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共15分)
-
1. 近代主张“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力图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A、洋务派 B、农民阶级 C、维新派 D、革命派2. 在中法战争中,临危受命,积极备战,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 )A、曾国藩 B、刘铭传 C、张之洞 D、冯子材3. 《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A、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并允许外国军队驻扎 C、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D、划定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4. 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中能够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是( )A、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B、改用西洋军事训练,改试枪炮等 C、设铁路矿物总局、农工商总局等 D、拆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5. 左宗棠“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下列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
①收复新疆 ②签订《北京条约》 ③主张实业救国 ④开展洋务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6.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里“公”指的是( )A、宋教仁 B、谭嗣同 C、蔡锷 D、秋瑾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这些规定( )A、鼓励人民参政议政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C、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D、打击帝国主义势力8. 研究辛亥革命可以使用的一手(最直接、最可信)史料是( )A、影视作品中“武昌起义”片段 B、学者所著《辛亥革命史》 C、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D、《民报》9.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10.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最能体现这场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1. 《青年杂志》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下列城市中,见证了《新青年》杂志产生、发展的是( )①上海 ②北京 ③天津 ④广州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12.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到重庆是为了( )A、参加中共七大 B、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C、宣传《论持久战》 D、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3.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毛泽东经典的战略思想之一,以下军事行动能够充分体现该战略思想精髓的是( )A、孟良崮战役 B、解放南京 C、转战陕北 D、三大战役14. 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申报》 B、《新闻报》 C、《民报》 D、《时务报》15.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属于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A、废除科举 B、剪辫易服 C、投资办 D、创办报刊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45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滑,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战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界碑”的含义是什么?(2)、材料二中“往事惊心泪欲潜”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3)、材料三中“同英、法的战争”指的是什么事件?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4)、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面临西方列强发动的三次灾难性战争,请你列举两例“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5)、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17.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顾我党每个重大历史关头,总有精神力量鼓舞、激励全党全国人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
材料二 当时党的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正规军队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三 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塞缪尔·格里菲斯,美国军事史学家
材料四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抗战爆发以后,为了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1)、材料一中,“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另一个地方是。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中国共产党建党最初的“梦想”是什么?(2)、据材料二,请归纳一条我党斗争的主要策略。请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3)、材料三所述的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途中哪次会议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4)、依据材料四回答,抗战爆发后为什么会停止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抗战时期我党的土地政策是什么?(5)、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历史及自身实际谈谈你的认识。18. 在中国历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北伐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两大主要成果。(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分裂带来的危害。(3)、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写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典型战役各一例。(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5)、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何感悟?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九一八”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1)、请介绍材料中“三个纪念日”各自纪念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或作用。(2)、“国家公祭日”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设立?请高度概述日本侵略者在这一事件中犯下的滔天罪行。(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设立以上纪念日的认识?(4)、9月3日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设的法定纪念日,请你以国际视角谈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