,在人为规划和自然演化的共同作用下,北戴河阿那亚发展成现在这种更复合的状态,不仅仅是一个社区,还是一个集文化艺术、先锋商业、潮流运动等多元生活方式为一体的度假目的地。它其实更像是市镇的逻辑,有不同的面向,更包容,内涵更丰富,带给人的体验和感受也更多元。

    但金山岭阿那亚不太一样。它从一开始就被定义为精神的高地,是专门为热爱山居的人自住而设计,先天条件也更适合做社区,坐落在900米山顶的谷地里,被群山包裹着, 自成一体,更私密,天然有种安静的家园感;而且开发面积小,社区规模和承载量有限,这也注定了它不会有北戴河阿那亚那么大的人流量,熟人社区的感觉会更强。

    记者:虽然更适合做社区,但金山岭阿那亚今年正式对外运营,其实也开始走向公共了,对于金山岭阿那亚的成长路径,你是怎么考虑的?是否会参照北戴河阿那亚的成长模式?

    马寅:我们常说,阿那亚有两种场所精神,北戴河阿那亚体现更多的是欢乐之道,海是外向的,更开放,在海边是释放能量的过程,有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更先锋、更潮流,每次去都很开心。

    金山岭阿那亚主要是安静之道,山是向内的,更厚重、更有灵性、更能滋养人。每次我回到山里,感觉心立刻就安静了,屏蔽了外界的噪音,感官变得更敏感,更能专注于当下,感受力也更强。

    而从外部环境来看,这几年,山外的世界在急速变化,大家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很多人对未来感到迷茫,当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情绪,就更需要一个能安顿身心的“避风港”,跟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构建一个共同体,过一种乌托邦式的生活,彼此守望,互相慰藉,重建安全感和归属感,让情感和精神有所归依。

    在阿那亚所有项目当中,金山岭阿那亚的资源禀赋最适合成为这样一个“避风港”。

    记者:是希望把金山岭阿那亚打造成避世之地吗?

    马寅:不是“避世”。山虽然安静,但并不消极,它有自己的气场,让心境更自由,更能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

    大家住在山上,因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理想而聚,以山为邻,并不是要走向隔绝,而是回到一个能让人卸下防备,有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的精神家园,整理和安顿自己,相互交流,彼此激发,共同成长,然后,更好地跟世界在一起,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更多美好。

    归根结底,我觉得金山岭阿那亚是要走向创造的。它应该具备这样两种属性:既是有质感的精神高地,也是有温度的熟人社区。

    记者:怎么理解“有质感的精神高地”和“有温度的熟人社区”?运营层面如何展开?

    马寅:先说有质感的精神高地,因为金山岭阿那亚是阿那亚所有项目中精神属性最高的,金山岭的生活也应该有更高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浓度。在文化艺术生活上,一方面,我们通过“艺术驻留计划”,寻找那些喜欢金山岭生活方式的创作者,支持他们在地创作。另一方面,金山岭汇聚了非常多有意思的业主,他们之中有很多文化艺术领域的顶级创作者,涉及文学、音乐、戏剧、电影等多个不同行业。所以,金山岭社区内部其实就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这些业主带动更多人一起参与、创造,优质的文化艺术内容从社区里自然生长出来。

    记者:听上去,您是希望以文化社群的方式,在金山岭开始一场生活实验。可是,能做“文化主理人”的金山岭业主也是少数吧,很多业主虽然不是文化艺术人士,但也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对于理想社区也有自己的见解和追求,怎么能让他们参与进来呢?

