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活动一 徜·游

  • 1. 语段阅读

    中国自古就有“游学”之说,学子漫游tiān nán hǎi běi,bǎo lǎn风景名胜,在bù jìqí shù途见闻中探寻真知。于古人而言,山水清赏可望却困阻于行。今日我们则能dā chéng各种交通工具四处游历,lǐng lüè祖国大好河山;亦能走进硕果累累的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1)、根据语境, 写出正确的词语, 注意书写美观。
    (2)、文中“硕果累累”的“累”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léi B、lěi C、lèi
  • 2. 参考下图, 联系语境,为“旅”字释义卡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序号) 。

    “旅”字意义很丰富, 比如:①古代的军队编制单位,五百人为一旅。②在外的人,旅客。③旅行  寄居。④共同。⑤野生的。

    (1)、 甲骨文的“旅”由飘着军旗的旗杆和两个人组成。“”的本义是。  
    (2)、小光跟着家人去北京游。 
    (3)、进旅退,荣辱与共。 
  • 3. 语段阅读

    【国博之旅】我们走进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听到讲解员正在解说:这里每一幅图片、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在动荡时期,国家面临____,百姓在战争中____。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____,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独立。“吃水不忘挖井人”,今日我们生活在____,我们当铭记历史, 铭记革命先辈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1)、联系上下文,请你为解说词的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A、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呕心沥血   国泰民安 B、生灵涂炭   家破人亡   处心积虑   太平盛世 C、内忧外患   流离失所   呕心沥血   太平盛世 D、内忧外患  家破人亡   处心积想  国泰民安
    (2)、解说词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能用下列哪个词语替换(    )
    A、酌古沿今 B、饮水思源 C、溶太穷源 D、结草衔环
    (3)、对这段解说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民族危亡之际,无数先烈挺身而出, B、每一幅图片、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老中华民族的苦难。 C、今日之国泰民安,是先辈英勇奋斗势来的,吾辈当铭记其勋业。 D、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变迁,告诉我们应当传承英烈精神。
    (4)、观众们“全神贯注”聆听讲解,请把加点词的意思用具体的场景表现出来。
  • 4. 走出展厅, 在出口处的留言墙上有这样一段话, 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补充完整。

    梁启超的“红日初升, , 狱流,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富强而奋斗。我们虽不用像陆游一般出“。”的悲叹, 但要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我承诺: 做一个隐行高的人,“ , 非是藉秋风。”;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不饱食以终日, , ’;更做一个认真读书的人,如《论语》所言:“ , 诲人不倦。”

二、活动二 徜·阅

  • 5. 探先人读书之姿
    高凤流麦
        高风字文通,南阳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田,麦于庭,令风护鸡。时天暴雨,而风持竿诵经 , 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 , 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
    【注释】①护:看护。②经:指古代经典著作。③潦(lǎo)水流麦:雨后地上的积水冲走了麦子。④还:回来。⑤方:才。⑥遂:终于。⑦名儒:著名的学者。
    (1)、结合下图资料,我们能推测出“曝麦于庭”中“曝”意思是

    曝,形声。从日,暴声。字本作“晕”,小篆字形,从日,从出,从升,从米,会合表示把米拿到阳光下照晒。

    (2)、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和含义较多,“妻尝田”中的“之”的意思是 (    ) 
    A、去、到 B、至、直到 C、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D、此、这
    (3)、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划线语句的理解。
    (4)、“高凤流麦”现在多用来形容(    )
    A、奢侈浪费,不知节俭 B、随波逐流,不思进取 C、专心致志,勤勉读书 D、贪图享乐,荒废学业
    (5)、《高风流麦》的故事在历史上存在争议,南朝梁元帝借“汉人(高凤) 流麦,晋人(车胤)聚萤”表达了对勤奋读书的赞赏,而宋朝苏轼则说:“读书莫学流麦士,挟策莫比亡羊人。”你更赞同谁的说法?简要谈谈你的理由。
  • 6. 品民间故事之趣
    幸福鸟

    ①从前,有一处没有太阳,没有树木,也没有河流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都过着苦日子。一个叫汪嘉的小男孩听说,幸福的化身是一只非常美丽的鸟儿,它飞到哪里,就能给哪里带去幸福,他便下定决心要去把幸福鸟找过来。

    ②汪嘉带上仅有的干粮出发了。他跋涉了很多天,来到了幸福鸟住的雪山。还没走几步,一只黑胡子妖怪就出现了:你是谁?到我这里来干什么

    我叫汪嘉,我来找幸福鸟!

