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现在,一台电脑已经可以完成几乎所有人从一出生就能做的事——识别人们的脸。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在一开始是能够认出妈妈的能力。养育孩子的乐趣之一,就是在进入家门的时候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激动地向你扑来。这种会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时期的反应有赖于人类天生的人脸识别能力。虽然这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但我们几乎从不停下来思考是什么使它成为可能。

    事实证明,我们的脸和指纹一样独特。我们的面部特征包括瞳孔之间的距离、鼻子的大小、微笑的样子和下巴的轮廓。计算机可使用照片来绘制这些特征并将它们编织在一起,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数学方程,这些数学方程可以通过算法来访问。

    人们正在把这项技术应用到世界各地,以便改善人们的生活。在某些情况下,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正在利用微软的人脸识别技术开发一种服务,可以让顾客走到ATM前,无须银行卡即可安全取款。这些ATM可以识别顾客的面孔,然后他们就可以输入取款密码并完成交易。

    在其他场景中,这种技术可带来更大的好处。在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正在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医生诊断一种被称为DiGeorge综合征(DGS)或22q11.2缺失综合征的疾病。这是一种多发于非洲、亚洲或拉丁美洲人口的疾病。它会导致各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脏和肾脏的损伤。患有这种病的人也常常带有特定的面部特征,这些特征可以通过电脑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加以识别,从而帮助医生诊断出需要帮助的病人。

    这些场景说明了一些重要和具体的方法,以便使人脸识别可以用于造福社会。这是21世纪的新工具。(摘编自布拉德·史密斯、卡罗尔·安·布朗《工具,还是武器?》)

    材料二:

    近一两年来,继语音识别技术的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之后,人脸识别成为又一广受关注的领域,甚至有公司将人脸识别技术融合于文化娱乐行业,视其为业务拓展的又一风口。不过,互联网时代普遍存在数据安全问题,引发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个人隐私泄漏、社会伦理等风险的担忧,让业界对该技术在文化娱乐领域的运用不得不有更多更深层次的考虑。

    基于对未成年人上网保护的进一步加强,有游戏企业公布了其关于未成年人上网保护工作的最新措施,其中就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在未成年人上网防沉迷系统中的进一步深化应用,在对已实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的基础上,新的防沉迷措施专门针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扩大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对疑似未成年人用户进行甄别。然而,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可能带来的隐私安全问题,游戏企业还是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尖端的技术往往会在游戏等文化娱乐行业中先行使用,把一个偏‘重’的技术变成一个轻型的娱乐休闲应用。这对普通公众对技术的认知和体验是有好处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因为这些被识别出的信息本身也是公民个人信息的一部分。”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无论是在金融领域还是文化娱乐活动中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技术应用者都一定要有保护用户隐私的意识。不是所有文化娱乐行业都适用人脸识别技术,有些行业的用户主体的信息不宜被采集,比如涉及未成年人的相关应用。“一些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应用,可能是出于很好的想法和创意,但好的想法在落实时一定要足够严谨,要考虑周全。”

    的确,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刷脸支付、犯罪监控等场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游戏等文化娱乐场景中是否有必要全面推行人脸识别技术,仍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议题。人脸识别的危险在于,人脸和指纹一样,在生物特征上具有唯一性,因此,人脸识别能够根据个体面部特征分析和发现种族、年龄等个人隐私。其次,基层治理主体掌握了诸多数据库,一旦将人脸信息与其他信息结合,个人隐私甚至个人具体活动将无所遁形。此外,人脸识别要依靠人脸信息数据库,理论上,该数据库储存的人脸信息越多,其识别的精确性就越高,但是反过来,这种人脸信息数据库越大,其被滥用或者泄露所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一旦掌握了该数据库,就等于掌握了“通往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权利”的“钥匙”。因此,在当前无法充分保障人脸信息数据库安全的情况下,人们对人脸识别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说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科技的进步更多的是在促进人类生活的便利,提升人类的工作效率,那么今天,互联网技术在便利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制造了一些麻烦,如果不能合理规范使用,很快,人脸识别技术或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

