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2-28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字游戏是文化传承和社会互动的重要载体,不断丰富着中华民俗的内容与形式。它不仅出现在对个体汉字的把玩中,也存在于各类文学作品的文字游乐里,甚至因文字游乐而形成了特殊的文学形式。比如,汉语中的字联、字谜、顶针诗等,都是中国特有的与汉字游戏相关的文学形式,体现出对汉字字形、字音、字义、字序等属性的巧妙应用,散发着中华文化的芳香。
文学形式的汉字游戏常常利用汉字的字形属性,包括字形拆合、结构变化、形似字、添笔减笔等进行创作。拆字法是对联、诗歌、灯谜等文学形式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例如灯谜“俚词鄙语皆诗句(打一四字句)”,谜底为“斐然成章”。第一个字“斐”上下分成“非”与“文”两字,意为非文言然而成诗章。这类汉字游戏具有非常独特的语言文化内涵,文学性和趣味性共举,知识性与艺术性并重。
汉字的字音属性包括同音、谐音、押韵、多音等,变换字音形式可以增加作品的文学性。例如诗句“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谐音“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可谓一语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晴”与“情”的谐音,更为大家所熟知。由于音节数量的限制,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字、多音字,这为文学作品利用汉字的读音属性创制汉字游戏提供了巨大空间。
字义属性包括一字多义、多字同(近)义、隐含意义等,最常见的是利用一字多义造成双关。例如,广为流传的理发店对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毫末,既指这种技艺之小,又指发梢;顶上,既指功夫最佳,又指头顶。整副对联不见“理发”二字,却紧扣理发之事。
字序游戏主要有回文诗、顶针诗、藏头诗等。如“顶针诗”,也名联珠诗,是用前一句结尾的一字或几字,做后一句的起头,使前后两句头尾蝉联。例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其中,“白云”“长随君"“君”“湘水"都在前后句重复相接,尾句的开头“白云”实际上也是远顶首句末尾的“白云”。全诗以“白云”起,以“白云”收,中间多次顶针连接,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韵味,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脱俗品格的追求,语意连贯,颇有趣味。总之,文学形式的汉字游戏充分利用汉字的属性特点,将生活中的点滴情趣巧妙地融入其中,成为作者寄托人文情怀的重要载体。这是汉字文化赋予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更加深入地挖掘和保护。
(摘编自潘晨婧《文学形式的汉字游戏》)
材料二:
以汉字为载体的民俗游戏形式多样,既拓展了汉字的娱乐功能,又丰富了中华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汉字游戏不同于一般的动作或活动游戏,它必须跟汉字的属性相关,必须有学理的支撑。
汉字本身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因而具有多形多体、一字多音、异字同音、一词多义等丰富特性。这些特性使汉字可以通过形体离合、结构变化、多音谐音、平仄对仗以及改变阅读顺序等多种方式,为语言表达、信息传播和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巧妙融语言文字与游戏娱乐于一体,让人们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能领略汉字的无穷魅力。
因此,汉字游戏不只是游戏,还可以在游戏中通过对字形、字音、字义的巧妙利用而达到认识汉字属性、掌握汉字功用、理解文章意图的教育目的。例如,汉字的形体结构复杂,大多数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组合而成的合体字。那么,汉字有哪些构件?不同的偏旁、部首能够组合成哪些字?在汉字识字教学中可以融入汉字游戏,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上述问题。例如,加减或替换偏旁来组构新字的练习,就可以设计成游戏形式,这不仅能让学生体悟字的丰富内涵,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汉字游戏也可以跟艺术欣赏和文化体悟结合起来。