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真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梳理。(39分)
-
1. 新素材热点话题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近期,zhèng fǔ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了shāowēi的调整和优化。为了确保每一项改动都能满足市民的需求,他们按照严格的cì xù对各种项目进行了细致的kǎo chá。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没有zhē gài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是选择公开面对,并huì jí市民的反馈来改进方案。
2.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古人用“一曝(pù bào)十寒”来比喻做事没有恒心,经常间断。(2)、年糕上撒(sā sǎ)了一层白糖。(3)、今年家里的收入有所减少,妈妈只好削(xuē xiāo)减开支。3. 给下面的字加上恰当的偏旁,组成词语。[宣]染 闹 [者]目 塞
[帝]真 叫 [逢]勃 斗
4. 写出下面的同音字。[fù] 捐躯国难 随声和 名其实 万物苏
5. 请你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①五行相 ②居高下 ③粉登场
④科班出 ⑤五彩纷 ⑥全神注
⑦走龙蛇 ⑧惟妙惟
(2)、“五行”包括金、木、水、、。(填空)(3)、“五彩”包括、、赤、白、黑。(填空)(4)、上面的词语中,与书法相关的是。(填序号)(5)、上面的词语中,与戏曲相关的有、。(填序号)(6)、上面的词语中,与“活灵活现”意思相近的是。(填序号)6. 体会句子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并按要求仿写。例: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体会:上面的句子是句,每个分句的结构。句中的“我”指的是 , “礼品”“冠冕”“祭献”写出了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仿写:下面句中的“我”是饮品,仿照例句,补全下面的排比句。
我是欢聚的伴侣,;我是友情的印证,见证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我是生活的调味品,。
7.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途经建德江时所作。此诗的后两句“ , ”是唐诗中描写景物的名句,“”和“旷”、“近”和“”相互依存、相互映衬,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也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情。(2)、《江南春》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诗的前两句中,“”写出了景物的声,“”写出了景物的色,“”写出了江南的地理风貌,“”则写出了生活气息。二、阅读与鉴赏。(36分)
-
8.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非梦与是梦
昔有西陵①脚夫②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③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④乡试中式⑤ , 方赴鹿鸣宴⑥ , 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⑦也。
【注释】①西陵:地名。②脚夫:搬运工人的旧称。③伫想:凝思。④寒士:指出身低微的读书人。⑤中式:科举考试合格。⑥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的宴会。⑦一:一样。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加点字的意思。①念无以偿 偿:
②方赴鹿鸣宴 赴:
③自啮其臂曰 啮:
④惟恐其非梦 恐:
(2)、填空。①文言文中的两个人物分别为、。“惟恐其非梦”的人是 , “惟恐其是梦”的人是。
②此则文言文虽短小,却有对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比如“”“”等。作者称二人为。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情况下有过“惟恐其是梦”的感受?9. 带着目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共享单车使用调查报告
根据以下任务,选择合适的方法阅读调查报告。
任务一:根据调查报告中的“用户基本情况”,补全“受访人员基本信息表”。
任务二:结合调查报告中的“使用体验”和“问题”,写出调查结论和建议。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逐渐在城市中普及。然而,随着共享单车数量的增加,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乱停乱放、车辆损坏严重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在线问卷形式,共收集有效问卷1000份。问卷内容涉及“用户基本情况、出行目的、使用体验、问题”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