    (摘编自周志军《“人脸识别+文化”,风口还是风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脸识别能力是人类天生的一种能力,科学家据此研发出了电脑人脸识别技术,目前正应用到世界各地。 B、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正在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开发一种服务,可以让顾客在ATM前通过刷脸即可完成取款业务。 C、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医生治疗一种多发于非洲、亚洲或拉丁美洲人口的疾病。 D、人脸在生物特征上具有唯一性,人脸识别技术能够根据个体面部特征发现种族、年龄甚至疾病等个人信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让人们感到担忧。 B、如果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使之造福社会;反之就会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 C、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在一些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有的领域并不适合运用这种技术。 D、在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时,只有充分保障人脸信息数据库的安全,才能消除人们对运用这一技术的担心。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民法典》将人脸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畴,规定对人脸识别信息的处理受法律保护。 B、支付宝运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刷脸支付,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受到用户认可。 C、某游戏企业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对用户进行甄别,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D、北京某住宅小区设置刷脸进入的门禁系统,此举引发业主和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有人认为,在对待人脸识别技术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黄鸡白酒(节选)

    迟子建

           哈尔滨实施分户供暖工程的改造,到了玉门街已是尾声了。政府规定,如果不获得所在楼的半数以上的居民通过,是不能强行改造的。红砖楼的住户,在分户供暖问题上,分成了两派,最终二十五户居民签字表决时,十二户同意,十二户反对。剩下一户没签字的,就是春婆婆。如此,她也就成了两派争夺的对象。春婆婆不识字,两派都来人找她,送她卤煮的蚕豆或是炒得浓香酥脆的黄豆,要代她签字。最终她是怎么站在同意一方的呢?

           一个夏日的午后,春婆婆惯常地来黄鸡白酒小馆吃酒时,三门洞的刘蓝袍找来了。

           刘蓝袍本名刘银珠,四十出头。她男人是铁路局货栈的搬运工,九年前突发脑溢血去世,撇下她和一个年幼的孩子。刘银珠虽然改嫁了,但仍念着前夫,终年穿着那男人穿过的蓝袍子,一脸哀怨的,人们就唤她刘蓝袍。刘银珠瘦弱,她死去的男人肥胖,那件蓝袍子在她身上,一副冤鬼的模样,软塌塌的,挺不起来。刘蓝袍家住一层,连着地下室。她的后夫许前,瘦骨伶仃的,在烟火街摆菜摊,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刘蓝袍嫁他,看中的是他的忠厚,虽说他比她小五岁。卖菜虽不用出苦力,但毕竟风里来雨里去的,刘蓝袍不想让许前吃这份辛苦,利用自家位置的优势,将两间房屋改造成小浴池,夫妻俩开起浴池。因为这一带拥有浴室的人家,少而又少。人们洗澡,还得去公共浴池。浴池开张后,生意还不错。他们在地下室安装了两台小锅炉,一台供热,一台上水。许前负责买煤,烧锅炉,刘蓝袍负责浴池的清扫,客人需要搓澡、拔火罐或是刮痧,也由她做。她备了三四十个大大小小的火罐,玉质和牛角的刮痧板各一块。春婆婆每回去那儿洗澡,都是刘蓝袍服侍着。怕春婆婆年岁大了站不稳,又怕她累着,刘蓝袍特意为她买了防滑胶垫和硬木板凳,让她坐着洗。刘蓝袍不收春婆婆的钱,说她这岁数的人去洗澡,浴池跟着沾了仙气,等于接福了。所以每年春节,春婆婆都会包上一个红包,一百两百的,给小巴夺做压岁钱,变相将钱还上。小巴夺是刘蓝袍和前夫的孩子,这小子虎头虎脑的,大嗓门,暴脾气,春婆婆说他的冲劲很像哈尔滨早年的老巴夺香烟,便叫他小巴夺。