    ④黑胡子妖怪听了差点把眼泪笑出来:就凭你这丁点儿大的孩子,就想来找幸福鸟?你敢在乱石滩上走三十三里路吗?我保准你会没命!说完,他呼呼地吹起了胡子,汪嘉前面宽阔平坦的大路,一下子变成了可怕的乱石滩,这里的每块石头都像刀子一样尖利。

    ⑤但是汪嘉很勇敢,他一心想着为家乡人造福,要找到幸福鸟。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乱石滩,才走了一里路,尖石头就划破了他的鞋子,再走一里,石头划破了他的脚板,等到双脚鲜血淋漓,实在无法走路了,他就趴到乱石滩上,手脚并用地朝前爬。划破了手心,磨破了膝盖,汪嘉终于走完了三十三里乱石滩,耀武扬威的黑胡子妖怪消失了。

    ⑥还没等汪嘉高兴一下,黄胡子妖怪出现了。只见妖怪吹了吹长胡子,汪嘉的干粮袋飞上天空,眼前出现了一片大沙漠,在这儿找不到一点儿吃的东西。汪嘉忍饥挨饿,不停地往前走,一步一步地,沙漠就这样被他丢在了身后。

    ⑦这时,一只白胡子妖怪拦住汪嘉。只见妖怪吹了吹长胡子,汪嘉便立刻什么也看不见了。但就算这样,也无法阻止汪嘉前行,他跪下来用手摸索着往上爬。最终,他爬上了那座大雪山。

    ⑧幸福鸟就站在雪山顶上,它用翅膀轻轻地抚摸汪嘉,他身上的伤口立即就愈合了,眼睛也重见光明。幸福鸟带着汪嘉飞回他的家乡。

    ⑨……

    ⑩大家欢呼起来,纷纷感谢幸福鸟带来的幸福。幸福鸟却摇摇头说:是你们自己找到了幸福。

    ——节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有删改)
    (1)、我们要将这则故事改编成舞台剧, 需编写分幕剧情, 请你梳理主要情节。

    (2)、表演前应充分解读剧本, 下列对故事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说幸福的化身是一只鸟儿, 它飞到哪里就能给哪里带去幸福。 B、汪嘉是为了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 才主动提出去寻找幸福鸟。 C、第⑤自然段中的“毫不犹豫”一词体现出汪嘉面对困难的决心。 D、故事前后照应, 通过描写人们生活的变化, 突出了幸福的可贵。
    (3)、舞台剧展演时间有限, 有同学建议只保留汪嘉在寻找幸福鸟的过程中与黑胡子妖怪的情节,删掉黄胡子和白胡子妖怪的情节, 你同意吗? 说说你的理由。
    (4)、请联系第①自然段, 运用动态或静态描写, 把第⑨自然段幸福鸟给家乡带来美好变化的画面写具体。 
    (5)、故事结尾幸福鸟说: “是你们自己找到了幸福。”联系改事内容和生活体验,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7. 感时代阅读之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通过电子书、阅读器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断续的数字化阅读逐渐流行。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倴的知识,都可以通过数字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纸质书。这种的阅读成本更低。数字化阅读不受时空限制,让阅读变得更便捷、高效、有趣,数字阅读满足了当下公众阅读的基本需求。

    ——节选自《数字化阅读渐成市民读书新风尚》

    【材料三】
        对书籍的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 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点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读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节适自《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材料四】
        居民阅读形式呈现多元化,但纸质图书阅读仍然抚挚明显。很多选择纸质书的读者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更为注重对眼睛的保护和深入阅读的乐趣,也更青睐实体纸张带来的读书氛围;多地人均纸质读物阅读量仍超过电子读物,未成年人群体的纸质书阅读率相对更高。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

    (1)、从【材料一】的数据统计中, 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2)、数字时代给传统阅读带来新冲击, 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 提取关键词句, 完成提纲。

    (3)、有人认为未来数字化阅读可能会取代传统纸质阅读, 对此你怎么看? 联系以上材料和生活经验, 分点说明理由(至少2点) 。

三、活动三 徜·思(30分)

  • 8.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AI技术已悄然渗透生活每一个角落,绘制着未来世界的斑斓画卷。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以二十年后的学校为题,大胆想象,二十年后科技会给学校带来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校园环境、教室设计、教师授课方式等都会有哪些变化呢?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想象合理,言之有物,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