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 1. 2023年11月在胡柚祖宗树所在地——常山青石镇澄潭村(118°E,28°N)举行了“立冬·与你U约”主题的胡柚开采仪式。仪式上对24家果农带来的优质胡柚果从外观、内质、糖度等方面逐项进行打分,选出了今年的“柚王”。从地球上的位置来看,澄潭村位于(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 2. 2023年11月在胡柚祖宗树所在地——常山青石镇澄潭村(118°E,28°N)举行了“立冬·与你U约”主题的胡柚开采仪式。仪式上对24家果农带来的优质胡柚果从外观、内质、糖度等方面逐项进行打分,选出了今年的“柚王”。评委剥开胡柚皮时,周围人闻到一般清新宜人的柚子香味,这个现象主要表明(  )

    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是很微小的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 3. 2023年11月在胡柚祖宗树所在地——常山青石镇澄潭村(118°E,28°N)举行了“立冬·与你U约”主题的胡柚开采仪式。仪式上对24家果农带来的优质胡柚果从外观、内质、糖度等方面逐项进行打分,选出了今年的“柚王”。被评为“柚王”的胡柚果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上属于(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 4. 2023年10月衢州开化香火草龙亮相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下列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收割稻草 B、晒干水分 C、编制草龙 D、点燃香火
  • 5. 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此次随着航天员一同返回的还有部分实验样品,其中就包括国际首次开展的多能干细胞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向造血干细胞转变研究的细胞样品,实现了人类干细胞“太空造血”。随航天员一同返回的宇航服质量(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确定
  • 6. 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此次随着航天员一同返回的还有部分实验样品,其中就包括国际首次开展的多能干细胞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向造血干细胞转变研究的细胞样品,实现了人类干细胞“太空造血”。多能干细胞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转变为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 D、细胞重组
  • 7. 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此次随着航天员一同返回的还有部分实验样品,其中就包括国际首次开展的多能干细胞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向造血干细胞转变研究的细胞样品,实现了人类干细胞“太空造血”。返回的“太空造血”干细胞实验样品将由中科院继续培育,并和普通造血干细胞进行对比分析,突破干细胞研究的瓶颈。对此小科提出以下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该造血干细胞结构与普通造血干细胞是否一致? B、该造血干细胞形状是否比普通造血干细胞美观? C、该造血干细胞功能与普通造血干细胞是否一致? D、该造血干细胞分裂所需的时间是否会更长一些?
  • 8. 水是一种比热容较大的物质,下列生产和生活中与水的这种特性没有关系的是(  )
    A、夏天,人们洒水来降温 B、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C、暖气管内装的是流动的热水 D、对秧田晚间灌水,白天放水
  • 9. 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被化学试剂灼伤

    马上用纱布包扎

    B

    被热的试管烫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

    C.

    酒精灯打翻燃烧起来

    立即用水浇灭火苗

    D.

    有化学试剂溅入眼睛

    立即用手搓揉眼睛

    A、A B、B C、C D、D
  • 10. 模拟实验是认识科学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四个实验中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A、甲是探究“地球是球体”时设计的“铅笔在篮球上运动的实验” B、乙是探究“分子间有空隙”时设计的“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 C、丙是探究“分子无规则运动”时设计的“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 D、丁是探究“板块张裂”时设计的“向两边拉木板直至纸断裂的实验”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8小题,第11题8分,第12题10分,第13题4分,第14题8分,第15题11分,第16题12分,第17题6分,第18题11分,共70分)

  • 11. 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假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

    (1)20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提出“大陆漂移说”,以下证据支持这一假说的有

    A.许多国家的动物园中都有大熊猫

    B.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C.舌羊齿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2)“海底扩张说”认为地幔物质不断从大洋中脊涌出,推开洋壳两边的岩石,为大陆漂移理论的动力来源提供了证据支持。请根据“海底扩张说”判断图甲中A、B两处岩石年龄较老的是处。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甘肃地震多发的原因。我国已具备在“地震波”到达之前通过手机提示发出地震预警信息的能力。小科收到预警信息(如图乙)你认为小科可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避险?

  • 12. 某兴趣小组开展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活动。

    【制作装片】

    (1)图甲是某同学的制作全过程,第⑤步染色所用的试剂是

    (2)为防止④盖片环节产生气泡,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取盖玻片,然后

    【观察装片】

    (3)用显微镜观察自制装片的操作中,为了在视野中更容易找到细胞,应选用图乙中的镜头组合是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丙ab所示视野,要从a调节到b视野,下一步操作是

    【记录结果】

    (5)图丁是某同学在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绘制的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指出该模式图中存在的错误

  • 13. 2023年7月1日,青藏铁路动车组正式运行。小科乘坐动车到西藏旅游,沿途他看到路基两旁插了一排排管子(如图甲)。小科查阅后获得如下资料:

