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课内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8分)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或师焉,或不焉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道也

    A、深林兮惊层巅 B、我有嘉宾,瑟吹笙 C、学于师 D、吾从而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迷花倚石忽已    瞑:昏暗    木直绳    中:中间 B、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C、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我欲之梦吴越    因:因为 D、为君故    但:只是    越陌度阡,枉用相    存:收藏,保存
  • 4.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借代)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D、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夸张)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圣人    士大夫 B、积土成山,风雨兴    或师焉,或不 C、鞣以为轮,曲中规    皆出于此乎 D、吾尝终日思矣    则群聚笑之
  • 6. 下列各句与例句文言特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7. 翻译下列的句子。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路标

    茹志鹏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那人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掀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把战友的档案和受伤战友的消息及时送给部队,八路军战士伍原虽然在行进途中迷路了,但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 B、伍原看到一个老乡,迫不及待地想伸手拉住,老乡却“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这使小说的情节有了波澜,引发读者兴趣。 C、对牺牲的小榕的铭记,对负伤战友的思念,伍原的这些心理,表现他对战友的深情。 D、当伍原苦于没有方法让哑老乡明白自己身份,不知如何摆脱窘境时,老乡用手摸他的头、帽子,确认了他的身份,最终帮他指路。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灰蒙蒙的环境为后文情节发展提供了背景,又烘托出伍原此刻迷茫无助的心情。 B、小说开头“没有”一词反复出现,强调了没有任何“路标”的迹象出现,与标题形成反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文叙述聋哑“老乡”为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伍原指路的故事,小说用简单朴实的笔调,刻画了小人物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D、本文与《百合花》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均以复杂故事情节取胜,笔调清新,体现茹志鹃小说散文化的写作风格。
    (3)、小说多次写伍原流泪,请选择其中两次,分析其流泪的不同原因和心理。
    (4)、试分析小说以“路标”为题有什么作用。

三、古代诗文阅读(44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上书,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 , 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 , 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更罪。

    (节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吏椎A呼之B奴C醉骂D兢大E怒F畏宪G不H敢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编辑,编撰,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意思不同。 B、阙,古代宫殿、祠庙门前两边可供瞭望的楼台,常借指皇帝所居之处、朝廷。 C、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和诸侯传记,始于司马迁《史记》。 D、闻,听到,听说,与《桃花源记》中“村中闻有此人”的“闻”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班固勤奋好学,他广泛阅读大量古籍,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续写的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C、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国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营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D、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班固因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

    ②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5)、班固因私修国史下狱,为什么最终反被任命为兰台令史?请简要说明。
  • 10.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洞庭①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这首词是张孝样在公元1168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②缬:读xié,有花纹的纺织品。

    (1)、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 )
    A、“行尽潇湘到洞庭”,词人的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语言简练之至。“到洞庭”三字则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B、“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 C、“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D、“红墓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这两句写词人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却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2)、整首词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小刚漫步在浔阳江头,仰头看到天空的那轮明月,不禁吟诵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写月的诗句“”。
    (4)、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直接使用了《诗经·郑风》中的句子是“”。
    (5)、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是“
    (6)、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诗人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7)、杜甫《登高》中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
    (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的行为消解人生如梦的感慨。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国元素,展现诗情画意的中国式浪漫,其惊艳创意令人____。

    二十四节气流转,立春“甲冠天下”。开幕式的倒计时从“24”开始,二十四帧____的画面从“雨水”流转到“立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科学和文化遗产,让世界人民不仅看懂了“中国红”,更见识了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

    黄河之水天上来,气势磅礴如中国。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____,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如王者般裹挟着万水奔腾,勇往直前,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境诠释得淋漓尽致,更象征着中国____的发展势不可挡。

    迎风傲雪“迎客松”,欢迎世界宾朋。冬奥会开幕式上,还出现了中国的国宝级名松——“迎客松”。迎客松的一侧枝干向外伸出,像是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生长在高山的岩石缝中,无论严冬酷暑都屹立不倒,因此在中国文化中,不仅迎客松代表着热情友好,还常被作为激励人们不畏艰难困苦、勇于突破极限的精神。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迎客松,既是迎客,也是激励,鼓舞着冰雪体育健儿奋勇拼搏,争创赛事佳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叹为观止    美轮美奂    不紧不慢    风云变幻 B、拍手称快    精美绝伦    不疾不徐    风云变幻 C、叹为观止    精美绝伦    不疾不徐    波澜壮阔 D、拍手称快    美轮美奂    不紧不慢    波澜壮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过去,连接汕头湾两岸的通道,主要是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随着城市扩容提质,①;加之汕头地处沿海,台风、暴雨季节的封桥禁行更让交通不便。海湾隧道的开通,不仅解决了恶劣天气下的过海交通问题,更打破了之前需绕行礐石大桥、海湾大桥的局面,将两岸通行时间从40分钟大幅缩短至10分钟以内,为城市发展提速。

    2022年9月28日,汕头海湾隧道正式投入运营。据介绍,②:上层是排烟通道,中间层是行车层,下层是为综合管廊和应急救援通道。隧道路面采用降噪沥青,隧道两侧采用蓝白相间的装饰板,营造清爽愉快的视觉感受。海湾隧道在南北两岸分别建有64米高的风塔,作为隧道的“呼吸系统”,③ , 而且外形设计别致,灯光美轮美奂,成为汕头新地标。

    筑世界工程,圆潮人百年梦想,交通设施的完善,对汕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具有重大意义。

五、作文。(60分)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直在告诉我们: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敬畏万物、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材料二:

    物质丰富的时代、消费文化的误导、勤俭教育的缺失,使青少年一代不易形成“浪费可耻”的心态,很多中学生也形成了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消费观,校园里浪费资源现象非常严重……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不止一次地强调,要厉行勤俭节约,营造一种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

    如何帮助青少年建立勤俭节约的行动自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主题班会上发言,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