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南宁市高新初级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3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

  • 1. 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百炼成钢 B、葡萄酿酒 C、灯泡发光 D、烧制陶瓷
  • 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稻济天下”。水稻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A、糖类 B、油脂 C、维生素 D、蛋白质
  • 3. 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植树造林 B、直接焚烧垃圾 C、节约用电 D、塑料回收利用
  • 4. 2024年“三农”工作重点之一是“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A、CO(NH2)2 B、KNO3 C、K2SO4 D、Ca(H2PO4)2
  • 5. 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酒精 C、大理石 D、芝麻油
  • 6. 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净的试管 B、每次放回滴管 C、稀释浓硫酸 D、连接仪器
  • 7. 2024年春节期间,南方“小土豆”去哈尔滨穿的抗寒羽绒服一般含鸭绒90%,鸭绒属于
    A、合成材料 B、复合材料 C、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D、金属材料
  • 8. 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酒精检测。K2Cr2O7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A、+3 B、+5 C、+6 D、+7
  • 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打开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盖,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雾
  • 10. 下列清洁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汽油洗油污 B、氢氧化钠除去油脂 C、用洗涤剂洗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清洗医疗器械
  • 11.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铁在纯氧中燃烧:4Fe+3O2__2Fe2O3               氧化反应 B、用CO还原CuO:CuO+COΔ__Cu+CO2                      置换反应 C、氯酸钾制氧气:2KClO3MnO2__Δ2KCl+2O3               分解反应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NaCl+H2O+CO2               复分解反应
  • 12. 下图是铯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m的值为8 B、该元素的化学符号是Cs C、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 D、该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0g
  • 13. 阿奇霉素(化学式C38H72N2O12)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抗生素,其悬浊液pH为9.0~11.0,下列关于阿奇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结构上看:阿奇霉素是由38个碳原子、7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12个氧原子构成 B、从组成上看:阿奇霉素由碳、氢、氮、氧四个元素组成 C、从性质上看:阿奇霉素悬浊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从质量上看:阿奇霉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 14. 下列关于碳与碳的氧化物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构成:金刚石、石墨、C60均由碳原子构成 B、性质:二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用途:金刚石、石墨、C60都可以做导电材料 D、危害: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有毒
  • 15.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不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 16.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反应前后有三种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是22:3 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 17.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只有离子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 18. 如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B、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C降到20°C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 C、t°C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a的饱和溶液 D、20°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C ,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
  • 19.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产物有水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C.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热

    D.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A、A B、B C、C D、D
  • 2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图①表示常温下,向pH=3的某溶液中加水稀释 B、图②表示向一定质量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 C、图③表示向两份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盐酸中分别加入镁和铁 D、图④表示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固体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 2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化学用语或其意义填空。
    (1)、磷元素
    (2)、氖气
    (3)、铵根离子
    (4)、3个二氧化氮分子
    (5)、Cu2+中数字“2”的意义
  • 2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干冰       ②氮气       ③一氧化碳       ④硫酸铜       ⑤盐酸       ⑥硫酸

    (1)、可用于舞台制造烟雾效果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3)、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4)、可用作粮食储存保护气
    (5)、常用于工业炼铁的是
  • 23. 2023年11月5日至1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南宁举办。为欢迎远道而来的宾客,热情好客的广西人民在衣、食、住、行、用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得到来宾们的点赞。请结合情境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衣:运动会吉祥物“壮壮”“美美”,其身上搭配壮锦和民族服饰,极具广西民族特色。壮锦织造所使用的材料是棉纱和蚕丝可用的方法鉴别棉纱和蚕丝;
    (2)、食:广西盛产的砂糖橘鲜甜多汁,各方来宾争相品尝。砂糖橘富含的营养素为和糖类;
    (3)、住:为让各方来宾住上舒适无异味的房间,酒店管理者利用活性炭的性除去新装修房间的异味;
    (4)、行:为保障参赛运动和相关工作人员安全快捷出行,他们可免费乘坐南宁市所有公共交通线路和轨道交通线路,并且配备了大量的共享自行车,直至赛事活动结束。为了保证共享自行车能长久使用,自行车链条如何防锈
    (5)、用:竞赛场地运动员每日比赛大汗淋漓,需要补充大量食盐水和糖水,请问食盐水中存在的微粒有(除主要成分外不考虑其他杂质存在)
  • 24. 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冶金技术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场景。

       

    (1)、采矿:“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水中淘取锡砂(指锡矿石)时,所用容器的孔径需(填“大于”或“小于”)锡砂颗粒大小。
    (2)、冶炼:“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

    炼锡的原理是以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和木炭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金属锡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使用:①焊锡是锡铅合金,可用于焊接金属,这是利用了焊锡比锡的熔点(填“高”或“低”)。

    ②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很少装酸性物质,原因是

    ③糖果等食品常用银白色的被称为“锡纸”的材料进行包装,“锡纸”实际上是铝箔纸。将砂纸打磨过的“锡纸”放入(填字母序号)中,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可证明“锡纸”中的“锡”不是金属锡。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硫酸铜溶液       D.硫酸亚铁溶液