           刘蓝袍直肠子,见着春婆婆就诉苦,说是煤涨价了,水和电也涨价了,以前一张澡票四块钱还能盈利,现在一张五元,也没什么赚头了。再涨一块吧,又怕没人来洗了。最可气的是那些中年妇女,进了澡堂子,一洗就是两个钟头,恨不能把皮搓烂了才出来。她们来洗澡,费水费煤费电,不赚反赔。这样呢,她不得不打分户供暖的主意了。因为她家有小锅炉,浴池完全可以自主供热,供热公司每年送的热,白白浪费了。如果供暖分户了,她就可以顺理成章停热,省下一笔钱。刘蓝袍说完,递上一张字体缭乱的纸,又拿出一盒红色印泥,点着唯一的空格,说春婆婆要是不反对,就帮她填上“同意”二字,然后请她按个手印。

           若是别人来劝说,春婆婆会置之不理,她已经到了可以不理踩万事万物的岁数。可刘蓝袍求她,她不忍拒绝。看看这女人那张皱纹累累的脸吧,看看她身上那件已被磨出洞来的蓝袍子吧。春婆婆对刘蓝袍说,我看着你长大,没见你喝过酒。你要是能陪我喝上几盅,我就给你按手印。刘蓝袍连忙掏出笔,在空格写上“同意”二字,然后画了一颗五角星,说万一自己陪醉了,春婆婆就在五角星里按手印。

           刘蓝袍没喝过酒,但她前夫爱喝。酒一入口,她想起他来,无限伤感,于是借口烧酒呛着她了,狠命咳嗽着,让眼泪有个名正言顺流出的理由。活过九十而能在冰雪中自如行走的春婆婆看穿她的心思了,又给她倒了一盅。刘蓝袍一口干掉,擦了擦眼泪,哆嗦着嘴,说:“赶上喝辣椒水了。”春婆婆怕她喝醉,连忙打开印泥盒,伸出食指,轻轻一蘸,按在那颗五角星上。在满纸的黑字蓝字中,它就像一只飞舞的红蜻蜓,明媚极了。

           吃豆子喝烧酒,时不时干点小坏事,春婆婆这些嗜好,玉门街一带的老住户都晓得。她说了,人生有意思的时候少,得给自己找乐子,所以从年轻的时候起,她就是个促狭鬼。

           春婆婆是小姑娘的时候,哈尔滨满大街的俄国人,他们夏天喜欢躺在松花江的沙滩上晒太阳。她知道他们爱花,稍有空闲,就在草甸子采了各色野花,配上柳枝,一把把捆上,插在盛着凉水的铁桶里去卖花。每卖一束,她都要悄悄打开铁桶旁的一个小铁皮罐,摸一条捉来的毛毛虫,悄悄投到花束里。往往是拿着花的人刚走开,突然间“啊——啊——”大叫起来,将鲜花丢到地上。春婆婆这么干,也是因为听不懂叽哩咕噜的洋话,心生气闷。而洋人“啊——啊——”的惊叫声,她却听得懂。

           春婆婆做这些小坏事时,心底是愉悦的。

           材料二

           (记者)柏琳:一部优秀的小说,你看重的品质是什么?你所钟爱的小说需要有怎样的质地?

           迟子建:首先它应该跟好作家的气质一样,要朴素,而真实(生活和艺术的双重真实)是朴素的最不可或缺的条件;其次,作品要有气韵。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使作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作家最应具备的素质。

    (节选自《迟子建:在写作上,我是个不知疲惫的旅人》,载于《青年作家》)