    马寅:这就涉及到金山岭阿那亚的另一重属性, “有温度的熟人社区”。

    “文化主理人”只是一个方面,它所依托的可能主要是我自己建的小社群。但金山岭还有其他不同类型的社群,也在组织各种各样的社群活动,他们也在用社群的方式分享生活,质朴又有温度。

    比如,有位邻居擅长做披萨,她自己有个小社群,每次准备做披萨时,会提前在群里发布预告,接受邻居们预订,不为赚钱,更多是出于乐趣。发挥自己所长,带给他人更多美好,这不就是社群的意义嘛。

    所以,今年以来,金山岭社群所迸发出来的活力,以及社群生活带给大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都让我非常振奋。我也愈发坚定地认为,社群应当成为整个社区的灵魂,辐射山谷生活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走向公共的阿那亚,还能回归社群、重塑理想社区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戴河阿那亚与金山岭阿那亚相比,更复合、更包容、更丰富,带给人的体验和感受也更加多元。 B、金山岭阿那亚开发面积小,规模和承载量有限,这决定了它的人流量相对较小,更像是熟人社会。 C、为区别于北戴河阿那亚成长模式,金山岭阿那亚选择了一条指向心灵的更为“安静”的发展之道。 D、作为连接的媒介,社群成为了金山岭阿那亚整个社区的灵魂,已经深入到了山谷生活各个层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那亚初心是做社区,金山岭营造的初心是为喜欢安静、渴望精神交流的人们打造一个精神的高地。 B、金山岭阿那亚正式对外运营,开始走向公共,负责人认为阿那亚社区文化塑造与对外运营并不冲突。 C、业主为金山岭社区带来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并带动更多人一起参与、创造了优质的文化艺术内容。 D、发挥“文化主理人”中心作用,带动其他类型社群,组织各种社群活动,构建“有温度的熟人社区”。
    (3)、根据材料,不能体现出金山岭阿那亚所追求的属性的一项是(   )
    A、朱哲琴在金山岭采集大自然的声音,邀请山谷原住民和新山民参演,创作了自己的实验作品“问山”。 B、金山岭羊汤馆,店里摆上三四张桌子,有口大锅熬着汤。外面是凛冽的风,屋里的壁炉烧得正旺。 C、“金山岭社群讲堂”让有资源、有能量的朋友轮值作为“文化主理人”,在社区组织文化艺术活动。 D、金山岭的社群中探讨各种问题,平等、公开、透明,任何事都拿来讨论,任何人都可以发表意见。
    (4)、结合全文,准确理解材料画线句中“避风港”一词的含义。
    (5)、记者采用了哪些提问技巧将话题引向深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瓦屋山桑(节选)

    张国龙

    两个女孩沿着二龙河岸奔跑,柏树籽卖掉了,干粮、黄瓜吃光了,带的水早就喝没了,她们空着手一身轻。奔波了大半天,米李花跑起来并不吃力,但付晓珍崴了脚跑不大起来。米李花跑一跑就回回头,恨不得拖着付晓珍跑。

    米李花脑子里乱糟糟的,想想这一段时间来忍受的热、苦和累,想想这一路的艰难,摸摸口袋里的钱,再想想老林中学,她还是忍不住抿嘴笑。她不放心把钱放进衣兜里,总担心一路跑着给跑丢了。她立即紧紧地攥着钱,汗水早已把皱巴巴的钱濡湿。她没有忘记提醒付晓珍,但付晓珍说把钱装口袋里跑不丢,握在手里跑起来别扭。来的时候好像不觉得特别远,现在才发觉远得想哭。

    两个女孩汗水滴答,跑跑跑。①跑过了李子坝密集的木板房,跑过了邓家湾曲曲折折的河道,跑过了张氏祠高耸的牌楼,跑过了擦耳岩嶙峋的怪石,跑过了大星庙精致的飞檐……康家店隐约可见,康老大磨坊的打米机犹在霭霭的暮色里轰鸣着。不远处就是老水滩,那是二龙河与麻柳溪的交汇处。米李花心情为之一振,情不自禁越跑越快。身后传来了付晓珍远远的呼唤:“李花,等等我,跑不动了!”

    米李花这才想起付晓珍的脚崴了,扭头看见付晓珍一瘸一拐的身影。她立即跑回付晓珍身边,伸手扶住了付晓珍,揪心地问:“咋个样了?还能坚持不?”