  • 25.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1)、发展“风光储氢”(即风能、光伏、储能和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风光储氢”与燃煤发电相比,减少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2)、2023年,我国第一口位于海底的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在珠江口盆地开钻。该“回注井”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二氧化碳注入地层后,慢慢溶解在地层水中,进而与岩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反应生成一种碳酸氢盐矿物,请写出二氧化碳、水与岩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新能源电动汽车中广泛使用磷酸亚铁锂电池,其反应原理:LiFePO4FePO4+Li。汽车行驶时,电池将转化为电能。该电池放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 26.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塑料方便了生活,普通塑料袋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化学式C2H4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处理。由于难以降解也给环境带来了“白色污染”,危害人类的健康,寻找塑料的替代品已迫在眉睫。

    科学家从饱含淀粉质的玉米中制取乳酸(C3H6O3),再经过聚合反应生产出颗粒状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被称为玉米塑料。提取玉米中的淀粉是该工艺的关键环节,玉米粒中70%以上为淀粉,科学家采用湿法(浸泡)提取玉米淀粉,在50℃时,相同浸泡液中(水、0.5%亚硫酸钠溶液、0.5%乳酸溶液按8:1:1配比),测定浸泡时间与玉米淀粉提取率的关系如图1。

    玉米塑料可替代塑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一次性产品、工程、日用、农业、医疗等领域,它将变成盒子、瓶子和手机等产品。玉米塑料制品废弃后可被环境中的微生物完全分解,成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2。

    (1)、聚乙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从玉米中制取出的乳酸属于(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3)、由图1分析可知,浸泡时间与玉米淀粉提取率的关系是
    (4)、玉米塑料制品废弃后最终被环境中的微生物完全分解,生成的物质是
    (5)、玉米、高粱等种子还可以用来酿酒,请写出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7. Mg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等行业。某工厂用镁矿石(主要成分为MgCO3SiO2及少量FeCO3)为原料制取MgSO47H2O , 主要流程图如下图:

    查阅资料:①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②Fe2+加入H2O2溶液会被氧化成Fe3+;③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阳离子

    Mg2+

    Fe2+

    Fe3+

    开始沉淀时的pH

    9.1

    7.6

    1.9

    沉淀完全时的pH

    11.1

    9.7

    3.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酸浸池中加入的稀硫酸喷成雾状的目的是
    (2)、写出酸浸池中FeCO3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若进行“操作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4)、选用MgO调节pH使Fe3+转化为沉淀,而不选用NaOH的原因是
    (5)、加氧化镁调节溶液的pH范围应控制在(用不等式回答)。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 28. 某同学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对便携式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展开了探究。

    (1)、图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组合是(从图1的A~E中选择)。
    (3)、某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甲剂为过碳酸钠固体2Na2CO3·3H2O2 , 乙剂为二氧化锰。制氧机工作时发生了两步反应,第一步:2Na2CO3·3H2O2=2Na2CO3+3H2O2;第二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利用图1仪器模拟组装该制氧机时,图1中装置B相当于图2制氧机中的(填“反应仓”或“加湿过滤仓”);氧气能从加湿过滤仓内的水中逸出,其原因是
    (5)、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
    (6)、已知高浓度过氧化氢易挥发且腐蚀性强,则该制氧机的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固体而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是(填字母)。

    a.产物无污染       b.储存和运输更方便       c.过氧化氢浓度较大时,具有腐蚀性

  • 29.

    硫养粉Na2SO3为白色粉末,作为一种漂白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和护色剂广泛用于化学工业中,硫养粉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工业生产的硫养粉可能混有Na2CO3。化学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硫养粉,为探究其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来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Na2SO3易溶于水,能与常见的酸(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O2H2O和对应钠盐。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CaONaOH固体。

    【提出问题】久置的硫养粉中含有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1)猜想一:Na2SO3             

    猜想二:Na2SO3Na2SO4

    猜想三:Na2SO4             

    猜想四:

    猜想五:Na2SO3Na2SO4Na2CO3       

    猜想六:Na2SO4Na2CO3

    【实验探究】

    (2)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请填写表格中空白处。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打开活塞,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让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后面装置。

    ①B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

    猜想不正确

    ②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一、二不正确

    另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待无气泡产生后,再滴加适量BaCl2溶液,观察现象。

    猜想五正确

    【反思交流】

    (3)装置C中添加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4)有同学认为仅仅通过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一、二不正确的实验结论不严谨,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严谨,请将实验现象②补充完整:

    (5)装置F碱石灰的作用是

    【反思拓展】

    (6)观察实验Ⅱ微观图,该图表示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前后的变化,该过程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用化学符号表示)

       

    (7)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Ba2++SO42=BaSO4。依此类推往碳酸钠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时,反应的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

五、计算题(6分)

  • 30. 为测定某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200g碳酸钠溶液,平均分为四份,每份样品均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样品质量/g

    50

    50

    50

    50

    氯化钙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烧杯和沉淀的总质量/g

    42

    44

    45

    45

    请计算:

    (1)、当50g碳酸钠溶液样品中的溶质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g;
    (2)、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