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9-1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
1.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孤帆一片日边来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一行白鹭上青天 D、霜叶红于二月花2. 宁波市机场高架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小明驾驶一辆汽车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则(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3. 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A、两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B、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C、两物体在t=5s时一定相遇 D、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4. 将小球竖直向下静止释放后,每隔0.1秒的位置如图所示。假设小球运动至甲处时,所受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推测小球从甲处开始,其运动情况及每隔0.1秒的位置正确的是( )A、A B、B C、C D、D5. 如图所示,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运动员向前运动,关于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使运动员向前运动力的施力物体是运动员 B、运动员对水施加力的同时水也对运动员施加了力 C、运动员对水施加的力大于水对运动员施加的力 D、水对运动员没有力的作用6. 小吴、小王和小杨在一艘速度为v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海轮上玩抛球游戏。小吴以速度v将球竖直上抛,小王以速度v将球竖直下抛,小杨以速度v将球垂直于海轮航行方向水平抛出。若球落地时,落地点均在船上,且不计任何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吴抛出的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 B、小杨抛出的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 C、他们三个抛出的球落地点均在抛出点的正下方 D、只有小杨抛出的球落地点在抛出点的正下方7. 如图所示,维修人员用一根长铁管套在长期不用且生锈的水龙头上,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长铁管A处比B处更易打开水龙头。这现象说明与力的作用效果有关的是力的( )A、大小 B、方向 C、作用点 D、大小、方向、作用点8. 某汽车在平直的道路上做直线运动。若从绿灯亮起开始计时,汽车由静止开始加速,达到某一速度后匀速行驶,遇到下一个路口红灯亮起,开始刹车减速,直到停止。则在此运动过程中,下列图象可表示汽车运动的速度(v) 与时间 (t) 关系的是( )A、
B、
C、
D、
9. 王明同学用力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王明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完全相同 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作用点、大小相同,方向不同10.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运送工件,如图所示,工件与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关于工件受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件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工件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与传送带对工件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工件所受到的重力与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1. 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正确12.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如图所示。同时,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完成对接,开启了中国逐梦空间站的新征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火箭加速升空的施力物体是空气 B、载人飞船进入轨道后,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载人飞船进入轨道后,仍然受到力的作用 D、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后,它的惯性消失13. 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14. 如图为实验室的一种弹簧秤。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处于静止时,从左边刻度(单位为牛顿)可以测出物体重力的大小,从右边刻度(单位为克)可以测出物体在地球上的质量近似值,如果把该弹簧秤拿到月球上使用(已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下列刻度的重新标法正确的是( )左边刻度线
左边刻度线对应的数值为
右边刻度线
右边刻度线对应的数值为
A
不变
原值不变
不变
原值的六倍
B
不变
原值的六倍
不变
原值不变
C
不变
原值不变
不变
原值的六分之一
D
不变
原值的六分之一
不变
原值不变
A、A B、B C、C D、D15. 如图所示为冬奥会上的冰壶项目。则如图中对冰壶脱离手后,向前做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B、
C、
D、
16. 如图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A、B,在水平方向互相拉,已知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4N,手的拉力为4N B、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4N,手的拉力为8N C、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8N,手的拉力为4N D、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8N,手的拉力为8N17. 如图是小明自创“大炮”示意图。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多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将( )A、立即沿竖直方向下落到地面 B、向上运动 C、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立即静止18. 第24届冬奥会已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关于冬奥会的部分比赛项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被推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滑行,速度越来越慢,其惯性也越来越小 B、冰球运动员向后蹬冰面就会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滑雪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 D、短道速滑运动员匀速过弯道时运动状态不变19.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 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20.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A、11.5m/s B、12m/s C、12.5m/s D、14.2m/s二、填空题 (本大题有8小题, 第21-25题每空1分, 第26-29题每空2分)共34分)
-
21. (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的,以轻舟为参照物,船篷是的;
(2)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22. 气球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器材。请回答:(1) 如图甲,左手压气球,两球都变形,说明力的作用是的;
(2) 如图乙,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力能;
(3) 如图丙,向后喷气,气球前进,使气球向前运动的物体是(填“气球内喷出的气体”或“气球外的空气”) 。
23. 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A.轮胎上刻有花纹 B.车轮做成圆形 C.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D.脚踏板凹凸不平 E.刹车时用力捏闸 F.车轴处装有滚珠