    “我实在跑不动了,天马上就要黑了,我害怕。我们去我舅舅家吧,看,我舅舅就住在老水滩旁边。”付晓珍扶着左腿拖着哭腔。

    “我要是不回家,我爷爷和哥哥不晓得我去了哪里,肯定会急死的。这样吧,你去你舅舅家,我一个人跑回去。”米李花一边说一边扭身狂奔。

    “李花、李花,”付晓珍乞求,“你一个人不安全!去我舅舅家住一晚,明天一大早就回去了。”

    米李花已经风驰电掣跑远了,依稀听见了付晓珍的呼喊。她没有时间停留,只顾跑啊跑,跑啊跑。谢天谢地,好在已经跑到了熟悉的麻柳溪边,她几乎熟悉这里的每一个沟坎。夜幕已经垂落,四处是异常沉重的麻灰色,但她丝毫没有放慢奔跑的速度。麻柳溪两岸的稻田里,已不见收割的身影。②稻子和炊烟的香气胶合在一起,煽动出家的味道。她滴滴答答的汗水里不知不觉掺杂了点点泪水,干渴已经不重要,饥饿也不要紧,疲倦更是无关紧要。然而,夜色无情地吞没了她瘦小的身影,前面密密麻麻、奇形怪状的黑影排山倒海般向她撞来,身后似有千军万马噼里啪啦追杀过来,她的每一个毛孔里都充塞了惊恐。她想哭,却发不出声。她想紧紧地抱住自己蹲下来,但她没有勇气停歇,还在机械地跑啊跑,两条腿似乎已完全不受控制。

    模模糊糊,米李花感觉前面应该是古远坡。那坡上有一大片坟墓,米李花目不斜视,甚至屏住呼吸。但是,林立的墓碑清清楚楚横亘在眼前。她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住,一定不能崩溃。无论如何,今夜她得回到家中。爸爸妈妈离开家就没再回来,家里担了多少惊受了多少怕,她比谁都清楚。外面的人没回家,家里的人肯定更遭罪。高一脚,低一脚,总算把古远坡甩到了身后,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逃过了一劫。

    只需吸溜一下鼻子,米李花便知道前面就是山湾村了,她再一次想号啕大哭。但是,她看见前面有一个黑影似乎正冲她移动。她汗毛倒竖,忍不住尖叫着蹲下身,随手摸着了一块石头。那黑影竟然不动了,她大呼小叫缓缓地站起来,用尽全身力气把石头朝那黑影扔了过去。石头咕咚一声砸进了麻柳溪,那黑影还是一动不动。她再一次摸着了石头,紧紧地攥着,硬着头皮朝黑影跑去。近了,近了,她再一次使劲砸向黑影,正中目标,发出了沉闷的嗵声。她呆立不动,麻柳溪里很快又传出了咕咚声。

    “你是个啥东西?你莫来吓我!”米李花冲黑影怒吼。

    那黑影依然一动不动,米李花定睛看,原来是一棵矮小的柏树。即将绷断的神经猛地松弛了,她开始高声哭喊“哥哥、爷爷”,似洪峰冲决了堤坝。

    黑黢黢的夜色吞没了米李花无助的哭喊,满山坡的虫鸣,满河湾的蛙声,分外嘹亮。

    当米李花摸索着跑进山湾村的时候,山湾上下已星星点点。循着灯光,她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跌跌撞撞。幸亏村子里的路她了如指掌,要不然早就摔得鼻青脸肿。她已经没有眼泪了,或者说恐惧得无法流泪。③她开始大声唱歌,给自己壮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她还是害怕,说不清怕什么,反正就是害怕。突然,她猛地啊了一声,下意识摸了摸攥着钱的手,不禁哑然失笑。一路狂奔,只顾着害怕,她竟然把手里的钱忘记了。要是摸索石头的时候无意中把钱弄丢了,她肯定死了的心都有。她感觉后怕,但更多的是庆幸。

    手中湿漉漉的钱似乎给了米李花力量和勇气,她好像听见了呼唤她的声音。她似乎不怎么害怕了,快速跑到了高高的偏崖子跟前。确实不是幻觉,她真真切切地听见了哥哥嘹亮的呼唤。像是遭逢了非人的折磨之后突然遇到了救命恩人,她歇斯底里地尖声应答。

