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评估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
1. 《玻利瓦尔》是一部年度最佳传记,作者玛丽·阿拉纳利用大量的原始文献,描绘了玻利瓦尔辉煌而戏剧化的一生。在文中她将玻利瓦尔称为“南美洲的乔治·华盛顿”。作者旨在强调玻利瓦尔( )A、反抗英国压迫 B、完成美洲统一 C、推动民族独立 D、协助章西女王2. 女王尽管以寡敌众,但是骁勇善战,章西人十分忠诚,死死护住女王。不料一名英国军官认出了男装的她,高喊活捉女王巴伊,众人围攻女王,将战刀纷纷砍向了女王……女王不幸离世。关于材料所述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事件发生于起义军夺取德里前 B、事件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觉醒 C、印度王公首先起来反抗殖民者 D、事件自南部开始席卷印度北部3. 制作历史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历史知识卡片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历史背景: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化了矛盾,激起了反抗
代表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反抗对象:西班牙、英国
斗争结果:赢得了民族独立,实现了民族解放
A、历史背景 B、代表人物 C、反抗对象 D、斗争结果4. 1700—1725年间,俄国的工厂数量从21家发展到221家,其中86家为冶金、金属加工、枪炮制造企业。全俄工业产量增加了7—10倍,金属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一位。1724年,俄国全年进口额为210万卢布,出口额为420万卢布,出口产品中52%为制造品,48%为原料。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彼得一世改革的推动 C、推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D、农奴劳动积极性提高5. 下图所示的情景( )
贫困不堪的俄国农奴 地主在毒打农奴A、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B、使俄国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C、激起了俄国对外扩张的野心 D、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6. 马克思指出:“欧洲一些合法政府只是在革命的压力下或由于战争的关系才能废止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就是如此,这次改革不仅缓解了沙皇的统治危机,也装上了两个“把俄国拖到资本主义道路上的轮子”。这两个轮子分别是( )A、自由劳动力 引进的西方技术 B、完全开放的市场 大量资金 C、自由劳动力 大量土地赎金 D、引进的西方先进技术 大量土地赎金7. 随着对密苏里州版图争论的展开,奴隶制才真正成为一个南北方所关心的重要的政治问题,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奴隶制无限制的扩张与最初《西北令》所规定的限制条款之间存在矛盾,到1846年的《威尔莫特限制性条款》才真正开始了废除奴隶制的立法过程。据此可知( )A、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美国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C、林肯当选总统引发内战 D、南方率先挑起了战争8. 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她的长篇小说《飘》中写道:“一路上人仍像战争紧张时期一样拥挤,这复苏的城镇仍然是一片仓皇喧扰的气氛,街上到处是游闲的黑人,有的斜倚着墙壁,有的坐在路边石上,天真好奇地观看过往的车辆。——看,这些社会最低层的人(原来他们不被看作人)获得了解放。”与选文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是( )A、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B、《宅地法》的颁布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D、美国独立战争获得胜利9. 美国内战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因为经过这场战争,美国( )A、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B、摧毁了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C、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10. 在“图说世界改革史”活动中,张成在某博物馆网站上发现了如下文物图片。这一图片可用于介绍明治维新哪一举措(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11. 自明治元年(1868年)至三十一年,日本政府共聘请外籍专家四千多人,民间团体雇用八千多人。仅1879年外聘专家开支就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少见的。这些外籍专家被主要用在培养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包括归国留学生)脱颖而出,便及时削减外聘专家人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明治时期的日本非常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 B、明治政府完全依赖外籍专家推行改革措施 C、民间团体是明治时期人才培养的唯一力量 D、外籍专家仅被明治政府用于人才培养方面12. 1887年,《时局讽刺》杂志刊载了讽刺画《西洋镜中的猿》,讽刺盲目模仿西方的日本人,在镜中映出的却是丑陋的猿猴模样。这反映出( )A、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就 B、日本的社会生活方式推行全盘西化 C、日本改革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D、日本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恶化二、非选择题(共64分)
-
13.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一幕幕“解放”的宏大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目睹了法国大革命,他于1799和1803年两度赴欧,他深受欧洲政治生活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民主自由情绪的感染,激发了他坚持争取拉美独立自由的想法。
——摘编自张寒《法国大革命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玻利瓦尔“坚持争取拉美独立自由的想法”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临着怎样的现实困境。俄国是如何寻求突破的?(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人类社会“解放”的因素。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他见条件成熟,立即使农奴改革进入公开化,把早先成立的秘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他还下令让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可见,在1861年的改革中他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二 明治维新部分史实列表
时间
内容
1868年
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1871年
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把全国划成3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这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
1871年
政府下令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随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这些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1871年
政府成立文部省,统一全国的教育,开始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其中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上学,教学内容也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教育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1873年
政府颁布地税改革的法令,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使农村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同时政府财政收入稳步提高,为国家的工业化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上的共同作用是什么。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指林肯)说:“我自然是反对奴隶制度的。”实际上,在内战初期,他之所以反对解放奴隶与他的性格和思想倾向有莫大的关系。……林肯之所以拒绝解放奴隶,还有两个具体的原因。第一,是由于战略上的考虑。内战爆发后,边境诸蓄奴州未参加叛乱。第二,林肯总是优先考虑白人工人的利益,而把黑人奴隶的利益放在从属地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林肯拒绝解放奴隶的原因是什么。随着内战形势的发展,林肯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日本的社会现状。日本为了“弃旧图新、迎头赶上”而进行的重大改革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影响。(3)、从上述历史事件的演进中,我们能够得出哪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