    (1)、下列关于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先交代事由、人物,指出春婆婆在分户供暖问题上成为两派争夺的对象,结尾处提出疑问,巧妙设置悬念。 B、文章简要插叙刘蓝袍的丧夫经历,“哀怨”“冤鬼”等词语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刘蓝袍的不幸遭遇与她重感情的性格特征。 C、“小巴夺”是春婆婆给刘蓝袍儿子取的名字,既交代了这孩子的性格,又幽默风趣,同时表达了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D、“飞舞的红蜻蜓”“明媚极了”描摹出春婆婆按手印时醉眼朦胧的状态,同时表达了刘蓝袍大功告成、喜出望外的心情。
    (2)、关于文中春婆婆捉弄洋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婆婆捉弄哈尔滨的俄国人,是给自己找乐子,给生活增添一些欢乐的色彩。 B、春婆婆将毛毛虫投到花束里,这件“小坏事”体现了当年春婆婆人小胆大的特点。 C、这段文字补叙了春婆婆少年时的生活经历,给小说增添了沧桑感与文化内涵。 D、春婆婆听不懂俄国话,但“啊——”的惊叫声让她愉悦,这符合“促狭鬼”的特点。
    (3)、春婆婆为什么要刘蓝袍喝酒?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4)、材料二中提到优秀的小说要“朴素”,“要有气韵”。《黄鸡白酒》(节选)中的“朴素”“气韵”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二年,伐灭郯,郯子奔莒。初,桓公亡时过郯,郯无礼,故伐之。五年,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已而,曹沫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管仲曰:“夫劫许之,而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遂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七年,诸侯会桓公于甄,而桓公于是始霸焉。

    (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材料二:

    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豮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隰朋A可B其C为人也D坚中E而廉F外G少欲H而多信。

    (2)、下列对材料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倍:指违背、背叛,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词义相同。 B、世家,《史记》中传记的一种体裁,司马迁以其记诸侯贵族之事。 C、迁,指调动官职,与《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词义相同。 D、爱,指爱护、爱惜,与《过秦论》“宽厚而爱人”中的“爱”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公之所以要讨伐郯国,是因为当初桓公逃亡时路过郯国,郯子对他无礼。 B、桓公想杀掉曹沫,管仲认为杀人一事虽可速决,但会因此失去援手,不可取。 C、桓公请管仲推荐治国人选,管仲推荐隰朋,认为隰朋品行正直适合辅佐君王。 D、桓公不听管仲忠告执意任用竖刁,最后落得死后三个月没人收葬的悲惨结局。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

    ②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5)、齐桓公为何得天下?又为何灭亡?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点问孔子为何以“哂”字对待子路,孔子以“”指出子路轻率急躁、不谦虚的缺点。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3)、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以“”两句比喻民众团结抗敌的意志不可阻挡,象征着抗金的正义事业必然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境相近。
    (2)、《谏太宗十思疏》中“”一句说大凡统治者在忧患中往往治绩显著,而《伶官传序》中“”一句揭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3)、笛声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意象。古人常用笛声表达思乡之情,如“”,又如“”。
  •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

    刘长卿

    泪尽江楼北望归,田园已陷百重围。

    平芜万里无人去,落日千山空鸟飞。

    孤舟漾漾寒潮小,极浦苍苍远树微。

    白鸥渔父徒相待,未扫欃枪懒息机

    [注] ①刘长卿:祖籍宣城(今属安徽),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后迁居洛阳。写此诗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旅居江浙。②欃(chán)枪:彗星的别名,这里喻指叛乱势力。③息机:息灭机心,指归老或隐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江楼”“望”等词直接点题,并交代了写作背景——田园已陷百重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景,“平芜千里”与“无人去”,“落日千山”与“空鸟飞”各自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浓郁的荒凉意味。 C、颈联写景,视角由近到远,孤舟在水面上行进,变得越来越小,遥远的水滨树木苍苍,只有微微的影子,暗示作者即将乘舟归乡。 D、尾联中“白鸥”“渔父”都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蕴含隐居田园生活的意思,这表明作者原有弃官之意。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园林包含四项要素:山、水、花木和建筑。其中与避暑联系最密切的,要数水景。清代帝王修建的几座避暑宫苑,包括西苑、畅春园、圆明园和颐和园,都是以水景取胜。