    当米李花看见山梁上有火光向她跑来,紧绷着的神经彻底松弛了。她一屁股跌坐在山崖前,尽情号啕。她这才发觉,两条腿已经木了,浑身只剩下了哭喊的力气。

    “妹妹,你莫怕,你站在那里莫动哈,我这就下来接你!”米铁桥颤抖的呼喊声响彻山崖。④那一瞬间,所有的蛙鸣和蝉吟似乎集体喑哑。

    米李花缓缓站了起来,仰头盯着那游弋在山坡上的火光,一整天的酸甜苦辣尽都化作了泪水,源源不断……

    【注】①少年米铁桥和米李花兄妹,生活在川东北红丘陵深处。因为家中新建了瓦屋欠了一大笔钱,父母一同外出打工还债,不料从此双双人间蒸发,家中只有被蛮牛顶伤的爷爷与俩兄妹相依为命。考上重点高中的哥哥米铁桥被迫辍学。爷爷不堪重负,不支持妹妹米李花读初中。米铁桥始终不肯让妹妹失学。为了筹备读初中的学费,米李花和同学付晓珍去摘柏树籽卖钱,这天,李花和付晓珍一早赶了二十多里路到二龙镇,费尽周折终于在黄昏时分成功卖掉了柏树籽。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米李花跑夜路回家是明线,付晓珍留宿舅舅家是暗线。双线表现了乡村少年彼此关爱的深挚情感,赋予作品温暖感人的力量。 B、米李花晚上路经古远坡,对坡上一大片坟墓充满极度的害怕,亲情的力量使她最终战胜了恐惧,不再害怕,勇敢走出了那里。 C、快到山湾村时米李花“再一次想号啕大哭”却最终没哭出来,听见哥哥的呼唤后“尽情号啕”,表现了米李花内心的丰富和真实。 D、刚开始米李花内心满怀喜悦和兴奋,夜幕降临,孤身一人的她感到紧张、害怕,最后听见哥哥的呼喊声时满心埋怨和感动。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①运用简笔,将两个女孩路途的遥远和艰辛浓缩到五个“跑”和省略号中,展现了乡村少年的坚韧。 B、句② “胶合”形象体现稻香和炊烟香气的完全融合,“煽动”表现想家情绪浓烈到无法抑制的状态。 C、句③米李花一反常态,采用大声唱歌方式克服内心的害怕,与来到她熟悉的地方,离家已经不远有关。 D、句④运用夸张和对比手法,其用意一是表现米铁桥呼喊声的响亮,二是表明米李花心情瞬间得到放松。
    (3)、有人评价本文:“透过小说,我们看到了一群勇于担当的当代少年,看到了乡村未来发展美丽图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作者写米李花抛下崴脚的付晓珍,独自跑夜路回家。如果改写成米李花送付晓珍到舅舅家并住一宿。你觉得哪种情节处理更好?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遏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广之略,土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司马温公①则曰:“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二者皆一偏之论也。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不识之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束伍严整,斥堠详密,将众之道也。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磚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而存乎将将者尔。将兵者不一术,将将者兼用之,非可一律论也。人主,将将者也。大将者,将兵而兼将将者也。

    三代而下,农不可为兵,则所将之兵,类非孝子顺孙,抑非简以驭之,使之乐从,固无以制其死命。则治军虽严,而必简易以为之本。非春秋、列国驰骤不出于畛轨,追奔不逾于疆域,赋农以充卒,夕解甲而旦相往来,可以准绳相纠,而但无疏漏即可固圉之比也。故严于守而简于攻,闲其纵而去其苦,有微权焉,此岂可奉一法以为衡而固执之哉?