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填字母,下同);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的是。
24. 小浔和她的项目化小组想测试桌面是否水平时,使用了如图甲中一种常见的简易水平仪,水平仪的水准管有个气泡,被测面水平时气泡在中间位置,被测面倾斜时,气泡就会向一端移动。某次检测时,气泡移动到偏B的一侧,则所测试的平面端高(选填“A”或“B”) 。请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重力的方向总是。25. 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54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1)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54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求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
(3)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26. 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会向前倾倒,在解释这个现象时要用到以下四句话:(1) 刹车时人脚和汽车一起减慢了速度; (2)汽车行驶时人和汽车以相同速度前进; (3) 人的上身由于惯性还在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 (4) 人会向前倾倒。按照哪个顺序,这四句话可以把这个现象解释的最清楚? 答:(填序号)。
27. 冰壶运动员的鞋底一只是塑料的,另一只是橡胶的,他滑行时;橡胶底的鞋比塑料底的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如图所示,他用b脚蹬冰面后,只用a脚向右滑行,可以确定的是滑行时冰对a鞋的摩擦力方向是 , 蹬冰时冰对b鞋的摩擦力方向是 , 为了比赛取得胜利,a鞋底是用材料制造会滑得更远。28.“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
(2)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能证明(选填序号);
A.物体运动需要力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
(3)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答: 。
29. 如图所示,物块A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0.1m/s 的速度沿水平向左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1) 物体A 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f1=N;
(2) 当物体A 以0.2m/s的速度在相同地面上水平向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2 , 则f2f1(选填“>”“=”或“<”) 。你的依据是:。
三、探究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
30. 小凯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他设计了如图所示两种方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
(1) 按方案一操作,必须要在水平方向上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者“小于”) 测力计示数;
(2) 方案一与方案二对比,方案二的优点是:(写出一个即可);
(3) 按方案二操作。 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为了改变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准备了4块完全相同的木块,每次将木块叠放,通过多次实验,他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木块个数
1
2
3
4
弹簧测力计示数/N
2
4
6
8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4) 小凯还想探究滑动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他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由此得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5) 在本次探究中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31. 学习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后,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 , 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1)当在A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cm;如果用B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测力计,其最大量程为;
A.0~5N B.0~10N C.0~15N D.0~20N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了如图丙所示两测力计,它们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用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较高(选填“A”或“B”);
(3)若将本实验中A、B两根橡皮筋并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如图丁),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N。
32. 大戴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如表数据:m/kg
0.1
0.2
0.3
0.4
0.5
0.6
G/N
0.98
1.96
2.94
3.92
4.90
5.88
9.8
98
9.8
9.8
9.8
9.8
(1)、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弹簧测力计和 ;(2)、由本实验得出结论:;(3)、小华取了质量不同的小铜块、小木块、小铁球各一个,并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重力,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你认为小华的做法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4)、另一人小陈,使用一把未经校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方的弹簧测力计做本实验,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图像,如图四个图象中,你觉得他画出的图象应该是 。A.
B.
C.
D.
四、作图题(本题4分)
-
33. 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A所受的重力和它所受的支持力。
五、解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4、35题每题都是5分,第36题6分,共16分)
-
34. 如图,是小华在五一节期间乘列车随父母外出旅游时根据列车运动情况绘成的s-t图,请据图分析:
(1)在5~6小时列车的运动状态是(填“静止”、“匀速运动”或“变速运动”);
(2) 在6~16小时的路段中,以108千米/时的速度穿越0.5千米长的山洞,火车长100m,求火车穿越山洞所用时间是多少?
(3) 在这16h内,火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5. 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为地球上所受重力的 若地球上近似取 g=10N/ kg。(1) 一个质量为1500g的物体在地球上时的重力是多少?
(2) 一根绳子在地球表面最多能悬挂重600N的物体,则它在月球表面最多能悬挂的物体的质量约是多少?
36. 汽车已成为许多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行车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图所示,有两条机动车道,每车道宽3.6m。一辆长为4.5m,宽1.8m的轿车以54km/h的速度由南向北匀速行驶在左侧机动车道正中间,如图中A所示。此时,一辆长为1.8m的自行车突然从图中C点横穿机动车道,自行车与轿车在南北方向的距离为 , 不考虑轿车和自行车车速和方向变化,以及制动情况,求:(1) 若自行车以6m/s的速度横穿机动车道,则自行车完全通过(从前轮驶入到后轮离开) 两条车道的时间是多少s?
(2) 若自行车的前轮与这辆轿车的车尾刚好相撞。则自行车的速度为多少m/s?
(3) 自行车车速只有在什么范围内才能避免与这辆轿车相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