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门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科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9-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2023年11月30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台州积极行动,努力打造公园城市,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清洁燃料 B、铲除观赏植物,种植农作物 C、垃圾分类处理,污水集中处理 D、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 2.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电压表 B、甲烷结构 C、原子结构 D、叶的结构
  • 3.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 4.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30日零点,同济大学材料学院许维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最新科研成果:首次成功合成了环形纯碳分子材料,即芳香性环型碳C10C14 , 1个芳香性环型碳分子C10中共含有10个(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 5. 2024年4月25日神州十八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载人航天器中如何处理航天员呼出的CO2并生成O2非常关键,目前有一种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Li2O2+2CO2=2Li2CO3+O2 , 则Li2CO3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1 C、-2 D、+2
  • 6. 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不正确的用电方式也会造成很大危害。下列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用湿手触摸开关 B、高压线旁放风筝 C、用电器失火先切断电源 D、绝缘皮破损的插头继续使用
  • 7. “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木炭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属于氧化物 B、从微观构成看: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C、从符号表征看: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2 D、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 8.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长期进化形成的。下列有关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进行蒸腾作用 B、叶片向光面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多,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C、根、茎和叶中的筛管相互连通,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D、根毛细胞向外突起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
  • 9. 如图是家庭电路图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户线a为零线,b为火线 B、控制插座通断的开关应接在c处 C、若将测电笔插入三孔式插座左孔,氖管发光 D、若在导线a和b之间接一个灯泡L2 , 则L1与灯泡L2并联
  • 10. 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下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知识梳理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为氧分子 B、c为核外电子 C、O2是a的同位素 D、b为中子
  • 11. 如图装置可用作收集各种气体。若被收集的气体从a口通入,则下列气体可用该装置收集的是①CO2;②O2;③H2(       )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 12. 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就是指二氧化碳的循环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碳、氧循环失衡不会影响人类的生存 D、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促进碳氧平衡
  • 13. 小科发现“门禁”是通过开关控制门锁工作的,研究后知道,门上的电磁锁由电磁铁A和金属块B构成(如图甲所示),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电磁铁通电时,A、B相互吸引,门被锁住无法推开。电磁铁断电时,A、B不吸引,门可以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电磁铁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B、乙图中开关闭合,电磁铁A的右端为S极 C、对“门禁”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能判断B有磁性 D、将金属块B靠近小磁针,小磁针一定不会发生偏转
  • 14. 火折子是一种古代的点火神器。其材料一般用粗糙的土制纸加棉花,卷成紧密的纸卷装入竹筒内,用火点燃后再把它吹灭,但内部仍有红色的亮点,盖上盖子,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折子的制作材料必须是可燃物 B、竹筒盖上开有小孔,不能完全密封 C、燃着后一吹即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取出后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 15. 科学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下列选项中与“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弹簧伸长长度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方法相同的是(       )
    A、利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箱得到原子的核式结构 B、利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特点 C、通过玻璃管中红色水滴移动反映呼吸作用的进行 D、通过锥形罩内气球的变化模拟呼吸的过程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 16. 化学符号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符号表:氯化钠:n个铁原子;液氮
  • 17. 下图是三种土壤的模型,请指出保肥性能最强的是;最适宜耕种的是。(填序号)

  • 18.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直流电动机模型,他用回形针做成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用漆包线绕制一个矩形线圈,以线圈引线为轴,并用小刀刮去轴的一端全部漆皮,另一端只刮去上半周漆皮,将线圈放在支架上,磁体放在线圈下,闭合开关且用手轻推一下线圈,线圈就会不停地转动起来。

    (1)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2)将线圈两端引线的漆皮,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刮掉半周,其作用与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相同。

    (3)通过改变的方向,可以改变线圈的转动方向。

  • 19. “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道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会快速向外呼出气体,此时膈肌 , 肺内气压(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   

  • 20. 模型构建是学习科学的方法之一,它能够让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如图是小科同学利用相关材料制作的植物气孔模型。则图中气球模拟。从充气口充入空气使气球围成的“空腔”变大,此时模拟气孔(选填“张开”或“闭合”)。

  • 21.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瓶盖处有“白毛”状物质,根据所学知识,小科推断“白毛”状固体物质中可能含有碳酸钙,其依据是。能否用水清洗掉“白毛”状固体物质

  • 22. 请分析图示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1中根的表述说明它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完成该功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2)、神气的叶表达了自己能为其他器官提供有机物,请写出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3)、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正常状态下,如果没有叶的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输导工作。
  • 23. 如图所示,小科用条形磁铁顺着一个方向反复摩擦缝衣针,再将其放在水中漂浮的一片树叶上,制成一个简易指南针。他多次将树叶轻轻旋转,待树叶静止后,观察到针尖总是指向北方。

    (1)简易指南针的(选填“针尖”或“针尾”)为南极;

    (2)简易指南针能自动指示方向,这是因为受到对其的磁力作用。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第27题每空2分,第26题5分,其余各题每空3分,共40分)

  • 24. 用下列微型实验进行二氧化碳气体的相关性质研究。

    (1)燃烧器微热后,蜡烛b、c燃烧,蜡烛a不燃烧。下列关于燃烧器中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填字母)。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B.说明红磷与白磷性质相似