    班超以简,而制三十六国之命,子勇用之而威亦立。诸葛孔明以严,而司马懿不敢攻,姜维师之而终以败。古今异术,攻守异势,邻国与夷狄盗贼异敌。太史公之右广而左不识,为汉之出塞击匈奴言也。温公之论,其犹坐堂皇、持文墨以遥制闻外之见与!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注】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不击刁斗A以自卫B莫府C省约文书D籍事E然亦远F斥候G未尝遇害。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整理、整治,与苏轼《赤壁赋》“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的“正”意思相同。 B、苦,认为苦,意动用法,与《<老子>四章》“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不相同。 C、而,表转折,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的“而”用法相同。 D、可以,可以用来,与《〈论语〉十二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的“可以”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是汉朝名将,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但程不识在总体上并不认同他的治军做法。 B、程不识严格治军,尽管士兵辛苦,但不曾遇到危险。王夫之认为程不识治军做法更适合统率大部队,且用于防守。 C、王夫之认为,由于夏、商、周三代以后的农民不能当兵打仗,所统率的士兵大多不是孝子贤孙,因此治军必须严格。 D、王夫之认为司马迁、司马光对李广、程不识治军的看法,都与各自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有关,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兵者不一术,将将者兼用之,非可一律论也。

    ②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5)、对于行兵治军之道,司马迁、司马光、王夫之看法不一,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阙题

    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即缺题。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此诗为诗人去拜访山居友人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简笔描绘山路和白云,再聚焦到青溪,写景由远及近,具有动态感。 B、颔联“随”字写芬芳的落花随流水来又随流水去,传递出一种伤感的情调。 C、“闲门”一词可看出门前清净,少有人来,交代了读书堂的环境清幽无扰。 D、全诗没有奇词丽句,诗人只是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回味隽永。
    (2)、全诗都用景语织成,然而情韵盈然。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阳货》中说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思想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还“”,即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讽刺方法。
    (2)、酒是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李白《将进酒》中写诗人以物换酒,与友人共同排解这万古长愁一句是“ ,  。”
    (3)、古人善于用典,《春江花月夜》“”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偷感好强”成为社交口头禅。“偷感”顾名思义,就是偷偷摸摸。别误会,(甲),而是仅代表害怕被知道而选择默默做事的心理和行为。

    现实中,不想刷存在感的“偷感人”   A    。发朋友圈时,他们会把内容设置为“仅自己可见”;书店角落里总有一类人,将手中图书的书名遮遮掩掩,让人看不清楚;他们上班就提前避过早高峰,下班就绕过电梯从楼梯间溜走。

    “偷感”为何会流行?①原因是因为它准确捕捉到年轻人在社交、工作和生活当中的一种共同感受。②“偷感”一词反映出年轻人对于“被理解”的渴望。③当今社会迅速发展与变革的大背景下,④社会应当充分尊重年轻人的“偷感”态度,⑤不仅要给予支持,更应予以理解。

    另一方面,“盗感人”也受到关注。如果说课堂上“偷感人”唯恐被点名,“盗感人”肯定是踊跃发言的那位;商场里,“偷感人”还在小心翼翼地看价牌,“盗感人”早已   B   地坦白“买不起”。

    有人说与其在角落做旁观的“偷感人”,(乙);也有人说“盗感人”缺乏边界感,不如“偷感人”淡淡的疏离更让人舒适。你要做“偷感人”还是“盗感人”呢?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的那些日子里,天空没有一朵云,偶尔飘来一丝半缕,转眼间就被燃烧迨尽了。河水哗哗的声音细听下来,也是空空的。我伸着手在太阳下晒了一阵后,皮肤开始发烫了,但分明感觉到里面流倘的血还是凉的。我与世界无关。

    真的,世界只有呈现白的质地时,才能达到极度热烈的氛围,极度强烈的宁静。这种强烈,是人的眼睛、耳朵,以及最轻微的碰触都无力承受的。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阳光,只能把人照黑,但这样的太阳,却像是在把人往白里照,越照越透明似的,直到你被照得消失了为止……

    (1)、选文第一段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选文极具哲思。作者是如何写出“哲思感”的?请以第二段为例简要分析。

四、写作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理性是一种力量,它使我们能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进行严谨地思考和决策。那么,拥有足够强大的理性是否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