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
1. 读拼音, 规范写汉字。
chóu xiè
kù shǔ
xiāo huǐ
lǎn duò
qīn lǚè
2. 照样子,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填上“shì” 的同音字。例: 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 既舒(适)又安全。《松鼠》
①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好。《白鹭》
②我可以发 , 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猎人海力布》
③九州生气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已玄杂诗》
3. 借助字形理解词语, 并选择恰当的解释, 填序号。①踟蹰(chí chú) A.情投意合, 难舍难分的样子
②潋滟 (liàn yàn) B.枝叶繁茂, 华美鲜艳的样子
③葳蕤 (wēi ruí)C.心里迟疑, 要走不走的样子
④缱绻 (qiǎn quǎn) D.水波相连, 波光闪动的样子
4. 在横线上填上意思相近的字, 把词语补充完整。内外
家业
一半
珍宝
5. 照样子, 写出下列词语表达的意思。例: 不计其数( 多)
应接不暇
风驰电掣
哀鸿遍野
6. 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句子补充完整, 填序号。
A.吩咐 B.叮嘱 C.数落①小白蛇跟了出来, 再三他不要把动物说的话告诉别人。《腊人海力布》
②那一天母亲了我一顿。《范母情深》
③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落花生》
7. 照样子, 从句中找出和带点词语相互照应的部分画上横线。例: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①我注意地看着, 眼睛应接不暇 , 看清楚了这只, 又错过了那只, 看见了那只, 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②还有许多小园, 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③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8. 结合课文体会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情感,选词填空,填序号。
A.愧疚 心疼
B.痛惜 悲愤
C.遗憾 失望
①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②“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③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9. 照样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例:兵荒马乱——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士兵们在尘土中厮杀,马匹在混乱中横冲直撞。远处的村庄火光冲天,哭喊声、尖叫声此起彼伏,人们惊慌失措地四处逃散。
人声鼎沸——。
10. 根据课文原文填空。①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之一分则嫌长,之一分则嫌短, 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②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到、到、到。
11. 根据语境补写积累的诗句。【家国情怀】“王师北定中原日,。”是陆游临终前的遗憾与嘱托:“ , 只把杭州作汴州。”是林升无奈中的讽刺与忧虑;“我劝天公重抖擞,。”是龚自珍对变革的渴望与呼唤。
【月下抒怀】“ , 清泉石上流。”皓月当空, 山泉淙淙,多么清幽明净的高洁情怀;“ , 江枫渔火对愁眠。”冷月西沉,渔火点点,多么幽冷寂寞的离愁别绪:“ , 穿尽红丝几万条。”圆月皎皎,红丝飘飘,多么幽深明快的生活气息。
12. 在课本中,我们结识了政治家蔺相如、书法家欧阳询、作家冰心、民间故事主人公海力布……在课外阅读中,你可能还认识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果让你带上其中一个人物去旅行,你会带上谁?请说明理由 (至少写两点) 。二、阅读与欣赏。(40分)
-
13. 文言文阅读
(一) 勤读①
人有从②学者,遇③不肯教(jiāo jiào), 而云: “必当先读百遍。”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yàn xiàn)。”从学者云:“苦渴④无日。”遇言: “当以‘三余’。”或⑤“问“三余”之意。遇曰:“冬者岁之余, 夜者日之余, 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本文选自《三国志·童通传》。②从:跟从。③遇:董遇, 三国时期的教育家。④苦渴:苦于。⑤或:有人。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注音。(2)、从文中找出与“说”的意思相同的三个字填写在括号中。说:
(3)、联系上下文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 填序号。①苦渴无日
A.日期
B.时间
C.太阳②当以“三余”
A.剩余
B.无穷
C.空闲(4)、有人向董遇求教,董遇不肯教,他向求教者提出了的学习要求,并且说这样做的好处是 , 。(用原句作答)(5)、董遇提出读书“当以‘三余’”, “三余”具体指的是、、这三种时间,他倡导的读书方法就是要。14. 现代文阅读
(二)父爱【语段1】《父爱之舟》(节选)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下的乌篷船对我而言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语段2】《背影》(节选)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①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②我的眼泪又来了。(1)、在横线上写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另一个读音,并在括号中组词。分外 散放
(2)、语段1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起着的作用。(3)、语段2中描写父亲爬上月台的三个动作依次是、、倾。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所表达的情感略有不同,第①次是看见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时,流下了的泪,第②次是看见父亲混入人群的背影时,流下了的泪。(4)、对比阅读, 完成填空。①从描写角度来看,语段1刻画了父亲(做什么) 的背影,语段2刻画了父亲(做什么)的背影。
②从写作手法来看,语段1写了姑爹小渔船的破旧,也写了绍兴乌篷船的精致,语段2写了父亲攀爬动作的艰难,也写了父亲说话语气的轻松,这样的写法叫作.
③从情感主旨来看,两个语段都表达了 .
(5)、用一两句话来评价一下父爱,可以引用平时积累的名言、诗词等。15. 现代文阅读(三)快递包裹的“奇幻旅行”(节选)①数以亿计的快递包裹是如何快速准确地送达我们手中的呢?包裹寄出后,先经快递网点打包,再运送到快递分拣中心进行分类处理,然后通过飞机、高铁、货车等输送至不同地区,最后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完成一段“奇幻旅行”。
②近几年,快递量爆炸式增长,快递分拣中心的包裹经常堆积如山,光靠人工分拣根本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量。怎么办?“智能分拣”应运而生,解决了这个难题,实现了高效分拣,为快递包裹的“旅行”增加了“奇幻乐趣”。
③“排队入场”:工作开始,原本杂乱堆放的包裹一个个自动分离、排队,间隔均匀有序,“整整齐齐”地向前推进。
④____:各种入场包裹的“外套”上全被贴上了条形码,这就是它们的“身份证”。有了“身份”的包裹们会接受电脑认证系统全方位的精准识别。
⑤____:认证通过的包裹被送上“高速小车” , 在一条条“自动分拣公路”上加速奔跑起来。包裹们仿佛进入了游乐园,时而“过山车” , 时而“滑滑梯” , 到达一个个目标格口后,平稳地“下车” , 静静地等待着工人将它们统一打包、运送。(1)、看到短文题目,可以带着的问题往下读,能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内容。(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①“分拣”用文中的词语表述就是的意思。
②文中的、这两个四字词都形容快递包裹数量极多。
③“应运而生”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智能分拣”是为了解决的难题而产生的。
(3)、读短文第①段,提取关键词,将快递包裹的输送流程示意图填写完整。包裹寄出 → →→输送至不同地区→ 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4)、包裹如何实现高效分拣?选择恰当的关键词,将序号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
A.“等待打包”
B.“小车输送”
C.“身份认证”(5)、根据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⑴短文第 ③到⑤ 段主要介绍了“智能分拣”的基本流程。
⑵“排队入场”的包裹身份已经被认证,下一步就直接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⑶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有的平实,有的活泼。这篇短文把包裹当作人来写,形象地表现了快递包裹旅行途中的快乐与奇幻,属于活泼文艺的风格。
(6)、科技改变生活。“智能分拣”大大提高了快递工作的效率,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试举一例,并简要进行说明。三、表达与交流。(20分)
-
16. 书本中有风景,生活中有风景,我们的身边同样有美丽的风景。
请从以下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习作。.
任务一:选择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将题目《美丽的 》补充完整,展开习作。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不少于400字。
任务二: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以《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为题,展开习作。要求: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写一个人,通过场景、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