    C.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挤压滴管,将足量稀盐酸滴入球形玻璃管中,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A,蜡烛c熄灭,然后蜡烛b也熄灭了,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3)蜡烛熄灭后,将玻璃尖嘴管对着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内,烧杯内壁变模糊,此现象(填“能”或“不能”)证明蜡烛一定含有碳元素。

  • 25. 小科用图甲所示的思维模型设计了图乙所示的“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关闭止水夹,将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内至完全反应;

    ③,观察到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

    ④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1)、从建立模型角度分析,“关闭止水夹”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2)、将步骤③补充完整:
    (3)、误差分析:最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后一部分水滞留在导管中。

    B.红磷的量不足,未能把瓶内氧气耗尽。

    C.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瞬间,部分空气逸出。

    D.由于广口瓶的形状造成很难均分五等份,影响测量结果。

  • 26.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快慢是不同的。小科利用如图装置来探究“温度对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影响”。

    (1)、实验中选用的植物枝条有何要求?
    (2)、小科将该装置放在不同温度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请你帮小科预测实验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 27. 小科通过以下实验验证外界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器材】吸管、菠菜、注射器、烧杯、LED灯(冷光源)、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①用吸管在长势良好且一致的菠菜叶片上打孔(如图甲),取30个叶圆片;

    ②将叶圆片置于注射器中,吸取30毫升水,用手堵住注射器小孔,拉动活塞,反复8次,使叶圆片内气体逸出;

    ③将叶圆片取出放入含有CO2释放剂的烧杯中,叶圆片沉于底部:

    ④把LED灯放置在离烧杯10厘米处照射(如图乙),10分钟后统计烧杯中叶圆片浮起的数量,重复三次实验取平均值。

    ⑤改变LED灯与烧杯的距离为15厘米、20厘米,重复上述实验。

    烧杯

    叶圆片/片

    烧杯离光源距离/厘米

    温度/摄氏度

    浮起的叶圆片平均数/片

    10

    10.0

    25

    6.55

    10

    20.0

    25

    2.95

    【原理解释】原来沉在水底的叶圆片,因为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附着在叶圆片上,使叶圆片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叶圆片的重力,叶圆片上浮。

    (1)、实验中还缺少的测量工具是
    (2)、小科是通过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4)、实验前需不需要对菠菜进行暗处理并说明理由
  • 28. 假如你在探究“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时,发现实验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不同,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小科也发现这一现象,并猜想:

    a.可能与导体切割的快慢有关;

    b.可能与切割导线的条数有关:

    c.可能与磁场的强度有关。

    (1)若要验证猜想a,小科进行的操作是: , 并同时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大小;

    (2)请你帮小科设计验证猜想b的实验记录表

四、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第29题7分,第30题6分,第31题8分,32题5分,第33题9分,共35分)

  • 29. 生产橡胶鞋底时为了增加弹性,常会用到一种叫偶氮甲酰胺(化学式为C2H4N4O2)的发泡剂。偶氮甲酰胺还常作为制作面包时的添加剂,使面包更筋道、有弹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偶氮甲酰胺由种元素组成。
    (2)、偶氮甲酰胺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3)、2.32克的偶氮甲酰胺中含氮元素多少克
  • 30. 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小科查阅到以下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1)、波义耳实验中,金属灰质量增加的原因是:
    (2)、受上述研究启发,小科对相关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图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其化学方程式为

    (3)、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填字母)。

    A.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结论一旦得出就不会改变

  • 31. 电梯为居民出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设置有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R1为保护电阻,R2为压敏电阻,R2阻值与它所受压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电梯没有超载时,电动机正常工作,电铃不响: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0.1安时,电铃报警,电动机不工作。已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12伏,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R1电阻值为80欧。

    (1)、图甲中的C点应与触点(选填“A”、“B”或“K”)相连;
    (2)、当某次载重为4×103牛时,请通过计算判断是否超载;
    (3)、若想降低该电梯最大载重,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32. 在一项有关绿豆幼苗生长的研究中,两组绿豆种子的样本在相同条件下生长,但其中一组被置于光照下,另一组被置于黑暗中。每隔6天,在每组样本中收集相同数量的幼苗,并测量每组幼苗有机物的平均质量。其结果如表所示。

    生长的时间(天)

    幼苗有机物的平均质量(克)

    光照下

    黑暗中

    0

    0.81

    0.80

    6

    0.65

    0.65

    12

    0.57

    0.52

    18

    0.79

    0.41

    问:在12天到18天期间,光照下生长的幼苗,其有机物的平均质量变化情况与在黑暗中生长的幼苗有什么不同?请解释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 33. 某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小科为了测定小苏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以下实验:称取15.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测出锥形瓶和样品的总质量,如图甲,向锥形瓶中分三次加入50g稀盐酸溶液,并测出每次充分反应后的总质量,如图乙-丁。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CO2↑+H2O,杂质不参与反应,忽略反应过程中水的蒸发和CO2在水中的溶解)。请完成下列各题:

    (1)、锥形瓶内充分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2)、丁图中电子秤上的读数为:
    (3)、求样品中NaHCO3的质量g。
    (4)、求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