汉字字体的发展历程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汉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不同书体的字形各具美感,书法家们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通过对汉字结构的巧妙处理,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观者带来了愉悦的享受,其中就有汉字游戏的成分。汉字的字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汉字的历史、典故等文化元素,被人们巧妙运用,使文字游戏、文学创作、艺术设计、广告创意等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轻松愉悦中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汉字的娱乐功能,各种各样有趣的汉字游戏活动蓬勃发展。比如,各地涌现的“汉字文化园”“汉字体验馆”“汉字游艺厅”等,还有“汉字听写大赛”“汉字谜语大赛”“诗词大会”“中国地名大会”,等等。这些文化场所和汉字活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汉字娱乐选择,更在全社会营造了一种热爱汉字、学习汉字文化的浓厚氛围。
伴随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汉字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功能也逐步拓展深化。基于其独特要素和文化内涵,众多寓教于乐的汉字游戏应时而生,汉字如今已经成为民俗游戏的重要源泉和媒介。这些民俗游戏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人们在参与汉字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快乐与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摘编自牛振《智趣无穷,寓教于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形式的汉字游戏是文化传承和社会互动的一种工具,寄托了人文情怀,丰富了中华民俗的内容和形式。 B、汉语中存在的大量同音字、多音字,限制了音节的数量,为文学作品利用读音属性创制汉字游戏提供了空间。 C、汉字的属性是形、音、义三位一体,使汉字具有异字同音、一词多义等众多特性,这是汉字游戏的学理支撑。 D、汉字具有独特的要素和丰厚的文化内涵,这是汉字现在能成为我国民俗游戏的重要源泉和媒介的前提条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注重文学性,没有趣味性,只注重知识性,缺少艺术性,这样的对联、诗歌、灯谜很难称得上是好的汉字游戏。 B、《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的表达效果启示我们,要想让文字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韵味,顶针格是一个好的选择。 C、汉字游戏可以通过对汉字特性的巧妙利用帮助学生学习汉字,这表明汉字游戏在教育中应该得到更多的应用。 D、蕴含汉字游戏成分的书法创作之所以有独特魅力,与汉字字形特点有关,因此它无法应用到其他语言文字中。
(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分类别的方法,从字谜、字联、顶针诗等层面对汉字游戏进行了具体分析。 B、材料二中引用“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意在从字体演变方面强调汉字的文化内涵。 C、材料二中汉字游戏活动的蓬勃发展,是对材料一要求挖掘保护汉字游戏的现实回应。 D、材料一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行文,材料二则主要是按照历史演变的时间顺序展开。(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汉字游戏,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女工头
李伶伶
①铁芳是马家岭唯一的女工头。
②马家岭盛产水果,村里家家都有几百棵果树,到秋天水果成熟的季节,忙不过来,都雇人。
③来马家岭干摘梨这活儿的,都是男工。男工能干,比女工出活儿。女工都干挑梨的活儿,比摘梨挣钱少,可铁芳非要干摘梨的活儿。男工们都笑她,觉得她是想钱想疯了。
④一个老大爷雇了几个男工,没够,犹豫地问铁芳:“你一天能摘多少梨?”铁芳说:“这个不好说,看树大小,还得看果多少。”老大爷一听,知道她是行家,没再多问,说:“走吧。”
⑤铁芳跟着老大爷来到果园,园里已经有五六个男工在摘梨。老大爷找了个2米高的凳子递给铁芳。摘梨的凳子分2米高、2.2米高和2.5米高三种。铁芳知道老大爷把2米高的凳子给她,是对她的照顾,但是她没接,而是另外找了个2.5米高的凳子。她今天是成心想跟那些给她白眼的人较个劲。
