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14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多学科研究表明,大致在仰韶文化半坡阶段旱作农业经济成熟起来,形成了固定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家畜饲养模式,至距今5000年前后扩展到了东北地区的西辽河流域、长江中游地区、东南沿海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半坡文化时期诞生了最早的国家形态 B、仰韶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基础 C、仰韶文化时期氏族没有出现阶级分化 D、半坡阶段是仰韶文化成熟的关键时期2. 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诸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这些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国早期文明( )A、领先世界其他地区 B、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阶级分化趋势明显 D、礼乐制度非常完善3.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考古发掘遗址中发现的灰烬和烧骨 B、《史记》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中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4. 四川三星堆遗址曾多次发现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璧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渚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A、良渚文化相对先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审美观念趋向统一 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5. 请你为下图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农业水平领先世界 C、原始社会商业繁荣 D、中原地区国家出现6.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以下属于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共同点的是都( )A、发现于黄河流域 B、都发掘出头盖骨化石 C、会制作工具 D、都懂得人工取火7. 在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彩陶龙盘和大量的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而出土的彩绘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盒等陶器还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表明( )A、手工技艺高超领先世界 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C、阶级分化明显国家形成 D、农耕文明发达经济繁荣8. 如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9. 下列远古传说人物中,创造文字的是( )A、炎帝 B、仓颉 C、尧 D、舜10.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如表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挖掘出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
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B
《周易》中记载神农氏播种五谷
西周出现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C
良渚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D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
A、A B、B C、C D、D二、材料分析题
-
11.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世界直立人的遗址中,最被人肯定的、最丰富的用火遗迹当属北京人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的13层文化堆积里,共发现了5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的遗迹。其中最厚的灰烬层可达6米。灰烬成堆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烧过的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灰烬成堆、成层分布的现象,表明北京人已具有管理火的能力,对火的使用能力具有相对的连续性。
——摘编自安家媛《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
(1)、根据材料一的我国早期人类分布图,指出①处跟④处分别生活着哪些早期人类。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早期人类使用的工具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一个方面,说说两个时期的早期人类的异同。(3)、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早期人类在用火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