    西苑有北海、中海和南海,从名称就可以猜到,园内有大片的水面。园内树木、湖水相辅相成 , 景色绚丽。康熙《畅春园记》记载,他为畅春园择址时,首先相中的就是此地水源丰沛。康熙常在“盛夏郁蒸,炎景铄金之候”来畅春园居住,游赏园景“以迓清和而涤烦暑”。畅春园虽以“春”为名,其修建意图则在消“夏”。

    畅春园在清末被毁,原貌已不得而知。相比之下,我们对圆明园与颐和园了解得更多。这两座园林都有开阔的水面。(    )。有趣的是,圆明园在西方被翻译为Old Summer Palace(老夏宫),颐和园在西方被翻译为New Summer Palace(新夏宫),这直接点明了它们作为避暑之所的本质。

    (1)、文段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包括 B、相辅相成 C、不得而知 D、开阔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颐和园南部有昆明湖,面积占到全园的四分之三左右;圆明园西部围绕前湖和后湖布置九洲,东部则是象征中国东海的福海 B、圆明园西部围绕前湖和后湖布置九洲,东部则是象征中国东海的福海;颐和园南部有昆明湖,面积占到全园的四分之三左右 C、圆明园西部围绕前湖和后湖布置九洲,东部则是象征中国东海的福海;颐和园的昆明湖位于南部,面积占到全园的四分之三左右 D、颐和园的昆明湖位于南部,面积占到全园的四分之三左右;圆明园西部围绕前湖和后湖布置九洲,东部则是象征中国东海的福海
    (3)、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同志们:现在开会,请把手机关掉或调至静音状态。 B、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改造人。 C、作文话题:中国故事 关键词:美丽乡村、科技创新 D、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随着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纸媒表现得越来越难以淡定。有人认为,报纸正在成为____,应当提早谋局,考虑变革。报纸的生命力到底还能延续多久?这是个____的时代命题。但是,一个____的事实是,报纸正在迎接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挑战,报纸的转型是必然的,人们的需求就是转型的方向。

    好的内容永远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报纸之根。因此,报纸的每个板块,都要有具体实用的内容,都要与百姓的生活____,并且用生动的语言让百姓接受,做到既有益又有趣。如果百姓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吃喝玩乐行住购,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报纸,(    )。

    此外,还要打造报纸风格。有人说,现代社会,媒体已进入风格传播的时代。所谓风格,就是自己的特色。从新闻上说,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靠特色取胜。报纸有无自己的风格决定了它能否挺立于报纸之林,也决定了它存在的理由。通俗来讲,就像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一眼就能看出这个人的气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过眼云烟 莫衷一是 不容置喙 息息相关 B、明日黄花 见仁见智 不容置疑 息息相关 C、过眼云烟 见仁见智 不容置疑 休戚相关 D、明日黄花 莫衷一是 不容置喙 休戚相关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报纸正在遭受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挑战,报纸的转型是必然的,转型的方向就是人们的需求。 B、报纸正在迎来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挑战,报纸的转型是必然的,人们的需求就是转型的方向。 C、报纸正在迎接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挑战,报纸的转型是必然的,转型的方向就是人们的需求。 D、报纸正在遭受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挑战,报纸的转型是必然的,人们的需求就是转型的方向。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么这份报纸就变成了百姓的精神支柱,已融入百姓生活中,取得了成功 B、那么这份报纸就取得了成功,已融入百姓生活中,变成了百姓的精神支柱 C、那么这份报纸就已融入百姓生活中,变成了百姓的精神支柱,取得了成功 D、那么这份报纸就取得了成功,变成了百姓的精神支柱,已融入百姓生活中

四、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

    ②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四书章句集注》

    ③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

    思是行的基础,行是思的结果。任何想法最后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否则就是一纸空谈。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