⑥铁芳把2.5米高的凳子搬起来后,大伙儿手里的活儿就慢了下来,都看着她,看她把凳子放在哪里。高凳子是摘大树的梨用的。大树比小树难摘很多,这事傻子都知道。摆放凳子也有技巧,内行人从你摆放的位置就能看出你一天能摘多少斤梨。铁芳搬着凳子来到一棵大梨树下,相看了一会儿,然后把凳子摆在两个枝丫中间偏外的位置。大家看到后都不吱声了,低头忙自己手里的活儿去了。
⑦那天,铁芳摘的梨比男工只多不少,早上嘲笑她的人都哑了口。晚上老大爷开工钱的时候给她的跟男工一样多。
⑧铁芳在马家岭一炮打响。
⑨知道铁芳在马家岭踢得开,村里人想去摘梨都找她,有男有女。铁芳不管男女,手快活儿好就行。
⑩铁芳经常带十来个人在马家岭摘梨。因为铁芳的队伍里有女工,不了解她的人有点儿信不过他们。这天,一起摘梨的王妲身上有点儿不舒服,手慢了点儿,东家就一直催。刚干了不到两小时,催了三次。铁芳听不下去了,让大伙儿都从树上下来,跟东家说:“这活儿干不了了,我给人干活儿还没被人催过。”说着要走。这个时间不好雇人,东家不想让他们走,又不想说软话,场面一时很尴尬。这时雇过铁芳的那个老大爷来东家家里借东西,听明原委后,把东家埋怨了一通,又代东家给铁芳赔了不是,铁芳他们才留下来。那天,他们一直干到天黑把东家的梨都摘完了才收工,但是工钱并没有多要。东家有点儿过意不去,给每个人多买了一盒烟。
⑪铁芳干活儿不糊弄人,不磨洋工,一天能干完的活儿绝对不会干两天。大伙儿都愿意跟她干,雇主也愿意找她。后来雇主们想找人干活儿,都直接给铁芳打电话。这样无形中就得罪了老黑——以前雇主们都是先找老黑,老黑手里没人再找别人。
⑫老黑咽不下这口气,到处说铁芳的坏话。
⑬这天,老黑意外跟铁芳一起给一个东家干活儿。老黑后到的,见铁芳在,想走,想想,又没走。
⑭老黑找了个2.5米高的凳子,专找大树摘梨。那天老黑干活儿很卖力,摘了很多梨。摘到最后剩了一棵最大的梨树,大伙儿一起摘。有个枝丫上的梨,站凳子上不够高,搭梯子又搭不了,铁芳就爬到了树上。正摘着,忽然觉得脚踩的枝丫往下倾斜,刚想问是谁,枝丫又反弹上来,铁芳一下子从树上掉了下来。幸好树下有个土堆,又是脚先着地,没摔到哪儿。要是头或者腰先着地,铁芳整个人就废了。铁芳从地上站起来,看到老黑的背影。她什么也没说。
⑮树尖上还有最后一枝梨,太高了,谁也够不着。老黑爬树去摘也没摘到。东家说:“算了,不摘了,等它自己掉下来吧。”那枝梨向阳,颜色特别好看,掉下来实在可惜。铁芳看了看树枝,又看了看梯子和凳子,想了一会儿,找了个2.5米高的凳子摆在树下,又在凳子上立了个7米高的梯子。东家怕出危险,忙说:“别摘了,那几个梨值不了几个钱。”铁芳没说话,找根绳子,把梯子底座和凳子绑在一起,又找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腰上,另一头拿在手里,然后嘱咐身边人扶稳梯子,便上凳子蹬梯子爬到了梯子尖。铁芳爬梯子的时候,梯子一直忽悠忽悠地颤,大家都很紧张。铁芳却很沉稳,爬到梯子尖后,先用绳子把梯子尖和树杈绑在一起,然后才开始摘梨。树上的梨不多不少正好摘了一筐。铁芳小心翼翼从树上下来后,大家发自内心地为她鼓掌。铁芳微笑着,悄悄扫了眼老黑,老黑不敢看她。
⑯老黑暗算铁芳的事,不止一个人看在眼里。大家都觉得老黑不地道,不愿意跟他一起干活儿了,雇主们也不愿意找他了。老黑最后落个找不到活儿干的下场。铁芳知道后,不计前嫌,跟老黑说:“你要是愿意,可以跟我一起干。”
⑰人们不理解铁芳为什么接纳老黑,铁芳说:“出来干活儿,都不容易。”
⑱铁芳的男人给人开车出了车祸,她把自家果园卖了,也没能让男人从病床上站起来,整个家都靠她一个人撑着。铁芳的话,让人心服口服。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②③自然段写马家岭水果丰收季节,雇佣摘梨的都是男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B、铁芳非要干摘梨的活儿是为了和男工们比个高下,证明女工并不比男工差,打破马家岭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C、第⑤段老大爷给铁芳递矮凳子和第⑯段铁芳不计前嫌让老黑跟着自己干,表现了人间温情。 D、老黑那天“干活儿很卖力,摘了很多梨”,是为了证明自己作为一个工头的实力,想让雇主们找人干活时先找自己。(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铁芳是马家岭唯一的女工头”,交代了铁芳的身份,又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 B、全文采用全知视角叙述故事,但第⑥自然段主要是从“大伙儿”的视角叙述的。 C、“老黑后到的,见铁芳在,想走,想想,又没走”写出了出门做活的不容易,照应了后文铁芳接纳老黑这一情节。 D、小说结尾写铁芳一个人支撑整个家,运用了补叙的手法,使故事情节发展合情合理,真实可信。(3)、铁芳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哪些人性之美?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4)、摘梨本是普通的农活,但本文第⑮自然段,铁芳摘梨却能让读者有一种期待感、紧张感。请简要分析本段是如何取得这一艺术效果的。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材料二:
