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物理同步练习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基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2-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如图所示,甲中只有水,乙中有一木块漂浮于水面上,丙中悬浮着一个小球,三容器内水面高度最后完全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向丙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 B、如果向乙中加入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C、水对三个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FFF D、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ppp
  • 2. 小明帮妈妈洗菜时发现,放在容器中的茄子浮在水面(如图甲),而西红柿沉在水底(如图乙),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此现象作出一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茄子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B、西红柿排开水的质量大于自身质量 C、茄子的密度小于西红柿的密度 D、拿出茄子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 3.  如图所示,“梦想”号是一艘具备海域11000m钻探能力的科考钻探船,满载时排水量为3.3×107kg , 可抵御16级台风海况。(江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海水密度近似取1.1×103kg/m3 , g取10N/k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台风天气,钻探船可适当提高重心来抵御台风 B、“梦想”号满载时所受浮力为3.3×107N C、水面下11000m处海水的压强为1.21×108Pa D、若满载的“梦想”号从珠江驶入南海,其所受的浮力变大
  • 4. 一艘轮船从东海驶入长江(ρ>ρ),关于轮船受到水的浮力和船身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浮力不变,船身上浮 B、浮力不变,船身下沉 C、浮力变小,船身上浮 D、浮力变小,船身下沉
  • 5. 水平桌面上两个底面积相同的轻质容器中盛有A和B两种不同液体。现将同一实心小球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小球位置如图所示,且球静止后两容器内液面相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两种液体密度的关系是ρA<ρB B、小球所受浮力的关系是FA>FB 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A<pB D、小球排开两种液体的质量关系是mA=mB
  • 6. 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且变大,如图所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

    A、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B、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C、压强变大、浮力变小 D、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 7. 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 B、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C、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时受浮力,下沉时不受浮力 D、只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才受到浮力,在空气中的物体不受浮力
  • 8. 如图所示,将一支简易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静止时两液面相平,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密度计在甲、乙两个烧杯中所受浮力相等 B、密度计在乙烧杯中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 D、甲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等于乙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
  • 9.  下列几幅图片中关于压强、浮力的分析,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鸡蛋在浓盐水中静止,若往浓盐水中再加一些盐,鸡蛋再次静止后所受浮力变大 B、乙图是潜水艇在海中悬浮、上浮、漂浮训练过程,潜水艇在悬浮和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相等 C、将一木棒下端缠一些铜丝制成的简易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液体中,静止时液面相平如图丙,甲液体对密度计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密度计底部的压强 D、若把丙图中密度计在乙液体的液面以上部分的截掉后,剩余部分在乙液体将下沉

二、多选题

  • 10. 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6日与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在加速升空过程中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B、神舟十八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航行时没有受到浮力作用 C、空间站内的航天员处于“漂浮”状态,其惯性消失了 D、与在地面上相比,航天员在空间站内时,其质量和重力均变小
  • 11. 下列用连线表示的物理现象与它们在生活中实例的联系,其中正确的是(  )
    A、大气压强现象 ——用吸管吸饮料 B、物体受重力现象 ——飞机滑行升空 C、惯性现象-汽车突然刹车 ——乘客向前倾倒 D、物体受浮力现象 ——鸭子在水面游
  • 12. 094型战略核潜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核潜艇,下列有关该潜艇说法正确的是(   )
    A、核潜艇通过改变浮力大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B、浸没在水中的核潜艇上浮时,所受浮力会逐渐变大 C、浸没在水中的核潜艇下潜时,所受浮力小于自身重力 D、漂浮在水面的核潜艇所受的浮力与自身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三、填空题

  • 13.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8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0N,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此时浮力的方向 , 施力物体是
  • 14. 如图所示,小芳用手将重1.5N、体积为1.6dm3的苹果逐渐压入水中,直到苹果刚好浸没,松手后苹果将(填“上浮”、“悬浮”或“下沉”),最后静止时,苹果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ρ=1.0×103kg/m3 , g取10N/kg)

  • 15. “独竹漂”是指运动员脚踏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楠竹(如图所示) , 依靠小竹竿划动达到水上漂行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若楠竹的质量为10kg , 运动员和细竹竿共重500N , 则此根楠竹所产生的浮力为N , 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m3

  • 16. 如图是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图A中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将 , 图B中是用同一密度计测甲、乙两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大。

  • 17. 如图,小明喝热饮时手握杯子静止,发现杯中的柠檬片漂浮,薏仁米沉底,这是因为它们的不同,手握处橡胶圈上刻有花纹,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来增大摩擦。

  • 18. 将李子浸没在清水中,李子沉入水底,如图(a)所示,此时李子受到的浮力李子受到的重力;往杯中逐渐加盐后李子开始上浮,露出水面后继续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b)所示,此时李子受到的浮力李子受到的重力(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四、实验探究题

  • 19. 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的液体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1)、为了方便操作和减小误差,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用字母表示)
    (2)、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3)、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D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其它步骤操作都正确,则(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2)中同样的结论。

五、计算题

  • 20. 如图,在容器中盛有适量的水,用细线向下拉着长方体物块浸没在水中。已知物块重力为1N , 上、下表面的面积均为10cm2 , 且上表面距水面30cm;细线对物块的拉力为3N。不计细线重力,ρ=1.0×103kg/m3g10N/kg , 求:

    (1)、物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
    (3)、物块的高度。
  • 21. 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小志同学想用橡皮泥做“船”使其浮在水面上,并探究橡皮泥“船”的装载能力。他用一体积为20cm3的橡皮泥做成一只“船”放入水中漂浮,并试着向其中添加物体,发现最多只能装载15g的物体,如图所示。小志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道橡皮泥的密度为1.5×103kg/m3。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10N/kg。求:

    (1)、这块橡皮泥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若该橡皮泥“船”某处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2cm , 则该橡皮泥“船”在该处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少?
    (3)、这只橡皮泥“船”空载时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
    (4)、这只橡皮泥“船”装载最多物体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六、综合题

  • 22. 将体积为1×10-3m3、重为6N的正方体木块A(不考虑木块A吸水)放入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木块A漂浮于水面,如图甲所示。然后将物块B放在木块A上方,静止时木块A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已知物块B的体积为1.6×10-4m3 ,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

    (1)、图甲中,木块A的密度(选填“>”、“=”或“<”)水的密度;木块A受到的浮力是N。
    (2)、物块B的密度;
    (3)、已知容器底面积是250cm2 , 对比甲、乙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下表面受到水对它的压力变化量为4N B、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量为6N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变化量为160Pa D、木块A下降了2.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