    资料1:这些管子称为“热管”,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在金属外壳内衬垫一层多孔材料的吸液芯,芯中充有某种容易汽化的液体,其中心是气腔。

    资料2:青藏铁路要穿越许多“冻土层”,夏天气温升高,冻土层会熔化,路基也就松软不牢固。路边插的热管可以保证在冻土的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时,自动开始工作,以保持冻土低温稳定。

    请结合上述资料对热管的传热原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 14. 衢州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有着丰富的物种资源,生存着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云豹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伯乐树、南方红豆杉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

    (1)根据生活经验将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云豹分为两类。请写出分类依据和分类结果。

    (2)小科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花繁叶茂的伯乐树对应检索表中的

    1a有种子     2

    1b无种子     3

    2a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A

    2b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B

    3a有根茎叶的分化     C

    3b有茎叶,无根      D

    (3)为了更好地保护红豆杉,小科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红豆杉种子的萌发进行了探究:

    实验组别

    处理方式

    种子发芽率

    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h

    4.3%

    种皮破损,25℃蒸馏水,浸泡24h

    28.2%

    种皮完整,25℃赤霉素水溶液,浸泡24h

    23.8%

    种皮破损,25℃赤霉素水溶液,浸泡24h

    80.4%

    ①从表格设计中可知,实验探究了对红豆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②根据表格内容,对帮助红豆杉繁殖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

  • 15. 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了“制作烂柯山等高线地形图”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山体模型制作、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和评价交流等环节。

    【观察】制作山体模型前,先利用卫星云图观察烂柯山山体轮廓并确定其主峰的海拔高度为164米。

     

    (1)、【制作】某同学按图甲流程,初步制作出山体模型,并在山体上画出了所有等高线。他在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一致,是为了
    (2)、若要把山体模型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描绘到白纸上,形成图乙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具体的操作是

     

    (3)、依据同学描绘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乙),若要登上顶峰,你会选择从A、B哪一侧登山,请说明理由。

     

    (4)、【评价】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规,请将表中“__”处内容补充完整。

    等高线地形图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材料与匹配

    材料环保易得,制作的山体模型轮廓易调整与实际轮廓匹配度高

    材料环保易得,制作的山体模型轮廓不易调整与实际轮廓存在较大差异

    材料不环保,山体模型轮廓无法调整与实际轮廓存在较大差异

    作图与标注

    曲线封闭,海拔标示正确,比例尺清晰明确

    曲线封闭,

    曲线未封闭,缺少海拔标示和比例尺

     

    (5)、【改进】根据量规中“材料与匹配”评价指标,有同学认为用土豆制作的山体模型很难修整,与实际轮廓存在较大差异,只能评为“合格”。为了使“材料与匹配”评价指标达到“优秀”水平,请将表中“?”处内容补充完整。

    所选材料

    选择理由

  • 16. 在阴雨天气,衣物晾干较慢。为了使衣服干的更快,小科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

    【实验过程】

    选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并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有同学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将衣服摊开晒来缩短晒干时间”的方法,你认为他是选取两组装置开展的对照实验;
    (2)、小科选择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数据记录下表;

    实验组别

    第1次实验

    第2次实验

    第3次实验

    电子天平示数(g)

    开始

    7.5

    7.5

    7.6

    7.5

    7.5

    7.4

    5分钟后

    7.1

    6.6

    7.3

    6.7

    7.0

    6.6

    ①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②运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出现上述质量变化的原因

    ③下列是两位同学在数据处理中的两种观点,你支持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实验拓展】小科发现酒精涂抹在手上很快就干了,把水涂抹在手上干得相对较慢,于是他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了探究酒精与水哪种液体蒸发更快,请利用甲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现象
  • 17. 骑行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健身方式。周末小科看到窗外阳光明媚,查看了家中寒暑表显示的温度,于是决定约几个同学进行骑行锻炼,在地图上规划了如图箭头所示的骑行路线。

    (1)、寒暑表中温度计显示如图甲所示,当时的气温为℃;
    (2)、根据图中的骑行路线(图中箭头指示),如何估算实际骑行的路程?

    ①器材:无弹性的棉线、

    ②写出测算步骤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测量结果。

  • 18. 小科研学活动参观常山县石博园过程中发现一块黑色的岩石,表面有较多气孔。

    (1)、初步判断:根据岩石的成因,这块岩石可能属于;(选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2)、密度测量:为进一步确定该岩石的种类,小科利用天平和量筒按图示步骤测量这块岩石的密度;

    ①测量岩石的质量时,在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天平指针偏转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②实验测量结果如图乙、丙示,请计算该岩石的密度。(写出计算过程)

    (3)、反思改进:小明认为该岩石有较多气孔,排水法测量体积时,水会进入气孔内,导致测量的密度值偏。请设计能减小这一误差的方案,写出测量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