(李)存勖,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军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垂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告庙。六年,刘知俊叛梁,来乞师,王自将至阴地关,遣周德威攻晋州,败梁军于蒙阮。七年冬,梁遣王景仁攻赵,赵王王镕来乞师,诸将皆疑镕诈,未可出兵,王不听,乃救赵。八年正月,败梁军于柏乡,斩首二万级,获其将校三百人,马三千匹。燕王刘守光闻晋攻梁深入,乃大治兵,声言助晋,王患之,乃旋师。七月,会赵王王镕于承天军。刘守光称帝于燕。九年正月,遣周德威会镇、定以攻燕,守光求救于梁,梁军攻赵,屠枣强,李存审击走之。八月,朱友谦以河中叛于梁来降,梁遣康怀英讨友谦,友谦复臣于梁,而亦阴附于晋。十年十月,刘守光请降,王如幽州,守光背约不降,攻破之。十一年,杀燕王刘守光于太原,用其父仁恭于雁门。于是赵王王镕、北平王王处直奉册推王为尚书令,始建行台。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梁人幸 A 我 B 大丧 C 谓 D 我少而新立 E 无能 F 为也 G 宜乘其怠 H 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函,词类活用,与《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的“杖”用法相同。 B、抑,意为抑或,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抑王兴甲兵……然后快于心与?”的“抑”词义相同。 C、阴,指暗地里,与《登泰山记》中“阴谷皆入济”的“阴”词义不同。 D、如,指去、往,与《鸿门宴》中“沛公起如厕”的“如”词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以对比的手法描述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后,运用《尚书》的名言“满招损,谦得益”,指出国家的盛衰也在于人事,回扣了文章开篇的观点。 B、李存勖十一岁时就跟随李克用打败王行瑜,在京城获得大捷;长大后擅长骑射,胆勇过人,通晓《春秋》的大义,尤其喜欢音乐、歌舞以及戏剧。 C、李存勖于天祐五年正月在太原即王位后,趁着梁夹城的军队懈怠之际发动进攻,出兵奔赴上党,途经三垂岗,在茫茫的大雾掩护之下攻破了夹城。 D、天祐六年,刘知俊叛梁求援,李存勖亲自率军到阴地关;天祐七年,赵王王镕求援,众将都怀疑王镕有诈,反对出兵,晋王不为所动,坚持救赵。(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②燕王刘守光闻晋攻梁深入,乃大治兵,声言助晋,王患之,乃旋师。
(5)、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李存勖即位后“盛”的表现。4.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小题。秋怀
邵雍
寒露缀衰草,凄风摇晚林。
鸟声上复下,天气晴还阴。
节改一时事,人怀千古心。
谁云子期死,举世无知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的结构安排清晰明了,前四句描写秋天景色,后四句则是展开议论。 B、诗歌从寒露、凄风、鸟声、晴阴等多个角度落笔,使秋日景色立体可感。 C、诗人了解人性中软弱的一面,指出人或许会在一念之间改变自己的气节。 D、诗的尾联使用了“伯牙绝弦”的典故,以此展现出诗人宽广自信的胸襟。(2)、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请结合这句话,谈一谈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离骚》中,屈原说明他的父亲观察衡量他降生时的情况,给他取名字的句子是“ , ”。(2)、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写自己既有美好的内在品质,又有美好的容态。(3)、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时光飞逝自己好像追赶不上,恐怕岁月不等待自己的感叹。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4)、《蜀相》中的“ , ”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5)、《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词句“”,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词句“”。(6)、自然界的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蜀道难》中的“ , 。”(7)、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 , 。”