1.用户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共享单车的用户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其中,20~30岁之间的用户占比超过60%,男性用户数量超过女性用户数量,用户职业分布较为广泛,但以学生和白领阶层为主。
2.出行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共享单车主要用于短途出行,如上下班、购物等。其中,上班族和学生是共享单车的主要使用群体。
3.使用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普遍认为共享单车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大多数人对共享单车带来的便捷和环保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有人对部分使用者有意损坏共享单车或将共享单车据为己有的行为感到担忧。此外,还有人认为共享单车存在同行恶性竞争的问题,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共享单车使用的主要问题有车辆乱停乱放、车辆损坏严重、车辆不足等。
(1)、完成任务一。①为完成任务一,我会重点阅读“”这部分内容。
②在此部分阅读中,我认为关键词有:、、。
③将下表补充完整。
受访人员基本信息表
调查项目
基本信息
男 女
(岁)
(2)、完成任务二。①为完成任务二,我会重点阅读“、”这两部分内容。
②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和。
③说说你对共享单车使用的建议。
10. 阅读《小英雄雨来》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____
①白天站岗,不能那么拿着红缨枪,站在村头的明处了,改成了放暗哨。雨来和铁头,在还乡河的冰上,装着打擦滑玩儿。杨二娃、小胖儿、二黑一些小朋友,虽然不该他们站岗,也陪着两人来玩耍。
②他们在还乡河镜面一般的冰上,像穿梭一样滑来滑去。他们会玩各种花样:老太太钻被窝儿、金鸡独立、鲤鱼跳龙门。雨来还能一边滑着,一边跷起一条腿,像个陀螺似的转。在这碧绿大理石一般的冰上,在这早晨寒冷的空气中,充满了孩子们快活的笑声。
③太阳已经出来一树梢高了,芦花村仍旧是平静的,没听到什么风声。花翎公鸡立在谷草堆上,仰着脖子,咯咯地啼叫。草鸡张开翅膀,扭着脖子,用坚硬的尖嘴巴搔痒。
④雨来打着擦滑,可是总觉着有件事情揪着心,心里不踏实。在河里能看见什么呢?就是敌人来了,难道他们不会从别的路走吗?
⑤雨来悄悄爬上岸,岸上有棵直溜溜的顶天高的杨树。雨来抱着树,像一只灵巧的猫一样,唰唰唰,一会儿就爬到了杨树的顶端。
⑥啊!真高!雨来就像站在云端,风把他的衣裳吹起来,真像要飞走了。一片片的云,像船张满的白帆,在蓝色的天空中慢慢地飘走,似乎就从雨来的耳边擦过去。
⑦小朋友们都仰着脸喊:
⑧“嗬!真有两下子!”
⑨“当心!别掉下来!”
⑩“看见什么没有?”
⑪雨来用两臂抱着树杈子,双手插在袖筒里,睁大两只眼睛,向远处眺望。还乡河像一条巨大的白蟒,从眼底下,弯弯转转向远处爬去。北岸一片开阔地,就像夏天洗澡,雨来光着的身子一样,光溜溜的什么也没有。再往远处望,天和地接连在一块儿的地方,有一个模模糊糊眼睛看不清的东西,那就是敌人的炮楼。日本鬼子和伪军住在那里。
⑫雨来用右手在额前搭了凉篷,睁大眼睛,看了一会儿。只见从那黑色的炮楼底下,影影绰绰爬出一个像盖子虫那么大的黑点儿。转眼之间,黑点儿拉成一条黑线,渐渐变大,往这边爬。
⑬雨来很快地看出是一队人马来了,喊了一声:“敌人往这边来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片段中两个部分的内容。第①~④自然段:
第⑤~⑬自然段:
(2)、细读第①~④自然段,填空。这几个自然段既有对群体的描写,又有对的刻画,“他们会玩各种花样”是对(谁)的描写,“像个陀螺似的转”是对(谁)的描写,这种写法叫作。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暗哨:
(4)、第①~④自然段中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请用文中的关键词或短语给片段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写在片段前面的横线上。三、表达与交流(二选一)。(25分)
-
11. 习作(二选一)(1)、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小区大门口
人物:认真负责的小区保安李叔叔
放学回到小区大门口,但是忘记拿小区门禁卡的梅梅
骑着共享单车下班,急着回家做饭的妈妈
推着装得满满的超市购物车的邻居王奶奶
开着车打算进小区的同学的爸爸——张叔叔
提示:①故事要围绕人物身份和特定的时间、环境展开。②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③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④不超过500字。
(2)、从下列汉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写一篇习作。酷 炫 卷(juǎn) 忙
要求:①以上面的任意一个字作为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②既可以围绕字的中心意思选择多个恰当的材料,采用“围绕中心并列组材”的结构,突出中心,也可以选择一件典型事例,采用“围绕中心递进组材”的结构,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具体。③用你选的字作为题目,字数4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