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州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正确答案的序号)(共10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háo)    威风凛(līn) B、府(zèng)     技高一(chóu) C、然(tuí)     听(qīn) D、出(jiū)     别出心(chái)
  •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呻呤 洒脱 排山倒海 B、拥戴 目睹 斩钉截铁 C、枯萎 干躁 汹涌澎湃 D、迷蒙 目地的 高山流水
  • 3.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这句话描写的人物是(    )
    A、列夫·托尔斯泰 B、高尔基 C、茨威格 D、桑娜的丈夫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听了郝副营长的故事,同学们都热血沸腾 B、虎视眈眈地看着被烈火焚烧的邱少云。 C、为了革命的胜利, 他表示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D、五位壮士居高临下 , 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 5. 下列句子中表达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成功,是一种喜悦,是一种轻松,更是一种让人无法形容的滋味。 B、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C、信仰是石,擦起星星之火;信仰是火,点亮希望之灯;信仰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D、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二、判断题。 (共10分)

  • 6.  判断题。
    (1)、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 像倒。”这句话是环境描写, 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2)、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种物质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它们是: 金、木、水、火、土。
    (4)、《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中的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 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5)、《童年》《在人间》《战争与和平》《我的大学》都属于高尔基的作品。

三、请根据语境和所给拼音, 正确规范地书写词语。(共8分)

  • 7. 下面是陈明同学所写发言稿的部分内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能紧紧把握从指间fèng xì流逝的时间。他们面对澎湃的大海,内心愈加háo mài; 面对艰难的选择,他们毅然前行。曾有多少革命战士为中国梦英勇奋战,pǔ xiě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如1941年,rì kòu进犯我根据地,战士们为了掩护人民群众转移,依托险要地形,把敌人引上绝路。他们用生命书写了革命篇章,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四、活动一:走近鲁迅感受民族脊梁(共15分)

  • 8. 请按要求填写。
    (1)、根据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完成下面这张“人物档案卡”。

    人物档案卡

    姓名:鲁迅 原名:

    籍贯: 浙江绍兴 代表作:《》《》等

    经典片段: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带 , 手捏 , 向一匹猛尽力的刺去。那猜却将身一扭, 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 给下面文段中的括号处选择合适的成语并填上序号。

    鲁迅先生曾经住在砖塔胡同, 在这里创作了《祝福》等作品。对以祥林嫂为代表的苦难深重的底层民众, 他从不居高临下, 而是在____的描写中寄托深切的同情。同时他也善于通过传神的刻画, 让“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们”的冷酷虚伪____。

    A、暴露无遗 B、斩钉截铁 C、笔走龙蛇 D、栩栩如生
    (3)、根据要求填写恰当内容

    民族复兴也许是一条坎坷漫长的路,但诚如鲁迅先生所言:“。”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英雄辈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4)、根据你对鲁迅的了解,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为人倔强, 以手中的笔为匕首、枪支, 直击社会积弊: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五、活动二: 走近心中的英雄 感受其风采,请按要求填写。(共4分)

  • 9. 陈明同学为即将开展的“向名人致敬”演讲活动写了一份演讲稿, 请大家帮他补充完整。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英雄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捍卫着正义与尊严。像岳飞那样, 忠心报国: 像

六、群文阅读。(共23分)

  • 10. 现代文阅读

    选文一: 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甲)。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乙)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一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选文二: 致爱丽丝

    一个寒冷的夜晚,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心,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颅,火焰般的影(quán)发飘在风中。

    突然,贝多芬发现了一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爱丽丝跑到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

    “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再看一眼塔希提岛和阿尔卑斯山。”爱丽丝含着泪水说, “多好的老人呀,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来到了雷德尔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昏暗的房间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招引,心底的激情顿时化作了美妙的声音,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鸟、森林、耀眼的阳光……尊敬的先生,感谢您在这个夜晚,使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

    “不,要感谢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她吧——可爱的小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了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冷寂的星空下。

    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1)、选文一与选文二相似,既表现了贝多芬的技艺,又表现了他的品质。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结合贝多芬说的话,我们知道,艺术的创作除了要靠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外,还要有的情感 。 
    (2)、为选文一的两处“清幽”选择恰当的解释,感受月光的美。(填序号)

    (甲)处;(乙)处
    A.指月光的柔美
    B.指清亮的月光下,茅屋里的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安静。

    (3)、请在选文一第二自然段中用横线画出实写的内容,用波浪线画出皮鞋匠和妹妹想象的内容,这样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好处是                                           
    (4)、借助皮鞋匠“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 给每个画面拟一个名称, 并选择合适的旋律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借助皮鞋匠的联想, 我仿佛听到了《月光曲》先是 , 接着 , 再。(填序号)
    A.明朗轻快
    B.高昂激越
    C.悠扬舒缓

    (5)、选文二中贝多芬创作《致爱丽丝》的过程是(    )。
    A、即兴弹奏——了解愿望——命名曲子 B、了解愿望——即兴弹奏——命名曲子
    (6)、阅读选文(二)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乐曲描绘的美好境界。

    选文二中画横线的句子是老人听到曲子后引发的 。借助这些句子,我仿佛听见了《致爱丽丝》的曲调: 时而高亢激昂,时而 , 时而 ……

七、活动四: 传承榜样力量 争做时代新人(30分)

  • 11. 习作。

    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如台风摩羯后无畏艰险、冲锋在前的人民子弟兵, 消防救援人员……展现出了诸多优秀品质和担当;暖心的快递小哥,你的老师,你的家人,你的同学……平凡的他们都会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芒。请以“我心中的偶像”为题完成习作。

    要求:⒈围绕主题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⒉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