(8)、李白《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 , 。”(9)、柳永在《望海潮》中用对偶和夸张的手法写出杭州富庶繁华,商品琳琅满目的句子是“ , ”。(10)、柳永《望海潮》一词中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杭州西湖歌乐昼夜不息,人们生活安逸的景象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京胡是京剧乐队的领袖,“国戏”的第一号伴奏乐器,____。在嘈杂的旧戏园子,没有扩音设备,却有一浪高过一浪的问候、聊天、喝彩,以及女眷们____的尖叫声、有头有脸人物出现时的喧闹声。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中国京剧的叫天大嗓、铿锵锣鼓,还有高亢尖锐、穿透力极强的京胡。只见那位穿长衫的琴师,翘着二郎腿,腿上垫块布,将小小的京胡向左倾斜着,执琴弓的右手疾徐往返,清脆的琴音伴着檀板和蹦豆似的单皮鼓声,把最后一排衣食父母给安顿住了。穿长衫、穿马褂、穿中山装、穿西服的琴师们往那儿一坐,几百年光景匆匆过去。
小提琴和小号是同类乐器中声音最高的,体积却最小,而且还可以向相对的低音区延长。仅有两根弦的京胡就不成了,它的有效音域也就十度有余,再高点谁的耳膜都麻烦,再低点又低不下去。这是个很大的局限,不过多少代京胡大师不肯____,不断探索,逐渐确立了高拉低唱、低拉高唱、繁简对应、烘云托月的独特伴奏风格。中国京剧的写意化表演是被局限逼出来的,却变被动为主动,创出一套____的表演体系。(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无可替代 一惊一乍 善罢甘休 独一无二 B、绝无仅有 大惊小怪 善罢甘休 举世无双 C、无可替代 大惊小怪 自暴自弃 独一无二 D、绝无仅有 一惊一乍 自暴自弃 举世无双(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京胡的威风是这么逼出来的 B、也这么逼出了京胡的威风 C、京胡的威风也是这么被逼出来的D、京胡也被这么逼出威风来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雪在初冬落地松散,不像春雪那样晶莹。春天,雪用冰翼支撑小小宫殿,彼此相通。在阳光下,像带着泪痕的孩子的眼睛。春雪易化,好像说它容易感动。冬雪厚重,是舒缓的节奏;春雪有一点活泼,带着装饰性,适合炫技。
孩子比大人更关心天,大人关心的是天气。天空辽阔,孩子盼望它能落下一些东西。这些东西表明天是什么,天上有什么。雪花落下,孩子欣喜,不由仰面看它从什么地方飞来。
飞旋的雪花像一只手均匀撒下,眼睛盯不住任何一片。雪片手拉手跳呼拉圈舞,像冬天的呼吸,像故意模糊人的视线。雪落在孩子脸上,光润好比新洗的苹果。孩子眯眼,想从降雪的上方找出一个孔洞。
雪在地上积半尺深,天空是否少了同样的雪绒?雪这么轻都会掉下来,还有什么掉不下来呢?星星什么时候掉下来,太阳和月亮什么时候访问人间?
雪让万物变为同一样东西,不同处只在起伏。房脊毛茸茸的,电线杆的瓷壶也有雪,像人用手捧放上去。
孩子喜悦,穿着臃肿的大衣原地转圈,抬头看雪。
没有人告诉这一切的答案,科学还没有打扰他们。就像没有人告诉他们童年幸福,孩子已经感到幸福。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指自然界辽阔的天空,孩子们纯粹是出于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充满童趣。
B.“天气”指给生活、工作带来影响的气象变化,与孩子关心的“天”形成鲜明对比。
C.“已经”一词,与前面的“就像”搭配,强调了孩子们的幸福源于天性,发人深省。
D.“打扰”运用拟人手法,从孩童视角写出了孩子们不受外界干扰、无忧无虑的快乐。(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指自然界辽阔的天空,孩子们纯粹是出于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充满童趣。 B、“天气”指给生活、工作带来影响的气象变化,与孩子关心的“天”形成鲜明对比。 C、“已经”一词,与前面的“就像”搭配,强调了孩子们的幸福源于天性,发人深省。 D、“打扰”运用拟人手法,从孩童视角写出了孩子们不受外界干扰、无忧无虑的快乐。四、写作(60 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11月,郑州的上万名大学生组团夜骑开封,他们晚上出发,骑上共享单车,花5个小时抵达开封。有人认为这是属于青年人的激情,绽放了青春的活力;也有人认为这是不理性的盲目行为,给交通管理及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多难题……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也会面临“激情”与“理性”的碰撞。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